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19世纪末20世纪初,近代西方学术分科观念与方法日渐为国人所重视、接受。同时,西方历史学、社会学和经济学等学科纷纷传入中国,一些学者以近代西方史学与经济学、社会学等社会科学的观念、理论与方法来研究中国的传统学术。西学东渐之下,中国传统学术体系开始发生重要变化,一些新的学术研究门类开始出现在近代中国学术的体系当中,并最终发展为独立的学科。中国学术体系与西方学术体系逐渐得以对接。这是近代中国学术发展一种极为重要的现象。19世纪末20世纪初中国经济史学科的兴起,也昭示了这一学术发展进程。  相似文献   

2.
中国近代教育学会登上历史舞台,既顺应了近代中国教育改革的客观形势,又反映了教育学术发展的内在规律。它构筑了教育专业人员的"学术共同体",搭建了教育学术研讨与交流的主要平台,并藉此集教育家群体之力深入教育学术的研究,从而极大地加速了中国近代教育学术的专业化发展。  相似文献   

3.
学科规训制度是西方学术发展的产物,它随着"西学东渐"引入中国,并促成中国传统学术的近代转型.以中国近代学术史为背景,通过揭示学科规训本土化与中国传统学术的互动与发展,可以窥见近代中国学术转型的进程及其特征.  相似文献   

4.
教育学会登上历史舞台,既顺应了近代中国教育变革的客观形势,又反映了教育学术发展的内在规律.作为中国近代教育学术体制的组成部分,教育学会通过举行学术年会、设置研究会和研究机构、开展学术讲演、参与世界教育会议等方式,搭建了学术研讨与交流的主要平台,而且随着这些活动方式的制度化,极大地促进了近代中国教育学术的研究和传播.  相似文献   

5.
中国近代军事史第二届学术讨论会于1988年10月在上海空军政治学院召开。军内外百余名专家学者到会并提交了近70篇论文。代表们以中国近代军事思想为讨论主题,同时研讨了近代国防、近代军队建设与发展、近代军阀、近代后勤、近代战争作战指导、近代战术演变与发展等方面的问题。鉴于中国近代军事思想是中国近代军事史研究中比较薄弱的部分,中国近代军事史学会把它作为这次学术讨论会的主题。关于中国近代军事思想史的断限问题。一种观点认为,中国近代军事思想系指鸦片战争到五四运动80年间各阶级和政治集团及其军事家和军事著述  相似文献   

6.
论王国维对中国近代学术的三大贡献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学术界对王国维于中国近代学术发展的贡献缺乏专门研究。他对中国近代学术有三大贡献:第一,他构建起“无中西无新旧无有用无用”的新学术,从理论上解决了学术的中西新旧之争和学术经世与求真的矛盾,后来的学人继此而推促中国学术走上比较参证、融贯创新之路;第二,他对中国传统的治学手段与西方近代的科学方法浑然一体的娴熟运用,为近代学界树立了典范,“互证法”和“因疑得信法”影响深远;第三,他关心国运世变,以中国学术之存亡为己责,奋然兴学以图强国,这种“遗世而不忘世”的学者态度,在近代学术界极有回应。  相似文献   

7.
由北京师范大学中国近代文化研究中心主办、北京文化发展研究院协办的"近代中国与近代文化"学术研讨会于2007年6月30日至7月2日在北京师范大学举行.包括中国近代史学界金冲及、李文海、龚书铎、胡绳武、张海鹏、刘桂生、耿云志等著名学者在内的国内90余位专家学者与会,共提交学术论文70余篇.研讨会围绕着"近代中国与近代文化"这一主题,在"近代文化思潮与文化观念、近代学术、近代文化与近代社会、近代文化人物与知识群体、近代中外文化关系、近代教育等方面展开了热烈讨论.  相似文献   

8.
王志芳 《文教资料》2010,(29):104-105
《近代中国音乐思想史论》是一部有关中国近代音乐思想史的论著.它不仅对近代中国音乐思想史的发展脉络进行了梳理,而且对各个暑期所彰显的音乐思想进行了剖析。具有一定的学术价值。本文作者读后受益匪浅,结合自身体会,对其特点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9.
近代史学类期刊的创办与发展,引领了史学发展潮流,在近代中国史学研究范式的转型过程中起着重要作用。其中,《史地学报》作为近代中国较早创办的专业性史学期刊,在推动史学研究中历史观念、史学价值观念、选题指向的转变以及逐步建立近代史学学术成果的表述方式等方面发挥了积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0.
面对20世纪上半期的激荡时局,中国法律史家群体本着救亡图存的济世情怀,自觉投身于学术救国的时代大潮之中。他们首先从理论高度阐发了法律史学术的救国及挽救时弊的重要功能,呼唤时人应重视法律史学的学习与研究,以止时局之颓势;然后又从社会发展动力、社会道德操守引擎等方面思考学者自身使命,期冀知识分子以时代楷模的身份来导引社会风气走向良善;为了科学处理学术与政治良性互动,更多学者坚持在坚守学术自身规范的同时,要充分考虑学术服务政治的终极目的。法律史家的上述努力,不仅推动了中国近代法律史学术的发展,更大大推动了近代中国法制近代化进程。  相似文献   

