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升入初中后。随着英语学习难度的加大,一些学生逐渐失去学习兴趣,成为“学困生”。这些学生也就成了英语教师最为头疼的一个群体。那么,学困生形成的原因是什么呢?学困生应如何走出困境呢?下面我们就来谈谈这两方面问题.  相似文献   

2.
李天德 《广西教育》2009,(23):43-43
初中生刚开始学习英语时,往往热情高涨,成绩普遍较好。但是,随着知识内容的不断增多和单词量的不断增加,有些基础差的学生渐渐吃不消,出现了一些学困生。有的学困生在几次考试不及格后,就认为自己“学不会”,甚至放弃了英语学习。那么,这些学困生“学不会”的原因是什么?如何解决这个问题?在此,笔者谈谈自己的体会和做法。  相似文献   

3.
贫困山区由于地域条件限制.信息闭塞、人民生活困难.教育得不到很好的发展,这造成初中学生生源参差不齐.导致一些学困生不断出现。那么,作为教师.如何教育和转化学困生呢?  相似文献   

4.
美国心理学家威谱·詹姆斯有句名言:“人性最深刻的原则就是希望别人对自己加以赏识。”在应试教育的年代,“学困生”带着这个不光彩的称号,经常处在被遗忘的角落。可如今教育出现了转轨,已由原来的应试教育转变为素质教育。它要求全面提高学生素质,面向全体学生。这无疑对改变学困生来说是一个很好的机会。在素质教育中,他们在可以得到关心、爱护的同时,优点也可以得到进一步赏识。而这些正是他们以前所缺少的。现结合多年的教育教学工作谈几点做法。  相似文献   

5.
长期以来,由于受到“应试教育”的影响,人们习惯于把学习困难的学生定为“学困生”,使这些学生在学习和生活中不能与其它学生享有同等的待遇,严重挫伤了他们的自尊心,影响了学生的身心健康。那么,怎样才能做好“学困生”的转化工作呢?  相似文献   

6.
九年级了,积极紧张忙碌的课堂中总有那么一些制造不和谐音符的学生,班上开始出现两极分化的现象。面对这些“学困生”,作为班主任应该如何在心理层面对他们的“后进”进行成因的分析,并进而成功实现转化呢?  相似文献   

7.
课时教学目标的确定为课堂素质教育的实施规范了方向.那么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如何组织课时教学目标的实施呢?笔者认为:在课时教学全过程中始终要做到紧扣课时知识点.引导学生由“学会”向“会学”的方向转变,使学生在这一转变过程中达到课时教学目标,从而实现学生素质的不断提高.其基本做法是:  相似文献   

8.
董燕梅 《教育文汇》2014,(17):29-30
面向每一个学生,面向学生的每一个方面,是实施素质教育一个很重要的环节。我们希望多培养一些“尖子生”,但更要厚爱“学困生”。转化一名“学困生”,其社会效果不亚于培养一名“尖子生”,这早已成为教育工作者的共识。那么,如何转化?我认为,尊重其自尊心,调动其积极性,是实现转化的前提和保证。  相似文献   

9.
教育界出现了“学困生”概念,那么,“学困”是怎样形成的?怎样解决“学困”?我们应怎样思考“学困”问题?采取怎样的措施呢?  相似文献   

10.
万建中 《教师》2008,(24):52-52
所谓“学困生”是指品行较差或学业有困难而需要帮助的学生,他们大多表现为缺乏自信、学习被动、态度不端正、习惯欠佳、方法欠妥,对完成学习任务有一定的困难。对于这些学生,部分家长和老师不能正确对待“学困生”的暂时落后,有的甚至对他们放任不管。笔者认为这种做法是极其错误的。我在教学实践中发现,他们更渴望得到老师和同学们的重视。那么,到底该怎样去帮助这些“学困生”呢?笔者从工作实践中得出如下体会。  相似文献   

11.
陈书凤 《河南教育》2009,(11):44-44
素质教育的目标是要“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与实践能力”。这里的“创新”亦即“创造”。历史作为初中的基础学科之一.毋庸置疑.创造力的培养也是中学历史的一个基本目标。那么.如何在历史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呢?  相似文献   

