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96 毫秒
1.
我国现阶段无效婚姻仍然存在,对当事人、家庭和社会都产生了极其不利的负面影响。2001年修订的《婚姻法》增加了无效婚姻制度,填补了以往婚姻法律制度中无效婚姻制度的空白。与无效婚姻有关的各种法律制度,是保证结婚的各种条件和程序付诸实施的必要手段。  相似文献   

2.
奉子成婚是在社会舆论、大众媒体、同辈群体的宽容与支持下,为了下一代的法律身份和合法权益受到保护而产生的婚姻形式,是传统与现代博弈中的青年家庭组建模式。这种现象体现了社会转型期间传统与现代婚姻中婚姻与性、家庭本位与自我本位的博弈及中西方婚姻制度的差异。  相似文献   

3.
教材分析 上海二期课改高一历史新教材第七课《婚姻与家族》中的婚姻制度方面的内容,对学生而言是一个十分抽象的概念。婚姻制度的演变是人类家庭生活和社会生活发展历史的一个重要方面,传  相似文献   

4.
上海二期课改高一历史新教材第七课《婚姻与家族》中的婚姻制度方面的内容,对学生而言是一个十分抽象的概念。婚姻制度的演变是人类家庭生活和社会生活发展历史的一个重要方面,传统的中学历史课堂教学对此问题很少涉及。对婚姻制度演变的探索,学者们质疑、释疑、创新观点,  相似文献   

5.
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时期,中国共产党对晋察冀、晋冀鲁豫根据地传统的婚姻习俗、婚姻制度进行了改造,妇女婚姻生活呈现出显著的变化。但婚姻改造是一个漫长的过程,婚姻制度并非是一个简单的社会行为,而是文化、习俗、经济、心理等多种因素相互交织、相互作用的结果,仅凭某些政策法令在短时期内就完成对传统婚姻的改造是不现实的。所以,根据地传统的婚姻习俗并未从根本上被撼动,妇女的婚姻生活在很多方面仍延续着传统的婚姻制度和婚姻习俗。  相似文献   

6.
婚姻是组成与维持家庭的基础.在一般意义上讲,婚姻制度随着社会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发展变化而缓慢地变革;变革的总的趋势是由野蛮的、半文明的状态向文明和高层次文明演进.因此,婚姻的变革成为社会变革的重要内容.清末民初是中国社会大变革的剧烈时  相似文献   

7.
《诗经》中的婚宴诗的创作,充分反映了周礼下的正统社会的婚姻制度。本文通过选取《周南》、《召南》中的贵族婚宴诗进行比较分析,体会在周文化影响下所追求的婚姻。选取"关雎"、"樛木"、"螽斯"、"桃夭"、"鹊巢"、"何彼樛矣"等进行详细赏析并进行比较,由于同在周王朝的统治之下,具有相同的时代背景,所以这些婚宴诗也具有相似性,这些相似性正是体现在追求"夫妻之情",注重婚姻的典礼和仪式,是周文化的具体体现。同时这些婚宴诗也各具特色,风格迥异,向人们展示了不同的思想追求。  相似文献   

8.
刘冰 《乐山师范学院学报》2010,25(8):107-110,128
就《左传》中的记载来看,"烝""报"现象既不是一种淫乱性质的行为,也不是一种当时社会普遍实行的合法的婚姻制度,也不是转房婚的遗迹,也不是周边少数民族的收继婚,而是一种事实婚姻的现象,而非一种成型的婚姻制度。其出现的原因很多,人们对此的态度也不同,既非毫不犹豫的承认,也不是旗帜鲜明的反对。这反映了东周时期"道德大废、上下失序",政治统治极为不稳的社会大背景。  相似文献   

9.
早期日耳曼家庭是包含父系亲属的家族和母系亲属的亲族的家庭联合体,是母权制逐步让位于父权制的一夫一妻制家庭形式。在经济方面它是围绕在战士中心的经济实体,在政治军事方面它是军事战斗和服军役的单位,在社会文化方面它是由婚姻契约形成的联盟。作为日耳曼社会的主要机体,早期日耳曼家庭是日耳曼习惯法最主要的法律渊源,体现在私法和公法两个领域,即日耳曼法的婚姻制度、遗产继承以及血亲复仇、赔偿金和辅助誓言制。  相似文献   

10.
文章主要围绕婚俗这一主题,通过婚姻观念、婚礼仪式、过程以及婚姻、家庭、社会等视角对中国塔吉克女性社会角色进行考察和研究。在婚姻观念里,塔吉克女性的婚姻观反对独身,存在早婚现象;在婚礼仪式前,塔吉克女性角色在订婚、提亲、定亲和送彩礼中均有所体现;在婚礼过程中,更是通过新郎迎亲、神圣的"尼卡"、哭嫁离娘、揭面纱等仪式反映塔吉克女性的社会身份;在婚姻视角中,塔吉克社会保有一夫一妻制的婚姻制度和严格的家长制;在家庭视角中,塔吉克女性地位的成因与传统文化、社会性别观、经济依附关系和教育弱化有密切关系。因此,在社会进程中,塔吉克女性自觉和塔吉克社会自觉是改善塔吉克女性地位的两条重要途径。  相似文献   

