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张淑瑶 《现代语文》2006,(9):123-124
如果我们把话题作文放在历史的背景下去思考评价,话题作文无疑是一场划时代的革命。它不仅突破了传统的命题作文、材料作文一统天下的旧模式,更重要的是它体现了尊重考生的人本理念,同时,为准确评价考生稳定的作文素质提供了更好的条件。随着话题作文应运而生的“三自政策(立意自定、文体自选、题目自拟)”则进一步为考生开拓了张扬个性、表现才华的广阔天地。由于话题本身一般都贴近考生生活,能激发考生的感受、联想和想象,考生有话可说,有文可写,加上容易下笔入题并迅速进入写作状态,话题作文受到了广大考生的欢迎。但考生往往只注重了话题作文中的“话题”和“要求”,对“话题材料”漠不关心,甚至于不屑一顾。  相似文献   

2.
谈话题作文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话题作文是作文的一种命题形式,是高考语文命题的一个创举。话题作文在高考作文命题中已经沿用了四年,相信这种命题形式已为广大的中学语文教师所熟悉。但是,对于话题作文的内在含义以及在高考中为什么要采用这种形式,许多人还不甚了解。因此,有必要对话题作文这种作文形式作一些分析和探讨,以便我们更好地把握作文教学。话题作文与命题作文是有区别的,虽然都有“题”,但命题作文的“题”是标题,所有考生都共用这个标题;而话题作文的“题”是话题,也有考生用话题作为自己作文的标题,但更多的考生是在话题的范围内自拟标题。命题…  相似文献   

3.
[高考解读] 话题作文是近几年高考中出现的开放性作文命题形式,它的开放性体现在考生根据作文话题自定立意、自选文体、自拟题目,这“三自”给考生存作文内容、题材、形式和手法上以充分的施展才华的余地,它允许运用各种形式、使用各种方法、利用最擅长的手段表达各种各样的主题。话题作文虽具开放性,但仍有一定的限制,“作文要求”规定和限制了行文的范围及关联对象,作者必须涉及或围绕指定话题写作,而不是信马由缰毫无约束的。这种有限制的开放性作文体现了鼓励创新、张扬个性的命题新思路。怎样用好这块“余地”而使行文不偏离话题,正确立意是写好话题作文的一个关键环节。  相似文献   

4.
黄圣凤 《学语文》2004,(1):33-34
话题作文的“三自”(立意自定,文体自选,题目自拟)最直接的体现就是“题目自拟”。在作文评分标准中,拟题情况虽然只占2分,但它是考生给阅卷老师的第一个见面礼,是衡量考生写作能力的标尺之一。所以,一个标题常常又影响全文的得失。不少考生的拟题有问题,这是高考低分作文中存在的一个普遍的现象,分析起来,大致有以下几种情况:1.忘拟题目或照搬话题一些考生误以为话题作文已有了题目,一开始就直接写第一段,这显然有违“题目自拟”要求。虽然话题作文常给出一个话题,如“诚信”、“答案是丰富多彩的”等等,但那仅仅是写作的范围。没有题目使…  相似文献   

5.
话题作文是在材料作文的基础上进一步发展的产物。它是在给出材料之后,又引出一个话题,让考生在话题内作文。话题作文虽然容易人手,但怎样在话题作文中创新,在考场上出“新”制胜呢?下面,笔者就将自己积累的一些经验呈现给同行,仅供商榷。  相似文献   

6.
袁东升 《现代语文》2007,(1):116-117
话题作文从1999年闪亮登场之后,便一发而不可收。全国高考作文连续七年都采用话题作文的考查形式,高考单独命题的省市也绝大部分要求考生写话题作文。话题作文“三自”(自由命题,自定立意,自选文体)的要求,在一定程度上解放了学生的手脚,较之传统材料作文和命题作文,更有利于发挥考生的写作特长。这是话题作文的长处。但是,话题作文的易宿构、不利于客观公正地评分等弊端也在几年后暴露无遗。于是,人们便寻找一种新的作文考查形式,力求使考生作文既能放得开,又能收得拢。  相似文献   

