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陈立 《新闻前哨》2004,(8):19-20
随着竞争日益激烈,电视进入了品牌争霸的时代。各省级卫视纷纷推行精品名牌战略,打造出了一大批独具魅力的优秀节目和品牌栏目。但是,单凭一两个名牌栏目,并不能保证省级卫视在竞争中获胜。仅靠节目质量参与竞争,在荧屏大战中还是会处于劣势。省级卫视必须适应市场需求,确立频道整体的品牌经营思路,即以节目和栏目的点状突破,带动整个频道的系统优化,全方位地对频道形象、频道特色、人力资源等频道资源进行有效组合,将名牌栏目优势扩大为整个频道的品牌优势。  相似文献   

2.
徐蓉 《新闻前哨》2006,(8):21-22
现代传媒的竞争已经进入品牌经营时代,广播传媒怎样推动产业化发展,怎样在激烈的多媒体竞争中赢得自己的地位和市场份额,取决于它有多少品牌频道,品牌栏目和节目。湖南电广传媒的核心竞争力不是那栋大楼,也不是那些产业,而是湖南卫视这个品牌频道和《快乐大本营》、《玫瑰之约》等品牌栏目。  相似文献   

3.
现在的电视竞争,虽然说已经从栏目竞争过渡到频道的竞争,但频道竞争的关键点还是在栏目,通过栏目品牌来扩大频道品牌。在收视率成为节目评价指标体系中最重  相似文献   

4.
随着我国电视事业的发展和媒体间的激烈竞争,我们的传媒比任何时候都有更为强烈的发展意识危机意识。面对“媒体大战”,各电视台纷纷“上星”,专业频道不断增多.各类节目层出不穷。如何面对前所未有的竞争和挑战,吸引更多受众的目光,锁定自己的频道、栏目.已成为各电视媒体关注的焦点。而强化精品意识,大力实施精品工程.不断提高宣传水平和节目质量.实施品牌经营,已成为电视业界竞争的必然趋势和选择。  相似文献   

5.
伴随着竞争环境的日趋激烈,现代传媒的竞争已经进入了品牌经营时代.一个媒体的地位和影响力取决于它拥有几个品牌频道,而品牌频道又需要品牌栏目作为支撑和保障,品牌栏目同样需要有品位和水准的电视人经营,电视人的品位和水准同样需要品牌频道的整体提升和宣传.在这个互动循环的过程中,品牌作为一个重要的元素,融入电视从制作到播出的每一个环节.  相似文献   

6.
电视包装全称电视品牌形象设计与策划,它是对电视台的频道和栏目的整体形象进行外在的形式要素上的一种强化。随着市场的发展,每天数以千计的节目,使电视成为一个庞大的超级市场,在这种媒体过剩的背景下,电视进入了品牌时代,频道包装已经成为频道参与品牌竞争、增加广告收益、提高盈利能力的有力武器。频道包装被视为树立频道整体形象,彰显频道风格特色,吸引观众的重要手段。为适应电视媒体发展规律和观众收视需求,根据节目具体内容和频道特点,采用鲜明的节目形式,对频道进行整体介绍和宣传,并对节目内容进行精心编排和美化。电视包装主要分为频道整体包装、频道栏目的包装。电视包装还可以使用个性化的音  相似文献   

7.
电视业的发展和受众市场的变化使得电视频道专业化成为必然,频道专业化已经是大势所趋。但是在这个过程中,专业化频道不够专业,定位模糊,这对频道的品牌经营和发展产生不利影响。本文试以Mbox合肥电视台影院频道为例,通过对频道的品牌定位、栏目设置、受众分析来探讨电视专业化频道应如何经营。专业化频道应该有鲜明的定位,找准市场,找准目标受众,提高节目质量,才能取得较好的市场效应。  相似文献   

8.
电视媒体的竞争力主要取决于其品牌栏目和频道品牌的影响力。品牌频道需要品牌栏目做支撑,品牌栏目则有利于品牌频道的构建。这次央视综合频道借助栏目的改版,很好地维护了其频道的节目和频道的品牌价值。  相似文献   

9.
论电视节目品牌主持人的打造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陈虹 《新闻界》2005,(6):45-46
随着电视频道数量的增多和节目内容的丰富,电视频道的品牌价值与日俱增。在多频道竞争时代,电视节目主持人已经成为创建品牌频道的支柱,品牌节目主持人更是发展名牌栏目的“领头羊”。  相似文献   

10.
陈颖 《视听纵横》2004,(3):56-59
自从1996年《东方时空》进行了第一次栏目包装并取得成功之后,我国的电视包装就开始悄然兴起,并且逐步由节目包装、栏目包装向频道整体包装发展。当前,我国有数千电视频道,电视媒介迅速发展,竞争日趋激烈,频道包装作为一种能有效强化频道定位、  相似文献   

11.
马岳清 《视听界》2007,(3):56-57
支撑一个频道的支柱是什么?答案会有很多。业界成功的经验告诉我们,一个频道拥有一个或几个品牌栏目必不可少。品牌栏目,具有吸引观众、突出竞争重围、拉动收视、增加前后时段节目价值。进而带动整个频道上升的功用。南京电视台十八频道十年前还是无甚名气的南京江浦县台。十年来,十八频道同仁锐意改革,大胆创新节目样式,从竞争酷烈的南京电视新闻大战中脱颖而出,在电视市场份额中分得了一杯麓。我们特地在此刊发一组十八频道同仁撰写的有关节目样式创新的文章。  相似文献   

