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宋代坑冶业中的国家与地方——湘粤赣边的考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宋代地方坑冶业的发展,一方面固然与国家政策推动有关,同时也受地方社会传统、经济状况、社会事件等因素的影响,坑冶政策因时因地而异,这两方面之间相互影响与作用,构成地方坑冶发展的主线。宋代湘粤赣边界地区的坑冶业发展显示出:一方面,国家极力保障韶州作为南方地区坑冶中心的地位,不仅强化了地方的军事防御体系,同时也适时地改进坑冶的生产技术及制度;另一方面,则逐渐对其毗邻的郴、赣及南安军的坑冶施行封禁政策,以此尽量消除地方的治安隐患。  相似文献   

2.
两宋赈灾救荒措施的市场化与社会化进程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两宋时期的赈灾救荒措施从性质上看,可分为三类:纯行政性措施、市场性措施与社会性措施。其中,纯行政性措施多行于北宋时期,南宋以后渐趋减少;市场性措施从熙丰年间以后逐渐增多,南宋以后一直沿用,但不及北宋中后期典型;社会性措施作为纯行政性措施的补充形式,早在北宋中前期即已开始实行,但大规模的应用却是南宋以后的事。这一变化过程,反映出宋朝赈灾救荒措施的市场化与社会化趋势,即国家职能从独揽社会事务向调动市场、组织社会、参与经营的方向转变,同时也意味着中国古代传统荒政的一次重要转型。  相似文献   

3.
传统博物学是中国古人关于自然与社会的知识基础,其知识图景包括观察者、观察对象以及观察的范围和表述方式,体现的是社会和文化精神的变迁。宋朝时花卉的人工培育、种植进入繁盛期,品种愈出愈奇,分布渐趋广泛。可以说,两宋时期发生的转变将中国花卉文化史划分为唐至北宋和南宋至明清两个时间段。四十余种花卉专谱在这个社会大背景下诞生。北宋的花卉谱录主要为牡丹谱和芍药谱;而南宋以菊谱、梅谱、兰谱为主。从传统博物学的视域来考论时人博物知识的穷理精神,揭示两宋士人在不同境遇下识别、观察、认知花卉,进而在社会思潮逐渐“向内转”的过程中两宋士人群体撰写了不同于西方自然史的花卉“博物志”,呈现出时人多识以求、博物不感、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精神。  相似文献   

4.
赵宋一代,共有包括理学诗派在内的11个诗派。由于北宋与南宋表现在政治、文化等方面的差异性,而使致这两个时期诗派诞生与形成的原因也就各有所别。北宋立国之初,由于其典章制度、文化学术等方面均与李唐关系密切,因而"宗唐"的文学史现实,即催生了活跃于这一时期的诸诗派。而南宋诸诗派,因"靖康耻"等时局的重要变化而形成。介入两宋之间的理学诗派,则是因传统儒学一变而为"道家"的结果所致。  相似文献   

5.
王国维以“境界”说和“体演进论”的基本观点来审视两宋词,形成他重视五代、北宋词而轻视、基本上否定南宋词的艺术偏见。从总体上看,尽管两宋均届词体发展的辉煌时代,但是词在北宋,由小令向长调演变,艺术上为南宋词的发展奠定了基础并提供了典范;而南宋词在吸收北宋词艺术经验的基础上,进一步人化、典雅化,风格趋向多元化,词境更深邃,艺术上达到了一个新的巅峰。从两宋词的词作数量、代表作家及对后世的影响、为词史提供“新的东西”等方面综合考察.南宋词高于北宋词。  相似文献   

6.
宋词之分期,既不同于政治史之分期,也不同于宋诗之分期。整个宋词的发展分两大阶段,即北宋词与南宋词:一、从与音乐的关系看,北宋词绝大多数是用于演唱的,南宋词的主要功用已由应歌而转变为新体抒情诗;二、从题材与内容看,北宋词基本上未脱离“词为艳科”的传统,南宋词则彻底摆脱了这种束缚;三、从表现形式看,北宋词尚未完全脱离俗调,南宋词则以骚雅为归宿。而北宋词又可分为前后两期,前期自宋太祖开国至仁宗朝,为沿袭期,但沿袭中有变化;后期自英宗至北宋灭亡,为变革期。南宋词也可以分为前后两期,前期起自高宗建炎,止于宁宗嘉定元年,为以辛弃疾为代表的爱国词大放光芒的时期,但也有姜夔起而与之抗衡;后期自嘉定止于宋亡,为学辛与宗姜两大派并立的时期,但后者已转居上风。  相似文献   

7.
黄志辉 《韶关大学学报》1992,13(1):0046-0053
本文在析韶州地理沿革的基础上,考述今曲江县一带远古时代的生态环境、创设郡县的起始年代和对于开发岭南的历史贡献,论证了韶州治城(今韶关市)一度跃为百越雄都的基本条件。同时,以古代岭南水陆交通要道的变化为主线,详述了唐宋时期韶州经济、文化发展的盛况,并论述了南宋以后重心南移的原因。  相似文献   

