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日本东京大学的研究人员宣布,他们开发出了用诱导多功能干细胞(iPS)制造血小板的技术,并通过动物实验确认了制造出来的血小板具有止血功能。  相似文献   

2.
《生物学》课本上讲到血小板时,都离不开“没有细胞核、形状不规则……形成凝血块堵塞伤口而止血”的描述。其实,血小板并没有这样的简单,它同人体的许多重要生理功能相关,而且是对付入侵病毒的主要防线。奇特的细胞结构在人的3种血细胞中,红细胞运输氧气带走二氧化碳,白细胞消灭病原体,功能显赫,好像就血小板的功能次要。但科学研究说明,血小板并不简单,只是以前人们对它的研究不够。首先,血小板的形状不是不规则,而是很特殊。在血液中,血小板是扁球形的,但当附着在血管壁上时,它们就铺张开来,从扁圆形变成星状,伸出的一条条射线,一下子使表面积增大到5~10倍! 它虽然同红细胞一样没有细胞核,但结构十分复杂。在血小板的中央,有许多像发芽的树枝状突起,细胞质中有大量星星点点的黑色颗粒。这些都是血小板的细胞器,它们是在血小板生成时,由骨髓中的母细胞分配给予的。按生物学规则,一个完整的细胞是不能没有细胞核的,因为核是细胞的指挥中心,里边有遗传物质。没有核细胞就会死亡,但血小板却活着并工作着,这全靠从母细胞带入的指  相似文献   

3.
目的 了解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影响下机采血小板采集及供应情况,探讨血小板采集策略,为进一步提升血液中心应急保障能力提供参考依据。方法 疫情期间,公共交通停运,人员流动受限,结合拉萨市疫情防控形式和相关政策,我们从血小板捐献者招募、血液采集、采血场所消杀、人员防护和血液供应等各方面采取一系列措施。结果 受新冠肺炎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影响,拉萨市机采血小板采集量和医院用血量呈下降趋势,但在血液中心专业的招募团队和采供血团队的优质服务和精湛技术下,共有67名献血者在全城封控期间不顾个人安危逆行到西藏自治区血液中心参加机采血小板的捐献,完成血小板捐献71人次,共制备94个治疗剂量,使拉萨市疫情期间血小板供应基本满足临床需求,并保障了献血者和医护人员的安全。结论 在发生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时,该中心采取了一系列行之有效的策略,基本确保了特殊时期血小板的供应量。  相似文献   

4.
目的:研究纳豆激酶抗血小板聚集的作用机制。方法:流式细胞仪测定凝血酶诱导的大鼠血小板胞浆游离钙离子浓度;测定大鼠血浆ET-1和NO含量及人血浆GMP-140和vWF含量。结果:纳豆激酶1000~2000IU/kg能显著抑制凝血酶诱导的血小板胞浆游离钙离子浓度的升高;降低血浆ET-1含量和增加NO含量,明显降低ET-1/NO比值;在体外,纳豆激酶40~80IU/mL能明显降低人血浆GMP-140和vWF含量;结论:纳豆激酶抗血小板聚集机制,可能与抑制血小板胞浆游离钙离子浓度,降低ET-1含量,升高NO含量,降低GMP-140和vWF水平有关。  相似文献   

5.
目的:总结传统中药在抗血小板聚集方面的研究进展,掌握传统中药的现代化研究动态,为抗血小板聚集新药研发提供新的思路。方法:对中外文文献资料进行检索与归纳总结。结果:具有活血化瘀疗效的植物类传统中药和动物类传统中药许多成分及单体都具有抗血小板的功能。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小儿继发性血小板增多症的病因和发病率,并评估血小板数量和其他血常规参数。方法:按性别、年龄、住院时间、临床症状、实验室检查结果进行分类。结果采用SPSS19统计软件,采用Person卡方检验和多元统计分析,P0.05认为有统计学意义。结果:男性患者多见(性别比男:女=1.3:1)。婴幼儿(2岁以下)最常见,占总病例数的81%。感染是最常见原因,占77.8%,尤其是呼吸道感染(上、下呼吸道,细菌和病毒)。5例川崎病,占总病例的3.2%。同时,恶性肿瘤和化疗后的患者占本研究的3.8%。多数患者预后良好,无一例发生血栓性并发症。结论:感染是小儿患者的血小板增多的主要原因。尤其是呼吸道感染性肺炎,占所有病例的25%。原发性血小板增多症患儿是罕见的。继发性血小板增多症是一种良性疾病,在儿科患者中更常见。血小板情况在基础条件痊愈后恢复到正常范围。  相似文献   

