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童心姐姐:你好。我觉得好苦恼,我都已经是六年级的学生了,明年就该上中学了!可老爸老妈总是把我当成小孩子,不放心这不放心那的,整天唠叨些我都已经听得两耳生茧的话,什么不要和异性同学多交往,放学了就早点回家,多穿点衣服,学习上要勤学多问等。每天吃晚饭的时候,还要问今天学校里有什么事,班里又有什么活动了之类的,弄得我吃饭的胃口都没了。要是哪天我不小心晚一些回家,老妈盘问起来可真是没完没了。我真是不明白,我一向都“遵纪守法”,成绩也不错,老师同学都认为我是一个有能力、独立性比较强的人,可老爸老妈为什么就这么不信任我呢?我觉得在家里很压抑,话也不愿意多说,可越是沉默他们越是逼问,你说我该怎么办呢?烦恼的悠云可爱的悠云:看到你的来信,我觉得真的好熟悉,仿佛看到了十多年前的我,和你一样“痛苦地挣扎”在父母的“唠叨”之下。我记得当时父母总是会说“等你自己做了家长,你就会体谅我们的心情”,而我又总是回答“真到了那一天,我才不会像你们一样呢”,言语中充满了不满与不屑。可是今天的我也或多或少染上了唠叨的毛病,这才知道,原来唠叨也是一种“职业病”,易患人群——父母、长辈、老师,病因——爱。叶倾城在《父爱如山母爱如水》一书中曾经写了这...  相似文献   

2.
父母对孩子信任上存在问题会影响到孩子的成长张:前不久中国青少年研究中心做了个调查,其中有这样一个结论:孩子对父母最大的希望是父母信任自己。这反映出很多孩子认为父母对自己不够信任。这种不被信任的感觉从何而来呢?孙:在孩子的成长过程中,中小学生这个时期,信任与不被信任呈现出非常突出的矛盾。我认为一个突出的现象就是父母什么事情都要包办代替,越包办代替就越不相信孩子的能力,就越不信任孩子。很多父母觉得孩子什么事情都做不好。孩子哪怕是拿个碗、出去打个醋他都不放心。孩子交友他就更不放心,干涉特别多,会问:这个人学习好不…  相似文献   

3.
八、地下暗谋为了不引起别人的怀疑,我马上带着丹丹和旋旋去见父王。来到父王的寝宫后,我发现母后也在里面,他们看见我,也很开心,连哭带笑地说:“孩子,可把你给盼来了,这两天你去哪了?”“噢,我去了趟地球,带了两个朋友来一起玩。”我敷衍了事地回答。接着,我把丹丹、旋旋介绍给他们,还好他们什么也没有问,只是表示了一下欢迎,但是他们的眼中还是流露出来了一丝担心的神色。她们和我来到卧室,我可以看到她们惊讶的神色。丹丹羡慕地说:“芯芯,他们为什么会给你这么豪华的房子呢?而且对你百依百顺。”我无可奈何地回答道:“他们不过是把我当作…  相似文献   

4.
父母为什么不能理解我呢,好像对我所做的什么事情都不满意,整天眼睛就盯着分数,分数。难道真的只有好分数,才是好孩子吗?”“妈妈老是把我还当成3岁的小娃娃一样,什么事情都要唠叨,一件小事也会询问半天,我就不能有点自己的秘密吗?难道在他们面前,我就应该像个透明的玻璃人一样吗?”“爸爸对我追星很是反对,  相似文献   

5.
不要唠叨     
亲爱的艾雅姐姐:我要提的问题一定不只是我一个人经历过的了,我相信许多同学都和我一样,在家里的时候,爸爸妈妈一个劲的唠叨个没完,说的都差不多是同一件事情。当然啦,我也不是讨厌他们,只是觉得他们的方式可以改一改。你觉得是不?我也跟他们提过这个问题,他们反而变本加厉,所以我后来都不敢跟他们说了。你说我要怎么办啊?我真的想他们不要唠叨了。贵州·桐梓晓波晓波:我觉得你已经很懂事了,还会主动跟爸妈去说这个问题呢!这也的确是很多同学都经历过的事情。从爸爸妈妈的角度来说,他们肯定是想让你变得更优秀,所以才有点“恨铁不成钢”。现…  相似文献   

6.
前不久,有人在上海、天津、南京等城市的216所中小学做的一项亲子关系专项调查证实,中、小学生对母亲不满意的第一项就是:妈妈太唠叨。几乎所有的孩子都认为自己需要父母指导,但都不喜欢父母唠叨。那么,指导与唠叨有什么区别呢?指导是亲切的,是言简意赅的,唠叨则往往会有责怪、警告的成分;指导是一种促进,是引而不发,鼓励孩子独立处理问题,而唠叨常对孩子表现出不尊重或不相信;指导的后果使孩子情绪稳定,心情愉快,而唠叨是反复的单调刺激,使孩子厌倦、反感。唠叨的结果会形成儿童的行为惰性,你不说几次,孩子就不会去做。这种恶性循环,还会导…  相似文献   