12.
刘海 《贵州教育》2010,(22):22-23
批评学生是对学生思想品德教育的必要手段,是对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的方式之一。当前,受社会上诸多因素的影响,教育上不少新问题在不断出现,学生中许多新情况在逐渐发生,素质教育在一些地方仍受到部分教师曲解,不少教师慨叹:现在的学生越来越不好管了!于是,部分教师不敢批评学生了(尤其是“学困生”)。面对当前的教育,教师要不要批评学生?怎样批评学生?  相似文献   

13.
课堂是素质教育的主阵地,是教师不断引导学生思疑解难的过程。那么,教师如何营造一个富有精神活力的课堂呢?我认为应该注重一个“读”字。“读”就是唤醒,就是领悟。因此,教师应该“读”懂课堂,“读”出课堂的精神活力。那么怎样“读”呢?笔者认为应该从以下两个方面人手。  相似文献   

14.
李祥珍 《贵州教育》2010,(16):20-20
常常会听到这样的感叹:班上总有那么几个“跟不上”的学生,也就是“学困生”,影响全班的总成绩。确实,提高这些学困生的学习成绩,是每个教师的心愿,也是让老师伤透脑筋的事。那么,如何让他们能跟得上,从而提高学习成绩呢?下面是我在教学中的一些感触。  相似文献   

15.
阿姆 《西藏教育》2010,(6):44-44
“学困生”一般是指那些学习比较困难、进步比较迟缓的学生。“学困生”的转变工作是教育工作重心之.一。我们应变嫌弃为喜爱,变忽视为重视,变冷淡为关注,唯有“全面提高,面向全体”才能让每位学生在宽松,和谐的学习环境中愉快学习,才有益于学生身心全面发展。那么怎样让“学困生”转变学习的态度呢?  相似文献   

16.
一、学困生转化研究的背景及意义积极推进素质教育是基础教育的深刻变革,素质教育要求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促进每一个学生的发展.如果一个班级只注重优等生,那不是素质教育.由此可见,学困生转化问题已成为当前教育需要解决的大课题.虽然课程改革已经实施多年了,教师教学观念得到了改变,但“学困生”并没有减少,反而有增加趋势.数学“学困生”问题,是我们学校每个数学教师都必须面对的问题.  相似文献   

17.
李芳 《甘肃教育》2008,(2):11-11
素质教育要求学生的知识结构、整体素质区别于过去而适应于未来。他们的心理潜能得到最充分的理解和最大限度的发挥。那么,如何才能实现素质教育的这一根本目的呢?现代管理学中的“柔性管理”理念,为进行素质教育,充分开发和挖掘学生的潜能,打开了一条崭新的思路。  相似文献   

18.
长期以来,小学数学学习困难学生随着年级的升高不断增加,学困生现象十分突出.随着数学改革的不断深入,对学困生的研究,除了要了解造成他们学习困难的内、外因,更要重视学困生深层次领域的自主学习的作用,而课堂学习是儿童认知学习的主要途径.那么,在数学课堂教学中.如何促进学困生自主学习呢?结合本人的数学实践,淡几点体会.  相似文献   

19.
新课程“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现已成为广大教育工作者的共识,它提倡教育的对象是学生,学生是变化、发展的可塑性很强的人.因此,教师在教学中要面向全体,关注每一位学生.但是,在教学过程中,由于个体的差异,在学生群体中难免出现一些学习困难的学生即“学困生”.他们表现为对学习缺乏兴趣、缺乏自信、缺乏积极的情感态度,对完成数学学习任务有很大的困难.为什么产生如此多的学困生呢?如何帮助学困生克服学习上的困难呢?作为一名数学教育工作者,我们责任重大.  相似文献   

20.
当前新课改的重心是素质教育,而素质教育主要指培养学生品德素质、智能素质、身体素质等,其核心就是指培养学生的创造能力.而创造力包含了许多非智力因素,如个性和独立性.素质教育是一种思想,其主要目的是提高人的整体素质,以达到提高全民族的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的目的.那么,在高中物理课堂上如何实现素质教育?怎样发挥教育的功能,提高学生的素质呢?笔者认为可以从以下几方面入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