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读罢案例,很为文中的李欣同学而欢欣鼓舞,因为有了这次的“意外失火”,让他展示出了自己的过人之处,也让他获得了久违的老师、同学的关注与赏识。然而同时,我更为生活中许许多多像李欣一样的“脏、乱、差”,并仍然“让老师头疼得无计可施的学生”而深深地担忧,他们没有李欣那样的幸运。毕竟“失火”这样的意外可遇而不可求。为此,他们不得不还像以前的李欣一样苦苦地“寻找”、甚至“自我创造”让自己脱颖而出、引人注目的机会——“打架、骂人、撒谎、逃学……”。我们如何创设一个个合适的舞台让他们都能真正的一显身手呢?难道我们的赏识非得待到“意外”的时候吗?  相似文献   

2.
“李老师,你看这个图形漂亮吗?”参加剪纸社团的张航一下课,就拿着作品让李老师欣赏。刚看过作品的李欣怡不服气:“这有什么?我也会。”李老师被他俩逗乐了,索性就逗逗她:“那你知道张航是怎么完成这个作品的吗?”李欣怡大声说道:“当然知道,把纸先对折一下,再把图案的一半画上去,沿着画线减下来(如图1),打开就成一个完整的图形啦!”  相似文献   

3.
纪宇在成为黑龙江省2008年高考文科状元后,她的老师和同学总结了她的学习特点,李欣老师说:“纪宇上课特别认真,思维始终跟着老师转,善于提出和解决问题,而且她提的问题十分有‘意思’,”  相似文献   

4.
一天午饭后,我进班级巡察。刚进教室,一个学生就向我报告:“十一班学生打李欣了。”李欣?我有些诧异。李欣是我班的班长,也是我最得力的助手。他在设计方面有天赋,管理班级也自有一套,还在我校广播站当小播音员。我当时就想,我是班主任,保护不了自己班的学生,岂不难堪?何况李欣是我班班长!我为李欣被打而怒不可遏,于是马上找到打人者并把他交给其班主任,要求一定要他公开道歉,理由是他打的是我班班长。是护短的心态让我这样去做,可我却并没了解事实的真相,其结果可想而知。那学生非但不道歉,态度还挺强硬。我下不了台阶,…  相似文献   

5.
巧设误会,其特点是让作品人物的一方对另一方产生误会(或者双方互生误会),从而引起矛盾,推动情节向前发展。误会法运用恰当,不但能使文章结构跌宕多姿,而且会使人物情感的波澜层层递进。比如名篇《欺骗》,写早熟、乖僻的“我”,因讨厌乏味的教课内容而遭到老师的鄙视。一次家长会上,老师对“我”的婆婆说了“我”许多缺点,甚至暗示她让“我”转学。然而婆婆“欺骗”了“我”,说“我”老师夸“我”是有出息的。这“善意的欺骗”点燃了“我”内心自尊、自信的火焰,激励“我”“以空前饱满的热情投入学习”。直到小学生活在“悠扬的骊歌声中结…  相似文献   

6.
巧设误会,其特点是让作品人物的一方对另一方产生误会(或者双方互生误会),从而引起矛盾,推动情节向前发展。误会法运用恰当,不但能使文章结构跌宕多姿,而且会使人物情感的波澜层层递进。比如名篇《欺骗》,写早熟、乖僻的“我”,因讨厌乏味的教课内容而遭到老师的鄙视。一次家长会上,老师对“我”的婆婆说了“我”许多缺点,甚至暗示她让“我”转学。然而婆婆“欺骗”了“我”,说“我”老师夸“我”是有出息的。这“善意的欺骗”点燃了“我”内心自尊、自信的火焰,激励“我”以空前饱满的热情投入学习。直到小学生活在“悠扬的歌声中结束”后,…  相似文献   

7.
陨落的天使     
对“美学”有特殊的偏爱,缘于教“美学”这门课程的是方老师。方老师是位年龄与我们相仿的漂亮的女孩,刚从国内一所名牌高校毕业。据说她还拥有硕士学位,像她这样年轻漂亮又拥有学位的女教师,在我们这所三类大学是不多见的。主讲“当代文学”的方老师,“美学”只是她教的公选课。可是,每个学期方老师的“美学”公选课总是人满为患,以至于学校不得不将大批选了“美学”的同学调换到其他课程。因此。对我这个非中文系的学生,能够听方老师讲美学,可谓是天赐良机。方老师人年轻,脸蛋、身材令许多女生艳羡。一袭长发上总会别上一枚美丽的蝴蝶发针…  相似文献   

8.
李蓉 《四川教育》2003,(5):42-42
鼻梁上架着一副小眼镜,再加上一个“大得有些过分”的脑袋,让人一看便感到这个学生有点“特殊”。不是么,对什么事都充满了好奇,总爱问个为什么,他那打破沙锅问到底的纠缠劲儿让老师们也有些招架不住;他吟起古诗来总是眯着眼睛摇头晃脑,一张小小的地图他一“研究”就是二四个小时。他就是我曾经教过的一个学生——李欣意。这个“特殊”的学生曾经在  相似文献   

9.
如何帮助学生克服嫉妒心理●魏定敏李欣一位初二的女学生在给心理辅导老师的一封信中写道:“我是一名自尊心极强的学生,在班里各方面都争强好胜,因此,我的学习成绩一直是全班第一名,同学们很是羡慕我,我心中当然是乐滋滋的。但本学期开学时转来了一名女同学,她的成...  相似文献   

10.
“方”和“圆”的启示休宁海阳二小程强武最近,我收到一张明信片,上面工整地写着“敬爱的老师:您“方”和“圆”的教诲扬起了我学习的风帆,我永远感谢您。”落款是“您的学生:徐圣钧”。哦,想起来了。他不是去年考取省重点中学的那个“方脸蛋”吗?寒假还来学校看过...  相似文献   