7.
妈妈爱唠叨     
我的妈妈什么都好,也特别爱我,一颗心都放在了我的身上。可她有个爱唠叨的毛病,无论什么事,她都要细细地唠叨一遍才肯罢休,常常弄得我和爸爸哭笑不得。那次我自己去上英语课,需坐公交车,妈妈不放心,早早地就开始唠叨起来。她先是担心地问:“你穿了多少衣服,够不够?今天晚上很冷的。”还不等我回答呢,第二回合又上来了:“上课时要集中注意力,认  相似文献   

8.
双休日父母老叫我做这做那,我看到书上说,美国孩子做家务都是有报酬的,所以也向父母提出了这个要求,却遭到了父母的一顿痛骂,难道我的要求错了吗?小丁当小丁当:我可以想像你要报酬时父母暴跳如雷的情景。因为我们国家是非常强调家庭观念的,很多情况下做家务只是一种尽到家庭义务的行为,而且我们以孝为本,做些家务体现了对父母的关心和孝顺,如果把这种亲情用金钱来量化,父母当然不干了。美国孩子做份外的事,比如帮父母修剪草坪洗车什么的,的确是有报酬的。但他们也不像中国的孩子想要什么都是父母无条件给,他们必须通过一定的劳动才能获得。…  相似文献   

9.
感受唠叨     
我们班进行了这样一次讨论,内容是“你是否喜欢父母的唠叨”。我毅然地站到了赞同的一方,因为我已细细感受了唠叨。父母的唠叨是一种和蔼友善的提醒,提醒我们该做什么,不该做什么,使自己认识清楚不足。父母的唠叨是一把量尺,我们可以用它来量量自己的行为是否正确;又像一位设计师,细心修改设计上所犯下的错,努力使之成为一件完美的作品。父母的唠叨是亲切的慰问,当学习劳累时,他们的唠叨虽然有些令人烦躁,但给予我们更多的是关心和温暖。父母的唠叨是学习的一股动力。为什么呢?因为父母的唠叨同时也是一种较温和的批评,谁都愿意心甘情愿地接…  相似文献   

10.
心理信箱:陈老师:进入中学后,我发现父母越来越不可理喻。我想和同学出去玩,他们会说:“不许去!在家写作业。”平时他们不许我听音乐、看闲书,甚至不许我看报纸;考试成绩不理想,父母知道后,肯定会大发雷霆;每次我和同学打电话,他们会借故在一旁不走。我已经14岁了,可他们还把我当小孩。现在,我和他们几乎无话可说,有时听到父母的唠叨和责备,我觉得自己快要崩溃了,甚至有离家出走的念头。真不知道该如何与父母相处?小芳心理解码:首先我非常理解你的苦恼,因为我在你这个年龄的时候,也曾经盼着快点长大,快点离开管头管脚、爱唠叨的爸爸妈妈。不…  相似文献   

11.
—“你怎么越大越不懂事了?”—“你怎么就不像隔壁的小林呢?看他字写得多好啊!”—“别跑别跑,要摔倒的。”在日常生活中,父母常常会这样对他们的孩子说。父母们的出发点都是好的:我是为了孩子好呀!可是,父母们一些不当的说法常常会让孩子们备受困扰:我真的就那么差了吗?隔壁家的小林样样都好,我就是没人喜欢的吗?所以,亲爱的家长们,千万别“随口说说”,有时候,你无心的话也许会在孩子的心中留下深深的烙印。让我们一起来看看不适于对孩子说的5句话。1.“你怎么越大越……”典型说法:“你怎么越大越不听话了。”“你怎么越大越不乖了。”“…  相似文献   

12.
冯旭晖 《小学生》2009,(4):31-31
我曾经问过一个同学,你认为最幸福的事是什么?他回答我:"整天都可以玩,要什么就有什么,没有父母的唠叨……"或许我当时也是这么想的吧。但"没有父母的唠叨"这句话太刺痛天下父母的心了!  相似文献   

13.
很多家长都问我:“孩子怎么不知道着急呀?一点自觉性都没有,简直是给父母学习呢!”我总是这样回答:“那是因为你比孩子还着急,他的急你都替他着了,他还何必着急?孩子的学习,你是第一‘承包人’,孩子反而成了第二‘承包人’,他怎么会有自觉性呢?”孩子没有主权,是很难学习好的。所谓“有主权”,指的是确实把学习“承包”给孩子,家长只起帮助、支持和指导的作用,不搞过多干涉和指挥。也就是说,达到什么目标,考出什么成绩,时间如何安排,采用什么学习方法,都由孩子自己拿主意,因为这是他的事情,而不是家长的事情。学习自觉性和学习能力,都是在这…  相似文献   