7.
刘义桂 《学语文》2005,(3):52-52
近年来的中、高考作文在采用话题作文时,每每在要求一栏写上“要有所创新”。并由此成为考生作文得高分的主要依据。因而。“注重求异创新”已成为中学作文教学和学生作文的重中之重。  相似文献   

8.
继1999年“话题作文”初试,2000年高考作文命题实质是“话题作文”三试了——春招是二试。“话题作文”由材料作文中脱颖而出,成为一种独立题型。材料作文立意常呈定向性,而话题作文立意则呈辐射状;材料作文文体常受限制,话题作文淡化文体要求,形式可多种多样;材料作文行文往往需复述或摘引或点明原材料,话题作文只需与话题有关,无需与原材料直接挂钩;材料作文对考生思维限制多于开放,话题作文对考生思维则开放多于限制,为考生根据自己的生活经验、感受和理解,展开联想与想象,提供了广阔的思维空间。  相似文献   

9.
“话题作文”作为一种“开放性作文”,的确为考生完成考场作文提供了施展才华的良机,从近几年来反馈的信息来看,也确实体现了这样的效果。让每一个学生都“有话可写,自由发挥”,也已成为命题者在拟题时必须遵循的一条原则。而要在很短的时间内完成一篇出色的“话题作文”,“创新”就成为摆在每一个考生面前的首选。事实上,“创新”成为每一个考生嘴边的一条口头禅,也早已不是什么新鲜事,因而在“创新”大旗的猎猎劲风中,一大批主题深刻、形式新颖、思维活跃的优秀习作便脱颖而出,也深受广大教师尤其是阅卷老师的青睐。然而,接踵而至的问题是…  相似文献   

10.
张淑艳 《现代语文》2006,(8):127-127
近几年,全国各地的中考作文题几乎清一色采用“文体不限”的写作要求,不管是材料作文还是话题作文。这种“不限”给考生营造了一种宽松的写作环境,便于考生情感的倾诉和个性的展示。正因为解除了“限制”禁锢,使得近年来考场作文丰富多彩,佳作迭出。但不容忽视的是,也有一部分考生,在面对“文体不限”时,要么苦于“不限”二字,难以确定写作的“切入点”,无所适从:要么信马由缰,随意草就,结果写成文体不分的“大杂烩”。为此,笔者想针对以上两种情况谈一下应对策略:  相似文献   

11.
误区一:错把“话题”当“文题” 近年来,中考作文命题中,话题作文占据很大的比例。话题作文为考生提供了作文的头,考生可以据此自叙经历,表达各自不同的生活体验,抑或发表各自不同的观点见解等,也可以虚构故事,描述想象和联想。话题作文既没限定文章的选材立意,也没规定文章的表达方式和体裁,从而为学生最大限度的施展写作才能,表现个性和努力创新提供了可能。  相似文献   

12.
2006年广东普通高考作文的话题是“雕琢心中的天使”。今年话题的提出,与去年的截然相反。去年是没有引述材料但提示语言相当详尽;今年是有引述材料而没有提示语。没有提示语的好处是,限制少了,留给考生自主发挥的空间大了。但是,对考生来说,审题的难度加大了。究竟怎样理解和把握“雕琢心中的天使”这一话题?考生对这一话题理解和把握得如何?今后高考作文备考应注意哪些问题?我作为高考评卷作文题组长,就今年考生作文的现状,提出一些分析和建议,以供参考。  相似文献   

13.
所谓“话题”,就是谈话的中心,引发谈话的源头。话题作文为广大考生提供了一个较为广阔的写作空间,具有“活”“宽”“广”的特点,既考察考生对大自然的观察、鉴赏力,又考察考生对人生、对社会的观察与思考,还考察考生是否具有敏捷的思维和活跃的联想、想象力;话题作文能够考察考生多方面的能力。  相似文献   

