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贵州的"屯堡文化"是"屯堡人"独特的一种文化现象。"屯堡人"是明代洪武年间"调北征南"、"调北填南"的军屯、民屯和商屯的后裔。以今天贵州的安顺、平坝为中心,聚族而居近30万屯堡人,其中,天龙屯堡是整个屯堡文化最具有代表性的地方之一。天龙镇位于平坝县西南,距县城13千米,总面积65.02平方千米,人口2.175万人,辖11个行政村。该地区位优越、资源丰富、经济发达。居住在贵州天龙屯堡群落的"屯堡人",勤于耕读,善事工商,有独特的生活习俗,穿明代汉  相似文献   

2.
安顺屯堡人是汉民族中的特殊群体,这个群体同它毗邻的少数民族具有很大的差异性,同时又与其它汉族具有显著的不同特征。按照清代和民国所编的地方志书的记载以及综合考察现当代学者们的主要观点,安顺屯堡人主要是对明代卫所屯田制废弃后,生活在西秀区,平坝,镇宁,普宁,长顺等地明屯军后裔的专称。  相似文献   

3.
屯堡人作为汉民族中的一个特殊群体,具有特定的崇信理念.抬汪公、庆五显是古老的民间习俗,反映了安顺大多数屯堡人共同的心理意识.自明代以来,抬汪公、庆五显的祭抬活动一直在安顺的许多屯堡区域流传,成为维系安顺屯堡人情感的精神纽带.这两种祭抬活动,既庄严肃穆,又热闹非凡.  相似文献   

4.
孝道思想是屯堡人文化心理的重要内容,它主要通过丰富多彩的佛歌、孝歌、丧葬仪式及地戏、花灯等民俗文化活动来展示。在自明初至今600多年的文化传承中,屯堡人孝道思想表现出强烈的儒学精神和宗族情怀,不仅促进了屯堡文化的发展,而且也维系着屯堡族群和社会的和谐与稳定。  相似文献   

5.
孝道思想是屯堡人文化心理的重要内容,它主要通过丰富多彩的佛歌、孝歌、丧葬仪式及地戏、花灯等民俗文化活动来展示。在自明初至今600多年的文化传承中,屯堡人孝道思想表现出强烈的儒学精神和宗族情怀,不仅促进了屯堡文化的发展,而且也维系着屯堡族群和社会的和谐与稳定。  相似文献   

6.
屯堡文化     
《教育文化论坛》2014,(2):F0002-F0002
屯堡文化是位于“喀斯特王国”贵州腹地、黄果树瀑布之乡——黔中安顺一带的人文奇观。在安顺周边一带的三百多个村落里,居住着数十万明朝屯军后裔——屯堡人,由于屯堡妇女身着与当地汉族后续移民、少数民族所不同的以大襟、宽袖、长袍为主要特征的服饰,屯堡人往往被误认为是少数民族“凤头籍”、“凤头苗”,而其实他们是汉族,他们也自谓为“老汉人”或“南京族”。  相似文献   

7.
贵州省安顺地区有一种源于明代的屯堡地戏被完整地传承下来.地戏生动细致地再现了屯堡人的文化传承与人性塑造的教育方式和教育理念,有效地实现了培养人的教育目的.地戏的实施过程就是一个全环节的教育过程.  相似文献   

8.
文章回顾了有关贵州屯堡人学术研究的主要历史,以及屯堡人研究中的若干重要论题。在此基础上,对屯堡人研究中的几个主要问题,如屯堡人的定义、屯堡人的认同等问题进行了学术性的反思。  相似文献   

9.
文章回顾了有关贵州屯堡人学术研究的主要历史,以及屯堡人研究中的若干重要论题。在此基础上,对屯堡人研究中的几个主要问题,如屯堡人的定义、屯堡人的认同等问题进行了学术性的反思。  相似文献   

10.
文章以鲍家屯村为例,考察了屯堡人招赘婚的基本特征及其变迁。屯堡招赘婚盛行是明代中后期以来屯政败坏的体现,对传统父权制下的"性别偏好"有消解作用。招赘婚还有利于解决农村养老问题,同时,屯堡招赘婚也导致了一些婚姻家庭问题。  相似文献   

