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53 毫秒
1.
普通高等学校野外生存生活训练课程的创新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文章就如何创新学校体育教学课程,以在高校开设野外生存生活训练课程(以上简称《野外课程》)的研究为突破,改变以往传统的课堂教学模式,开发新的教学资源和途径,真正落实贯彻"健康第一"的思想,培养学生"终身体育"的意识,落实《纲要》精神,为西部地区高校体育教学提供新的教学模式,也为进一步深化普通高等学校体育课程教学的改革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2.
普通高校体育课程教学模式分析与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体育课程模式是高校体育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它的运用与改革程度直接影响着高校体育教育目标的实现。以"健康第一、终身体育"为教学指导思想,以强身育人为教学目标已成为高校体育的共识。但如何建立与指导思想、目标相适应的课程模式,改革体育课教学仍是一个值得探讨的问题。本文对我国普通高校现存的体育课程模式进行分析,并提出建议,为促进高校体育课程模式的发展提供有益的参考。  相似文献   

3.
陶荣兵  顾海勇 《精武》2012,(22):6-8
根据教育部《关于加强高职高专教育人才培养工作的意见》文件精神,结合交通运输行业的特殊性以及高职高专"工学结合"教学改革的要求,全面修订交通运输专业学生体育课程教学大纲,从交通运输专业体育课程的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方式、教学评价和师资配备等方面进行精心设计,建设具有交通运输专业特色的体育课程体系,以此推动我国高职高专特色体育课程的建设。  相似文献   

4.
浅析高校扩招后学校体育教学管理工作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张永 《体育科技》2003,24(4):65-67
高校扩招 ,体育教学管理工作面临许多新问题。针对高校体育教学管理工作的现状 ,提出加强高校体育教学管理工作可以从树立正确质量观 ,转变体育教学培养模式 ;改进学生体育管理工作 ;搞好课程建设 ,积极推进学分制 ;建设具有高素质能力的体育师资队伍 ;重视体育基础设施建设 ,努力创造优良的体育氛围等几个方面着手的对策。  相似文献   

5.
通过文献资料、专家访谈等方法,对我国高校的体育教学"三自主"形式的实践环境状况进行了研究。从具体的学生选课、场馆设施、师资队伍、课程设置等方面,针对影响"三自主"教学实践模式的内部和外部环境的进行了分析与研究。对普通高校体育教育"三自主"模式的现状进行评估。希望能给予新一轮的体育教学改革,做出方向性、指导性建议。为其他高校体育教育教学改革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6.
通过对我国现有体育院校休闲体育专业人才培养现状分析,借鉴国外发达国家休闲人才培养的经验,从人才培养目标与规格、课程设置、实践教学等方面对我国休闲体育专业人才培养问题进行思考,构建"宽专业、厚基础、善学习、强能力、爱创新"的"复合型、应用型"休闲体育专业人才培养模式,为高校培养休闲体育人才提供一些参考。  相似文献   

7.
崔建 《中华武术》2014,(4):10-13
田径有着"运动之母"的美誉,是其他体育项目的基础,是我国高校体育教学中的重要内容。近年来,在"健康第一"的主导思想引领下,高校体育课程教学改革如火如荼。教学模式呈现出多元发展趋势,三自主教学、课内外一体化、体育俱乐部等教学模式各领风骚。随着快乐体育、成功体育等教学理念的不断深化,高校体育课程中的民俗项目、趣味项目、休闲时尚项目等课程内容越来越得到广大学生的青睐。可是,作为"运动之母"的田径课程却呈现出边缘化的发展趋势,逐渐淡出高校课程的内容体系。本文通过对我国普通高校田径教学中存在的问题进行深入的分析,并对高校田径教学改革及发展对策进行了探究,为我国高校田径教学改革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8.
通过对"3+1"教育模式和高校社会体育专业人才培养目标的研究,表明高校社会体育专业实施"3+1"教育模式,在学校社会体育专业的建设和发展,企事业单位群众体育开展和体育人才引进,学生实践能力培养等方面具有不可比拟的作用。因此认为,"3+1"教育模式是高校社会体育专业人才培养的新选择。  相似文献   

9.
作为我国体育后备人才培养的重要渠道,高校体育教学改革与创新工作的推进及落实一直是大众关注的热点话题。近年来,高校体育课程一直在进行调整,从教学内容到教学方式,各个方面也在改进当中,从整体来看,高校体育教学的质量和成绩也有了一定的提升,这充分说明高校体育教学的开展与改革已经逐渐步入正轨。但受多种因素的影响和制约,高校体育课程开展中关于体育精神方面的培养效果却有些不尽如人意。该文通过对高校体育课程中学生体育精神培养方面的相关问题展开探讨,让更多的人了解对学生进行体育精神培养的重要性,并通过分析现阶段高校体育课程教学中体育精神培养的现状,找出其中存在的不足之处或影响因素,并根据探讨结果提出一些可行性的建议,为高校体育课程对学生体育精神的培养提供一些指导思路,也为高校体育教学质量的提高和教学的优化与创新提供一定的参考,进一步促进高校体育教学改革和创新的实施与推进。  相似文献   

