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59 毫秒
1.
刘焰 《科技创业月刊》2013,26(2):121-124
柏林大学精神主张以哲学为大学教育思想基础,培养整体系统的认知方式;以科研与教学相结合为思想实践,还原认识的原始路径,培养演绎的思维能力;以人格完善与心灵自由为终极目的,体现了科学性与人文性的精神实质.研究式教学主张再现发现者的认识过程,培养学生整体、科学的思维能力,与大学精神具有内在统一性.研究式教学模式以整体认知事物为出发点,以结构分析与价值标准的确立为基础方法,以学习者认知能力的提高和科学思维方式的培养为目的.  相似文献   

2.
非线性科学的兴起改变了人们对客观世界的认识与思维方式。文章从非线性科学形成中一些重要理论的创立所提出的基本观点,探讨了它们对人类认识世界自然观的影响和作用,提出了在非线性科学的创建中的思维特征是感悟直觉等形象思维的方式。  相似文献   

3.
袁立霞 《科教文汇》2007,(2X):57-57
思考问题的时候,要做到精细,周到,全面,没有漏洞,不疏忽大意。这便是思维的周密性。深刻的思维是指能通过事物的表面现象认识事物的本质及事物间的本质联系。只有这样去认识事物,才可以说是真正认识了该事物。所以,培养学生思维的深刻性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4.
科学属于理性思维范畴,其原则是融逻辑性、实证性为一体,通过人的大脑对事物进行科学的推断和研究,从而提取价值的结晶;艺术属于创意性思维,它将外界事物加以感性的表现与模仿,是人对生活现世诉诸情感和体验而得出的一种世界观和生活态度。前者是认识的抽象,后者是情感的抽象,前者靠严谨的论述而得出认识的结果,后者倚重人的内在情愫而获硕果。艺术是人们认识外界事物所持的一种方法,它必须搭乘科学的快车才能改造外部环境,科学是提升大家生活质量的手段,它必须借助艺术之力,通过幻想和假设创造未知。其两者的结果既紧密又实际,是帮助人类改造自然、改造社会的两把钥匙。  相似文献   

5.
16到19世纪的科学技术成就,都是建立在"实体"思维的基础上的。近代科学的辉煌,实际上就是关于"实体"科学的辉煌。但随着"实体"科学所遇到的问题和危机,20世纪40年代,世界范围内开始了信息科学技术革命。信息科学技术革命,一反经典科学的"实体"性思维传统,它是建立在"关系"性思维基础上的。从对事物"实体"的认识过渡到对事物"关系"的认识,这是人类经历了漫长的岁月才认识到的。  相似文献   

6.
胡金东 《技术与创新管理》2009,30(5):558-561,565
以自组织理论分析人类思维,会发现思维创新是思维系统自组织进化的结果.思维的开放性是其创造之源.发现问题是创造的逻辑起点,思维系统内复杂相互作用是创造的内部依据,灵感闪现是思维系统的创造性突变.在注重知识创新的信息社会,知识生产主体应从增强思维的自组织性着手提升创新能力:①积极利用现代信息手段扩大思维的开放性;②发现问题,并深入论证问题的价值与意义;③进行复合式思维,促其在非线性区进行创造.  相似文献   

7.
根据模型在科学研究中的重要性,对元极图模型和宇宙大爆炸模型进行了比较和分析,指出它们的相似点:均是观测和实证的产物,其起点和终点都带有可同用感观直接经验的猜测成分,它们的不同之处是:认识层面上,建立模型的理论依据,事物转化的动力,终极归宿等。现代科学理论模型结合的两个实例启示人们:重视元极图模型,使之与现代科学其它学科理论相结合。  相似文献   

8.
管理科学的变革--析《第五项修炼》的有机管理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结合当代复杂性,非线性科学中的系统整体思维,论述了圣吉《第五项修炼-学习型组织的艺术与实务》中的有机管理思想,认为圣吉的系统语言,系统基模和系统思考等修炼在管理科学中的应用是一场管理思维的变革,并将导致管理科学的范式转变。  相似文献   

9.
李习彬  李亚 《软科学》2002,16(1):42-45,49
世界本质上是非线性的,只有在某些非常局限的情况下,才可能近似地视为线性。囿于线性思维,是许多管理决策失误的重要根源。本文介绍了线性思维的含义,分析了许多事物整体与局部之间关系及事物发展过程的非线性,阐述了非线性思维的重要性及如何实现从线性思维向非线性思维的转变。  相似文献   

