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本文以“直线与平面平行的判定”教学为例,引导学生经历“直观感知——操作确认——思辩论证”的认识过程,提高发现、提出、解决数学问题的能力.  相似文献   

2.
儿童心理学认为,小学生的思维特点是以形象思维为主,他们获取的绝大多数数学知识是在形象感受、感知的基础上逐步建立表象从而形成概念的,冈此,小学数学教学在传授知识的过程中应尽可能让学生经历知识的发生发展过程即操作——感知——表象——概念——应用的过程,借  相似文献   

3.
操作·认知刍议——操作在儿童数学学习中的心理学分析□任世全王安秦众所周知,操作是一种由多种分析器参与的以感知形式为主的认识活动。作为一种手段,它在接受新知识、形成新思想、验证科学理论、开展科学实验及思维物化等过程中得到广泛应用。目前,学前教育与义务教...  相似文献   

4.
九年义务教育六年制小学数学新教材的特点之一是:要求教师在教学中运用直观教具操作,注重培养学生动手、动脑的能力。因为儿童的认识规律是“动作感知——产生表象——形成概念”,学生的理性思维在很大程度上依赖于直观感知。小学生年龄小,知识水平低,抽象能力差,在学习数学概念时感到很抽象,难懂,不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相似文献   

5.
小学生形成数学知识一般经过:感知——表象——抽象的过程。其中,感知过程对学生数学能力的形成起着重要的作用,因此,在数学教学过程中,应注重学生感知数学材料能力的培养。  相似文献   

6.
新知内化是小学数学新授课的基本任务.内化就是外部的知识结构通过一系列的智力活动转化为学生认识结构的过程.这个内化过程一般要经过三个活动环节,即观察感知——操作分析——归纳小结.这三个环节环环落实,新知就能很好地镶嵌到学生原有的知识系统之中. 观察感知主要是感知新教材,它是内化新知的开端环节,是学习新知的基础.感知的途径有直接途径和间接途径两种. 直接途径的主要形式是:  相似文献   

7.
九年义务教育小学数学教材,在编排中十分重视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教学时,应把握住教材的编排意图,精心设计教学过程,促进学生的思维能力发展。一、加强直观操作小学生的思维特点是从具体形象思维向抽象逻辑思维过渡,有时抽象逻辑思维还需要具体形象思维作为支柱。学生的认知规律可以简单地概括为“动作、感知——表象——概念”,也就是说,小学生的认识不只是从直观开始,而且可以从动作(操作)开始。义务教育小学数学教材的编排,有一个显著的特点,就是十分重视学生的学具操作。就小学数学第一册教材来看,仅规定“摆”或“摆一摆…  相似文献   

8.
操作活动既是手与眼协同活动对客观事物的动态感知过程,又是手与脑密切沟通把外部活动转化为内部语言形态的智力内化方式。在数学教学中,适时引导学生操作,既有助于调动学生学习主动性,又有利于帮助学生建立数学概念、推导法则和公式、理清数量关系。一、组织感知性操作,帮助学生建立数学起始概念小学生形成概念的过程是“动作感知———表象———概念、符号”。在教学中,数学起始概念知识跨度大,抽象性比较强,学生学起来比较困难,因此,应尽量让学生进行感知性操作,使学生的各种感官共同参与活动,感知大量直观形象的事物,形成…  相似文献   

9.
数学是有趣的,但也是抽象的,需要幼儿要在感知和探索的过程中去领悟。3-6岁的幼儿正处于探索和感知阶段,让孩子动手操作,通过操作来总结和归纳,从感性(感知)到理性(大脑),是幼儿学习数学的最佳路径。  相似文献   

10.
动手操作作为学生学习数学的有效方法,能让学生经历操作的过程,获得丰富的体验和感受数学的魅力。研究者以“数学广角——搭配”一课的教学为例,提出用学生喜闻乐见的情境统领课堂,让学生兴趣盎然地进行数学学习;设计适切的探究活动,让学生充分感知数学方法;让动手操作贯穿课堂,可以促成学生的智慧交融。  相似文献   

11.
数学是思维的体操,而思维则是从人的动作开始的,切断了动作和思维的联系,思维就不能得到发展。因此,教师要根据小学生的年龄特点和认识规律(动作感知——建立表象——形成概念),根据教学内容积极创设条件,组织学生操作学具,通过学具操作参与知识的形成过程,在学习知识的过程中,培养能力,发展思维。  相似文献   