12.
品牌栏目是频道经营的核心,也是电视媒体在群雄争霸的背景下鹤立鸡群的“秘籍”。而品牌栏目的成长、胜出,是一个系统整体推进的过程,绝不等同于简单的媒体宣传和广告推广。媒体在坚守内容为王准则的同时,应对栏目进行整体包装,为一个好栏目定制一套光鲜的外衣,创造不同于其他栏目的识别点,使这套外衣及其包裹下的栏目,共同推动品牌栏目左冲右突,全身而胜,以品牌栏目链支撑品牌频道的崛起。  相似文献   

13.
当今媒体进入影响力竞争时代,而影响力的竞争主要依赖品牌力量。对于电视频道来说,最基础的竞争优势来自栏目的品牌化。只有栏目的竞争力增强了,才能壮大频道的竞争实力。栏目竞争的外化表现就是品牌化栏目的树立和行销。品牌栏目不仅体现频道的实力,而且体现频道特色和价值追求。打造电视频道的竞争力,核心还是有重点地打造品牌化栏目。  相似文献   

14.
王澍 《声屏世界》2008,(2):51-52
打造强势品牌,应对挑战并谋求发展,是我国媒介组织必须面对的一个严峻考验。早在1999年,“电视湘军”掌门人之一曾凡安就大力倡导电视媒体的品牌经营:“竞争获胜的关键是什么?我们的回答是,第一是品牌,第二是品牌,第三还是品牌。”同年,中央电视台台长赵化勇提出了“频道专业化、栏目品牌化、节目精品化”的口号,开启了央视品牌化经营的历程。  相似文献   

15.
一、频道品牌化比节目品牌化更具前瞻性 1、理论现实 当今的电视竞争格局下,多频道时代的频道资源已经不再稀缺。频道已经取代节目和栏目而成为电视竞争的基本单元。整体频道的优势要比拥有暂时的名牌节目对于电视观众和广告主更具有吸引力,更容易建立稳固的长久信任关系,产生更大的社会、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16.
近年来,电视节目同质化现象日益严重,卫视频道遇到了新一轮优胜劣汰的较量。卫视的发展已经进入品牌竞争阶段,开拓创新,打造个性化品牌栏目,凸显频道特色,是提高卫视频道核心竞争力的重要途径。一、寻求突破,树立创新典范 (一)选择突破口自首家卫视开播到现在,中国的省级卫视大致经历了三个发展阶段。第一个阶段是卫视频道急剧增多的筹建阶段,此时的卫视节目以整合本地地面频道节目为主,少有自办节目,频道的地域性色彩较浓。第二个阶段是内容为王阶段,部分卫视频道开始打造自己的节目,比如东南电视台等频道,凭借自己的优势节目迅速在全国打开知名度。现在已进入了第三个阶段——品牌创新阶段,各卫视频道开始意识到节目品牌精品化和个性化对频道生存和发展的重要性。在这种情况下,东南卫视综合分析判断第三阶段的特点,并结合自身的优势,决定独辟蹊径,把新闻制作列为品牌创新的试验田和突破口,《海峡新干线》栏目于是应运而生。 (二)确定突破点卫视新闻节目一向难办。一方面, 省级卫视作为各个省对外宣传自己的主流频道,承担着地方政府新闻宣传的“喉舌”功能,省级卫视必须编播大量的地方新闻,这就使得大多数卫视频道的新闻地域色彩较为浓厚;另一方面,观众往往是根据兴趣和需要来决定收视节目的,而大多数地方新闻  相似文献   

17.
随着媒体经济市场化的发展,无论纸质媒体或是电视媒体都面临着自身转型,特别是电视媒体,在电子科技迅速发展与节目制作面向外来对手竞争的背景下,迅速确立了频道专业化、栏目品牌经营等电视媒介经营模式。而制播分离的实施,更使得电视媒体经营内部存在着不断细化的走向,而且不少电视媒体已经分栏目经营。媒体经济的发展对电视栏目营销的要求逐步提升,一个电视栏目只有在有效的管理经营下才能在媒体市场上立足乃至发展。  相似文献   

18.
随着频道专业化进程的不断推进,电视竞争在多频道竞争时代更多地表现为同质竞争,即相同或相近定位的类型化频道之问的竞争。目前电视媒体市场的现状,传受众感到“有节目,无频道”即品牌节目给观众留下的印象  相似文献   

19.
张海玲 《视听界》2002,(5):88-88
作为地方台必须努力构建自己的品牌:以高知名度,高收视率的品牌栏目,品牌节目、品牌频道把观众的视线吸引到电视屏幕上来。  相似文献   

20.
尽管中国电视竞争已经从单一节目的竞争进入频道竞争阶段,但是作为频道竞争力基本组成和支撑的节目却越来越成为各台比拼的重点。特别是当频道作为媒体的渠道资源,面临不再稀缺甚至过剩的窘境时,“内容为王”更成了颠扑不破的真理。由电视剧和品牌栏目相互支撑的频道结构及播出组合将成为未来相当长一段时间频道内容发展的趋势。自制节目的原创能力对于一个电视台,似乎比任何时候都更加重要。如何提高一个电视台的原创能力,已经成为我们管理科学不可分割的一个重要部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