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1 毫秒
1.
生活中不能没有思维,工作中离不开创新。纵观漫漫的历史长河,我们人类之所以能够在漫长的进化历程中,逐渐地摆脱动物世界,建立起文明社会,并快速向前发展,一个重要的原因皆缘于人类自身的思维创新能力。可以说,人类社会每向前迈出新的一步,都是思维创新的结果。对此,江泽民同志曾指出: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也是一个政党永葆生机的源泉。江泽民同志这一论断,深刻而充分地反映了创新在民族和国家发展中的地位和作用。  相似文献   

2.
创造性人才的数量和质量对一个国家或民族的重要性已经得到许多专家和学者的反复论证,可谓不言而喻。而科学教育在培养学生的创造性人才素质方面具有独特的优势。其一,科学教育对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精神具有独特优势。因为人类社会科学技术发展的历史,本身就是一部创新的历史。教师在科学教育过程中,通过复演科学家创新活动的过程,让学生去感受和体验科学家在科学创新过程中的喜怒哀乐,从而有效地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精神。其二,科学教育对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能力具有独特的优势。因为创造性思维能力是创造能力的核心,千百年来,人类就是凭借创造性思维不断地认识世界和利用世界,  相似文献   

3.
求知是人类的本性,是人类区别于动物的根本属性,是人类社会不断发展和进步的原动力。知识是人类认识世界的产物,人类文明的进步源于其具有的认知能力,人类文明的每一进步都表现为知识的进步和发展。我们清楚地认识到,在现代社会中,是知识创造了价值,是知识推动着社会的不断进步。当然,人的认知是有限度的,但是人类本能地具有认识无限的冲动,这种冲动同样源于人的求知本性。知识在人类发展历程中的作用越来越重要,越来越具有主宰的作用。正是鉴于知识在现代世界中具有的这一越来越巨大的作用,我们可以断言,未来的社会就是知识社会。知识更是中国社会未来发展和繁荣的新的原动力。为了促进中国社会不断走向繁荣和富强,我们要加强知识的研究,要积极提倡知识。  相似文献   

4.
人类社会从古到今的演进是历史学科所担负重任,是教育下一代具有爱国主义精神的必修课程。在人类社会历史的演进过程中每个阶段都包含着不同质、量的创新。没有创新,就没有历史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因此,从这个意义上说,人类社会的历史就是人类社会的创新史。学习历史课,对学生树立创新意识具有潜移默化的作用。  相似文献   

5.
论创新教育与创新型人才的培养   总被引:13,自引:1,他引:13  
创新是人类文明的源泉。人类社会在不断的创新中取得发展和进步,人类本身也通过创新获得不断的完善与提升,于是,大力提高民族的创新素质就成了一项重大而紧迫的任务,教育义不容辞地要担负起培养创新精神、发展创新能力的责任。  相似文献   

6.
创新是人类文明的源泉.人类社会在不断的创新中取得发展和进步,人类本身也通过创新获得不断的完善与提升.因此,大力提高民族的创新素质就成了一项重大而紧迫的任务,教育义不容辞地要担负起培养创新精神、发展创新能力的责任.  相似文献   

7.
创新是人类文明的源泉.人类社会在不断的创新中取得发展进步,人类本身也通过创新获得不断的完善与提升.创新教育的任务就是培养学生的创新素质.创新是一种综合素质,是一种积极开拓的状态,是潜在能力的进发,就其实质而言是人的自由全面发展的结果.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培养离不开基础知识的掌握和基本技能的归纳.渊博的知识,广博的视野是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体现.  相似文献   

8.
丁雄鹰 《教师》2010,(16):21-21
阅读是人类社会生活的一项重要活动,是人类汲取知识和认识世界的重要途径。阅读应该成为每个人的一种生活习惯,对于教师来说,尤为重要。教师本身就是知识的代言人,文化的传递者,在这个知识开放的时代,教师要能够“为师”,就需要源源不断地汲取丰富的知识文化,而书籍就是我们进步的阶梯。将热爱阅读的教师组织集合成一个“群”,更有助于教师的阅读时间的保证和阅读质量的提升。  相似文献   

9.
李晓凤 《学周刊C版》2014,(5):192-192
随着社会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社会竞争日渐激烈。在这个无处不充满竞争的社会中学习、生活和发展.就必须拥有强大的创造能力。我们教学的目的就是为祖国的发展培养更加优秀的人才.从而推动着社会的快速发展和进步。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造能力需要教师在教学中不断地引导和培养。因此.教师应通过一定的教学手段和策略.有针对性地培养学生的创造能力.并善于运用情感教学来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  相似文献   

10.
论创新教育和教育创新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创新是人类明的源泉。人类社会在不断的创新中取得发展进步,人类本身也通过创新获得不断的完善与提升,于是,大力提高民族的创新素质就成了一项重大而紧迫的任务,教育义不容辞地要担负起培养创新精神、发展创新能力的责任,因此,加强创新教育,必须从教育自身的创新做起。  相似文献   