11.
历史上羌族的婚姻程序十分繁琐,其背后反映的是羌民对于彩礼观念的重视,且囿于社会经济生活与民族地区的风俗习惯,彩礼的性质有"身价说""补偿说""赡养说"之区分。然而通过田野调查发现,当代羌族婚姻制度中,彩礼观念的转变极大,究其原因,主要在于羌族地区家庭结构、养老模式以及婚姻模式的变化。在此影响下,彩礼的性质也转变为扶持新生家庭的"物质条件"。  相似文献   

12.
由于婚姻制度是社会固化其阶级政治和性别政治的基石,虽然小说叙述者曾经在开始局部地肯定主人公借婚姻实现社会流动的愿望的合理性,但是随着叙事进程推进,作品则逐步转向批判婚姻制度的虚伪性,深刻地阐述了女主人公在当时通过婚姻实现阶层流动和个人幸福的不可能性。  相似文献   

13.
在传统社会中,女性在婚姻关系中的自由权利一直被漠视,这种状况直到抗日战争爆发前仍无改变。晋察冀边区政府成立后,为发动妇女参加边区建设,将妇女从传统的封建伦理束缚中解放出来,通过实施《晋察冀边区婚姻条例》等新的婚姻政策,彻底改变了旧的婚姻制度下无婚姻自由、男女不平等、包办买卖婚姻等封建陋习,女性的自由婚姻观念得以确立,妇女在婚姻和家庭中的地位得到极大改善。  相似文献   

14.
中华人民共和国建国前,内蒙古地区封建婚姻制度根深蒂固,多种婚姻陋俗盛行,严重阻碍了社会的明与进步。1950年5月,《中华人民共和国婚姻法》颁布实施后,内蒙古自治区开展了一场广泛深入的婚姻制度改革。经过大力宣传贯彻《婚姻法》,摧毁了封建婚姻制度,清除了婚姻陋俗,建立起了新民主主义的婚姻制度。  相似文献   

15.
古罗马婚姻制度探微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古代罗马实行严格的一夫一妻制。罗马早期的婚姻主要是采取“有夫权婚姻”形式,妻子完全处于夫权的支配下。共和国后期,“无夫权婚姻”逐渐取代“有夫权婚姻”,出嫁女子虽然脱离了夫权的支配,但仍处在其生父的家长权之下。此外,罗马还存在一种非正式婚姻制度,即“姘合”。从某种意义上讲,“姘合”是对古代门第婚姻的一种突破。然而当“无夫权婚姻”取代“有夫权婚姻”,特别是当“姘合”被法律所承认的时候,罗马早期那种稳固的婚姻制度和家庭制度也就遭到了破坏。  相似文献   

16.
婚姻制度是人类的一项基本制度,从人类社会产生至今,婚姻制度也经历了群婚、血缘婚、对偶婚等形式,发展到今天的一夫一妻制。但是“朋友共妻”这种特殊的婚姻形式,在东南亚大陆和青藏高原仍有存在。  相似文献   

17.
婚姻是产生家庭的前提 ,在家庭成立过程中具有重要的意义。近代以来 ,特别是进入 2 0世纪后 ,随着中国社会的剧烈变动 ,传统婚姻制度也开始发生许多不同以往的新变化。不过 ,值得注意的是 ,这种变化在城市与乡村是有很大不同的。对城市婚姻的变化 ,人们关注得较多 ,研究成果也很突出 ,但对农村婚姻状况的研究则不那么尽如人意。事实上 ,在近代以来城乡差异日趋显著的情况下 ,对婚姻状况的研究仅仅局限于变化较为剧烈的大中城市显然是不够的。本文重点对 2 0世纪上半期中国农村择偶方式作一探讨 ,以期引起人们对此问题的重视。择偶方式是对婚…  相似文献   

18.
通过对《诗经》中的典型弃妇诗《邶风·谷风》与《卫风·氓》的分析,可以了解周代"匪媒不得""六礼""出妻"等婚姻习俗、礼仪和婚姻制度。  相似文献   

19.
《红楼梦》是封建社会百科全书式的作品,其中反映了古代婚姻制度中的婚姻目的、婚姻方法、婚姻效力及消灭等众多问题,显示了古代婚姻制度中男女双方的不平等和众多不合理的现象。  相似文献   

20.
从湖南省老司城村土家族的婚姻制度、婚恋观念、婚姻习俗等的当代变迁中可以透视湘西土家族女性的家庭地位在当代的回归.从史前母系氏族社会时期到清朝改土归流,再到新中国成立,历史进程步入当代,湘西土家族女性的家庭地位经历了一个由较高到低谷,再到较高的"回归"过程.土家族女性的家庭地位在当代大幅度提升,形成与男性基本平等的社会地位.当代湘西土家族女性家庭地位的"回归"是回归平等的两性关系,是回归城市化,回归现代社会.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