7.
巨核细胞是一类非常稀少的血液细胞,主要的生理功能是形成血小板,由于其发育过程要经历独特的基因组倍体化和血小板脱落,其调控机制异常复杂。本综述以以往的研究结果为基础,概述了各种凋亡相关分子参与巨核细胞发育的调控机制,表明了凋亡相关分子在巨核细胞发育过程中的重要作用。全面解析巨核细胞与血小板生成中调往相关分子的调控机制对于治疗巨核细胞紊乱所引起的相关疾病、特别是血小板功能紊乱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8.
目的:对血小板增多症进行病因学分析。方法:对医院内663名1至16岁患有血小板增多症(血小板计数500 109/L)的患者进行前瞻性病因分析。结果:病因依次为感染(30.6%)、溶血性贫血(19.3%)、组织损伤(15.2%)、反弹性血小板增多症(14.8%)、慢性炎症(4.1%)、肾脏疾病(4.1%)及恶性肿瘤(2%),3.3%的患者有多重病因。结论:在所有感染的患者中,骨髓炎和化脓性关节炎与高血小板的相关性更大(P0.0001)。继发于感染后的血小板增多更多见于5岁以下儿童,而慢性炎症、恶性肿瘤和肾脏疾病更多见于5岁以上的儿童。在儿童中没有观察到与血小板增多相关的并发症,也不需要特殊的治疗。血小板增多症是由多种病因引起的,在儿童患者中常见,通常是由感染,组织损伤,失血,贫血引起的急性期现象。  相似文献   

9.
急性冠脉综合征是常见的心血管急症,是造成急性死亡的重要原因。血小板活化和聚集是急性冠脉综合征血栓形成的始动因素和重要参与者。阿司匹林联合ADP受体拮抗剂的双联抗血小板治疗是急性冠脉综合征治疗的基石,然而临床常用的ADP受体拮抗剂氯吡格雷不能有效地应对抗血小板药物治疗的反应多样性,反而增加了支架内血栓形成的风险。最近的研究发现,新型抗血小板药物ADP-P2Y12受体拮抗剂抗血小板效率较高,有望为临床抗血小板治疗开拓更广阔的前景。  相似文献   

10.
周雯怡 《科学生活》2024,(4):118-119
<正>近来,“脆皮”一词走火网络,“打个喷嚏把腰扭了”“喝个咖啡喝出贫血了”,各种“脆皮”现象让人哭笑不得。深感意外之余,也向我们阐明:意外并非空穴来风。我们的血小板也是如此。前不久,门诊来了一位美丽的少女,留着一头亮红的卷发,她在海岛游尽兴归来后,发现两腿有瘀斑。常规的血液检查发现,少女的血小板竟然只有11。她十分委屈和不解,在度假前特意做了个全套头发烫染,回来血小板竟不翼而飞了。医生根据她的陈述,结合临床诊治经验,给她开具了血液系统的相关检查,初步诊断为由染发、疲劳等因素引发的自身免疫性血小板减少。  相似文献   

11.
目前 ,随着对肿瘤、白血病放、化疗剂量的提高 ,血小板制剂的使用量急剧增加。面对临床对高纯度、高浓度、高质量的血小板产品的要求 ,机采血小板担当了重要的角色。然而由于机采血小板成本高 ,费用大 ,经济困难的患者难以负担。因此在手工、机采血小板并存的状况下 ,如何提高手工血小板产品的质量 ,仍然是输血者亟待解决的一个问题。本文就近年来我中心手工血小板产品不合格的原因进行分析并提出相应的对策。1 血小板产品不合格的原因1 .1 对献血小板者没有经过筛选。1 .2 采血、血小板制备工作非一个系统完成 ,因此对从体采室提取制备…  相似文献   

12.
达娃 《西藏科技》2012,(7):50+57
目的探讨分析高原红细胞增多症(Hight? AltitudePolycythemia,HAPC)患者血小板减少的相关因素,便于指导高海拔地区医务工作者临床工作。方法纳入在我科门诊的高原红细胞增多症患者50例,其中合并血小板减少的占18例,将患者分成血小板减少组和血小板正常组,观察所有患者的年龄、血常规、凝血功能(血浆凝血酶原时间、活化部分凝血酶原时间、血浆纤维蛋白原)、临床有无出血倾向等情况,对比两组间的数据。结果血小板减少组血小板平均体积(MPV),血小板分布宽度(PDw)显著升高(P〈0.01),红细胞及血红蛋白较对照组高(P〈0.05)。两组之间在凝血功能、年龄及有无出血倾向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高原红细胞增多症易致外周血液中血小板破坏增多,可能与红细胞及血红蛋白增多相关,但临床出血倾向无显著增加。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究汇集滤白细胞血小板的研制及临床应用效果。方法:分析我院血液制备血小板的相关指标及应用效果。结果:过滤后白细胞残留数量明显低于过滤前数量(P0.05),血小板含量过滤前后无显著差异(P0.05),细菌培养均为阴性;患者在注入汇集滤白细胞血小板后,总有效率达到了84.21%。结论:汇集滤白细胞血小在制备血小板中全部指标均符合国家质量标准,可在临床中进行应用。  相似文献   

