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马克思穷其一生为之奋斗的根本宗旨在于实现人的全面发展,马克思认为旧式的分工造成了人的片面化、机械化发展,人的本质不是抽象的,也不是片面的,而是具体的,现实的。人的发展也是涵盖物质层面、精神层面和制度层面的综合全面发展。马克思关于人的全面发展理论对于发挥人的首创精神和开拓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2.
江泽民同志的“七一”讲话,站在时代的高度,对马克思主义人的全面发展理论作了深刻论述,实现了理论上的重大创新:讲话将人的全面发展提到了科学的高度:“努力促进人的全面发展,这是马克思主义关于建设社会主义新社会的本质要求。”讲话对人的全面发展的内涵作了全面论述和深刻揭示。讲话指出了推进人的全面发展的正解途径。  相似文献   

3.
人的全面发展思想是马克思主义的重要内容之一。马克思主义人的全面发展思想与当今社会相结合,呈现出鲜明的时代特征:人的主体性不断提升和发展;人的思想和精神生活的发展尤为重要;人与自然、社会的协调发展是人的全面发展的本质要求;人力资源开发成为促进人的全面发展的重要途径。  相似文献   

4.
赵莹 《科学中国人》2014,(24):248-249
马克思人的全面发展理论是指人在融入社会以及自我价值实现的过程中要注重全面性,各方面的能力都要得到拓展。其内涵主要包括人应该避免单向发展以及人只有投身于社会建设之中才能够实现全面性的发展。而马克思人的全面发展理论从整体而言,更是在马克思主义中占据着重要的位置。本文中笔者将会以在教学岗位上的实践经验为基础,从全面发展理论的四个主要层次入手,深入探索马克思人的全面发展理论的职业素养的内涵及要求,并探究相关发展培养途径。  相似文献   

5.
叶春红 《中国科技纵横》2010,(24):184-184,112
把美的教育引入“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课具有其可行性,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可以通过多种方式和途径对学生进行美的教育。这不仅有利于增强马克思主义理论的教育效果,而且可以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实现马克思主义人的全面发展的目标。  相似文献   

6.
提高大学生基本素质,是社会发展、人的全面发展的核心,也是大学生完成历史使命,实现成才目标的基础和保障。本文运用马克思主义人才观,对当代大学生人际交往的特点及意义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7.
阎宇 《情报科学》2012,(2):268-270
"信息孤岛"问题是电子政务发展到一定阶段必然要面临和解决的棘手问题。舆情是指公众对国家管理活动或行为所持的社会政治态度,网络舆情是舆情在"网络社会"这种特定社会空间中的体现。解决"信息孤岛"问题、提高地方政府网络舆情应对能力,必须从观念层面上全面理解电子政务,从制度层面上加强法制建设,从技术层面加强与IT企业的协作,从安全层面上加强政府信息安全。  相似文献   

8.
1企业领导干部加强社会主义荣辱观的重要意义(1)企业领导干部践行"八荣八耻"是企业发展的内在需要。企业发展应当是全面发展,既包含物质层面,也包含精神层面。人的素质如何、人的道德水平的高低,同增强企业的核  相似文献   

9.
人的全面发展是马克思主义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人的主体性是人的全面发展的核心.充分发挥人的主体性,必将推动人的全面发展的进程.  相似文献   

10.
现代科技革命的发展,加速了社会现代化的进程,人的现代化是社会现代化的一个重要方面,人的现代化的过程实际上是人的全面发展的过程。现代科技革命为人的全面发展提供了必要的物质条件,同时也要求人的全面发展。无论从社会层面还是个人层面看,科学技术革命对人全面发展的要求具有十分的必要性和迫切性。只有使人的全面与发展社会的进步发展相适应,把人的全面发展与社会的进步高度统一,才能达到社会和谐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