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89 毫秒
1.
日本学校的防灾教育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众所周知,日本是个自然灾害频发的国家,自然灾害尤其是地震灾害颇为频繁,由此带来的毁坏性灾难令人震撼。因此,全体日本国民始终保持着清醒的危难意识和防灾意识,自然也就对防灾教育极为重视。不仅建立起一套较为完善的灾害预防、灾害应急和灾后重建等灾害对策体制和综合防灾技术体系,而且建成了具有世界先进水平的由政府、社会团体、个人组成的全社会的防灾教育体系。  相似文献   

2.
按照日本的《灾害对策基本法》,日本NHK(Nippon Hoso Kyokai)即日本广播协会,不仅是日本全国唯一的公共广播电视台,还是指定的国家公共新闻机构。NHK不仅与日本气象厅的灾害监测网连成一体,而且还有自身独立的灾害信息采集系统,能在第一时间向世界公众播报各种灾害信息。日本"3.11"复合巨灾中,日本应急决策管理及主要应急力量间协调有效,公众虽有"核灾"恐慌,但社会群体秩序井然,表现出特有的巨灾前"临危不乱"的综合素质,所有这些均得益于日本NHK灾难传播的科学、合理、及时,都受益于NHK长此以往的安全预防文化的媒体教育。本文特别研究了NHK灾难传播管理对中国传媒界的启示,以及深入开展我国公众安全文化教育的思路。  相似文献   

3.
自然灾害危机管理是政府的重要职能.面对近年来各种特大自然灾害的考验,我国自然灾害危机管理暴露出危机预防意识不强、预警和监控系统不完善、应急协同联动机制不健全、恢复重建与危机管理理论学习创新失衡等突出问题.要完善我国自然灾害危机管理,还须健全自然灾害危机管理的法制体系、加快灾害预警机制和巨灾保险体系建设、实现自然灾害危机管理主体的多元化、改进自然灾害危机管理协同应急联动模式.  相似文献   

4.
自然环境在给人类提供各种自然资源的同时,也给人类带来一些灾害,了解自然灾害发生的原理,加强对其防御,减少危害是今后高考命题的重点。分析自然灾害,不仅限于灾害本身,还要站在哲学的高度,用联系、发展的观点分析整个灾害事件——灾前预防措施、灾时救治方法和灾后重建。  相似文献   

5.
为解决新时期我国城乡发展不平衡问题,党的十九大提出了"乡村振兴战略"。在自然灾害频发、危害和破坏日益加剧的当今,全面振兴农村经济、缩小城乡差距,积极防治自然灾害已刻不容缓。湖南是我国自然灾害较为严重的省份之一,尤属地质灾害高发区。在阐释湖南地质灾害时空分布、成因及对农业造成的破坏和影响的基础上,提出了提高地质灾害应急、预察能力,实现乡村"治理有效";开展灾后产业援建,推进乡村"产业兴旺";加强环境保护,助推乡村"生态宜居";健全农业巨灾保险,稳定农民收入,助推农民"生活富裕"等路径,以加强灾害治理,稳步发展农业经济,实现乡村振兴。  相似文献   

6.
自然环境在给人类提供各种自然资源的同时,也给人类带来一些灾害,了解自然灾害发生的原理,加强对其防御,减少危害是今后高考命题的重点。分析自然灾害,不仅限于灾害本身,还要站在哲学的高度,用联系、发展的观点分析整个灾害事件——灾前预防措施、灾时救治方法和灾后保障重建。从分值比重上看:“自然灾害”试题在高考中占有重要比例,是高考命题的重点与热点之一。从知识考查上看:考查内容主要集中在自然灾害的的成因及防治等方面。  相似文献   

7.
近年来,我国的自然灾害应急信息沟通机制的发展已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与美国政府较为完整和成熟的自然灾害应急信息沟通机制相比,其仍存在着一些问题。通过对美国灾害应急信息沟通机制的成功经验的学习,我国政府部门可从应急信息管理系统和管理机构、应急信息对外交流机制、国民的危机意识的培育等方面着手,以逐步完善我国的自然灾害应急信息沟通机制。  相似文献   

8.
黄山风景区地理环境特殊,时有暴雨与地质灾害等自然灾害发生,加上旅游业的快速发展,导致风景区的灾害脆弱性增加.未来对于自然灾害的风险防范工作所面临的挑战日趋严峻。在概述风景区自然灾害防灾减灾现状的基础上,指出其在防灾减灾工作中的不足并提出提升其自然灾害风险防范工作效能的对策建议.强调黄山风景区的自然灾害风险防范工作要从注重灾时的应急救灾逐渐扩展到防灾减灾的不同阶段的工作(减灾、防灾、应急、恢复与重建),以期为风景区建立更科学可行的风险防范体系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9.
流民问题自古有之,宋代尤为典型.造成流民现象的原因很多,自然灾害作为其中一个很重要的原因,在宋代引发了严重的流民潮.宋朝政府出台各项有效措施对流民进行救助;同时还逐渐重视灾前预防,采取增加仓储、提前蠲免等措施,避免大规模的流民潮的出现.  相似文献   

