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王文雅 《中国教师》2013,(20):11-11
<正>其实,"变异理论"早已在小学数学课堂中存在,本文旨在通过两个教学片段揭示"变异理论"对小学数学教学的重要意义。一、一元硬币是圆柱体"认识图形"这一内容的教学目标之一是让学生认识圆柱体,即让学生通过看一看、摸一摸、滚一滚及描一描等方法,对圆柱形物体的共同特征产生感性的认识。当我拿出一个一元硬币时,全班没有一个学生认为它是圆柱体;当我拿出10个一元硬币摞在一起时,学生都认为那是圆柱体,因为上下两个面是大小一样的圆形,且从上到下一样粗。这时,我拿掉2个一元硬币,问学生:"这时还是圆柱体吗?"学生回答:"是。"  相似文献   

2.
分别应用目标规划法和应力分析法讨论了易拉罐是正圆柱体和上面部分是一个正圆台、下面部分是一个正圆柱体时的最优设计,评估百事可乐"易拉罐的设计合理性,并从适用性和美学的角度出发设计了自己的最优易拉罐.  相似文献   

3.
新《课程标准》指出,教师要尊重学生的创造性,在学生的探究学习过程中,动手实践、自主探究与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下面以"圆锥体积公式的推导"教学设计为例,浅谈教师角色的新期待. 一、引出问题 师:(出示两个用土豆削成的圆柱体)它们是什么形体? 生:圆柱体.  相似文献   

4.
[案例]:在教学"计算圆柱体的表面积"一课时,先让学生回忆圆柱体表面积的定义,然后让学生探究求圆柱体表面积的计算方法。学生通过拆、量很快得出  相似文献   

5.
在教学"观察物体"后,我也组织了"搭一搭"的小组活动.目的是让学生对长方体、正方体、圆柱体和球的形状特征有进一步的认识,并能进行简单的应用.  相似文献   

6.
几何王国里住着一对好兄弟——圆柱体和圆锥体。一天,圆柱体和圆锥体相约外出游玩,刚走到城门口,迎面碰到了长方形和直角三角形。长方形看到圆柱体,便高兴地上前打招呼:"啊呀,好小弟,我总算找到你了!"听长方形这么一叫圆柱体有些莫名其妙:"对不起,我可没有你这么个哥哥!"长方形不慌不忙地说:  相似文献   

7.
圆柱体的体积计算,小学数学课本上是通过把圆柱体切、拼成近似于一个长方体,再由长方体的体积计算公式推导出圆柱体体积的计算公式:V=sh,学生习惯于用圆柱体的底面积乘以高.如已知圆柱体的侧面积和底面半径,求它的体积.若按V=sh的思路进行解答,应先根据底面半径求出底面周长,再由侧面积  相似文献   

8.
教学要求: 1.通过比较使幼儿知道球体和圆柱体的不同特征,加深对球体圆柱体的认识。2.发展幼儿观察、想像、思维及动手操作能力。教学准备: 每个幼儿一张纸、一支笔、一块圆柱体积木、一个玻璃球。空易拉可乐罐若干、球若干、图片二张。教学过程: 一、比较球体和圆柱体的不同特征1.教师出示球体和圆柱体,让幼儿在自己的学具中找出球体和圆柱体,并比较圆柱体和球体不同之处。  相似文献   

9.
教学目标 (一)认知技能 1.掌握圆柱体侧面积和表面积的概念. 2.学会圆柱体侧面积和表面积的计算方法,认识取近似值的进一法. 3.初步了解圆柱体表面积、侧面积在生活中的应用.  相似文献   

10.
宋红玲 《辽宁教育》2003,(1):127-127
一、激趣导入 1.出示圆柱状铅笔.师:"它是我们曾学过的哪种几何形体?"再拿出钻笔刀.师:"下面请同学们观察,这个圆柱体发生了什么变化?"开始削铅笔.师:"圆柱的一个底面怎样了?"现在老师把这个尖的笔头切下来,看看它是什么形状呢?  相似文献   

11.
易拉罐的设计,厂家总是考虑让成本最低,也就是在其他成本都不变的情况下使用的材料最省.易拉罐是由金属薄片做成的封闭圆柱体,使用的材料最省,也就是在给定面积的材料下,如何制作才使圆柱体的体积最大. 设圆柱体的表面积为S(常数),体  相似文献   

12.
正在浙教版(课改版)八年级上册科学教材中,教材安排了一个分组实验:"探究影响浮力大小的相关因素",教材给予以下器材:铁架台、弹簧秤、圆柱体、接水杯、量筒、溢水杯和水。教师引导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并完成实验探究。一、原实验步骤1.在溢水杯中盛满水,将接水小烧杯放在溢水杯的出水口下方。2.将圆柱体物块悬挂在弹簧秤上,用弹簧秤测出物块的重G。3.将圆柱体物块浸没在溢水杯的水中,读出弹  相似文献   