11.
组词     
小明在黑板上组词。文:文明。风:风气。影:影响。棉:棉花。麻:———小明想写“芝麻”,一时想不出。方老师问学生:“谁能为‘麻’组词?”教室里四面八方异口同声:“麻———将”。方老师:“麻将不好,刘小芳,你另组一个词。”小芳:“麻木,因为麻将使用木头做的。”“不对,麻将使用竹子、塑料、水晶做成的。我家有一副麻将,爸爸说是用象牙做的呢。”王刚抢着发言。方老师皱皱眉,启发说:“谁能组一个意思好点的词?”杨洋:“我说一个:麻烦”。方老师:“好,你怎么想出这个词?”杨洋:“因为我妈妈天天搓麻将,最近输了好…  相似文献   

12.
爸爸的身影     
有人说,父爱如山。至今我还清晰地记得,一次晚自习放学后,我和最要好的朋友李欣走在回家的路上。小路上月光朦胧,树影摇曳,静得让人心里直发怯。“快看,前面是谁?”快到村口时,李欣突然喊道。我顺着她指的方向望去,只见前面很远的拐角处,隐隐约约地闪现着一个不高的人影,一瘸一拐地朝我们这边走来。  相似文献   

13.
纪宇在成为黑龙江省2008年高考文科状元后,她的老师和同学总结了她的学习特点,李欣老师说,纪宇上课特别认真,思绪始终跟着老师转,善于提出和解决问题,而且她提的问题十分有“意思”,有的问题让人感觉很意外,因为已经超出课本所学的内容,这说明她除了完成课内学业外,还广泛涉猎课外的多方面知识。  相似文献   

14.
红色蝴蝶结     
陆利芳 《作文》2023,(6):54-57
<正>席文静刚从食堂回到教室,坐在前排的余同学就转过头来对她说:“小席子,你的同桌被方老师叫到办公室去了。”“啊?”席文静诧异地问,“方老师叫郝晓翠去干啥?好事还是坏事?”“大概率是坏事。”余同学回答,“我听方老师的意思,似乎是嫌郝晓翠戴的头花太鲜艳了,用她的话说,那叫‘花里胡哨’。”席文静蒙了,戴朵头花就花里胡哨了?好吧,她承认,她送给郝晓翠的蝴蝶结发饰确实走夸张路线,但也不至于不让戴吧?席文静“噌”地站起来,说:“我去看看!”话音未落,人已经冲到了教室门口。  相似文献   

15.
俱乐部     
不想发生争执老师:“地球的形状怎么样?”学生:“它是圆的,老师。”老师:“你怎么知道它是圆的?”学生:“得了,就算它是方的吧。我不想为了这么件小事而同自己的老师发生争执。”  相似文献   

16.
任金玉 《学周刊C版》2014,(5):118-118
在省研修学习模块二专题中.方老师讲道.文学作品的阅读教学要“让三颗心一起跳动”。我对此感触良多.方老师讲的“三颗心”,即文本作者的心灵.教师的心灵和学生的心灵.“一起跳动”即文现作者、救师、学生之间的多重对话。  相似文献   

17.
到西安参加“国培”之前,就听说西安历史遗迹多,中学历史教师名师多,而在百年名校、陕西省素质教育示范校西安中学听了西安三位老师的课后,方晓得百闻不如一见。关于华春勇老师执教的“希腊先哲的精神觉醒”、王国栋老师执教的“挑战教皇的权威”、郭蕾老师执教的“近代自然科学的发展”,我主要有以下两方面的认识。  相似文献   

18.
上幼儿园中班的时候,我已经对语言有了懵懂而执拗的爱。大大小小的演出,只要有朗诵的,年轻美丽的方老师总会把我的脸搽成可爱的“烂桃子”,信心十足地将我带上舞台,慢悠悠地说:“孩子,不要紧张,大声。”我记住了朗诵的法宝——大声。最“辉煌”的经历是在“大世界”(当时宁波最大的演出中心)表演诗朗诵《长征》,妈妈为我做了军服,方老师又在我的脸上涂抹了她的“杰作”,舞台下黑压压的全是人,外公、外婆、爸爸、妈妈、舅舅、舅妈……所有的家人都在台下“聚焦”着可爱的“烂桃子”。小时候的我,颇有点“人来疯”,看到那场景,自豪得不得了,“…  相似文献   

19.
“爸爸,我们的数学老师真好!”上小学三年级的儿子一边吃饭一边得意地对我说。“是吗?”儿子很少评价他们老师的。“有什么特别的吗?”我故作吃惊地问。“前排有三个同学坐一个位子,老师把讲桌挪了一半对刘文说‘坐这儿吧’,你看老师多好。”儿子十分敬佩地说。“以往的老师没这么做吗?”“当然没。”儿子摇摇头。看着儿子兴奋的样子,我打心眼里感到高兴,为儿子庆幸,能碰到这样的一位好老师。我能想象得出儿子的老师挪出一方桌子时的那份自然,那份真诚,甚至还有几分随意,可是正是这种无意识的行为让我想到了一个词:习惯。老师对学生的爱已成…  相似文献   

20.
前段时间,博友推荐给我一本王晓春老师写的《教育智慧从哪里来》。书中有这样一个案例让我印象深刻:不爱整洁的牛牛很让方老师头疼,午餐后的他,胸前总是有一幅“现代派抽象画”。面对这样一个谈过几次话都没有明显进步的学生,方老师并没有放弃努力,而是在某个午后亲切地对他说:“牛牛,来,让老师抱抱!看看你有没有长胖呀?”孩子很开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