11.
抗日战争时期云南人民的支持是西南联大图书馆建设的外部环境;校领导的重视、具有时代特色的办馆理念以及和谐的人文环境则是西南联大图书馆办馆成功的内部环境。和谐的内外环境,促进了西南联大图书馆的建立和发展,保证了西南联大教学、科研的需要,对今天的高校图书馆的建设具有重要的启示意义。  相似文献   

12.
二十世纪四十年代,西南联大诗人群的智性诗写作,把感性形象与哲理思辨完美统一,从而将中国现代新诗推向了智性化、现代化发展的新的历史高度.冯至与穆旦是其中的代表人物,他们的智性抒情诗在新诗史上占有重要的地位.冯至的诗歌以客观的方式、深蕴的哲理、朴素的意象自由地表达了对生命的深切感受与体悟,他清醒平和地面对生活的本相,给浮躁的诗坛带来沉思与淡远.穆旦的诗歌以充满矛盾的意象和自由伸展的主体意识描述了在现实生活中充满荒诞无奈的真实感受与体验,一生的创作都体现出理性思考的力量以及由此引发的丰富的痛苦.  相似文献   

13.
在西南联大成功实施其通识教育人才培养理念的众因素中,社会的需要和政府的政策支持是重要原因之一,西南联大三常委通识教育理念的广泛认同是关键,"联大"之前三校形成的优良通识教育传统为其提供了历史积淀,"联大"教授群体通识教育的认同和积极实践为其提供了最有力支持。  相似文献   

14.
南湖诗社存在时间不长,但贡献和价值不小,它在西南联大历史和中国现代文学社团史上具有独特的意义和地位。文章经过多方考察,对南湖诗社的酝酿、成立、活动、结束等具体情况作详细描述,从而阐释了南湖诗社的历史。  相似文献   

15.
教育系科在西南联大的发展规模居于较高水平,并形成了鲜明的个性特色,为中国教育系科的承接和发展奠定了必要的基础。文章介绍了西南联大教育系科的功能定位、培养目标、课程设置、教师队伍、生源力量、教学管理、学生活动。这给我们带来的启示是:教育系科的发展要注重"社会应用性",讲求效益、实用;重视社会服务;建设高水平的教师队伍;营造宽松自由的治学环境。  相似文献   

16.
西南联大诞生于抗日战争,与抗日战争相始终,又处于中西方文化的交汇点上,从而形成了其独特的荣辱观.  相似文献   

17.
《凯旋》是1945年诞生于昆明的一部广场剧,由西南联大剧艺社创作并首演。剧本以反内战的时代思想、悲愤的感情和恰当的艺术表现感动了无数观众,在"一二.一"和反内战运动中发挥了极大的宣传作用,演出场次居同类剧作之首,其效果和影响大约只有《放下你的鞭子》可以相比。  相似文献   

18.
20世纪三四十年代我国高等教育史上所出现的"西南联合大学",秉承"学术自由、教授治校"的办学精神,培养了大批的杰出人才,成为中国高等教育至今所无法逾越的一个典范。在高等教育改革进行得如火如荼的今天,重新审视和研究"西南联合大学"的办学实践和经验,无疑会对我国当前的高等教育的发展提供有益的借鉴和启示。  相似文献   

19.
在探索近代中国创办大学的基础上,通过对北京大学、清华大学、东南大学、西南联大等著名大学改革与变迁的反思和解读,发现近代一流大学建设兼具学贯中西的大学校长、学术自由的办学方针、一流师生的精英教育以及充足的经费来源,为大学的现代化发展注入活力。结合近代一流大学的发展经验,在国家“双一流”工程的大力推动与兼具有教育情怀与管理能力的校长带领下,在崇尚学术自由与民主的氛围中,扎根民族文化,通过多元化科研经费的加持,加快建设具有中国特色的一流大学。  相似文献   

20.
中国留美学生与国立西南联合大学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国的留学运动从留学美国开始。在20世纪前半期,中国的留美学生成为中国高等教育师资的主要来源和中坚。在抗日战争时期,为了躲避日本侵华战争的炮火,由北京大学、清华大学和南开大学组成了西南联合大学,其中校领导、大部分院系领导和主要教授都是留美学生。他们学贯中西,砥柱中流,一方面以抗日救国、弘扬中华民族精神和文化传统为己任,为中华传统文化的传承和民族精神的光大,作出了不朽的贡献;一方面以开放的眼光,传播西方现代的科学文化知识,培养了中国现代一批炳彪史册的文化学术精英,创造了世界教育史上的奇迹;还以自由平等的现代意识,弘扬人类现代政治民主观念,不畏强权,维护人格尊严,推动了当时民主运动的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