12.
<正>一、使用学具,可促进学生数学概念的形成心理学研究表明,儿童认识规律是"感知——表象——概念",而操作学具符合这一规律,能变学生被动地听为主动地学,充分调动学生的各种感官参与教学活动,去感知大  相似文献   

13.
1使用学具,可促进学生数学概念的形成 心理学研究表明,儿童认识规律是“感知——表象——概念”,而操作学具符合这一规律,它能变学生被动地听为主动地学,充分调动学生的各种感官参与教学活动,去感知大量直观形象的事物,获得感性知识,形成知识的表象,并诱发学生积极探索,从事物的表象中概括出事物的本质特征,从而形成科学的概念。  相似文献   

14.
操作分析是指动手操作外在的、可见的活动和动脑操作内在的、不可见的活动.它是新知内化的中心环节,是在感知新知的基础上进行的.操作分析一般要经过下列过程:操作——表述——仿练——新知内化. 操作.小学数学内容,无论是性质、概念、法则,都是比较抽象的.教学时,教师应尽量地创设环境,引导学生操作,让他们在操作中,像科学家一样经历知识发生的过程.这样,就能使学生真正获得知识,发展智能. 例如,教学“圆锥体积”(第十二册)时,教师可事先给每个组的学生准备一个圆柱形容器和几个  相似文献   

15.
庄爱平 《学前教育》2013,(11):40-42
操作,是幼儿学习数学的根本形式。根据幼儿在操作中主体作用的发挥程度以及操作的目标,幼儿数学操作常见的有两种形式,即验证性操作和探索性操作。科学应用这两种操作形式,对于发挥操作的功能,促进幼儿更有效地感知数学,提高幼儿数学教学的质量具有积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6.
加强实际操作,提高参与意识是当前义务教育小学数学教学改革的一个重要课题。它既是义务教材编写者的重要思想,又是改革小学数学教学过程和方法,切实优化课堂教学,提高教学质量的一条重要途径。一、为什么加强实际操作,提高参与意识工.实际操作和学生参与符合儿童的认知规律。现代认知心理学研究表明:学生学习数学的过程,从根本上讲是对数学的认知过程。即把教材中的知识结构转化成学生对数学的认知结构的过程。这个转化过程通常要经过“动作——感知——表象——概念”的发展阶段才能完成。其中“动作”“感知”是认知的起点,是学…  相似文献   

17.
<正>任务驱动数学阅读是指一种要求学生感知、操作、产出和交互的阅读,相比于一般性的数学阅读活动,任务驱动数学阅读具有更强的学科属性、更高的思维含量和更大的任务挑战。通过任务驱动进行数学阅读,有利于学生充分地感知、操作和产出,促进阅读的理解、体验和感悟,进而发展数学阅读素养。下面以“乘加乘减解决问题”教学为例,谈一谈以任务驱动发展学生数学阅读素养的思考。  相似文献   

18.
操作是学生根据教师创设的问题情境与教师提供的定向指导,通过动手操作学具探究数学问题、获得数学结论、理解数学知识的一种活动。按照现代教学论的观点,数学教学不但要使学生掌握数学知识的结论,还要让学生了解知识的发生过程。课堂教学中知识的发生过程,与人类认识过程既有联系,又有区别。学具的特点及其操作活动的特点,决定了使用学具的教学过程既不是重复人类的认识过程,又不同于直接向学生传授概念、公式和法则的传统教法。尤其是一些探索性学具的操作活动,为学生积极探究,主动获取知识提供了机会;为学生感知具体数学知识的现实背景、来源创造了条件。  相似文献   

19.
数学教学中指导操作活动四要领金莉小学生学习数学知识过程中的操作活动,一方面是手与眼的协同活动,它实现对数学材料的感知;另一方面是把外部活动转化为内部语言的智力活动。为了使操作活动在儿童学习数学过程中发挥应有的作用,教师应注意以下几点。1.操作之前要明...  相似文献   

20.
根据现有周长教学在学生周长概念的形成过程中缺乏充分的感知这一状况,我们整合周长的学习内容,开展“整合-体验”型数学的实践,追求以“问题情景为平台,数学知识为载体,自主探究是核心,反思体验为发展,数学思维是本质”的教育境界。通过激发动机,初步体验——探讨分析,认知体验——知识消费,再次体验——拓展深化,反思体验四环节的实施,引导学生在同一节课中对各种图形的周长进行集中感知与科学认识,同时采用数学学习报告等形式,引导学生逐步学会体验式学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