14.
推荐金句:“记得从前的我升级时也很紧张……”孩子往往对爸爸妈妈的童年很感兴趣。不相信吗?跟孩子翻翻你的旧相薄就知道了——“妈妈小时候很可爱啊!”、“爸爸,为什么你的鞋子那么高?”所以,当孩子因为升级而感到紧张,父母以自己的亲身经历作指导,孩子会更有亲切感呢!孩子害怕什么?试回想自己小时候的感觉——是啊,会怕新老师太凶、会怕与新同学相处得不好、会怕新课程太深,应付不了等。而且更会希望回到从前,和自己的好朋友同一班!父母那时候怎样消除紧张的感觉呢?或者,他们当时最需要什么?父母把经验告诉孩子,让孩子感到父母…  相似文献   

15.
父母可以偷看孩子的日记吗?我就这个话题和孩子们聊了起来,没有想到孩子们唧唧喳喳,反应很强烈。差不多有95%孩子都强烈反对父母偷看自己的日记。她们说尽管日记里面没有什么见不得人的东西,但是那毕竟是自己的感受、自己的真心话,怎么能够不经过自己的允许就让爸爸妈妈看到呢?现代的孩子都知道他们享有稳私权,所以他们坚决反对父母侵犯他们的这一权利。  相似文献   

16.
有个跨国机构对非常多的中国、美国和日本的孩子进行一项调查:你最尊重的人是谁?请列出你心目中的第1位到第10位,本国的和外国的都可以。看到这个调查我就想,美国孩子肯定把父母列在榜末,爸爸第9位,妈妈第10位。为什么?你想啊,美国家长管孩子管到18岁就结束了,“扫地出门”,自立门户。至于有没有房子住,能不能找到工作,是否有收入,这些都是孩子自己的事。18岁成熟了,是大人了,独立去吧!父母有钱那是父母的钱,他们未必让儿子到他们公司当总经理,未必在遗嘱里写上,把全部财产都留给自己的女儿,说不定捐给慈善机构呢。别做梦了,努力挣钱去吧!所以,在美国做“孩子”的日子并不长。  相似文献   

17.
读者俱乐部     
上期话题回复:上期话题:“你赞同这种新型的父母与子女的关系吗?您理想中的两代关系又是什么呢?”读者回复选登: 这篇文章给了我不少的启发。我重来没有想过父母和孩子可以这样做这么平等的朋友。虽然,我也整天说要与孩子做朋友,但我觉得那都是思想上的,而还没付出行动。因为我一时很难接受我的孩子直呼我的名字,以及与他们一起疯。但我觉得这种朋友的关系是非常有好处的,我们都可以更加理解对方。湖北石首念浩我曾认识一个朋友,在她的孩子稍稍懂事时,她就要她的孩子不要对他们称呼“您”,有的时候还可以直呼其名。开始我们都很不以为…  相似文献   

18.
正5月1日晚马老师:网名怎么改了?"快乐的豆豆"挺好听的。下雨的心:快乐不起来。马老师:为什么?下雨的心:他们(指父母)都不要我了。马老师:怎么会呢?他们都很爱你。下雨的心:那他们为什么还要离婚?难道是我不够听话吗?马老师:别难过了。父母离异不是你的错,你不必为此有什么想法。父母既然感情上不和,过不到一块,选择离  相似文献   

19.
59%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报道“王小华,你的家庭作业怎么又没做呢?”老师严厉地问,“你爸爸妈妈干什么去了?”只听王小华支支吾吾地说:“爸爸妈妈不在家。他们到上海打工去了。”怎么又是外出打工?爸爸妈妈放心把孩子一个人留在家吗?带着这个问题,我和几个班干部秘密地进行了一次家长外出打工的调查。不调查不知道,一调查吓一跳。下面就是我们的调查结果:全班66个学生中,有39个家长外出打工,占59%!外出打工者的孩子在校表现怎样呢?王荣同学因为父母都在上海,没人照料,家庭作业经常不写,昨天还叫他哥哥替他写,成绩一天天下降。徐杰同学在前些天大人不在家的时候自己…  相似文献   

20.
庆祝母亲节     
如今,孩子们通过送贺卡、礼物和鲜花来表达对母亲的敬意。他们还让妈妈在这一天休息,这就意味着:——不需要做饭:全家会去妈妈最喜欢的餐厅吃饭。——不需要打扫房间:孩子们会帮妈妈做家务。——不需要唠叨:孩子们会非常听话。他们不用妈妈说也会自己做家务、做作业。有些孩子会给妈妈写漂亮的诗句,也有的孩子只是给妈妈一个拥抱和一个吻,并大声说一句“谢谢妈妈,我爱你”。你会怎样表达对妈妈的爱与谢意呢?母亲节这一天你给妈妈准备了什么特别的礼物?庆祝母亲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