14.
话题作文主要有以下四种表达形式:第一种是最为稚嫩的,就是“命题式”的“话题”,出题者直接指定一个“话题”,要求考生围绕此“话题”作文。  相似文献   

15.
田爱群 《新作文》2004,(2):22-23
材料作文犹如戴着镣铐跳舞,话题作文如同光着膀子耍大刀,一旦扔掉了牵牵绊绊,中学生的作文就如“鹰击长空,鱼翔浅底”,甭提多畅快了。不过,尽管优秀作文乃至满分作文在高考中不断涌现.却仍有不少思想贫乏、内容干瘪的平庸之作出现于高考试卷。究其根源,固然不一而足,但是,其中的一个重要原因是,面对作文话题,不少考生思路堵塞,肚里无“货”,以  相似文献   

16.
近年来高考作文一直是高考语文中的重中之重,约占语文部分的40%,自1999年“假如记忆可以移植”作文命题以来,全国高考作文卷命题。直采用话题作文的形式。话题作文的“立意自定”(只需在话题范围之内),“文体自选”,“题目自拟”这三自为考生创造了一个扬长避短,充分释放自己创造潜能的写作空间。仅从近三年考场作文的反馈看,大部分满分作文在创新方面有所创造。归纳起来大致有以下几个方面:  相似文献   

17.
如果我们把高考话题作文放在历史的背景下去思考评价,话题作文无疑是一场划时代的革命。它不仅突破了传统的命题作文、材料作文一统天下的旧模式,更重要的是它体现了尊重考生的人本理念,同时,为准确评价考生稳定的作文素质提供了更好的条件。随着话题作文应运而生的“三自政策(立意自定、文体自选、题目自拟)”则进一步为考生开拓了张扬个性、表现才华的广阔天地。由于话题本身一般都贴近考生生活,能激发考生的感受、联想与想像,考生有话可说,有文可写,加上容易下笔入题并迅速进入写作状态,话题作文受到了广大考生的欢迎。然而,2003年全国高…  相似文献   

18.
2002年的我区高考阅卷工作结束了,至此笔者已连续参加了三年届作文评审工作。纵观3年内蒙考生的答卷情况,可以发现,学生作文正走向“成熟”。无论是从主旨的提炼和反映的内容上,还是从作文风格和表现手法上,都表现了这一点。一、主旨提炼较为深刻2002年高考作文采用的仍是话题式。话题作文的一大特点就是写作范围广泛,开放性强,所以可选择的“写作点”很多。那么是否善于选点,就成了决定文章优劣的一大因素。如果缺乏选点意识,把话题当作铁板一块,就很难达到《考试说明》作文“发展等级”中,“观点具有启发作用”、“见…  相似文献   

19.
谢顺 《中国教育》2005,(1):47-47
何谓“话题作文”?顾名思义,就是围绕一个话题,寻求可以直接描述或议论的对象.在这个过程中体现对这个话题的认识或观照。换言之,就是以某个话题为中心的自拟题目、自选文体、自定内容的自由式开放性作文。它的命题意图是放宽作文的限制,拓展思维的空间,鼓励考生发挥写作个性和创新精神,充分展现自我。可见,话题作文,是用一段提示语指明写作范围,启发思考,激活想象的一种命题形式。  相似文献   

20.
1998-2005年,语文高考连续8年出现了话题作文。话题作文,简单地说,就是给考生的作文划定一个范围,让考生在话题的范围内自由立意。而符合这一范围(立意)是作文评分标准的第一要旨,所以如何立意,就成了话题作文最关键的一步。话题的立意范围有大有小,这需要看话题构件(主要构件为材料、提示语、话题本身)中命题者的导向。现就近几年的考题分析如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