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有些图案或词语既有“所指意义”,又有“象征意义”。所谓“所指意义”就是用词语或图案指某一客观事物、某一思想概念时所获得的意义。而“象征意义”则是指用具体的事物表现某种特殊的意义。扑克牌中的图案与字母都代表和象征着某个时期的历史。因此请你记住,当你在玩扑克牌游戏时,你同时也是在玩历史。  相似文献   

2.
胡爱萍 《中国教师》2013,(22):10-11
"变异理论"的基本观点是:为了认识某个事物,就必须注意到这个事物与其他事物之间的不同。为了注意这个事物与其他事物在某个属性上的不同,这个属性就必须在某个维度上发生变化。在所有其他属性都保持不变的情况下,这个属性才可以被识别出来。"变异理论"的四种范式,即"对比""分离""类合"和"融合"。其中,"对比""分离"和"类合"关注的是事物、现象或概念的  相似文献   

3.
催谷     
《初中生》2012,(28)
粤语里,"谷"的意思是使胀大;"催谷"就是催促,即采取一定的措施,使人、动物兴奋起来,泛指促使某一事物发展、兴盛.这一词语最先在粤、台等地区媒体上流行,后在网络上红火起来.如:"跃千愁将自身法力催谷到极限."  相似文献   

4.
妙趣语汇     
《初中生》2012,(Z4):30-33
【催谷】催谷粤语里,"谷"的意思是使胀大;"催谷"就是催促,即采取一定的措施,使人、动物兴奋起来,泛指促使某一事物发展、兴盛。这一词语最先在粤、台等地区媒体上流行,后在网络上红火起来。如:"跃千愁将自身法力催谷到极限。"  相似文献   

5.
李玉苑 《广东教育》2011,(11):42-43
一、说明文的写作顺序 一是以空间为序对事物进行描写;二是以时间为序对事物进行描写;三是按逻辑顺序对事物进行描写。其中,按“逻辑顺序”描写的说明文又分下面几种:一是描写某事物的性质功用;二是针对某个问题提出解决方法或措施;三是介绍某现象及其原因或本质。  相似文献   

6.
存在句     
<正> 01“处所(时间)词语+动词+名词”的结构形式,一般叫作“存在句”或“存现句”。其特点是:开头的名词性词语经常是表示处所的,动词是表示某一事物的存在、出现或消失,动词后面的名词性词语则表示那存在、出现或消失的事物;动词后边经常带“着”或“了”或“过”;动词后边的名词一般代表无定的事物,前边往往有“一个、几个”等词  相似文献   

7.
蒋华 《文教资料》2010,(6):28-29
文章对“这/那”同指现象进行了解释。“这/那”同指现象主要出现在现实主义叙事性作品中.它与主人公、创作者和读者的视角息息相关。“这/那”可以同指某个人。也可以同指某事物。  相似文献   

8.
"作死"这个动词,作为一个比较流行的网络词语,经常出现在网络论坛或贴吧上,当然它也常常出现在人们的口语中。由于"作"字是一个多音字,所以对于"作死"一词的读音不同的地区和不同的人读不同的音。因此通过对"作死"一词的语音、发展历程、词义及它所出现的语境的研究,来进一步了解流行词语"作死"一词。此外,通过对"作死"一词在言语交际过程中使用泛化的研究,来探究"作死"一词的词义演变。  相似文献   

9.
刘高伟 《同学少年》2008,(10):11-11
"一事一议"是给材料作文的一种,它是针对材料给出的生活中某个事件、某种现象或书本上的某个故事表明自己的态度。"一事",可以是一件事、一个故事、一种现象,还可以是某人的一句话、一个举动或某个事件中的一个细节,等等;而"一议",是指从某一  相似文献   

10.
当代大学生"宅"生活的调查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伴随着网络的普及,"宅"成为一个时尚流行的词语,也造就了一种新的都市生活方式.作为"电脑一代"的大学生,网络应用熟练,善于接受新鲜事物,其中相当一部分已成为"宅"现象的潜在或外显群体.为此,对大学生的"宅"生活特征进行调查,探析"宅"文化折射出的现代技术文明发展与传统的社群组织方式、个体身份表达之间的深刻矛盾,及其对青...  相似文献   

