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正如果我的学生对我说"我要跳楼",我除了震惊,就是立马阻止,不是我胆小,是我不敢也不能拿学生鲜活的生命做赌注。一年级学生虽然不知道"跳楼"的后果,但他们绝对知道怎样"跳楼"。所以我不赞成有的老师说的:让他去跳,他并不敢跳,他只是想吓唬我们,逼我们妥协,从而得到他所想要的。我相信学生肯定有这样的动机,可每个学生都是独特的个体,他们有自己的思维和做事方式。如果这个学生是冲动型的呢?冲动之下再极端的事都能发生。如  相似文献   

2.
逼你成功     
我有个事业非常得意的朋友,每天跑进跑出,比谁都忙。有一天我问他,你都在忙什么啊,又是为谁忙啊?他先愣了一下,接着笑笑,说:“我也不知道为谁忙,只觉得背着一个好大好大的包袱,每天拼命向前冲。”“你怎么不说是你自己的野心和理想,使你往前冲呢?”我不以为然地说。没错啊,我自己的野心和理想当然逼我冲。想想,一个人不被逼,又怎么可能成功?我就是一个会逼学生的老师。学生找我学画的时候,我会建议他们买最好的工具,因为我发现当他花了一大笔令他心疼的钱之后,他们就不会轻易放弃。然后,他们愈画愈好了,得到我的夸奖,盼下次还能受到赞美,于…  相似文献   

3.
我想谈一谈语文教师素质的来源及提升的路径。 一、高素质的来源——教学相“逼” 台湾著名画家刘墉先生带学生画画,总是在一开始就建议他们买最好的工具,逼他们奋力画好画。学生也不甘示弱,他们逼刘墉:每周必须拿出新画来,自己才会画得更好。  相似文献   

4.
早晨在教学楼巡视,见某班主任正与一学生僵持着,看得出,教师是一肚子火,而学生则是倔着头,将沉默进行到底。我一问,那学生硬邦邦地迸出一句:"我不上了!"我追问为什么,他似乎很委屈地说是"老师逼的"。经了解,原来是班主任昨天让他写一个二三百字的保证,今天早读时交到班主任手中的却只有短短的一两行字,说是写不出来,于是班主任就说不写就别上课。我不知道这个学生是真写不来还是找借口,只是他的那个"逼"字却让我陷入了沉思。  相似文献   

5.
《班主任》2011,(5):47-48
1.给亲人写信,"燃烧"情感。让学生给自己的爸爸妈妈、爷爷奶奶、外公外婆等写信,说说对他们的养育、照料之情的看法和认识,以此来"逼"着孩子燃烧起对亲人呵护、关爱、抚养的恩情的回顾与感念。(程彩娟安徽省蚌埠市淮上区华圩中学233400)2.祝福同学生日,感受温馨。我们班开展了"为过生日同学送祝福"活动。我给每个学生准备了一个笔记本,在他生日之前一周,这个本子开始  相似文献   

6.
"他们想逼我自动走人" 刘伟2000年从上海一所全国知名的高校毕业,但是当时学的专业不是很好,是一门纯理论的学科,那个专业的学生普遍对自己的专业不满意,因此也没怎么好好念书.所以同班同学除了考研的,基本都改行了.  相似文献   

7.
罗日荣 《教育》2013,(33):9
英格兰足球巨星贝克汉姆的儿子布鲁克林今年14岁,受贝克汉姆的影响,布鲁克林已经展露了一定的足球天赋,但对于布鲁克林能否最终成为和自己一样的巨星,贝克汉姆还是心存疑虑,他说:"我的孩子们都拥有了最好的条件,他们显然是非常幸运的,但我总会担心他们能不能像我小时候一样拥有成功的饥渴感?"成功的饥渴感是一个人成功的根本。对于教育也是一样,假如没有激发学生"学习的饥渴感",那么一切都是白搭。曾国藩曾说:"天下事,有所利有所贪者成其半,有所激有所逼者成其半。"用"利"去诱惑只能成  相似文献   

8.
每周一节的"星星之语"(即在班内读报交流或朗读自己的日记)又开始了.为了让每一位学生都得到锻炼,能敢于面向大家大声、自信地发言,我要求学生轮着给大家读<小星星报>上的文章或读自己写的小日记.今天轮到小梁朗读了.小梁平时特别胆小,上课不愿意发言,这正是"逼"他锻炼的好机会.  相似文献   

9.
微博十则     
和迷茫的建筑系同学少年聊了半天,他在"不装逼不故作玄虚地通过建筑设计自我表达"和"在设计院混日子骗项目反正政府有钱傻子很多"之间纠结,越来越不知道自己的目标是什么,不知道自己想成为什么样的人。我  相似文献   

10.
你被抽中了     
去年秋天,我遇到了我的特殊学生伟伟,他出生时因产道压伤,头部轻度畸形。身体的残疾使他从小就自卑懦弱,冷漠封闭。他经常逃课,我找他谈,他出口就是“我又不想拿毕业证,捡破烂总不需要文凭吧”,“我不想上学,再逼我,我就去死!”后来发生了一件事,不仅改变了他,而且也给我很大的启迪。那是在一节思想品德课上,为了引导学生全面、辩证地认识自己,我设计了一个活动,让学生写出自己的优点,不得少于五个。很快,不少学生就完成了,但今天没逃课的伟伟,一直没动笔。我不动声色地请几位同学讲了自己的优点后,话锋一转:“我们有的同学的优点是与生俱来…  相似文献   