10.
思考问题的时候,要做到精细,周到,全面,没有漏洞,不疏忽大意。这便是思维的周密性。深刻的思维是指能通过事物的表面现象认识事物的本质及事物间的本质联系。只有这样去认识事物,才可以说是真正认识了该事物。所以,培养学生思维的深刻性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1.
思考问题的时候,要做到精细,周到,全面,没有漏洞,不疏忽大意.这便是思维的周密性.深刻的思维是指能通过事物的表面现象认识事物的本质及事物间的本质联系.只有这样去认识事物,才可以说是真正认识了该事物.所以,培养学生思维的深刻性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2.
非线性提供了一种新的思维方式   总被引:9,自引:1,他引:9  
非线性科学的诞生和兴起 ,一改传统线性科学的思维方式 ,使人们对自身以及周围世界的认识产生了新的思考。非线性思维作为我们时代理论思维的一种基本方式 ,无论其形式还是内容都不同于历史上的科学传统。它作为一种历史的产物 ,必然具有产生它的科学基础与条件 ,揭示并理解这种科学基础与条件 ,将展示非线性思维的一般特点 ,并给我们提供一些新的启示。  相似文献   

13.
思维能力是人们从理性上间接、概括地认识事物的能力。在初中物理教学实践中,我们应根据初中物理学科及初中阶段学生思维的特点,引导学生学会科学的思维方法,培养和提高学生的物理思维能力。  相似文献   

14.
一、传统思维模式及其根本局限性从近代科学的兴起到十九世纪,自然科学及社会科学研究的基本思维模式主要是所谓的线性思维模式。即认为:复杂事物和复杂关系的性能等同于被简化还原之后简单事物和简单关系性能的直接相加;整体事物的性能等同于它的各个组成部分性能的直接和;与之相应的  相似文献   

15.
技术创新系统的复杂性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技术创新是不同主体和机构间复杂的相互作用的过程和结果。从系统科学视角看,技术创新正呈现出两个层面的变化:一是系统要素多样性与差异性明显增加;二是要素间的相互作用非线性化,以至产生复杂性、动态性、突现性等复杂系统的特征。本文以复杂科学理论分析技术创新系统的复杂性,并以“广西玉林制药有限公司”为例进行实证分析。  相似文献   

16.
论直觉在认识中的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直觉在认识中具有重要作用直觉使人直接反映事物的本质;直觉使人的认识出现了创造性;直觉使人扩大了认识的空间。直觉的产生和发展有着坚实的客观物质基础和实践基础,是人类认识活动中的一种普遍思维现象。随着直觉在认识中作用秘密的揭开,整个人类的思维水平将大大地深化。  相似文献   

17.
直觉思维是最便捷的思维之路。在科学家产生的创新“顿悟”中,在诗人、文学艺术家产生的“神来之笔”中,在军事指挥家产生的“奇谋”中,在思想战略家产生的“豁然贯通”中,都证明有直觉及其伴随产生的灵感在起作用。无论在何种领域,其创新思维中的直觉和灵感均具有共性,这正是科学家李政道与艺术家联手,多次举办科学与艺术展览的原因。直觉和灵感作为普遍存在的一种思维现象,已在人类生活的各个领域中,发挥着扩大人们认识空间的重要作用。本文主要探讨直觉思维的特点及其产生的条件。直觉思维的特点直觉使人直接反映事物的本质。从…  相似文献   

18.
人类思维方式从简单性向复杂性的发展是从对事物进行单一性和简单二元对立性认识,以及对事物存在和发展的原因进行刚性决定论的必然性解释的观念的突破开始的,这就是关于“三”和“多”、关于偶然性的非决定论思想和学说的产生。与之相关的一些复杂性的思想在古希腊的哲学中已经有了诸多方面的萌芽状态的阐释。如,在柏拉图和亚里士多德关于“三”和对立允许中介的论述中,在赫拉克利特关于四元素相互转化生成的学说中,在恩培多克勒关于四元素与爱和恨相互作用的多元协同关系的理论中,在德谟克利特等人阐释的原子论学说中,以及在伊壁鸠鲁和卢克莱修对偶然性观念的论述中都不同程度地呈现出了相关的复杂性思想。  相似文献   

19.
卢秋萍 《科教文汇》2007,(8X):220-221
比较思维方法是确定研究对象之间共同点和不同点的一种逻辑方法,它具有分析较为全面、适用面广泛、操作灵活等方法论特征。比较思维有助于对事物的分类考察和深入分析,因此在科学发现中具有重要的方法论意义,科学上的许多重大发现都运用了比较思维。为了充分发挥比较思雏的科学发现功能,必须科学合理地使用比较思维。  相似文献   

20.
学会观察     
观察是有计划有目的地用感官来考究事物或现象的方法。是科学方法中最基本、最常用的方法。善于通过观察活动,全面、深入、正确地认识事物特点的能力,称为观察力。1、观察是创新的起点观察是人们搜集科学事实,认识客观事物、掌握客观规律和验证科学理论的重要途径,是进行科学归纳,步入科学发明的必要条件。大千世界,无奇不有。只有通过对事物细致入微的观察,才能促使人去寻根究底,破除旧观念,产生新设想,探索未知,创造未来。善于观察的人常常能从平常的事物中找出有关方面的联系,从偶然的事物中找出规律,从而获得某种发现。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