10.
采用文献资料、问卷调查等方法,确立了不同类型高校体育教育功能定位,分析了不同类型高校体育教育模式中的共性问题以及在教学理念、教学方式和考评方式上存在的差异.认为不同类型高校在课程设置上应当根据学校人才培养目标进行适当调整;高校应注重体育师资队伍建设,提高教师的学历和职称结构;高校体育教育应根据不同学生心理特点和需求进行项目设置,加强分类指导、因材施教.  相似文献   

11.
在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进程中,大学体育理论教师在大学生创新能力培养方面责任重大。体育理论课教学实现创新能力培养具有现实的必要性和可能性。对体育理论教师在结合体育实践、三基传授、充分利用教材、科研、借鉴其它学科、创设创新氛围、创新性教学、参与教学评价体系改革等方面提出了新的要求。  相似文献   

12.
加强大学生体育审美意识的研究与实践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根据大学生的认知水平、体育能力 ,在教学实践和问卷调查的基础上 ,提出把大学体育教学目标定位在培养“体育素养”上 ,而体育审美作为培养目标之一 ,通过对大学体育课 (网球 )教学过程中的审美设计与实践 ,实现对大学生体育审美意识的引导和培养。  相似文献   

13.
从高职高专医学教育体育课程教学的现状出发,探讨高职高专医学教育中体育课程体系的构建。通过设置体育课程教学目标、根据医学专业的职业特点设计体育课程教学内容、引进竞争性体育模块,改变过去传统单纯的体育理论知识教学模式,让学生全方位、多角度参与体育锻炼,实行健康教育、卫生教育、医疗体育教育等相结合的教学模式。  相似文献   

14.
高校体育教学与学生个性培养的实践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高校体育教学以其独特的功能对大学生个性的培养起着重要作用。本文对普通高校体育教学中培养大学生个性的途径与方法进行了初步探索,希望能为高校体育教学改革的深入发展提供一些有价值的参考。  相似文献   

15.
大学体育课程改革的实践与思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通过更新体育教育理念,改革大学体育实践课教学;优化师资队伍,加强师资培养;丰富教学资源;创新教学方法与手段;建立客观的考核评估体系等方面的措施,阐述了大学体育课程改革的实践经验和举措。  相似文献   

16.
体育作为教育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在人的全面发展中占有重要的地位。本文根据西部地区普通高校体育发展的现状,为进一步深化体育教学改革,以适应新的课程标准,用“健康第一”和终身体育思想作为构建现代高校体育课程体系的指导思想,构建出21世纪西部地区普通高校体育教学模式。  相似文献   

17.
为适应21世纪高等院校公共体育课教学发展的需要,在学习和总结其他体育教学模式的基础上,对高等院寝公共体育课的教学进行了八年的实践和深化研究。最终研究出一套科学的、适应新世纪高等院校公共体育课教学需要的教学新模式“分级教学法”。这是高等院校具有历史意义的公共体育课教学模式的重大改革,创新了高等院校公共体育课的教学新模式。  相似文献   

18.
运用文献资料法、问卷调查法等方法,对福建省高职院校开展气排球课程的主客观条件进行分析。结果显示:气排球课程在福建省高职院校的开课率不高,但该项目的特点、学校领导对体育教学的重视及现有的师资条件,都表明在福建省高职院校开展气排球课程是可行的。建议:在挖掘与投入场地建设并重、在加强在职体育教师进修学习、在加强课程建设、课程评价并举下,推广气排球运动,丰富高职院校的体育课程项目,使体育教育在培养合格、全面发展的社会建设人才中发挥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9.
高校体育教学评价的几点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高校体育教学过程是一个多因素综合作用的复杂过程。它既包含了高校体育教学的构成要素,又包含了高校体育教学的过程要素。正确的遵循高校体育教学工作的基本规律,全面体现高校体育教学工作的完整性,有利于全面改进高校体育教学工作,有利于保证高校体育教学评价的可信度。  相似文献   

20.
通过对影响西安市普通高校体育理论课程教学因素的深入分析,发现制约其发展的主要因素有相关领导重视程度、体育理论课程课时设置、课程教材与教学内容选择、体育教师自身知识结构与教学水平、体育理论课程教学形式及考核评价体系等方面。对体育理论课程教学制约因素进行研究,目的是使体育理论课程教学能在学生体育知识与技能掌握中发挥应有的作用,最终顺利实现体育教育的任务与目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