11.
金英 《教师》2015,(6):110
【案例背景】每个学生都是独立的个体,他们有着自己的思考,也有着自己的价值取向,爱憎分明,喜好明确,从一定意义上来说,他们都是好孩子,都是积极要求上进的。但事实无奈,社会、集体的适应能力,使他们走上不同的生活道路,也有了不同的复杂的心理需求。【案例描述】班里有位男生,平常学习散漫,跟别的同学不和,是个典型的"问题学生"。有一天吃午饭时头疼,我摸了一下他的额头,原来他发烧了。于是我便带着他去看医生,喂他吃药,陪着他挂点滴。下午他跟我说好多了,并跟我说:"谢谢老师,从来都没有人对我这么好  相似文献   

12.
发展学生的智力,培养创造性人才,是中华民族自立于世界民族之林的需要。心理学家研究表明:发展和培养创新思维是培养创新精神和提高创新能力的关键,下面我就阅读教学中学生创新思维的培养谈几点肤浅的看法:一、巧设疑难,引发思维古人云:学起于思,思源于疑。学生的积极思维是从疑问开始的。疑问是思维的"启发剂"。它能有力地调动学生思维的积极性,是开启学生思维器官的钥匙。如教学《草船借箭》一课,鲁肃与周瑜谈论诸葛亮造箭,周瑜说:"这是他自己说的,我又没逼他。我得吩咐军匠们,造箭的材料不给他准备齐全。到时候造不成,就定他的罪,他就没有话可说了。"教  相似文献   

13.
袁清华 《山东教育》2013,(15):16-17
我给他班上语文课,他在我的课上从不捣乱。但每节课,他都像个忧郁王子,蜷缩在最后一排,听课或是不听,悠哉或是沉睡!有时候我在想,他特别像是个受伤的小兽,把自己封闭起来,孤独地舔舐伤口!同学告诉我:"这已经是很好了,他在你的语文课上从不放肆!"后来,我知道他还有个弟弟,小弟兄俩都长得很精神,灵气逼  相似文献   

14.
王用心  孙书培  李现山 《教师》2013,(14):87-87
"学案导学,合作探究"的教学方法以自主学习为指导思想,给学生留下充足的自主学习时间,运用学案组织教学,充分体现了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主体地位,使学生掌握了学习的主动权,学习就变成了他们自身的需要,由"逼我学"转变为"我想学"。在实际教学中我们应坚持这一数学方法,并在教学中不断总结经验,为培养高素质人才做贡献。  相似文献   

15.
让我成为我     
<正>高考分数出来了,老师问学生,打算报什么学校什么专业,学生说:"他们还没有商量好呢。"——"他们",是爸爸和妈妈。"你自己有没有考虑过呢?""没想过。我想了也没用的。"其实一点儿也用不着奇怪,这是报志愿常态。如果有个学生自己做主填报志愿表,班主任或学校相关部门立刻就会和他的家长联系,并且让他  相似文献   

16.
那是星期五的一节作文课,我让学生们围绕"我最幸福的时刻"这一话题,回忆自己的生活经历,然后作文。教室里静了一会儿后,学生们先是三五个小声地讲,接着更多的学生把自己成长过程中的幸福经历说给同桌或前后桌的同学听。通常我都是这样让学生们先把内容和情节梳理清晰之后,再叫几个学生到讲台上陈述,将他们的故事与大家一起分享,然后动笔写作。那天第一个主动上台来的是班长。她说在自己14年的人生经历中,最幸福的要数今年能考上重点初中。她不太喜欢数学,六年级的最后一个月咬牙逼自己学习数学。爸妈知道她小升初数学得了86分后,远在杭州的他们一次给她买了两套裙子,并寄回老家。她说那段拼搏是她14年经历中最大的财富。接着上来讲述的是于小勤、赵猛和刘英平。于小勤讲了和外出打工的父母一起去上海外滩的快乐经历;赵猛回忆了小学毕业时代表全班同学在毕业典礼上的发言;刘英平讲述了自己认识了现在的同桌刘华,两人的友谊让他最幸福。  相似文献   

17.
<正>校园欺凌,一个无比沉重的话题。扇耳光、围殴、拍裸照……校园欺凌严重危害了学生的身心健康发展,受欺凌者如果没有得到及时的帮助,伤害可能会伴随他的一生。校园欺凌无处不在,那么,我们该如何保护自己呢?朋友逼我扇自己耳光!"老师,我现在感觉特别难受,我能跟您聊聊吗?""好啊,谢谢你对老师的信任,你想跟我聊什么呢?""今天上午,我的几个朋友叫我一起上厕所,  相似文献   

18.
有些学生从高中从大学回来看我,说他的作文功底还是初中我给他打的。著名特级教师余映潮先生戏曰:"魏书生那么有名,却没见过他一篇学生作文。可是我们荆州肖炎方却指导学生发表了几百篇作文。"我自己回忆,初一初二我认真地导一下,到初三我也不怎么管了,让他们相互点评,作文却蒸蒸日上,突  相似文献   

19.
一位娶了中国太太的美国先生对我说:"以前,我总觉得中国人比我们聪明,现在我才知道,原来中国父母永远在逼孩子读书,他们的职责是教育出学业最优秀的子女来,甚至连孩子的暑假也不放过。美国父母呢?他们的职责是让孩子真正享受自己的童年,去运动,去交朋友,去野游,去做自己喜欢做的事情,当然,这样的教育,也免不了使孩子变得放任自流了。"  相似文献   

20.
很多年前,在一次班队课上,我让学生谈谈自己的老师.大多数学生讲起了他们的科学老师--周老师,说他很搞笑,喜欢听他的课,愿意和他说心里话.而谈到我,大家都用了"尊敬、严格、兢兢业业、一丝不苟"等词.这是为什么?之后,我向周老师讨教了一番,原来是"幽默"帮了忙.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