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权威效应".美国心理学家曾经做过一个实验:在给某大学心理学系的学生讲课时,向学生介绍了一位从外校请来的德语教师,说这位德语教师是从德国来的著名化学家.然后,这位"化学家"拿出一个装了蒸馏水的瓶子,说是他新发现的一种化学物质,有些气味,请在座的学生闻到气味时就举手,结果多数学生都举起了手.对于本来没有气味的蒸馏水,为什么多数学生都认为有气味而举手呢?这是因为有一种普遍存在的社会心理现象--"权威效应".所谓"权威效应",就是指说话的人如果地位高、有水平、受人敬重,则所说的话容易引起别人重视,并相信其正确性,即"人微言轻,人贵言重".  相似文献   

2.
一、“权威效应”。美国心理学家曾经做过一个实验:在给某大学心理学系的学生讲课时,向学生介绍了一位从外校请来的德语教师,说这位德语教师是从德国来的著名化学家。然后,这位“化学家”拿出一个装了蒸馏水的瓶子,说是他新发现的一种化学物质,有些气味,请在座的学生闻到气味时就举手,结果多数学生都举了手。对于本来没有气味的蒸馏水,为什么多数学生都认为有气味而举手呢?这是因为有一种普遍存在的社会心理现象———“权威效应”。所谓“权威效应”,就是指说话的人如果地位高、有水平、受人敬重,则所说的话容易引起别人重视,并相信其正确…  相似文献   

3.
权威效应美国心理学家曾经做过一个实验:这位心理学家在给美国某大学心理学系的学生讲课时,向学生介绍了一位从外校请来的教师,说这位教师是从德国来的著名化学家,现在由他来给大家介绍他的新发明。然后,这位被请来的教师拿出一个装了蒸馏水的瓶子,对学生们说,这个瓶子里装的是他新发现的一种化学物质,有些气味,请在座的学生闻到气味时就举手,结果多数学生都举起了手。对于本来没有气味的蒸馏水,为什么多数学生都认为有气味而举手呢?这是因为有一种普遍存在的社会心理现象——“权威效应”。所谓“权威效应”,就是指说话的人如…  相似文献   

4.
李瑞山 《教育》2013,(3):25
作为一名年轻的校长,在履任一年多的实践中,笔者尝试借助现代管理学中的几则心理效应革新管理,在教学实践中已初见成效。权威暗示效应美国心理学家曾经做过一个实验:这位心理学家在给美国某大学心理学系的学生讲课时,向学生介绍了一位从外校请来的教师,说这位教师是从德国来的著名化学家,现在,由他来给大家介绍他的新发明。这位被请来的教师拿出一个装了蒸馏水的瓶子,  相似文献   

5.
高校德语教学的基础阶段,是一个启蒙和培养学生学习兴趣的黄金时期.教师可以在实际教学过程中尝试趣味教学.巧妙利用德语诗歌教学来辅助德语教学,从而激发学生在德语入门阶段的学习兴趣.通过诗歌这个载体来教授学生语言知识,不仅可以提高学生学习德语的积极性,同时还可以提高学生的语言运用能力和文化修养.教学实践证明,将诗歌融入基础德语教学,让学生们在快乐中学习,学习中快乐,是一种行之有效的教学方法.  相似文献   

6.
魏强 《班主任》2011,(6):51
美国心理学家曾做过一个有趣的实验,在给大学心理系学生讲课时,向学生介绍说聘请到举世闻名的化学家。然后这位化学家说,他发现了一种新的化学物质,这种物质具有强烈的气味,但对人体无害。在这里只是想测一下大家的嗅觉。接着他打开瓶盖,过了一会儿,  相似文献   