14.
目的了解住院血小板减少的慢性高原红细胞增多症(High altitude polycythemia,HAPC)患者血小板参数变化情况,为综合防治HAPC提供科学依据。方法:连续纳入2017年1月至2018年1月期间在西藏自治区人民医院住院并明确诊断为慢性高原红细胞增多症患者103例,根据血小板数量分为血小板正常和血小板减少组,比较两组间的年龄、性别、血糖、血脂、AST、ALT、有无高血压及糖尿病等情况,观察血小板分布宽度、平均血小板体积、大型血小板比率及血小板压积的变化特点。结果在103例住院患者中33例患者出现血小板减少,占32.04%,血小板减少组血小板分布宽度较正常组增高(P0.01),平均血小板体积较正常组增大(P=0.01),大型血小板比率较正常组明显增加(P=0.01),平均血小板压积较正常组明显下降(P0.01)。结论在住院慢性高原红细胞增多症患者中出现血小板减少患者约占1/3,并且表现为血小板分布宽度增高、平均血小板体积增大、大型血小板比率增加、平均血小板压积下降的特点改变。  相似文献   

15.
肝素诱导的血小板减少症是临床肝素抗凝治疗的常见并发症。典型临床表现为血小板减少和血栓形成,出血极其少见。诊断需要实验室检查发现存在HIT抗体,确诊则要根据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及4T’s评分表综合判断。一旦发生HIT,要立即停用肝素,使用其他抗凝药物,防止血栓形成。对于已经有血栓形成和栓塞的病人,可采取溶栓及手术治疗。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探讨血小板分析三项参数对 ITP的诊断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了 91例 ITP患者的血小板分析三项参数资料。结果 :ITP组血小板分析三项参数与正常组相比差异具有非常显著性意义( P<0 .0 1 )。 ITP患者 PT与 MPV呈负相关关系 ,即 PLT明显减少 ,而 MPV值增大。随 MPV值增大 ,PDW也增大。结论 :PLT、MPV和 PDW三项参数综合分析对 ITP具有较大诊断价值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ITP)的病因、临床表现、诊断和治疗讨论: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性紫癜又称自身免疫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是儿童常见的出血性疾病,主要特点为:皮肤、黏膜自发性出血及束臂试验阳性。绝大多数发病前无任何症状,少数可有发热。以皮肤和黏膜出血为表现,以针尖样出血点、或伴有瘀斑、紫癜等。分布各异,以四肢常见,摩擦、磕碰部位多见,并伴有口腔、鼻、消化道、泌尿道等出血。主要以对症支持治疗为主。  相似文献   

18.
朱建中 《科技通报》1994,10(2):130-131
对71例健康人与83例冠心病患者体外血栓、血小板聚集功能测定比较,结果证明冠心病患者的体外血栓和血小板聚集明显高于健康人(P<0.01)。  相似文献   

19.
潘广辉 《内江科技》2010,31(4):75-75,91
SZ-1D9S3井原井D9井出砂严重,防砂丢手可能已被砂子埋死,为了减少作业风险和作业工序,不进行打捞丢手作业直接进行开窗侧钻。该井由177.8nun套管内开窗,开窗位置井深1577.62米,开窗段井斜角达36.180,又属低边方向开窗,难度较大。谊井采用由胜利油田钻井院研制的SZ-152型斜向器及XZ-152型复合铣锥仅用时13h就成功完成了开窗作业。  相似文献   

20.
老年人血小板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的纯化和分子特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陈伟平 Rey  C 《科技通报》1994,10(4):247-250
报道老年人血小板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由SepharoseQ柱层析、MonoQHR5/5FPLC和亲和层析后,经SDS/PAGE鉴定为一条区带,其分子量为23kDa.等电聚焦测定PI为5.1.用Super-oseHR10/30柱经FPLC测定的分子量为92kDa,这表明在自然状态下血小板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由四个相同的亚单位组成。这些结果与人红细胞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的特性相一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