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在需求不确定性和IT技术应用的动态环境下,探讨供应链节点企业的信息技术能力如何作用于供应链整合以及信息共享的中介作用,提出IT能力、信息共享与供应链整合的理论模型,进而探讨IT 能力如何通过信息共享促进供应链整合.  相似文献   

2.
组织结构与IT匹配对绩效影响的实证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对组织结构与IT匹配对组织绩效的影响进行实证研究。通过对131个中国企业样本进行统计分析,发现IT基础设施、组织结构的规范化、协调机制对组织绩效有显著的正向影响。在一定的IT基础设施水平下,人事管理采取集权、具体工作采取分权,对组织绩效有显著的正向影响。  相似文献   

3.
潘春华 《现代情报》2007,27(8):142-144
根据现阶段图书馆IT基础设施管理存在的问题,结合相对成熟的信息技术基础架构库理论,和图书馆IT基础设施管理的特点,本文提出基于战略管理、战术管理和技术管理三个自上而下,相互联系的金字塔型管理模式,并对其中涉及到的相关内容进行阐述。文章最后给出了该模式的一般组织结构,并阐述了其达到IT基础设施有效管理的可能性。  相似文献   

4.
企业信息化进程的加速给IT组织提供的服务提出了越来越高的要求,IT服务管理成为企业信息化的新方向.IT基础设施知识库(ITIL,Information Technology Infrastructure Library)是基于国际标准ISO20000的IT服务管理的最佳实践指南.如今,基于ITIL的IT服务管理方法已运用于金融、制造业、电信、IT、能源等多个行业.其中,问题管理模块旨在企业在解决一类问题后,类似或者相同的问题重复出现的问题.问题管理的效率直接影响IT服务管理的质量,ITIL作为IT服务管理的最佳实践只告诉实施者“做什么”,而在质量管理方面,具有精确化管理特点的6σ管理方法解决的正是怎么做的问题.本文针对服务运营模块中的问题管理,探索6σ管理方法在ITILv3中的应用,对保证IT服务质量的稳固提高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5.
许德惠  李刚  孙林岩  赵丽 《科研管理》2012,33(12):40-49
本文基于176份中国制造企业的调研数据,研究环境不确定性、供应链整合战略以及企业绩效之间的关系。实证研究结果表明:(1)环境不确定性显著影响供应链整合战略实施。相对于需求不确定和技术不确定的促进作用,供应不确定显著抑制供应链整合的实施。(2)三种供应链整合战略对企业绩效影响不同。内部整合显著提升企业绩效,客户整合仅显著提升运作绩效,而供应商整合对于企业绩效无显著影响。本文丰富和完善了供应链整合的研究,对管理实践也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6.
基于动态能力理论和理性行为理论,探讨创新伙伴关系对创新绩效的影响,供应链整合能力的中介作用以及双元战略意图的调节效果。将创新伙伴关系划分成基于科技的创新伙伴关系和基于交互的创新伙伴关系,采用逐层回归分析和有调节的中介效应检验对211家目标企业数据进行验证,研究结果表明:(1)创新伙伴关系维护的好和供应链整合能力强的企业,其创新绩效高;(2)创新合作伙伴是通过供应链整合能力提高创新绩效,即创新伙伴关系好的企业,对供应链整合能力有促进效果,进而创新绩效越好;(3)探索性战略意图强的企业正向调节供应链整合能力在基于科技的创新合作伙伴和创新绩效间的关系,利用性战略意图强的企业正向调节供应链整合能力在基于交互的创新合作伙伴和创新绩效间的关系。供应链整合能力是被调节的中介变量。  相似文献   

7.
分析了成功实施电子商务战略的几个影响因素,并将之概括为品牌、技术、服务及市场这四个定位方向和领导地位、基础设施及组织学习这三个纽带。详细阐述了各因素在电子商务战略实施中的重要作用及其相互关系,并针对各因素提出了相应的战略措施。  相似文献   

8.
根据科技基础设施的概念,将其技术创新机制归结为资源配置效应、知识平台效应、人力资本效应和协同创新效应,并将科技基础设施细分为科技物力基础设施和科技知识基础设施扩展知识生产函数建立计量回归模型验证相关效应.结果显示,科技基础设施对中国技术创新的作用显著为正,四大机制中协同创新效应较为突出,就其内部而言,科技物力基础设施的技术贡献度稍弱于科技知识基础设施.进一步,将经济发展水平和研发水平纳入门槛模型分析科技物力基础设施创新力的影响因素,实证结果表明,当影响因素跨过一定门槛后,科技物力基础设施对技术创新的作用效果进入上升通道.  相似文献   

9.
杨连峰  刘震宇  罗春晖 《软科学》2011,25(6):127-129,134
通过回顾影响创新(技术)采纳的因素研究,整合个人、环境、组织、技术、任务和组织间的因素,以及这些因素可能的相互作用,提出了一个影响组织创新采纳的因素整合模型,并对这一模型的理论和实践意义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10.
以中国291个地级及以上城市为研究对象,基于1995至2018年数据,以2010年为阶段分界点划分创新基础设施建设发展的演化阶段,从重大科技基础设施、科教基础设施、产业技术创新基础设施三方面,采用2010、2018年数据分析创新基础设施的空间分布特征,并构建线性回归模型、空间滞后模型和空间误差模型解析影响其分布的因素.结果表明:(1)中国创新基础设施建设在1995至2010年为初步发展阶段,2010年之后为快速增长阶段;(2)创新基础设施空间分布不均匀,符合胡焕庸线的分布规律,京津冀和长三角地区是东部核心区,其中重大科技基础设施空间分布整体呈"H"型,科教基础设施从北京为单核心演变到北京、上海双核突出,产业技术创新基础设施形成北京-天津、上海-杭州、广州-深圳的双核心共生结构;(3)创新基础设施空间分布具有一定集聚现象但集聚度较低,主要集中在京津冀、长三角及个别省份的发达城市;(4)总体上,财政政策和创新企业对创新基础设施影响最大,其次是创新人才和金融发展水平.由此提出未来中国城市创新基础设施发展要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加大政策支持、创新资金投入和扩大对外创新开放程度,营造活跃的创新环境以及完善创新机制等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