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谐音析词     
谐音析词,即用同音或近音字来代替本字,产生辞趣。如年年有鱼,鱼和余声音谐合,便借鱼作余。在戏剧文学中,高明的剧作家常利用谐音的特点,将人物语言写得极为耐人寻味,使话语不多而意蕴丰  相似文献   

2.
谐音析词     
谐音析词,即用同音或近音字来代替本字,产生辞趣。如“年年有鱼”,“鱼!’和“余”声音谐合。便借“鱼”作“余”。  相似文献   

3.
在我国古代,有一种较为特殊的表达方式,这种表达方式不仅依靠语言,而且借助于外物,利用这一外物的谐音或其性状、功用,曲折地表达自己的意思。这一种表达方式,姑且称之为“借物表意”。此类表达方式,可以分为两类: 一、借事物的谐音以表意。《后汉书·齐武王縯传》:“更始君臣不自安,  相似文献   

4.
陈望道先生说,“谐音析字”乃是谐合字音的“析字”,细分有三式:(1) 借音,(2) 切脚,(3) 双反(详见《修辞学发凡》1979年版150页)。对于其中的“切脚式”、“双反式”,修辞学界看法比较一致,几乎没有什么异议;而“借音”,即“借音析字”这一辞格能否成立,则至今尚有争议,前不久有篇题为《“谐音析字”辨析》(以下简称为《辨析》)的文章说:“借音的客观基础是两个字的声音相同或相近,不存在声音分析的问题。它的语言特殊格式是A(音)=B(音)。显然,把借音作为析字来认识是不够妥当的。”(《修辞学研究》第二辑342页)按照这种看法,“借  相似文献   

5.
曹雪芹很重视含蓄笔法的运用,在《红楼梦》这部巨著中,通过运用双关、谐音和析字等修辞手法以及借物寓意、欲言又止的笔法,产生出"言有尽而意无穷"的艺术效果。  相似文献   

6.
一、字头谐音粘连法字头谐音粘连法,可以在识记中形成知识结构的整体缩影,特别是在记忆较多的人名、地名、组织团体名称时,能发挥良好的效果。如:  相似文献   

7.
不知从什么时候起,社会上出现了一种怪现象——给产品取怪名,而且这种现象越来越多,有的人甚至把它当作一种时尚,电视上、广告中、小摊前,到处都是夸张的宣传,让人见了说不清是什么感觉。这些取怪名的手法五花八门,归纳一下可分四种类型。一、谐音取名法。就是借用名人姓名的谐音给产品取名,其目的就是借名人的名气打开销路,如:止泻药“泻停封”,涂改液“流得滑”,羽绒服“王小鸭”,还有治疗女性更年期综合征的药“依能静”,喂猪的饲料“猪食茂”等等。为了促销,那些广告词也写得朗朗上口,如:“止泻?用泻停封,快!”真是煞费苦心。二、歧义取…  相似文献   

8.
正一、谐音记忆法谐音记忆法就是要把需要记忆的化学内容跟日常生活中的谐音结合起来进行记忆。如地壳中各元素的百分含量居前位的依次是"氧、硅、铝、铁、钙",可谐音为"养龟铝铁盖儿"。又如,金属活动顺序为:钾、钙、钠、镁、铝、锰、锌、铁;锡、铅、铜、汞、银、铂、金可谐音为":加个那美丽的新的锡铅统共一百斤。"再如,氧化还原反应中,氧化剂与还原剂的判断:失电子的反应物为还原剂,得电子的反应物为氧化剂,可简记为"失还得氧",谐音为"十环得奖",学生联想到射击比赛中的"十环得奖"就很容易记住了。二、会意记忆法会意记忆法就是把一些抽象的概念、现象、方法或实验操作要领进行自我理解和再加工处理,然后去巧记。如,溴、碘的水溶液常因浓度的不同而显不同的颜色,同学们不易记住,但  相似文献   

9.
谐音新词是人类隐喻思维的结果,也体现了人脑对客观世界的反映。汉语谐音新词中蕴含着隐喻理据,表明任何语言都是人类的认知机制运作的结果。此外,谐音新词流行背后的社会文化心理也值得关注,如求新求异、诙谐幽默、模仿从众以及调侃自嘲等心理。  相似文献   

10.
在辉县山西会馆的建筑装饰艺术中,大量的运用了中国民间吉祥图案,主要有植物、神物等,造型上包括具象造型和抽象造型,语义上通过谐音、借语、象征等手法,充分体现了商人求财、求福、求平安的美好愿望以及理想而浪漫的生活追求。  相似文献   

11.
秦钟小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秦钟在《红楼梦》中于第七回正式出场,第十六回去世,篇幅不算短,却留下了多处疑点。经考证,结论是秦钟的身世迷离凄凉,他与可卿不是同胞姐弟,却极有可能与可卿一样,是从养生堂抱养的;秦钟与宝玉同年,死时大约十二岁左右。秦钟的姓名曹雪芹借谐音法深藏寓意,谐音“情锺”、“情种”,即秦钟是一个“情种”,一个“锺情之人”,但对秦钟性格的具体描写却与之距离甚远。因为在《红楼梦》中“情种”一词是明指宝玉的,可见,曹雪芹是借“秦钟”之名写宝玉之实,二者名为二,实为一。秦钟死于第十六回,标明宝玉从深陷的“皮肤滥淫”的“情欲”中走出,升华为对纯洁爱情的向往和追求,那么“秦钟”的姓名还有一层谐音即“情终”。  相似文献   