7.
《中国青年报》曾刊载了一篇文章,文章讲述了这样一个故事:作者朋友的小孩随父在德国某中学读书,由于刚到德国,德语基础差,学习有点吃力。于是其父利用晚上时间在家为孩子补习德语,孩子的德语水平大增,孩子的老师不解,询问究竟,孩子如实回答。按国内情形,老师对这种家长肯定大加赞赏。孰料这位德国教师事后拿起电话,警告这位父亲,说其侵犯了孩子自由支配时间的权利,要其停止侵权行为,否则就要控告其云云。故事的引人深思就在于涉及到一个概念,一个我们中国的家长和老师都常常忽略的概念:孩子自由支配的时间。给孩子自由支配的时间,指的  相似文献   

8.
笔者日前赴德国考察,看到了他们的教师培训场面.德国有些中小学接收了大量的国外学生,如土耳其学生、东欧学生.于是,教师就要用德语(母语)配合学生们已有的语言(不同的母语)来教德语,也需要用德语与其它的语言来教各门学科,这就是他们的"双语".  相似文献   

9.
教育叙事拒绝浪漫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案例再现昨天看到某杂志刊登的一篇文章,题目忘了。大意是说,班里有两个学生很少完成作业,又总能找出各种理由“对付”教师,让教师们很头痛。一天,两个学生又没做作业,课任教师很生气,于是把学生叫到了办公室。两个学生站在办公室里无动于衷。教师心想,这次看你们还能编出什么理由。一个学生说:“找不到作业本了。”另一个学生说:“钢笔忘拿了。”这位教师对他们的谎话,本想和往日一样批评一顿,转念一想:何不给批评“变变”脸呢?或许就能起到意想不到的效果呢。  相似文献   

10.
最近,有幸听一位教师执教了《匆匆》一课,课堂上书声琅琅,诗意浓浓。说真的,这堂课充分体现了新课改的理念,清新的教学风格、典雅的课堂教学氛围、活泼的教学模式,让人拍案叫好。不过有一个教学环节却让人觉得遗憾,这位教师让学生分小组为《匆匆》拍一个电视散文,于是学生们全身心投入设计场景,从画面的选择到音乐的设置,从景物的配衬到色彩的组合,孩子们的构想充满了诗情画意。当学生谈了他们的设计构想后,这位教师接下来出示了一组电视散文,她说:“这是老师拍的电视散文,美吗?”学生们齐呼“美———”,他们瞪大了纯洁无邪的眼睛,对老师充…  相似文献   

11.
刘小祥 《班主任》2004,(12):34-34
新学年伊始,我们该怎样给学生们上好第一节课呢?下面一位老师的教学实践,也许会给你一些启发。刚上课,这位教师在一番简单的带有幽默感的自我介绍后,话题一转,说:“同学们,今天这节课,我们来搞一个‘一二三’活动,你们看如何?”学生们听到开学第一节课就搞活动,而且活动的名字闻所未闻,情绪立刻被调动起来了。  相似文献   

12.
一次听课时,我被一位教师抓住课堂生成资源对学生进行引导教育的行为所折服。那位老师要求学生用“尾巴”一词进行口头造句,绝大多数的学生都是说各种动物的尾巴怎么样,老师面带微笑地给予肯定。突然,有一个学生说:“人是会长尾巴的。”他的话音刚落,学生们都哈哈大笑起来。老师先是一愣,然后严肃地说“:大家应该学会尊重他人,即使别人说错了,也不应该嘲笑!更何况这位同学说的并没有错,句子中还隐含着做人的道理。”生:老师,我刚才摸了摸自己的屁股,并没有尾巴,人是不会长尾巴的。(除了那个学生,其他学生再次笑了)师:请大家认真想一想,这位…  相似文献   

13.
曾有化学家说,每一个化学实验都是在讲一个故事。好的实验导入。能让听众听得聚精会神。教师只有掌握了化学实验的导入技能,才能开启学生心智.让学生在实验中感受化学的美。  相似文献   

14.
曾有化学家说,每一个化学实验都是在讲一个故事.好的实验导入,能让听众听得聚精会神.教师只有掌握了化学实验的导入技能,才能开启学生心智,让学生在实验中感受化学的美.  相似文献   

