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古人云:“文似看山不喜平。”不平就是要有曲折,要有波澜。那么,怎样才能使文章曲折有波澜呢?除了在立意、选材、叙述语言上下工夫外,巧设“悬念”,不失为一种行之有效的方法。所谓“悬念”,即作者有意识地不把人物命运、故事结局和盘托出,以引起读者的关注,激发读者的阅读兴趣  相似文献   

2.
正悬念,俗称"扣子"或"关子",一般用在文章的开头或中间,就文章的内容或人物的反常情况设置疑问,目的是吸引读者的注意,使读者不自觉地进入文章所创设的情景之中。因此,悬念既是一种结构技巧,也是一种叙述技巧。悬念式开头法,就是在文章的开头设置扣人心弦的悬念,充分激发读者的阅读兴趣,令其怀着寻幽探胜之情,愉快地读完全文的一种开头方法。考生运用悬念式开头法写作文,应该在文章的  相似文献   

3.
写作时巧妙地设置悬念,运用误会法,可以达到激化矛盾、深化主题、增强作品艺术魅力的目的。悬念设置得好的文章,往往情节更加曲折、故事更加有趣,因而更能激起读者对人物命运、事态发展的关注和阅读的兴趣。 《一路平安》就是这样一篇多处成功运用了悬念法和误会法的好文章。主人公"他"有口吃的毛病,"他"上车后先后五次向  相似文献   

4.
人们喜欢读情节曲折的文章。平铺直叙,见头知尾,只会令人感到乏味。那么,怎样才能使文章曲折多姿呢?技巧之一就是设置悬念,也就是说在文章的开头或中间设置疑团,引起读者关注,使之对故事  相似文献   

5.
正文章如果平铺直叙,就很难打动读者。如何让文章引人入胜呢?要实现这个目标就要善于设置悬念。所谓悬念,就是作者在叙述事件的发展过程中结下"扣子",引起读者对故事情节和人物命运的关心。这种写作技巧,一般说来,要分以下三个步骤进行:第一步:设置悬念悬念是现实生活中矛盾与问题的高度集中概括,具有一定的偶然性与突发性,但它又有其符合生活规律的必然性。所以,悬念的设置,必须是既出乎人意料之外,  相似文献   

6.
"文似观山不喜平",就是说文章故事叙述要有起伏,情节发展要有曲折,情感抒发要起波澜.巧设悬念是使文章情节发展曲折起伏,主题揭示淋漓尽致的方法之一. 同学们在写作时,适当学一点巧设悬念的写作技巧,能够把事件叙述得更加形象生动,情感抒发得更加淋漓尽致,情节发展得更加扣人心弦.下面,将结合实例分别就在创作过程中怎样设置悬念来提高文章写作高度谈谈几点方法.  相似文献   

7.
文章似山不喜平。文章讲究的是曲折多姿,一波三折。同学们,怎样才能使你的作文引人入胜呢?下面有三把金钥匙,等着你去开启作文的大门。金钥匙一:巧设悬念法在作文中,有时可以故意卖关子,设置一些疑问,引起读者的好奇心,增强读者的阅读兴趣。比如《我和妈妈打赌》这篇作文,一位同学是这样写的:"这次英语考试我考了一百分,我匆匆忙忙  相似文献   

8.
作文创新的"领域"很宽,下面为同学们介绍的是文章结构创新的四种方法。方法一:改变叙述顺序要在叙述顺序上有所创新,倒叙手法应该成为首选。倒叙是把事情最精彩的地方或事情的结局写在最前面,制造出悬念,使读者产生强烈的阅读兴趣。加之文章后面还要回到对故事情节的正常叙述上来,因此给人以情节曲折多变的感觉,新鲜感也就由此而生了。  相似文献   

9.
赵桂珠 《辅导员》2014,(13):38-38
文章如果平铺直叙,就很难打动读者。如何让文章引人人胜呢?要实现这个目标就要善于设置悬念。所谓悬念,就是作者在叙述事件的发展过程中结下“扣子”,引起读者对故事情节和人物命运的关心。  相似文献   

10.
文章如果平铺直叙,就很难打动读者。如何让文章引人入胜呢?要实现这个目标就要善于设置悬念。所谓悬念,就是作者在叙述事件的发展过程中结下扣子,引起读者对故事情节和人物命运的关心。悬念法这种写作技巧,一般说来,要分以下三个步骤进行:  相似文献   

11.
“为人贵直,作文贵曲。”在记事类记叙文中设置悬念,可以使文章情节跌宕,结构曲折,产生扣人心弦的艺术魅力。悬念,俗称“扣子”或“关子”,一般用在文章的开头或中间,就文章的内容或人物的反常情况设置疑团,目的是吸引读者的注意力,使读者自觉不自觉地进入文章所创设的情景之中。因此,悬念既是一种结构技巧,也是一种叙述技巧。有的悬念设置在文章的开头,它先给文章打一个总“结”,而这个“结”就是全文的主要事件或主要情节或主要矛盾,它需要蕴蓄很长时间,在主要事件充分展开,或主要情节达到高潮,或主要矛盾冲突最为激烈的时候,才可“解”开…  相似文献   

