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9 毫秒
1.
新课程标准将写作分为两个部分:小学一至二年级为“写话”,三至六年级为“习作”。鉴于三年级学生的认知能力和作文中常出现问题,所以对指导三年级习作,我有以下几点粗浅的看法。  相似文献   

2.
小学2~3年级是学生习作的起步阶段,是学生从句段写话过渡到篇章习作的重要阶段。“三态四支架”教学模式遵循了2~3年级学生的认知特点,是符合教材内容的编排顺序以及习作支架的类型特点的习作教学模式。依托“三态四支架”展开习作教学,能够为学生提供搜集材料、构思、写作、评价、修改等习作途径,进而提高学生的观察能力和书面语言表达能力。  相似文献   

3.
龙慧 《吉林教育》2006,(7):57-58
一、如何认识“习作”教学 《语文课程标准》在写作教学方面,在不同的学段用了不同的概念:第一学段(1-2年级)是“写话”,第二学段(3-4年级)和第三学段(5-6年级)是“习作”,第四学段(7-9年级)是“写作”。运用不同概念的目的是使不同学段有不同的要求,体现教学的梯度区分。福建师范大学文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潘新和先生在《“写话”、“习作”与“写作”辩正》一文中对“习作”作出阐释:“从教师的角度看,‘习作’只是在教学情境下进行的写的训练,是一种教学行为,不是严格意义上的精神生产的实践行为,是一种虚拟的写作,不是一种真正的写作。”  相似文献   

4.
在《语文课程标准》里,不再像过去那样统称为作文,1~2年级叫写话,3~6年级叫习作,7~9年级叫写作。小学阶段从写话、习作入手,“是为了降低起始阶段的难度,重在培养学生的写作兴趣和自信心”。作文是语文的“重头戏”。然而,多年来困扰着老师和学生的恰恰就是这个作文。过去的语文考试,往往失分最多的就是作文。许多学生视写作为畏途,一提作文就头痛。有人调查,学生不喜欢作文的比例竟高达49%。究竟原因何在呢?诚然,写作本身并不容易,因为学生的作文水平往  相似文献   

5.
胡巍巍 《广西教育》2014,(17):45-45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提出:“第二学段是习作的起始阶段,要鼓励学生大胆习作。”三年级的习作教学是由写几句话到写一篇文章的过渡,因此,教师指导学生进行习作训练的过程中,要循序渐进地激发学生的习作热情。笔者从片段习作训练入手,致力于三年级习作教学探究,引导学生仔细观察生活,让学生学会写事状物,为将来写长篇习作打下牢固的基础。  相似文献   

6.
案例:四年级的一堂作课上.语老师布置学生写“一件事”。针对班上学生一贯无话可说、“内容不具体”的特点.老师煞费苦心地找来了一段描写邮递员冒雨送信的录像让学生观看.观看前提醒学生看清人物的动作、语言、神态,观看后让学生完成习作。本以为经过这样一番指导.学生的习作一定内容具体、人物形象生动,可事实却与老师的期望相差甚远。  相似文献   

7.
三年级是学生习作练习的起始年级。从低年级的“写话”到中年级的“习作”,写的比重明显加大,不仅写的内容宽泛了,而且写的次数也增多了。如何在习作之初,为学生的习作能力打下良好的基础,人教版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主要是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的。  相似文献   

8.
二三年级是学生习作练习的起始年级。从低年级的“写话”到中年级的“习作”,写的比重明显加大,不仅写的内容宽泛了,而且写的次数也增多了。如何在习作之初,为学生的习作能力打下良好的基础,人教版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主要是从以下几个方面人手的。  相似文献   

9.
程秀丽 《教育现代化》2005,(11):107-107
狄德罗有一句名言:“没有感情这个品质,任何笔调都不可能打动人心。”叶圣陶先生认为:“作文形式为文字,其内容不出感情两端。”《课文课程标准》对不同年级段的习作要求也都有“感情真实”的要求。因此,训练学生在作文中表达真挚的感情。是作文教学的一项重要任务。  相似文献   

10.
习作起步教学要求要“低” 三年级是中年级的起始阶段,习作也是从三年级刚开始起步的。如何让学生从一、二年级“写自己想说的话”过渡到三、四年级。能不拘形式地写下见闻、感受和想象”,必须历经一个从句到段到短篇这样循序渐进的习作实践过程。在学生习作实践的这个过程中,老师一定要遵循“从说到写”的学习规律,根据学生知识、能力的实际,  相似文献   

11.
在一次教学质量调研中,我上了一节五年级音乐课,教研员给我评课时说:“张老师,上课时总听到你称呼学生为‘孩子们’,你知道五年级的学生喜欢你这样称呼他们吗?”说实话,我没细想过,只是在观摩一些研究课时,听到老师这样称呼学生,在我听来颇感亲切,于是也在课堂上学习运用了。教研员老师的一番话,引起我的思考。后来我在任教的五年级三个班做了如下调查。  相似文献   