10.
中国古代农业社会,自然灾害频繁发生.早期儒家对自然灾害非常重视,他们深刻认识自然灾害的负面影响,忧患意识强烈,提倡灾前积极预防,消除隐患,临灾迅速开展救济活动,灾后实行补救措施.这就使社会系统对自然灾害系统具有抑制作用,能够有效减少自然灾害可能造成的损失.  相似文献   

11.
中国是世界上自然灾害多发的少数国家之一,具有自然灾害种类多,发生频率高、强度大,分布广、地域差异明显等特征.近年来,我国自然灾害发生频繁,损失巨大,造成了人员的身心创伤,增加了社会不安定因素,破坏了自然资源与环境.这就从客观上要求我们要提高防灾减灾教育必要性的认识,借鉴国外先进的防灾减灾教育经验,从政府重视开始,推动防灾减灾教育普及化、经常化和法制化;从基础教育着手,把防灾减灾教育纳入国民教育体系;采取多种形式,加强对公众的防灾减灾宣传;加强防灾减灾专业人员的培训,为落实科学发展、构建和谐社会做出应有的贡献.  相似文献   

12.
基于川东北自然灾害随机性和频发性的特点,从自然灾害危险性、经济损失性和政府措施3个方面构建评价指标,采用FME模型对川东北2011年自然灾害风险等级进行评价.通过评价结果,可揭示各指标因素之间的联系,为川东北自然灾害风险等级的综合评价提供一定的依据.  相似文献   

13.
中国封建社会是农业社会,自然灾害频繁发生,对当时社会的生产、生活产生了极为不利的影响。由于科学技术落后,生产力水平低下,个体小生产者粮食储备也极其有限,抵御自然灾害的能力十分微弱,常常遇到自然灾害,给人民生活带来困难,给社会增添不稳定因素。在清代,陇东地区气候较为异常,水旱灾害频繁,灾情之严重,堪称历代之最,造成了巨大的损失。在水旱灾害面前,政府和人民如何应对;这些救灾措施在当时所取得的了怎样的效果以及对于今人而言有何借鉴意义,这值得我们后人去深思与研究。  相似文献   

14.
“5.12”汶川大地震后灾区各种地质灾害出现明显增多的趋势,本文以四川某县乡政府办公大楼为例,通过调查分析该工程评估区的地质环境条件与地质灾害特征,结合国家《地质灾害防治条例》、《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技术要求(试行)》等,对地质灾害危险性及场地的适应性进行评估,提出地质灾害防治措施及建议。  相似文献   

15.
中国是多灾之国,各种灾害特别是重大灾害一直是危及民生与国家正常发展的重大风险因素。在日益严重的灾害面前,应当将灾情视为重要的国情并加以认真考量,将举国减灾扩展为举国防灾减灾,并作为综合国力的重要方面提升到国家战略层面,用战略思维来指导全国的防灾减灾行动,同时明确追求灾害损失最小化的防灾减灾目标、战略步骤与关键性措施。经过30—40年的努力,使中国从多灾之国转变成富有安全感的现代化强国,并对全球灾害的治理做出应有的贡献。  相似文献   

16.
新中国成立伊始,百废待兴,中国人民在与旧势力作斗争,恢复国民经济的同时,还与自然灾害进行着不屈不挠的抗争。建国初年自然灾害,主要是水灾,其产生既有气候原因,又与以往统治者的统治及帝国主义者的侵略分不开。在新中国政府的正确领导下,虽面临种种困难局面,但灾区人民和全国人民团结一致,自力更生,生产救灾,以中华民族特有的艰苦奋斗精神,战胜了灾害,把损失降到了最低限度。  相似文献   

17.
清初由于连年战争,各地防灾抗灾的能力明显减弱。康熙帝作为我国古代较有作为的君王之一,轸念民艰,体恤民生,采用了“积谷备荒、藏富于民”的积极防灾理念,并探索有效的实现途径。透视康熙帝的防灾思想,以史为鉴,对当今我国的防灾救灾活动或可成为有益的借鉴。  相似文献   

18.
临沂市主要自然灾害类型及防灾减灾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临沂市的旱涝灾害、地震灾害及地质灾害进行了研究,发现临沂市的旱涝灾害发生频率高,汛期暴雨日数与旱涝等级有很好的吻合.地震灾害在1668年以前,多发生于郯城、临沂、莒县和费县、蒙阴等地,震点分布较分散,1668年后多出现于沂沭断裂带以东地区,震点分布呈现出明显的自郯城至莒县的带状特点;1970年以后的现代地震,主要发生在沂、沭断裂带上.地质灾害主要伴随洪涝、地震灾害发生.在综合临沂市自然灾害发生规律的基础上,提出了对各类自然灾害的防灾、减灾对策.  相似文献   

19.
农业作为立国之本,对于人们生存国家富强的意义不言而喻,然而古代中国农业灾难频繁发生,极大地影响着农业的产出和人们的生活.面对这种情形,先秦时期具有真知灼见的先哲们,对于农灾的发生的自然原因和社会人为原因都有相当的认识,并且对如何有效地防治灾难的发生和减轻灾难的破坏,做了积极的探讨.这些认识是后代系统的防治农灾思想的源头,对于今天的生产生活也有一定的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