13.
一、引发质疑,激发数学思维兴趣教育家赞可夫说过:"凡是没有发自内心求知欲和兴趣而学来的东西,是很容易从记忆中挥发掉的."当学生对所学知识一旦产生浓厚的兴趣,就会产生无限的热爱,迸发出惊人的学习热情.因此,教学的关键在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发质疑.例如,在教学"圆锥体体积"时,我首先将学生分成若干小组,每组给定准备的实验材料:圆柱、圆锥、沙子.然后就有学生问:"老师,我们这是要干什么?"于是,我提出要求:通过实验求证圆锥体与圆柱体体积的关系.并提示学生把圆锥装满沙子往圆柱里倒,三次正好装满.于是得出了圆锥体的体积正好是圆柱体体积的三分之一.这时我出示一组圆  相似文献   

14.
圆柱体的认识是计算圆柱体体积的重要基础。课本中仅用五行文字对圆柱体作了介绍,只列举实例而未给出定义;对比较抽象的圆柱的高的慨念,给了定义而未作出详尽的说明。根据小学生的特点和心理特征,教学时应加强直观演示,突出概念的本质属性,逐步揭示出圆柱体的基本特征。 一、关于圆柱体特征的教学 1.列举实例,丰富感知。鉴于小学生以具体形象思维为主的思维特点,在教学圆柱体时,要为学生提供充分而准确的感知材料。如,出示圆柱形物体:茶叶简、铅笔等;出示实物图:汽油桶、圆钢等;出示有关圆柱体的模型,指出这些物体的形状都是圆柱。在此基础上,再让学生举出生产,生活中见过的圆柱体,如易拉罐、网柱形的粪池、粮囤等。这些鲜  相似文献   

15.
1 前言 圆柱体的表面积是小学六年级数学的重要教学内容,由于小学生刚刚接触立体图形,空间立体感较差,学习该部分内容时感觉很吃力.为了帮助学生理解圆柱体表面积公式,笔者利用Flash软件制作一个将圆柱体侧面逐渐打开的动画课件辅助教学(课件播放效果如图1所示),顺利地突破该教学难点.笔者现将该课件的制作过程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16.
一、教学目标(一)认识与记忆1.认识圆柱,知道并记住圆柱体各部份的名称。2.认识并记住圆柱体侧面积、表面积的含义及计算圆柱体侧面积和表面积的方法。3.认识并记住用进一法取近似值的方法。4.认识并记住圆锥体体积的计算公式  相似文献   

17.
在教学了"圆锥体积的计算"之后,我特地安排了一次数学测验,测验中设计了这样的题目: 题1:如果一个圆柱体和一个圆锥体等底等高,它们的体积一共是48立方厘米,那么圆锥的体积是( )立方厘米.已知圆锥的底面积是9平方厘米,那么它的高是( )厘米.  相似文献   

18.
教学目的: 1.通过直观教学,使学生初步认识圆锥体。 2.使学生掌握圆锥体体积计算公式,并能运用公式解答有关实际问题。教学过程: 一、复习基础知识: 1.指名板演圆柱体体积计算公式。 2.解答下面两道题(出示小黑板): ①一个圆柱体,它的底面积是1.2平方分米,高是3分米,它的体积是多少? ②一个圆柱体,它的底面直径是2厘米,高是6厘米,它的体积是多少? 3.回答下面问题(与板演同时进行) ①什么叫容积?什么叫体积?体积和容积有什么区别? ②圆柱体体积计算公式是什么?它是怎样推导出来的? 4.订正板演。 [设计意图一新课开始前,复习与新知识有密  相似文献   

19.
看一看,图中的物品哪些是圆柱体,用笔圈起来。哪些是圆柱体请你找出1分、2分、5分的硬币各10枚。看一看,各个硬币都是什么形状?比一比,哪枚硬币最大,哪枚最小,哪枚比较大?请你分别把1分、2分、5分的硬币整齐地摞在一起,看一看,圆形的硬币组成了什么形体?说一说,哪个圆柱体最粗、最细或比较粗?指导语:把硬币视为圆形时,暂时忽略它的厚度。通过摞圆柱体,抚摸圆柱体,引导孩子感知圆形与圆柱体的关系:圆柱体上下两个面的形状、大小相同。两个圆形越大,圆柱体就越粗。圆形变圆柱这是一个圆柱体。找出家里是圆柱体的物品。摸一摸,它们上下一样粗吗…  相似文献   

20.
正一、教材分析《展开与折叠》在本单元中位于"图形的运动"与"主视图、左视图、俯视图"之间,在知识的链条结构中起着重要的作用。主要包括"做一做"、"数学实验室"、"练一练"等栏目。"做一做"的目的是让学生通过探究活动,了解圆柱体和圆锥体的展开图,培养学生初步的空间概念;"数学实验室"的目的是让学生通过实验活动,了解正方体的展开图的形式;"练一练"的目的是通过想象、动手操作进行尝试,强化圆柱体、圆锥体、正方体与其展开图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