12.
冯发柱 《湖北教育》2004,(13):62-63
尽管低年级已经开始对学生进行书面表达训练(《语文课程标准》称为“写话”),但正式提出“习作”是在三年级。三年级是学生习作练习的起始年级。  相似文献   

13.
研读课标,我们不难发现,在义务教育阶段被称作“写作”(小学1-2年级为“写话”,3~6年级为“习作”)和“口语交际”的目标与内容,在高中必修课中则被称为“表达与交流”。这种变化,仅仅是为了在形式上与“阅读与鉴赏”的对应?另一方面,高中课标在对“写作”的描述上,既不像义务教育那样具有一定的可操作性,而且所用文字篇幅也明显偏少,似乎有弱化“写作”的倾向。这是否意味着高中语文在有意淡化“写作”?答案自然是否定的,  相似文献   

14.
我们常说“失败是成功之母”。但是,对于刚开始习作的三年级学生来说,无数的个案告诉我们:品尝失败滋味并不能促使他们走向成功,反而使他们逐渐丧失习作的信心。一次表扬、一次成功的习作,能唤起孩子积极的成就动机,能促进学生走向习作的成功之路,甚至影响学生一生的写作态度。所以,对于三年级起步习作教学来说,我们更主张“成功是成功之母”,应帮助学生尽早品尝成功的愉悦,促进学生乐于表达,树立习作自信心。  相似文献   

15.
<正>教学实录一设计意图《我的奇思妙想》是统编教材四年级下册第二单元的习作。四年级的学生思维跳跃,天马行空,如果不进行有效的习作指导,很难达成习作教学的目标。于是,为了能帮助学生更好地完成习作任务,我在教学中设计了一系列“写作支架”:先把学生带入“奇思妙想”发明大赛的情境之中,激发写作兴趣;然后,用“邀请函”为学生搭建习作动力支架,用“问题搜集统计表”为学生搭建习作选材支架,用“思维导图”为学生搭建习作组材支架,用“习作例文”为学生搭建习作表达支架,用“评价表”为学生搭建习作评价支架。通过这样的方式,学生的习作表达具体清晰,写作更加真实、更富有情趣。  相似文献   

16.
习作训练在哪个年级“起步”,这个问题一直有约定俗成的结论。大家基本认同的起步年级为三年级。这个结论多年来一直左右着小学习作教学。然而,我对这个结论却不认同.而且新课标中也没这个说法。新课标的第三部分“实施建议”中关于写作这个条项,  相似文献   

17.
继“暑假备课专辑一”之后,“暑假备课专辑二”又和广大小学语文教师见面了!“暑假备课专辑二”侧重单册教材后四组,根据新课标小学语文教学内容的划分,本专辑分为以下几个板块:拼音、识字与写字,阅读,习作,口语交际,综合性学习以及语文园地。所刊登的教材分析、教学设计等,兼顾不同年级教师的需要。 本刊邀请以下老师和教研员为本期备课专辑有关栏目的特约主持入,他们是:陕西省西安市教研室魏泽英(拼音、识字与写字);北京大学附属小学潘东辉、四川省成都市教科所罗良建(习作);浙江省教育厅教研室滕春友、浙江省杭州市江干区教师进修学校费蔚(口语交际);山东省济南市教研室江洪春(综合性学习)。以上各位特约主持人为有关栏目付出了艰辛的劳动,编辑部对他们的大力支持表示由衷的谢意! 祝老师们暑假愉快,收获多多![编者按]  相似文献   

18.
沙华中 《江苏教育》2007,(18):20-20
我到一所小学调研,在翻阅一个三年级学生习作本时,看到了一篇只得“及格”等级的习作。习作全文如下:  相似文献   

19.
指导三年级学生写《我喜欢的小物品》习作,要求学生自选一件小物品,先进行观察,抓住事物的特点,展开合理的想象,再把文章写具体。习作指导设计按“作前准备——示范观察——独立观察——互相交流——执笔写作”的步骤进行。一、作前准备习作前,教师要求学生从家里选择一件自己最喜欢的小物品带到班上,这物品可以是学习用品、生活用品、小工艺品、玩具等。并初步想想:这物品有什么特点你为什么喜欢它评析:让学生自选物品为写作对象,可满足学生习作兴趣,也可避免习作千篇一律,培养学生独立观察与表达的能力。二、示范观察上课开始…  相似文献   

20.
三年级是学生练习写作的起始年级。指导三年级学生起步习作很难,引导他们学习修改自己的习作更难。在教学实践中,笔者总结出“言物对照”“巧供词语”“扣题分段”“善用课文”等修改习作的方法,指导三年级学生修改习作,取得了一定的成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