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社会生产方式的矛盾运动是农地制度变迁的根本原因,经济主体对利益的追求是农地制度变迁的内在动机;而公平和效率则是衡量农地制度变迁绩效的根本标准。  相似文献   

2.
目前,学者们对国有企业退出绩效的研究,主要是应用产业经济理论做出的,而应用制度变迁理论作为研究基础和研究视角的,则较为鲜见。事实上,我国国有企业的市场退出,不仅是一种产业调节现象,而且更是一种制度变迁现象。能否对这一制度变迁现象进行充分的绩效分析,构成了国有企业退出研究的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基于此,本文集中分析了国有企业退出的制度变迁实绩。  相似文献   

3.
制度是经济增长的内生变量。欠发达区域农灌水费制度的变迁应是一种国家正式制度与区域非正式制度相兼容的变迁,也将产生较高的制度绩效。笔根据欠发达区域农业,农村、农民的现实处境和我国当前的区域发展政策取向,设计了欠发达区域农灌水费制度变迁应选择的路径和运行模式,并运用新制度经济学的相关原理进行了可行性分析和绩效预测。  相似文献   

4.
马克思政治经济学和诺斯的新制度经济都是关于制度变迁的学说。两种观点既有区别又有相似之处,前精于制度变迁的长期分析,对人类社会追求的制度目标要求更高;后则长于制度变迁的具体分析,更加关注制度变迁的经济绩效,但二都不同程度地论证了制度对于人的重要性,从而触及到经济问题的实质。在建设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过程中,应在求同存异中,进一步丰富和发展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  相似文献   

5.
文章基于对政治学领域存在的五种代表性绩效观的分析,借鉴历史制度主义视域下的制度变迁理论,对新中国成立后我国政府绩效管理制度的四个阶段的历史演变过程做了梳理,指出了新中国政府绩效制度变迁的三个发展趋势,概括出新中国绩效管理制度变迁的独特模式,即诱发性制度变迁与强制性制度变迁相统一、通过渐进式改革维持断续性平衡、"问题-政治-政策"之多元汇流,剖析了绩效管理制度变迁的六种动力学说和四种路径依赖,并对路径依赖之所以产生的三种效应,即成本担忧效应、制度协调效应与集体博弈效应进行了分析,最后提出了政府绩效管理改革的理论共识和操作建议。  相似文献   

6.
中国的许多学者用制度变迁理论来解释中国的经济增长。然而,中国东西部的经济差距较大,全国平均水平上的度量,难以客观反映哈尼族地区制度变迁对经济增长的影响。文章以云南红河南岸哈尼族地区的农作制度变迁与经济增长为题,对红河南岸哈尼族地区制度变迁与经济增长的关系作个案研究,希望弄清哈尼族地区制度变迁与经济增长的关系。我认为,建国后红河南岸哈尼族地区的农作制度变迁是强制性制度变迁,并不必然带来经济增长,但制度变迁与经济增长之间存在明显的关联性。  相似文献   

7.
我国农村金融制度变迁及其绩效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国农村金融制度变迁经历了三个阶段,即初始阶段、发展阶段和走向成熟的阶段,变迁过程具有很强的路径依赖,初始状态的四个特征影响了农村金融制度变迁的轨迹,限制了农村金融制度绩效的提高。为了完善农村金融制度,提高其支农绩效,必须彻底改变农村金融制度变迁的路径依赖,鼓励和规范农村非正规金融的发展,加大对农村正规金融机构的政策扶持。  相似文献   

8.
《俄罗斯的制度变迁》 (王立新著 ,南方出版社 ,2 0 0 0年版 )一书运用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和方法 ,借鉴西方新制度学派的制度变迁、制度创新理论 ,总结了俄罗斯制度变迁的经验教训 ,深入分析了转轨以来俄罗斯国内基本的政治变化及其对经济转轨的影响、政治制度安排的经济绩效 ,力图探寻转轨国家经济和政治制度变迁、制度创新的一般规律。著名的俄罗斯问题专家、华东师范大学博士生导师姜琦教授对这本书的写作和出版予以充分的肯定 ,称之为“一项很有意义的新的探索”。作者认为 ,自从俄罗斯实行全面的经济政治转轨以来 ,俄罗斯的社会结…  相似文献   

9.
市场化进程中的制度相容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制度安排的经济绩效要求正式制度与非正式制度必须形成相互融合、彼此促进的关系.在市场化制度变迁过程中,如果正式制度与非正式制度不相协调,就有可能出现剧烈的制度变形,影响交易秩序,降低经济运行的稳定性,影响经济发展.  相似文献   