11.
在言语交际过程中,言语发出者为了表达某一事物或现象,尽管人脑“仓库”中已有现成的词语供选用,但是为了强调某种特殊的体验、感受,现存的词语又不能满足表达的需要,于是便凋动回忆、想象、联想等心理机能,使人脑通过组织而形成的大脑皮层某种暂时的联系复活起来,经过复杂的联想转换,将本不表示这一事物或现象的词.依据客观事物之间某种联系,使该词发生临时性词义变化,导致原并不表示该事物或现象的词(外显词)与原表示这一事物或现象的词(潜显词)同义,构成临时同义词。  相似文献   

12.
词语的理据(motivation)指的是事物和现象获得名称的依据,说明词义与事物或现象的命名之间的关系。英语词语的理据类型一般分为四种,即语音理据、形态理据、语义理据和词源理据。英语网络新词是网络时代社会进步、语言发展的产物,它在影响着人们生活的同时也体现了英语词语的理据性。  相似文献   

13.
一切事物都有其共性的一面与个性的一面,语言现象也不例外,于是在特定的语言环境中,出现了词语打破常规、灵活搭配的现象。这种现象表面上似乎违反了语言规则,其实是对语法通则有一定程度突破,显示出自己个性特点。本文通过对2008年第5期《小说月报》中的词语个性现象个案的整理归纳,从词类活用、新造词语和方言词语三方面分析了其中与汉语语法通则相悖的个案。  相似文献   

14.
<正>网络词语"给力"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红遍了大江南北,不仅入选了"2010年最流行词语",还登上了《人民日报》的标题。打开电视,很多节目更是以"给力"命名,湖南卫视就有"给力星期天""神马都给力"这样的栏目和板块。究竟何谓"给力"?有两个意思:一是作为形容词使用,形容事情做得很到位,或者形容某人或某现象使人为之振奋。人们经常用这个词  相似文献   

15.
在任何一个社会里总有一些事物是不能直接说及的,即使该社会所用的语言中有这样的词语。倘若必须提及,则运用转弯抹角的说法。一旦有人违犯这些戒律,在大庭广众之下说了某个词语或谈及某个话题,他将处于非常尴尬的境地,甚至成为不受欢迎的人。  相似文献   

16.
毛元晶 《茂名学院学报》2006,16(2):12-15,19
流行词语是在特定时代、特定区域、特定阶层或行业广为流行的一种语言现象。文章通过大量实例,分析研究了流行词语中的时代文化和修辞意义;并指出:流行词语记录了时代特性、文化物质生活和人民思想观念的变化过程,它既表现为社会生活变化在语言(特别是修辞)上的反映,又表现为人们在文化生活、价值取向上的一种趋势,是时代语言、文化的缩影,所以它具有语言学和社会文化学研究的双重价值。  相似文献   

17.
离开活生生文献的历史,就变成了编年记录,它再也不是一个精神的行动,而是一件事物、一个声音或其它符号的混合体。但文献也是一样,当它离开了生活,就只是一件事物,并和其它事物一样,是一个声音或其它符号的混合体。如那些曾经用来传达某条法律的声音和文字,或如那些刻在一块大理石上的线条,它们用上帝的形象来表达一种宗教的情绪;再如一堆骨头,它们曾经同时表达过某个人或者一头野兽。  相似文献   

18.
马克思主义的认识论揭示了人类认识事物的规律,遵循这个规律,人们或能正确认识丰物。词语是人对事物及其现象认识结果的语言文字表现形式。人们对词语的理解,也可以说是对客观冬物及其现象的理解。由此看来,认识事物的规律也符合理解词语的规律。自觉地用这个规律指导词语教学,成会促进学生对词语的学习和理解,提高认识冬物的能力。认识分为感性认识和对性认识。击性认识是认识的初级阶段,是人们对冬物的表面现象、事物的各个月面及其仆部联系的认识;理性认识是对车物本质、事物的全体、事物的内部联系的认识。没有感性认识,应性认…  相似文献   

19.
流行语是某一时期社会上广泛流行的词语。有的流行语在流行之后,迅速在原来"模板"上产生一批类似的新的说法,形成一个"流行语群",这个"模板"谓之"流行语模"。文章考察并探讨了当前正在流行的"中国式××""舌尖上的××""史上最××"等流行语模。  相似文献   

20.
蔡梦月 《现代语文》2015,(4):124-125
词语模是产生新词新语可以套用的词语格式。从语言的经济性原则来看,流行语中形成的词语模,以其生动简洁的表达方式以及可类推的语义理解,在言语交际中迅速流行和传播。本文就流行语中出现的"词语模"现象,结合实例进行简要归纳和分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