12.
网络环境加速了汉语和英语的交流、相互借鉴的过程,中国英语俏皮话正是这种环境下产生的网络新词族。中国英语俏皮话的构词形式和意义构建过程无不体现了中国独特的网络、社会文化。通过对网络环境下新生的中国英语俏皮话词族的分析,其构词主要呈现词缀拼接、合成、谐音和译借的规律。同时,中国英语俏皮话的意义建构过程涉及了合成结构压制、谐音压制和社会文化压制等认知语义现象。  相似文献   

13.
一、谐音记忆法。这是一种利用谐音的汉字,把某些历史知识编成顺口溜来记忆的方法。如李渊在618年建立唐朝,可用谐音“李渊见糖留一把”(李渊建唐618)来记。二、联想记忆法。这是一种借助联想,在熟悉与陌生的知识之间建立某种联系以便于记忆的方法。如,根据“爱国之心,人皆有之”可推想出拜伦是英国人,因为他崇“拜”首都“伦”敦。三、数字记忆法。要记住一些重要的历史事件发生的时间,可以运用数字运算来记忆。如,李时珍写成《本草纲目》的时间是1578年,可分解为“15=7+8”来记。四、形象记忆法。对有些历史知…  相似文献   

14.
人名和人名之间的区别主要表现在语音上,因此,命名应当首先考虑语音是否得体。一、注意谐音的负效应谐音是一种重要的命名手段。如“赵中华”,“赵”与“照”同音,表达了希望名字使用者能像阳光一样普照中华大地的意思。此  相似文献   

15.
笔者在教学过程中,对中国诗词中表达愁绪的意象稍作整理,认为有以下的几种常见途径。一、利用谐音表达愁情1、字音谐音:主要利用意象词语与表达情绪词语的谐音双关,暗示愁情。A、柳者,留也。其实,柳本身并不带有任何感情色彩,但在别离文学作家的笔下,它却总是那样多情。从《诗经》开始,“昔我往矣,杨柳依依”,首开咏柳寄情借柳伤别的先河;“闺中少妇不知愁,春日凝妆上翠楼,忽见陌头杨柳色,悔叫夫婿觅封侯。”王昌龄《闺怨》中的少妇也许是在后悔自己没“留”住夫婿,而让自己独品寂寞之苦;“柳条折尽花飞尽,借问行人归不归。”隋无名氏在诗…  相似文献   

16.
白华 《学语文》2008,(5):38-39
网络语言是现代汉语在网络上的延伸和变体,它是信息时代的产物,不是一种新的语言。通过它网民可以快速、生动、形象地来表达自己的意思,达到交流的目的,通常由字母、数字或符号等组成。网络语言对现有语言成分的改变主要体现在“形”上,目的只为了简洁,以最快的速度在网上进行有效的语言交际。如,用数字谐音的:8147(不要生气):7456(气死我了);用英文字母谐音的:C谐音see(明白):用英文字母与数字一起谐音的:  相似文献   

17.
网络语言作为一种新兴的社会方言,是现代汉语在网络世界中的新的变体。它是网络与语言结合的产物。谐音修辞是网络语言中常见的现象。它的大量出现同网络语言独特的生成环境及使用者的心理相关。网络谐音共可分为汉语谐音、英文谐音、数字谐音、符号谐音、字母谐音、数字字母缩略谐音等共六类。谐音在网络语言中取得了积极的修辞效果。  相似文献   

18.
谐音词语及其与谐音双关、谐音析字的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谐音词语是一种特殊的词语现象,人们利用谐音手段把本无联系的两个词联系起来,在特定环境中使本词与本词的谐音词的意义建立了稳固的并行关系,造成一个语形中并存两种意义的结果。谐音词语主要有祈福谐音词语、避讳谐音词语、谐趣谐音词语。谐音词语和谐音双关、谐音析字既有区别又有联系。  相似文献   

19.
进入初三,同学们即将学习一门新的课程——化学,如何在短时间内掌握如化学知识,相信这是大家所期望的.笔者认为关键是要掌握好学习方法,好的方法能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下面介绍几种学习化学的方法,希望能对同学们有所帮助. 一、利用谐音法 利用谐音将化学知识点编成通俗的一句话或者口语,即可以激发学习兴趣,又有利于记忆.如地壳中各种元素的含量由高到低的排列顺序是:氧、硅、铝、铁、钙、钠、钾、镁、氢,利用谐音可读成:养闺女铁盖拿假美金.  相似文献   

20.
许青华 《现代语文》2003,(12):45-45
纪晓岚是清代一位既有正气又卓有才华的文学家,他和当时的重臣和珅斗智的故事广为流传。一次时任侍郎的纪晓岚和时任尚书的和珅坐在一起闲聊,恰逢一条狗从前面走过。和珅企图借狗骂纪晓岚,于是指着狗故意问道:“是狼是狗?”纪晓岚立刻窥出了和珅的用心,马上答道:“垂尾是狼,上竖是狗。”和珅本想借“侍郎”与“是狼”的谐音指桑骂槐,纪晓岚则以其人之道,还治其人之身,利用“尚书”与“上竖”的谐音“回敬”和珅。和珅不但没有占到便宜,还自取其辱,只好满面羞愧,败兴而归。纪晓岚妙语戏和珅!河北@许青华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