10.
受准公共产品供给制度及我国职业教育模式中多种制度错位的影响,农村职业教育长期以来发展滞后,而且供给制度也产生了“路径依赖”。要退出这种非绩效的封闭状态,当前政府需要做出临界最小努力实行强制性制度变迁,直到农村职业教育趋于平衡,再实行诱致性制度变迁或制度变通的多元供给,把农村职业教育作为公共产品来供给,这是目前农村职业教育发展的制度选择。  相似文献   

11.
将理论经济学包括的二级学科归纳为思想范畴和实践范畴两个部分,经济史属于历史的实践,经济理论属于“历史+今天”的学说。经济史教学主要针对本科生层次,经济理论研究主要针对研究生层次。经济史教学设计的特点是,在经济理论引导下构建以共性成分为内容的主体框架,同时借助经济史研究成果把个性成分准确地显现出来。经济理论研究与经济史研究有密切关系,后者是前者能否产出产品的重要前提条件。借助统计资料探索经济理论,实际上就属于由经济史研究角度切入研究经济理论的内容之一。  相似文献   

12.
经济全球化是 80年代末、90年代初世界经济发展的一大趋势 ,经济全球化在为中国经济的发展提供机遇的同时 ,也带来了前所未有的挑战。主要表现在 :国际经济规则对中国经济安全的影响 ;国际资本流动和跨国公司的迅猛发展对中国产业安全的影响 ;经济全球化对中国金融安全的影响 ;经济全球化对中国技术安全的影响  相似文献   

13.
新自由主义经济理论与经济全球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认为:新自由主义经济理论的实质与经济全球化的本质是一致的,新自由主义的“华盛顿共识”是经济全球化本质的一种实践形式。本文还对新自由主义的“华盛顿共识”给发展中国家的经济发展带来的危害作了分析,说明在经济全球化进程中,发展中国家要走出经济发展的困境,要应对经济全球化的挑战,加强自身的经济安全,就必须在参与经济全球化的过程中反对新自由主义经济理论。  相似文献   

14.
论经济全球化与中国经济的发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当前,世界经济发展出现了日益加深的经济全球化趋势,它将对世界各个国家的经济发展产生深刻的影响。这里拟就经济全球化的产生、及其对我国经济发展的影响等问题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15.
经济全球化把世界上任何一个国家都纳入世界经济体系之中,导致各国对外经济的比重逐渐加大,各主权国家不得不加入国际经济组织和国际条约,采取共同行动以维护自己的经济利益。传统意义上的国家经济主权遭到削弱,国家经济主权的重心由维护国内经济事务的决定权逐步转移到争取国际经济交往平等参与权与决策权上来。主权让渡与共享成为国家经济主权变化的重要形态,选择性合作方式成为各国维护国家经济利益的重要手段。  相似文献   

16.
经济全球化下的中国经济增长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生产要素在全球范围内的自由流动及其优化配置,将使中国的经济增长不再仅仅依赖于本国已有的资源,而是可以通过利用国际资源,缓解经济快速增长与国内资源有限供给的尖锐矛盾,实现国民经济的持续、稳定、快速发展。经济全球化的发展,以及中国经济日益融入世界经济分工体系,为中国缓解资源瓶颈,实现经济快速增长,提供了可能和空间。我们认为,在经济全球化的条件下,中国利用国际资源发展本国经济,有利于经济的快速发展和国家竞争力的提高。  相似文献   

17.
关中—天水经济区是国家西部大开发新的经济增长极。经济区的发展对陇南经济欠发达地区具有明显的经济辐射作用。结合经济辐射的理论基础,综合分析陇南的经济发展现状,研究关中—天水经济区发展,提出关中—天水经济区对陇南的经济辐射,推动陇南第一二三产业经济全面发展。  相似文献   

18.
文章阐述了围绕经济事物展开经济数学教学的可行性,认为这种教学形式对实现教学目的有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19.
党的17大以后,从经济增值方式转变为经济发展方式是成为了我国理论界议论的热点,在党的18大这点更突出和肯定。经济发展是增强我国综合国力、不断改善民生和全面综合发展的永久之路,是科学发展观的基本要求以及实现我国“十二.五”计划的坚定不移的道路。本文对经济发展和经济增值的关系进行讨论,并阐述走上经济发展方向的必要性。  相似文献   

20.
经济全球化对广大的第三世界国家而言是一种不可逆转的客观趋势 ,是一个无法回避的挑战和利弊互见的发展过程。区域经济一体化是广大第三世界国家应对经济全球化的务实而明智的抉择。但是 ,在中东地区经济一体化的过程中 ,各种经济因素和非经济因素的影响仍然是制约其发展的重要方面。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