11.
今天 ,在贵州安顺方圆近百里的地域内 ,分布着 30 0多个屯堡村寨 ,在这些屯堡里居住着一群至今仍保留着明代江南汉族习俗的人群———屯堡人。他们的住居、服饰、戏剧、饮食及妇女的妆扮形成了独特的屯堡文化。据《平坝县志》记载 :“屯堡者屯军驻居之地也……”《安顺府志》记载 :“屯军堡子 ,皆奉洪武敕北征南 ,……散处屯堡各乡 ,家口随之至黔。”当地居民的大量传说以及若干家谱也印证了屯堡人是明初屯军的后代。今天的天龙屯堡居民是陈、郑、张、沈屯军始居姓氏的后裔 ,从老人的传说和陈、郑二姓家谱来看 ,四大姓始祖是同一时期随军征…  相似文献   

12.
屯堡村落,"炸会"普遍存在。"炸会"是一种建立在诚信基础上,有组织的人与人之间,甚至是村落与村落之间的集资现象。它不仅是简单集资,而是一种加强信任与加固村落内在联系的经济纽带,也是市场经济的侧面反映。在安顺屯堡地区,婚丧嫁娶、建房、做生意等经济活动都与"炸会"紧密联系,其亦是屯堡社会结群逻辑的体现。  相似文献   

13.
屯堡乡土小说主要以屯堡文化为背景,通过对屯堡人的生产生活、社会交往、人情风俗的描写,反映他们的文化观念、心理情感以及集体性格。屯堡乡土小说创作展示了屯堡文化的自觉、屯堡民俗文化"常"与"变"以及屯堡乡村文化精英之间的博弈。  相似文献   

14.
第十九届明史国际学术研讨会暨首届明代屯堡国际学术研讨会的召开表明,在明代卫所与当代屯堡研究之间进行沟通与对话,将屯堡研究的视野从当代社会学、人类学纵深延及明清地方史地领域,是实现屯堡研究向屯堡学建构转变的内在要求。"屯堡"一词能较好指称卫所基层社会实践的普遍性及其影响的延续性,扩大"屯堡"外延的同时也使其内涵更加凝练。  相似文献   

15.
文章以屯堡人清明"上大众坟"为个案,在田野调研的基础上,从人类学的视角,描述屯堡人清明"上大众坟"的仪式过程,探讨"上大众坟"隆重之因及其功能,认为这一活动是屯堡人凝聚族群记忆、强化族群认同,建构屯堡文化的标识符号之一,是屯堡社区稳定和谐的又一因子.  相似文献   

16.
文章以屯堡人清明"上大众坟"为个案,在田野调研的基础上,从人类学的视角,描述屯堡人清明"上大众坟"的仪式过程,探讨"上大众坟"隆重之因及其功能,认为这一活动是屯堡人凝聚族群记忆、强化族群认同,建构屯堡文化的标识符号之一,是屯堡社区稳定和谐的又一因子。  相似文献   

17.
贺岚 《初中生辅导》2009,(26):43-45
在贵州,以安顺为中心,包括普定、平坝、镇宁、紫云、清镇、长顺、晴隆等方圆几百平方公里内,生活着一群既有别于当地少数民族,又不同于其他汉民族的汉人——屯堡人。他们的语言、习俗、服饰、信仰、建筑,都保留着鲜明的明代风貌,形成了别具一格的屯堡文化。  相似文献   

18.
屯坚人作为一个特殊的族群,与少数民族、其他汉族群体的一个重要差别表现在妇女的服饰上.在汉族的传统服饰几乎消失殆尽的今天,安顺屯堡妇女默默地将其传承着,使得今天还能找子到明代历史的踪迹.屯堡妇女服饰以其独特性独树一帜,不仅成为安顺屯堡文化的重要组成内容,而且形成了独特的服饰文化景观,本文从文化地理学角度对屯堡服饰景观的构成、源流、变异进行了初步探析.  相似文献   

19.
文章以鲍家屯村为例,考察了屯堡人招赘婚的基本特征及其变迁。屯堡招赘婚盛行是明代中后期以来屯政败坏的体现,对传统父权制下的"性别偏好"有消解作用。招赘婚还有利于解决农村养老问题,同时,屯堡招赘婚也导致了一些婚姻家庭问题。  相似文献   

20.
蒙自新安所是位于滇南的一军事重镇,居民以汉族为主体。新安所人作为明代军事移民的后裔,在他们的记忆中保留的前人英雄业绩穿越时空被一直演绎到今天。宋将杨文广驻兵新安所的"客观史实",也因新安所人的主观情感或者集体期望使然而建构出来,并成为群体认同的重要部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