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品德与生活》、《品德与社会》课堂教学的有效性体现在它扎根于儿童的生活;它搭建了一个心灵沟通的平台;它创设了愉悦的课程生活;它创导人性化的道德,这是新课程的  相似文献   

2.
《秦腔》坚持了从特定时期中国西部农村的实际现实生活出发,坚持了真实性第一的现实主义原则;它不对客观现实生活进行理想化,坚持按照实际生活的本来面貌塑造人物,描写生活;与《创业史》、《平凡的世界》相比,《秦腔》回到了恩格斯的现实主义文学观。  相似文献   

3.
浙江省教育厅从2009级学生开始,对高中二年级思想政治必修3《文化生活》和必修4《生活与哲学》两个模块的开设次序作了对调,即高二上学期开设《生活与哲学》,下学期开设《文化生活》。这一调整受到中学一线教师的普遍欢迎,它不仅为高二学生尤其是理科生的会考复习提供  相似文献   

4.
黄义章  陈玉兰 《课外阅读》2011,(12):267-267
新的高中思想政治课必修内容包括《经济生活》、《政治生活》、《文化生活》和《生活与哲学》四个模块,这四个模块本身就指明了“生活”在课堂教学中已不再处于从属地位,而是实实在在上升为“内容”与“目的”。新的高中思想政治课教学内容与传统教学内容相比,最明显的区别就是最大限度地突出了’它的生活化特征。  相似文献   

5.
《品德与生活》课程是“以儿童的生活为基础,以培养品德良好、乐于探究、热爱生活的儿童为目标的活动型综合课程”。这一定位,意味着它不是原《思品》、《劳动》、《生活》等学科的简单相加或大拼盘,其最大的不同在于,《品德与生活》不以具体的道德规范或劳动、生活  相似文献   

6.
丁当信箱     
《英语大王》的叔叔、阿姨: 你们好! 我是来自福建省厦门市的一名小读者,我是从一位好友的手里看到《英语大王》的。我才看了几页,就有了一种与它相逢恨晚的感觉。我认为学习中看《英语大王》能增加英语知识,生活中看《英语大王》能丰富课外生活。总之,它是十分有用的。这就是我,一个小学生对它的评价。或许太肤浅,但是我真的很喜欢它——《英语大王》! 读者:林 鸿  相似文献   

7.
<正>《文化生活》这本书我很喜欢,虽然它编撰不久,几经修改,称不上完美,但它与经济生活的实用性不同,与政治生活的严肃性不同,与哲学生活的抽象性更不同,它就在我们身边,更加"生活"化。我更愿意在课堂上把它上出"生活"的意味,让它如一道刚出炉的佳肴,"色,香,味"俱全,让学生这群"食客"垂涎欲滴,大饱口福,在不知不觉中吸收这本书的全部"营养"。《文化生活》这本书我已经上了两遍,这本书分为四单元  相似文献   

8.
《孟子》散文发展了《论语》和《墨子》中的形象构成,与《庄子》比,它更多地从社会生活中取象,运用比喻、寓言、排比、引用等手法,使论辩包含了丰富的形象,极大地增强了它的文学性。  相似文献   

9.
《品德与生活》《品德与社会》改变了过去只是单纯意义上的思想教育这一做法.它的内容更贴近学生生活.紧密地与学生的生活(衣、食、住、行、学习)联系到了一起。它不仅让学生获得了丰富的情感体验.形成积极的生活态度.还提高了学生适应和参与社会的能力。  相似文献   

10.
小学数学《统计与概率》这一领域的内容在实验教材中得到大大增强,它在每册中都安排了相应的内容。为什么要让它的份量这样重,这是与它的广泛应用分不开的,它存在于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那么,《统计与概率》的学习为  相似文献   

11.
小学阶段的《品德与生活》和《品德与社会》课程与社会生活密切相关,它要求教师引导学生参与生活,在生活中感受体验人与人、人与自然、人与社会的关系,从而建构和生成课程的意义。当一年级的孩子翻开《品德与生活》书本的第一页,上面就写着这样一番话:亲爱的小朋友,  相似文献   

12.
国家教育部2002年6月颁发的《义务教育品德与生活课程标准》,规定了小学《品德与生活》课程的性质是以儿童的生活为基础,以培养品德良好、乐于探究、热爱生活的儿童为目标的活动型综合课程。它具有生活性、开放性、活动性三个基  相似文献   

