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4 毫秒
1.
《金瓶梅》和《水浒传》中虽然都塑造了武松这一形象,但二者具有很大差异。武松是《水浒传》中的主要人物之一,作者致力于刻画他高大光辉的英雄。但在《金瓶梅》中武松不再是主角,作者无意凸显其好汉形象,在情节安排上亦对其英雄事迹做了大量删减。《金瓶梅》对《水浒传》中武松形象的重写,是立于创作主旨和时代精神的不同,顺应了小说表达主题的需要。  相似文献   

2.
《水浒传》的冲突语境的主要体现在:以“忠”和“义”为基础的冲突思想;以英雄和贼寇为中心的冲突形象;以反抗和招安为特征的冲突旨归等方面。时《水浒传》冲突语境悖论意蕴的探讨,有助于认识文学本身的特征,昭示小说人物悖论存在的本质和作家创作的心路历程。  相似文献   

3.
《水浒传》的冲突语境的主要体现在:以"忠"和"义"为基础的冲突思想;以英雄和贼寇为中心的冲突形象;以反抗和招安为特征的冲突旨归等方面。对《水浒传》冲突语境悖论意蕴的探讨,有助于认识文学本身的特征,昭示小说人物悖论存在的本质和作家创作的心路历程。  相似文献   

4.
《水浒传》和《神雕侠侣》从广义的角度看,都属于武侠文化的范畴,但英雄和侠客文化内涵毕竟有别,英雄呈现出浓度的杀戮倾向和血腥味,人物也较具古典色彩,侠客则跳出了江湖快意恩仇的窠臼,人物性格丰富,英雄追求建切立业,难免忍辱负重;侠客淡泊功名,因此能够笑傲江湖。英雄和侠客有其产生的文化渊源,英雄是侠义文化流变中的产物。  相似文献   

5.
《水浒传》是中国古代英雄传奇类小说之巅峰,除了忠义精神的表达、故事情节的设计、语言技巧的应用等方面异常突出外,其人物描写也格外出彩。据统计《水浒传》一书中提名道姓的人物共达577个,其中多数人物都具有一定的武力或技艺。所以《水浒传》中对兵器的描写可以说是千姿百态、异彩纷呈,让人眼花缭乱、拍案叫绝。这种描写不仅增强了作品的可读性,也显示了作者广博的阅历和丰富的知识。那么,基于这些描写在文本叙述中具体功用的考述则成为本文的立意所在。  相似文献   

6.
普遍认为,李小二的出现,是为了突出林冲的,李小二作为一个小人物,其形象还是显得单薄。因为《水浒传》毕竟是英雄侠义小说,着意刻画的是好汉、恶霸。在这些人物上不惜笔墨,而对像李小二这样的小人物就不免忽视。然而,正是有众多小人物的默默无闻,甘做绿叶,才会演绎出诸多可歌可泣的侠义英雄故事。如果没有小人物的烘托,相信一部《水浒传》也不知从何写起了。  相似文献   

7.
对于鲁迅先生提出的“三国气”和“水浒气”,王学泰先生认为是“游民气”,本文从人物的社会定位入手,认为《三国演义》的主要人物是英雄,《水浒传》人物是豪侠,二者有相同之处,但是不可一概而论。所谓的“三国气”和“水浒气”.实质上是“英雄气”和“豪侠气”。  相似文献   

8.
《水浒传》塑造了七十多位女性人物形象。与那些侠肝义胆的男性人物相比,这些女性人物黯然失色。这一现象引起了历来研究者的兴趣,他们纷纷撰写文章讨论之,故见诸于报刊的论文多矣。综观这些成果,大家的思路基本一致,即认为《水浒传》的作者是蔑视、轻视女性的,从而将《水浒传》看作是一个反女性的典型文本。如果我们放眼于男性掌握话语权的中国古代文学,就会发现《水浒传》从一个侧面反映了女性意识的觉醒。《水浒传》中的女性多为“红颜祸水”,男性英雄不近女色,以及男性对女性的大肆杀戮,都体现出男性是社会的主宰。然而女性对人性、对爱情的追求和家庭地位的提高,犹如坚冰下的潺潺流水,昭示着其自身主体性的觉醒。  相似文献   

9.
<正>一部《水浒传》,洋洋洒洒近百万言,生动而细致地描写了梁山好汉的起义斗争,塑造了起义英雄的群像。然而细心一点的读者不难发现,在众多的英雄中,林冲是作者花费功夫较多的一个。林冲身上带有深刻的人物命运与主题的矛盾冲突,透过作者对林冲这一人物的多层次艺术刻画,可以更充分地体现《水浒》英雄人物身上寓含的审美因素。笔者结合小说的创作主题、故事情节、人物性格及环境描写等方面,以林冲的性格形成和发展为切入点来分析《水浒传》人物描写的艺术。一、围绕主题,结合人物的社会地位和身份塑造人物,并通过人物性格的变化来反映主题  相似文献   

10.
英雄谱本《水浒传》中的批语未见于著录,学界至今都未有文章对其进行研究。虽然从总体上来说,此本批语的价值并不是很大,但是站在《水浒传》评点史的角度来说,英雄谱本《水浒传》批语尚且值得关注。此本批语自身也同样具有一些特征:在批语的内容上,除了随文之批外,还有一些对世情感发之语;在批语的情感上,则具有相当的主体性,有些批语情感尤为激烈;在对书中人物的喜好上,则对宋江极为钟情,此点也是此本批语不同于他本批语的独有特征。  相似文献   