12.
<正>古人云:文似看山不喜平。意思是说写文章好比观赏山峰那样,喜欢奇势迭出,最忌平坦。"不喜平"就是要让文章有曲折、起波澜,而设置悬念不失为一种行之有效的写作方法。设置悬念是在文章的某一部分设置一个疑问或矛盾冲突,以造成读者某种急切期待和热烈关心的心理的一种  相似文献   

13.
悬念,是文学艺术中的一种传统技法,是指在作品开头或中间故意设置疑团,摆出矛盾,却不立即作答,从而引起读者的好奇心和求知欲,使之急于弄个水落石出。《脂砚斋》有言:“作人要老实,作文要狡猾。”一篇文章若能巧设悬念,就能使情节曲折起伏,跌宕有致,引起读者浓厚的阅读兴趣,收到扣人心弦的艺术效果。  相似文献   

14.
古人云:文似看山不喜平。”确实,一篇记叙文倘若平辅直叙,似无浪平湖,读起来则索然无味;倘若波澜起伏,跌宕多姿,便能深深地吸引读者。那么,如何把记叙文写得曲折有致?一、设置悬念。悬念的设置,与作品的成功有很大的关系。那么,何谓悬念呢?悬念在古典小说里称为“扣子”或“关子”,即设置疑团,不作解答,借以激发读者的阅读兴趣。通俗地说,它是在情节发展中设置谜面,使读者产生急切的期盼心理,然后在适当的时机揭开谜底。《一碗阳春面》就是范例。文章开篇,写大年三十深夜十二点,母子三人来到北海亭面馆吃面。这么晚了才来,而且是合吃一碗,这…  相似文献   

15.
文似看山不喜平。记叙类文章,要在短短的五六百字作文里产生吸引人的魅力,构筑曲折的情节必不可少。构筑曲折的情节有以下几种方法: (一)悬念法悬念法指的是以设置悬念造成情节的曲折之美。满分作文《哥,是捡来的吗》一开始就为读者设置了悬念:哥,沉默寡言,起早摸黑,像一只拉磨的驴。是“像牲畜一样拼命干活的家中惟一的劳  相似文献   

16.
如何让文章结构曲折多变,使故事情节一波未平,一波又起?这里介绍几种招数: 一、悬念:在文章的开头,故意设置疑团,引起读者对人物命运、矛盾冲突的关注,使其产生急切的阅读心态.比如一位学生习作<逆境>的开头写道:"他,一个十岁的男孩,出生不到三天就成弃婴,被一位心地善良的光棍汉收养至今,父子相依为命.一天,他正在参加市里举行的数学竞赛,还有一道题只答了一半,一个令人震惊的字条轻轻放在了他书桌的右角……"  相似文献   

17.
青鸟  天天 《高中生》2014,(1):8-9
悬念,俗称“扣子”或“关子”,一般用在文章的开头或中间.就文章的内容或人物的反常情况设置疑问,目的是吸引读者的注意,使读者不自觉地进入文章所创设的情景之中。因此,悬念既是一种结构技巧,也是一种叙述技巧。  相似文献   

18.
古人云:"文似看出不喜平"。不平就是要曲折,要有波澜。那么,怎样才能使文章曲折而有波澜呢?除了作者在立意、选材、叙述语言上下功夫外,巧设"悬念",不失为一种行之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19.
正"读书看皮,阅文看题",标题是作者对文章的"预言",从不同的侧面传递作者文学创作的目的、文章主旨、写作对象和写作情感。这体现出标题的特点和规则,同样也表现出标题在文章阅读中所起到的作用。具体而言,标题对文章内容具有概括性交代的作用,为读者阅读文章提供线索,有时也设置悬念,激发读者的阅读兴趣。因此,为了有效地进行阅读,教师在古典诗词教学中,可围绕标题进行导入,为学生提供辅助阅读的有效信息。  相似文献   

20.
纵观这几年的中考作文试题,多数以话题作文的形式出现。面对一个话题,如何写出一篇优秀的记叙文呢芽袁枚在《随园诗话》中说过,“文似看山不喜平”,“为人贵直,而诗文者贵曲”。换言之,文章只有写得波澜起伏、曲折有致,才会扣人心弦,引人入胜。文章的波澜起伏、曲折变化,当然要靠事实本身的曲折变幻来完成,但如果掌握一些方法和技巧,也可以变直白为起伏,改散漫为凝练。如何将事件写得波澜起伏呢芽穴一雪巧妙设置悬念设置悬念,是指在文章中故意巧设疑团,推进情节发展,以引起读者期待、关注的一种方法。这种写法,常给人一种“山重水复疑无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