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从《天盛律令》看西夏档案的类型和管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天盛律令》(以下简称《律令》)是西夏仁宗天盛年间颁布的一部综合性法典,也是中国历史上第一部用少数民族文字印行的法典。全书共 20卷,现残存 19卷,计分 150门、 1461条,其内容包括刑法、行政法、民法、经济法、军事法等,其中有不少法律条文直接或间接地涉及到西夏档案工作。本文仅从西夏档案的类型、管理这一方面,谈一点自己的看法。 西夏档案来源于西夏公务管理活动和外交活动中形成的具有查考和凭证价值的各种文书、簿籍。据《律令》载,主要的有三大类:机要档案、司法档案和各种登记簿册。  一、机要档案  西夏机要档…  相似文献   

2.
西周档案管理制度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西周统治阶段为了维护统治,非常重视档案管理工作的建设,并建立了档案收集、档案分类制度、副本制度、档案呈报与检查制度、金匮制度等等一系列的档案管理制度,取得了前所未有的辉煌成就,不但在西周为统治阶级治理国家提供了重要的参考,而且对于后世档案管理工作的完善起了非常重要的借鉴作用。  相似文献   

3.
读有关宋代档案工作的论著,发现我们要重新审视宋代的档案工作,不仅在于宋代档案工作有其突出的特色,而且在于从宋代的档案工作中可以发现现代档案的一些影子。一从隋唐开始,档案工作已成为了一项专门的工作,到了宋代,档案工作不仅较前代有了质的飞跃,而且更为后世开创了一系列的档案制度。试从以下几个方面分析宋代的档案工作,并阐述其突出特点:1.宋代君臣丰富而深刻的档案学思想:萧何“独入收秦丞相、御史律令图书藏之”被后世广为称颂,宋太祖诏曰:“萧何入关,先收图籍;沈约为吏,手写簿书,此官人所以周知其众寡也”,周必大称“先收图籍者,…  相似文献   

4.
民国时期,国内政权更迭频繁,档案工作历经变革,打上了统治阶层和时代的烙印。总结民国时期我国档案工作变革的特征,主要体现在档案工作的传承性、依附性、滞后性及档案服务对象的扩大化四个方面。  相似文献   

5.
宋王朝建立在结束五代十国纷争的基础之上,在建国以后义一直面临着外族侵略的威胁,所以宋代统治者把加强中央集权作为防止割据势力复辟、巩固统治的基本同策。随着专制统治的加强,作为统治工具之一的文书档案也急剧增多:为了使文档工作更好地为统治阶级服务,宋朝的统治者制定了很多的方法措施,其中,档案的立法就是很重要的一部分:本文的主要目的就是对宋代档案立法的特点进行探析。  相似文献   

6.
清朝是我国历史上最后一个封建专制王朝,也是我国专制统治发展的最高峰.在清代,档案文献编纂工作也得到了前所未有的强化和发展.本文以清代档案文献编纂为视角,对清代档案文献编纂思想的主要内容展开研究,总结其中的思想精华以及存在的缺陷,为我国的档案文献编纂工作提供参考和借鉴.  相似文献   

7.
曹沛 《兰台世界》2011,(9):15-16
本文从汉代档案文献整理、汉代文献中记载的档案文献、居延汉简档案文献出土及汉石经档案文献公布论述了汉代档案文献编纂规模、内容及作用,指出汉代档案文献编纂活动有利于强化统治,对今天的档案编纂工作有一定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8.
本文从汉代档案文献整理、汉代文献中记载的档案文献、居延汉简档案文献出土及汉石经档案文献公布论述了汉代档案文献编纂规模、内容及作用,指出汉代档案文献编纂活动有利于强化统治,对今天的档案编纂工作有一定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9.
河南档案工作五十年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胡绍华 《档案管理》1999,119(4):5-6,10
河南地处中原,历史悠久,典籍丰富.然而,历代统治阶级只重视维护自己的统治,从未把建设社会性的档案事业放在心上,档案工作始终没有走出衙门(机关)的院落.  相似文献   

10.
全宗理论是档案工作的基本理论,它既是档案整理工作的原则,也是档案整理工作的基本方法.我国传统的全宗理论认为:"全宗是一个独立的机关、组织或个人在社会活动中形成的档案有机整体."这是档案界目前居统治地位的传统全宗理论的观点,是根据苏联档案界在20年代提出的"莫斯科公式"移植引进的.长期以来,这一观点对档案管理工作实践起着巨大的推动作用.  相似文献   

11.
伴随着二十一世纪的到来,世界经济正在从二百多年来一直占统治地位的工业经济向知识经济转变,档案部门为这一转变而服务,必须完善对档案资料的搜集工作,档案工作者搜集资料越完善,越有利于促进知识经济时代的现代化建设.在档案资料收集工作中,应注意以下三方面问题:  相似文献   