11.
元末明初小说家施耐庵的《水浒传》,全称《忠义水浒传》,另有一个别名叫《英雄谱》(与《三国演义》合刻)。这部以北宋末年社会生活为背景的小说,通常被评价为“一部正面反映和歌颂农民起义”的作品,实际上梁山英雄的个性,更多的反映着市民阶层的人生向往。《水浒传》的一大特  相似文献   

12.
《水浒新传》是张恨水20世纪40年代创作的一部《水浒传》的续书,它是接续金圣叹七十回本《水浒传》来写的。该书改编了《水浒传》的一些故事情节,突出了《水浒传》中梁山英雄的结局,借鉴了《水浒传》景物描写的手法并有所发展。同时,它将《水浒传》中"逼上梁山"的主题改变成抗金战争的主题,将原来的阶级矛盾改变成民族矛盾。在人物形象方面,它重新塑造了时迁、卢俊义、关胜等抗战派人物,强调了抗战派与投降派的矛盾和斗争,鞭挞、讽刺了投降派。作为《水浒传》的续书,该书在艺术上基本上是成功的,它的经验和教训在名著续书中带有普遍意义。  相似文献   

13.
试析《水浒传》中的潘金莲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水浒传》在描写我国封建社会北宋农民起义故事的过程中,作者用了一定的篇幅描写和塑造了一些妇女导致英雄男儿改变人生道路,走上起义的故事,丰富了《水浒传》的思想内容,揭露了封建社会的黑暗和妇女的悲剧人生。分析此类人物,有助于我们对封建社会本质的把握和认识。  相似文献   

14.
《水浒传》对《孙子兵法》有独具特色的书写方式。《水浒传》既以诗词的形式,也以人物对话的方式来烘托《孙子兵法》作者孙武的杰出才干。它还以宋江、吴用谈论《孙吴兵法》,来突出《孙吴兵法》这一版本在《孙子兵法》传播过程中所起的重要作用。《水浒传》以重要人物角色应用《孙子兵法》的战术思想来证明《孙子兵法》特有的兵学魅力。《水浒传》演绎了两种不同人物类型对《孙子兵法》的应用:一类是正面人物形象宋江的应用;另一类是反面人物形象高俅的应用。《水浒传》以隐喻的方式阐释了《孙子兵法》应用的双极效应:既为仁人君子提供了智慧的源泉,也为奸佞小人提供了害人的伎俩。  相似文献   

15.
《水浒传》中的女性多取材于社会底层,地位极其低下。而当我们聚焦《水浒传》里的女性,会发现里面几乎没有完美的女性形象,作品里有作者及社会对女性的无视甚至仇视。作品虽然在审美倾向上对女性的形象显得落后了些,但是里面塑造的几位女性形象却让我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通过对《水浒传》女性人物分析,我们可以将其中的主要人物分为三类来分析:以潘金莲为代表的女性外貌美丽非凡,但心肠歹毒,谋算过人,下场悲惨;而以扈三娘等为代表的梁山女英雄则外貌丑陋,但不失英雄气概;以王婆为代表的老妇则是贪恶。  相似文献   

16.
“小”英雄     
说起"英雄",我首先想到了正在各大卫视热播的《新水浒传》,草莽英雄的荧屏大集结让我们再次重温了好汉的风采,也在一些年轻人中掀起了一股"英雄热"。所谓时势造英雄,动荡年代总是会涌现出不少标志性人物,他们或胆识过人,或英勇无敌,或无私奉献,或除暴安良……人们敬重地称其为英雄,然后代代传  相似文献   

17.
《水浒传》又名《忠义水浒传》,大约成书于元末明初,其撰著者颇有争议,据现在能见到的版本看,应该将其著作权归于施耐庵、罗贯中两人。一般认为《水浒传》是先由施耐庵把各种梁山泊英雄的故事联缀起来,成为一部完整的白话长篇小说,然后经罗贯中增损编次得以流传。《水浒传》所据之故事原型,大部分来自民间传说  相似文献   

18.
电视连续剧《水浒传》在中央电视台播映.观众褒贬不一,毁誉参半,其评价涉及古典长篇小说《水浒传》。研究历史,切忌以今衡古。很遗憾,许多观众犯了这个错误。过去,长篇小说《水浒传》被誉为“农民起义革命史”,强行用阶级斗争视角图解《水浒传》。结果谬误百出,疑窦丛生。人们无法解释梁山英雄沾染的盗匪习气和许多不良习惯,也无法解释宋江为什么要葬送农民起义革命事业,而走上朝廷招安不归之路。我们应该本着实事求是精神反思,《水浒传》是“农民起义革命史”吗?不,古典长篇小说《水浒传》是一部武侠小说!第一,(水游传)母…  相似文献   

19.
一、了解中国古典小说发展的基本知识以《水浒传》和《三国演义》为例,二者都属于历史小说。但《水浒传》可定位于英雄传奇小说,《三国演义》则可定位于历史演义小说。英雄传奇多吸收民间传说,  相似文献   

20.
《水浒传》,是中国历史上第一部用白话文写成的章回小说。该书是通过一连串惊心动魄的故事和充满传奇色彩的情节来塑造人物和反映思想的。《水浒传》是描写江湖好汉绿林英雄的一部小说,即啸聚山林,打家劫舍,杀富济贫,替天行道;后来势力强大以后,对抗朝廷,最终招安,为朝廷出力,并博得一个封妻荫子,取得正果,故又名《忠义水浒传》,一般简称《水浒》。作者施耐庵,作于元末明初。在四大名著当中,《水浒传》是被广大青少年读得最早最普遍的一部小说,因为它的故事情节曲折紧张,语言很浅显。《水浒传》对于中国人人格的形成,以及他的价值观、审美观的形成,具有很重要的影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