8.
蔡长春 《新高考》2006,(11):30-32
【考点指津】1.正确认识两宋时期民族关系的特点。两宋时期的特殊形势,使民族关系呈现如下特点:①民族政权并立。如辽、西夏、北宋的并立;金与南宋的对峙。②两宋政权民族政策以软弱为主,多次用兵失败,对辽、夏、金三次议和并以岁币等屈辱方式换取和平,给人民带来沉重的负  相似文献   

9.
正宋人对于韩柳的接受,大致经历了三个阶段的发展,北宋前期,宗韩甚于宗柳,北宋中后期,重新发掘柳的价值,至于两宋之际始提出韩柳并重,南宋孝宗以后尊韩、崇柳,因不同的学术立场,各有所尚。这一变化,与其说反映了宋人对柳宗元接受的不同态度,毋宁说是反映了两宋学术史前后相沿的一个命题:文章之儒与道学之儒此消彼长中的多元学术世界。  相似文献   

10.
古代铜陵地区铜矿采冶规模宏大,历史悠久,从商周到唐宋一直是采铜冶铜的中心。南宋以后,由于受到浅地层矿床开采殆尽、胆水浸铜法兴起、两宋之际社会动荡以及纸币大兴等因素的影响,铜陵大规模的铜矿采冶基本停止。铜陵的铜矿采冶业经历了长时期的发展,大规模地工业采冶长盛不衰,曾经多次在较长时间内创造过辉煌的业绩,铜陵古代铜矿采冶遗址具有点多面广,从开采冶炼规模到时间跨度都为国内所罕见等特点。  相似文献   

11.
矿冶业在宋代汀州的产业结构中占居重要地位。汀州在五代时期已经开始一定规模的矿业开发,北宋汀州矿业进入大规模开发时期,元丰前是汀州矿业开发的兴盛期,首要原因在于大批北方流民进入汀州,人稠地狭,不得不从土地资源之外寻求新的经济来源,丰富的矿藏资源为其提供了绝好的物质基础。因而北宋汀州矿冶业成为支柱产业。但从仁宗朝开始就已经出现兴废不常的现象,南宋时汀州矿冶业处于没落阶段,失去支柱产业地位。  相似文献   

12.
玄武湖史谭二则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南朝时期 ,玄武湖得到了有效的开发 ,最终从一个无固定堤岸的自然湖泊 ,建成为王公贵族的游苑。而北宋至明初这段历史时期 ,玄武湖又经历了废湖为田 ,还田为湖的沧桑演变。  相似文献   

13.
以两宋之交的战争为切入点,考察岳州北宋末年战争之下的经济状况,通过对南宋岳州战后重建工作的归纳,认为尽管战争带来的创伤影响甚大,由于南宋坚持经济建设,所以较北宋仍然有所发展。  相似文献   

14.
南宋的花鸟、走兽类绘画较之北宋来,主要有四点变化:表现出充分的创作个性和特长,风格、技法呈多样性发展;注重主体与环境关系的处理,花鸟改变了北宋的全写实,畜兽则相反地转向了全写实;将北宋的长卷大轴,转为以册页和纨扇为主,向小型、精巧化发展;继承北宋人画的传统,并发展出“四君子”、“岁寒三友”,以之寄托高洁情怀或民族气节,且将水墨花卉竹木的艺术性推进了一大步。  相似文献   

15.
南宋建立之后的宋高宗时期,与金朝的外交往来较为频繁,在选派外交使节的政策方面,既继承了北宋的做法又出现了一系列的新变化。本文就高宗时期赴金使节所出现的具体变化,分别在内容、原因、影响上做一简单的阐述,通过对"赴金使节"出现变化的研究,更进一步了解宋高宗以及南宋时期所实施的外交政策,以及对南宋外交和内政上所带来的影响。  相似文献   

16.
朱弁《曲洧旧闻》是南宋一部比较重要的文言小说集,作于作者被羁金国期间,作品追忆、记录了北宋及南宋初期的朝野遗事、社会风情和士大夫轶闻,展现了作者高度的爱国热情及其对北宋灭亡、南宋贫弱的理性反思,作品内容丰富,情节生动,文字雅洁,活泼风趣,具有较高的文学价值和史料价值。  相似文献   

17.
魏晋南北朝时,氐族杨定建立的后仇池国位于今甘肃省东南部,处于北魏和刘宋两大势力的夹缝中。为了生存发展,后仇池国分别对这两大势力奉表称臣,过着朝秦暮楚的生活,其目的就是想东食西宿、左右逢源,趁机壮大自己的势力。北魏和刘宋为了相互钳制对方,也尽力拉拢后仇池国,对其实行羁縻政策,双方甚至为争夺仇池而大动干戈,进行了你死我活的斗争。为灾荒所逼,后仇池国两次对刘宋发动战争,结果招来灭顶之灾。  相似文献   

18.
三明宋代书院考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三明境辖在南宋以前没有书院,南宋期间共建有六所书院,龟山书院、南溪书院都得到皇帝的赐额,两宋期间,福建仅有九所书院得到皇帝的赐额,可见,三明宋代书院建设成就斐然。三明宋代书院北多南少,书院选址上有靠拢或进入城镇的特点。宋代三明辖境中进士者达到高峰,科举的成就与书院的建设有密不可分的联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