12.
现代中国历史上,大批档案的被盗卖,人们所熟悉的,还只是二十年代北洋政府统治时期的“八千麻袋”事件。然而无独有偶,三十年代国民党政府统治时期,又有财政部北平档案保管处盗卖大批档案事件发生,惟至今尚未为世人所共知。特选辑有关这一事件的档案资料一组披露于后。  相似文献   

13.
档案工作是一项具有悠久历史与古老传统的工作,它保存着人类社会的记忆,具有不可替代性。历史上,档案只能被特权阶层使用,档案工作只为统治服务,具有浓厚的官方或政治色彩。随着信息时代的到来,档案作为社会信息的重要组成部分,其价值正为越来越多的社会大众所认同,推进档案工作社会化的呼声也越来越高。处于特殊时代背景下的档案工作正受到现代信息技术与各种新型管理理念与思潮的巨大冲击,需要寻找强大的精神动力,而这种精神动力就是经过整合和融通的科学精神与人精神。  相似文献   

14.
一、档案鉴定的重要性档案鉴定是档案管理过程中一项重要且日现核心的工作。我国唐代就有“案不须常留,每三年一拣除”的律令,宋代则规定:“诸架阁公案非应长留,留十年,每三年一捡简。”清代人有诗云:“人例有一篇稿,锓枣镌梨祸不了。若都留存在世间,塞破乾坤犹嫌小。”在二十世纪初。德国普鲁士国家机密档案馆馆长迈斯奈尔就曾提出过。件档案“选留过多是一种罪过”的观点。可见,古今中外,档案鉴定都被看作是档案管理过程中的一项重要工作。随着时代的发展,档案鉴定工作的重要性日见凸现,于是,近年来,特别是20世纪八十年代以来。许多人认为档案鉴定已逐步由一种手段最终成为当前档案工作的核心。  相似文献   

15.
幕友、书吏随清代封建专制统治达到高度集权而畸形膨胀,又随封建制度的消亡而走向终结。可以说,幕友、书吏是封建制度畸形的产物和附庸,但其在历史上也为封建国家机器的正常运转起到重要作用。他们既是清朝地方衙门权力职能的参赞者和执行者,又是文书档案工作者;他们既在客观上促进了清代文书档案工作的发展,又因把持文档为谋利肥己之源,肆意篡改、世代垄断、因循守旧阻碍了清代文书档案工作的进一步提高。  相似文献   

16.
宋代是中国封建社会法制成就最高的朝代.宋代严密地控制档案文件,以使其更好地为王朝中央集权统治服务.宋代统治者在隋唐档案工作的基础上,进一步充实发展,建立起一系列关于档案管理工作的制度,包括档案的收集、整理、保管、鉴定、销毁、分类、归档、保密等一系列制度,并通过立法的形式进一步巩固,使其制度化、法制化,有章可循,有法可依,为后世档案事业的发展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17.
千年古都咸阳地处陕西关中平原腹地,历史悠久,文化积淀丰厚.在中国档案事业发展史上,秦始皇咸阳宫下命令"焚书坑儒",焚烧了六国档案典籍.而秦末刘邦起义军攻入咸阳.当"诸将皆争走金帛财物之府分之"时,唯有萧何"独先入收秦丞相、御史律令图书藏之",使档案典籍避免战火的破坏,历代传为佳话.  相似文献   

18.
刘安石 《档案》2008,(3):21-23
幕友、书吏随清代封建专制统治达到高度集权而畸形膨胀,又随封建制度的消亡而趋向终结。可以说,幕友、书吏是封建制度的畸形产物和附庸,但在历史上也为封建国家机器的正常运转起到重要作用。他们既是清朝地方衙门权力职能的参赞者和执行者,又是文书档案工作者。他们既在客观上促进了清代文书档案工作,又因把持文档谋利肥己、肆意篡改、世代垄断、因循守旧而阻碍了清代文书档案工作的进一步发展。  相似文献   

19.
档案馆开放的理性思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李颖 《北京档案》2004,(8):25-27
一、"用户至上"--档案馆的馆藏问题 目前我国各级档案馆馆藏的现状:馆藏数量持续增多;但是,从其内容看,反映党政机关工作、政治运动等的档案所占比重过大;从馆藏档案门类看,文书档案占绝对统治地位;从馆藏档案的价值看,价值含量低的档案多,真正值得长久保存的档案少.  相似文献   

20.
"书吏"这一清朝政治统治中的特殊群体,他们地位卑微却垄断文书处理和档案收储工作,在清朝统治中有着不可替代的地位.也正是凶为处在这种垄断地位,清代书吏的腐败十分严重.书吏为害的情况在历朝历代都是存在的,清代尤甚[1].清代书吏弊害大致可以归纳为以下四种情况: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