13.
《醒世姻缘传》是一部现实主义的写实小说,也是一部成功的讽刺文学作品。在中国小说史上它是继《金瓶梅》之后,以婚姻家庭问题为中心,广泛地反映社会生活的一部有影响的长篇巨著。鲁迅说它较之《平山冷燕》之流,“盖诚乎其杰出者也”(《致钱玄同信》)它的成功与《金瓶梅》《西游记》和《封神演义》等作品的影响是分不开的,它的发展又影响了《聊斋志异》、《儒林外史》和《红楼梦》。 《醒世姻缘传》在题材的选择和处理上受到了《金瓶梅》直接影响。在《金瓶梅》问世之前,我国古代长篇小说,主要取材于历史故事和神话传说;《金瓶梅》问世以后,才使中国古代长篇小说从历史故事和神话传说中,跨进到现实社会和家庭生活中来。这是中国古代长篇小说在题材方面的一个大变革。《醒世姻缘传》继承了《金瓶梅》现实主义的艺术传统,在中国小说史上,是继《金瓶梅》之后,第二部以现实社会和家庭生活为题材的长篇小说。  相似文献   

14.
人教版《品德与生活》新教材是综合性很强的教材,它融合了思品、社会、劳动、健康教育等多项内容。它比较贴近学生的生活,关注学生的体验与需求;它不仅在思想上对学生进行教育,还知行  相似文献   

15.
汉乐府在文学史上的地位极高,一方面它反映了广大人民的生活和爱憎,是从民间产生或受民问文学影响而产生的艺术硕果,它以灿烂的花朵和浓郁的芳香装点了荒芜的汉朝诗坛,与《诗经》、《楚辞》可鼎足而三。另一方面。它在中国诗歌史上,起着承前启后的作用。它既继承、发展了《诗经》的现实主义传统,也继承、发展了《楚辞》的浪漫主义精神。作为汉乐府的杰出代表作品,  相似文献   

16.
自从《歧路灯》半个世纪前被部分介绍给读者、近年义以全璧问世以来,这部现实主义的长篇巨制终于受到了应有的重视和关注。但关于这部小说思想艺术价值的评价,却始终存在着较大的分歧,近年来并引起了部分研究者的不同观点的争鸣。尊崇者或把它抬到了与《红楼梦》和《儒林外史》“鼎足而三”的地位,或认为它“只逊于《戏楼梦》一筹,与《儒林外史》是可以并驾齐驱的”;更有认为它“反映后期封建社会生活面的广度远过于《红楼梦》,”  相似文献   

17.
用艺术辩证法系统剖析《红楼梦》是个全新的角度 ,本文是作者的文艺理论新著《红楼辩证析》的“前言”。它从文艺与生活、文艺创作与优秀思想文化传统的关系 ,概括地论述了《红楼梦》含有艺术辩证法的根本原因  相似文献   

18.
从很大程度上说,《黄河东流去》是一部"离散"文学作品,因为它与后起的《湖广填四川》、《走西口》、《闯关东》、《下南洋》等文学或影视作品一样,表现了因为天灾或人祸所造成的游民离散的生活图景与主题。固然,作品通过描写海老清等人的死亡和描写海长松的子女离散、飘零等,表现了中原农民在离散中的生存苦难。但是,对李准来说,更重要的是通过难民离散生活的描写,表现中国民众抗拒社会灾难与生活苦难的应对能力与意志品质,表现他们之间的患难与共,同舟共济。  相似文献   

19.
鲁洁教授在《再论"品德与生活""品德与社会"向生活世界的回归》一文中有这样的阐述:"课堂教学贴近学生的生活,它的生活化只能是它回归生活世界的一个前提条件,却不是它的充分条件。作为一门生活实践的课程,从生活出发还必须让它再回到生活中去,  相似文献   

20.
人教版《品德与生活》新教材是综合性很强的教材,它融合了思品、社会、劳动、健康教育等多项内容。它比较贴近学生的生活,关注学生的体验与需求;它不仅在思想上对学生进行教育,还知行结合指导学生日常生活行为,并且可以随时解决学生生活中遇到的实际困难。我在教学人教版《品德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