11.
所谓创新教学,实质上指根据现代社会发展对人才的需求,有针对性地对青少年进行全面的培养,使其养成良好的创新精神、创新人格以及创新能力。创新教学在素质教育中占有重要位置,是培养高素质人才的前提所在。众所周知,历史学科的教学内容主要讲述的是人类社会从古至今的演变发展过程,而这一过程中每一阶段都蕴涵着各种质的、量的创新。如果没有创新,历史的发展与社会的进步就无从谈起。所以,人类社会的历史实质上就是人类社会的创新史,学生学习历史课程对其创新意识的培养具有积极的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12.
对于职校生来说,职校是一个世界,社会又是另一个世界,从职业学校迈入社会。无疑是人生重要的一步。它关系着整个人生的成败。在进入社会的这个过程中,青涩腼腆的同学们将经过不断的阵痛,不停地寻找着最适合自己的生活方式.在经历了一系列酸甜苦辣之后。逐渐积累生存的智慧和经验,从而化茧成蝶.迅速成长。  相似文献   

13.
面向学习化社会的现代教学论发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人类即将进入21世纪。21世纪是人类更大发展和进步的时代,是一个学习化的社会。那么,什么是学习化社会?学习化社会的背景和特征是什么?学习化社会对教学理论的发展将产生什么影响?这正是本文所要讨论的问题。一、学习化社会的时代背景教育本身就是一个世界,同时...  相似文献   

14.
龙申军 《考试周刊》2009,(23):186-186
创新教学是指依据社会主义现代化发展对人才的需要,有目的地培养青少年的创新精神、创新能力和创新人格的教育。它是素质教育的核心内容,是培养高素质人才的关键。历史学科的教学内容所陈述的是人类社会从古到今的演进过程,这种演进过程的每一个阶段都包含着不同质的、量的创新。没有创新,就没有历史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因此,从这个意义说,人类社会的历史就是人类社会的一部创新史。学习历史,对学生树立创新意识具有潜移默化的影响作用。那么,怎样在历史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创新能力呢?笔者认为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  相似文献   

15.
创新思维具体是指人在认识世界过程中能够反映事物本质属性和内在、外在有机联系,具有新颖的广义模式的可以物化的思维活动。创新思维是人类所独有的.千百年来.人类正是凭借着创新思维不断地认识世界、改造世界。从这个意义上说,人类所创新的一切成果,都是创新思维的物化。古往今来,人们无限赞美创新,崇拜科学发明,敬仰策划大师,但对创新思维的方式及其培育和开发的途径却了解不深或不全面,本文拟就这一问题做一粗浅探讨。  相似文献   

16.
创新是社会发展的动力,是人类进步的脚印。教育本身就是一个创新的过程,学生创新能力是在学习中不断养成的。在英语教学中,教师可以通过改进教法、创设环境、鼓励质疑、发展个性、激发想象力以及合作互动等策略来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  相似文献   

17.
正随着社会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社会竞争日渐激烈。在这个无处不充满竞争的社会中学习、生活和发展,就必须拥有强大的创造能力。我们教学的目的就是为祖国的发展培养更加优秀的人才,从而推动着社会的快速发展和进步。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造能力需要教师在教学中不断地引导和培养。因此,教  相似文献   

18.
从文学作品看古今爱情观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文学是人学,一切与人有关的事物,就都是文学的描写对象,要反映人的生活,就必须要深入到人的心灵和感情领域,爱情也就理所当然地成为文学的永恒主题。文学表现的是“历史的本质”和“历史的必然”,爱情题材作品最完好最生动地记录了人类爱情发展的历史,显示各种恋爱观,也记录了人类文明史演进的轨迹。在人类漫长的历史中,人类社会对于爱情的态度的演变和进化过程,也便是人类社会本身的进步过程,大量的文学作品生动地记录了这个过程每一阶段的轨迹。  相似文献   

19.
创新是人类文明的源泉。人类社会在不断的创新中取得发展进步,人类本身也通过创新获得不断的完善与提升。在科学技术突飞猛进的当今,创新对于经济社会的发展起着强大推动作用,又远远超过了以往任何时代,达到了空前的强度。一个国家的创新能力已经关乎国运的兴衰。于是,大力提高民族的创新素质,就成了一项重大而紧迫的任务。教育义不容辞地要担负起培养创新精神、发展创新能力的责任。  相似文献   

20.
贾从云 《学周刊C版》2010,(11):151-151
创新是人类一个永恒的课题。人类社会的发展史实际上就是一部不断发现、发明、创造和创新的历史。创新在人类社会的发展历程中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对人类的文明与进步起着巨大的推动作用。而教育特别是中学教育是建立创新思维、培养创新人才的关键。中学教学中学生创新意识的建立尤为重要。中学的思想品德教学,应创设一定条件和氛围,引导、启发学生去思考。思想品德课是一门理论性很强的学科,是培养人思维的严密性、逻辑性和创造性的最好学科之一。因此应充分利用这一载体,创新教学过程,培养学生能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