15.
先举一个例子。 一天,一个家长很有礼貌地走进办公室。询问确认某教师后,说,“你是否记得曾经的某某学生?” “你有什么事?”这位教师有点警觉地说。  相似文献   

16.
一位教师教《荷花》一课时,向学生提出一个问题:"荷叶像什么?"一名学生回答说:"荷叶像扇子."唔,荷叶怎么会像扇子,不像."教师立即予以否定.这一来,学生们举起的小手又缩回去了.其实,教师的题目出得不错,有启发性,如引导得当,学生就能张开思维的翅膀.遗憾的是,这位教师却抑制了学生的积极思维.她的本意是想让学生说出荷叶像大圆盘,结果,学生不仅没有"就范",而且刚刚产生的跃跃欲试的热情,刚刚闪现的一点点  相似文献   

17.
学生在语文课的发言中往往暴露出一些语言缺陷,这是正常现象,而且可能是好事,教师据此开展的教学活动更符合学生的实际、更能激发学生的兴趣,可以成为发展学生语言的良好契机。如果处理得当,会收到很好的教学效果。一位教师,在《荷花》一课的教学中,让学生用自己的话描述荷花的样子,一个学生说:“有一朵荷花很像一个羞耻的小姑娘。”“羞耻”一词,显然运用不当。这位教师没有采取简单纠正一下的做法,而是对全班学生说:“这位同学把荷花比成小姑娘,比得很好。什么样的小姑娘呢?她说是‘羞耻’的小姑娘,谁能帮她找到一个更恰当的词语呀?”学生…  相似文献   

18.
你能回答吗     
《历史学习》2005,(9):20-20
一位英语老教师讲语法时说,“毛主席万岁。”是假定式,表明人民对伟大领袖的热爱,希望他活一万岁,但人是活不到一万岁的。时隔不久“文革”发生,红卫兵和学生们给他贴大字报,说他希望毛主席早死,还把他痛打一顿。这位教师私下里对同事说,学生们曲解了他的话,他要解释清楚。你认为,这位教师最聪明的办法应该怎么办?说明你的理由。(答案在本期内找)答案:不解释,保持沉默。在崇拜盛行,极左就是革命的氛围下,学生头脑发热,根本不会冷静地考虑是非。你能回答吗  相似文献   

19.
刘琼  朱华兵 《职教论坛》2002,(14):47-47
我们教育工作者应不失时机地把砥砺机制引入教学环节,有意识地对学生进行挫折耐受教育,锻炼学生坚韧的意志和品质。一、在课堂教学中渗透挫折教育首先,可在相关教学内容中穿插一些化学发展史,使学生体验探索科学知识的艰辛。化学理论、定律及元素的发现无不是化学家们历经千百次失败,甚至是用了毕生的精力才得出的。例如:氟元素的发现可以说是一个悲壮的历程,历时118年之久。这当中不少化学家损害了健康,甚至献出了生命,这是因为单质氟的化学性质非常活泼,通常情况下很难制得它。在介绍氟的化学性质时,教师若能向学生讲述莫瓦…  相似文献   

20.
任卫华 《广西教育》2014,(41):41-42
正在与一位教师聊天时,这位教师跟笔者提起一件事情,说的是一个学生在写作文时认为西瓜是长在地底下的。笔者听后感到很惊讶,这位学生的生物学知识竟然如此匮乏。当前,学生获取知识的途径非常多,为什么会犯这样的常识性错误呢?于是笔者向这位教师询问原因,他说有的学生从七年级开始就不喜欢上生物课,也没有认真听过生物课,很多基本的生物常识都不懂。据说这并不是个别现象,而是一种较为普遍的现象。那么,如何调动学生学习生物的积极性,激发他们学习生物的兴趣呢?对此,教师除了精心备好每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