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5 毫秒
1.
通过美术课程引导学生关注文化与生活是《义务教育美术课程标准(2011版)》的"课程基本理念",在当前美术学科的核心素养中也有"文化理解"的表述。因此,引导学生亲近并热爱祖国优秀的文化传统是美术课堂教学的任务之一。本文主要从捕捉作品亮点、了解创作背景、聚焦造型特点和探究表现技艺四个方面来阐述在作品赏析中渗透传统文化的实践与思考。  相似文献   

2.
重视经典阅读教育。阅读是语文教学的根本,是培养语文能力的基石,阅读是语文学科的生命,课外阅读对于开拓学生视野、活跃学生思维、发展学生智力,具有其他任何活动不可替代的作用,而经典文化作品的阅读是语文教学必不可少的组成部分。阅读文化经典作品不仅能学习经典名篇里包含的长期积淀的精神骨髓,还有助于学生在阅读中完善自我人格,提升人生境界,同时还可以进行英才教育、人性教育和贵族精神教育,让经典文化作品阅读成为学生学习生活的常态。  相似文献   

3.
在高中语文教学中教师应在学习任务群视阈下引导学生鉴赏诗歌.教师可通过创设情境的方式引导学生展开"中国传统文化经典研习"活动,引导学生赏析作品中的意象,与"文学阅读和写作"任务群相结合,尝试开展想象补白的创作活动,展开"思辨性阅读与表达",探究作品的情感轨迹,帮助学生深入学习诗歌,提升学习效果.  相似文献   

4.
随着商品经济的发展以及多维传媒的兴起,流行文化迅速渗透日常生活的各个角落,改变了我们每个人的生活。流行文化在学生身上留下深深的印记。当下的中小学生耳濡目染,无不深受影响。无论教师承认与否,流行文化不可阻挡地走进学校教育教学活动中,尤其是以承载经典文本、传承经典文化为主要内容的语文教学,受到了首当其冲的影响,同时给语文教师带来了前所未有的困惑与挑战。  相似文献   

5.
"聚焦文化竞争力"的"探究活动",旨在帮助学生感悟文化在国际竞争中的重要性,体会自主学习将成为一种生活习惯和生活方式,了解文化在国际竞争中的重要地位,明白提升文化竞争力的重要性和紧迫性,懂得中国文化走向世界的趋势,懂得文化与经济和政治的关系和文化作为一种精神动力对人的重大作用。通过对地方文化的了解,关注自己的家乡,增强热爱家乡的情感。通过对名作的赏析,拓展自己的知识面,陶冶情操。  相似文献   

6.
本文主要研究高中英语教师用书中有关中国文化内容,探讨教师应该如何在英语教育教学实践中更好地利用教师用书中的文化因素进行中国文化意识的传播,提高学生的跨文化交际能力。国内在文化方面对高中英语教材的研究居多而对教师用书的研究缺失。本文从中国文化内容的方面对人民教育出版社2007版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教师教学用书必修一至五册进行了分析。通过分析,总结得出教材中国文化内容的缺失,教师用书进行了一些补充和辅助,但涉及中国文化的内容甚少。最后对在英语课堂中如何利用教师用书进行中国文化教学提出了建议。  相似文献   

7.
文化哲学认为,人的本质是人的生命存在及其活动,其根本宗旨是以人为中心,以人与文化的关系为内客,从而对人的本质和文化的本质进行深入的探究和把握,借助于逻辑的力量,揭示文化与人的生命存在及其活动的本质联系.存在性教学是一种基于文化哲学背景的、关注教师和学生生命存在及其活动的教学,它倡导教学美学化、倡导理性批判.文化哲学主张,师生关系是一种"你"与"我"的存在性的人与人之间的关系,教师应把学生看成是有生命的、生成的、生活的人,其根本目的是促成个体生命价值的生成.  相似文献   

8.
课标修订稿将"文化理解与传承"纳入语文学科核心素养,这是对文化素养的强化和凸显。文化素养的核心内涵可从传统文化认同、多元文化视野、文化自觉行动三个方面进行理解。具体到语文教学中,需要以语言的建构与运用为基础,通过文化探究、文化经典研读、多元活动性课程开发等基本路径,实现学生文化素养的形成。  相似文献   

9.
传统语文教学课程或者阅读课程,多是把单篇的经典文章或经典作品中的语段作为教学内容,在教学中往往又偏重语文知识的学习、理解、运用,缺乏对作品文化层面的解读,结果是学生对语文学习兴趣不高,学生对中国的文化认同感也不强。从经典文本阅读的角度,指导学生多读经典作品、读懂经典、读活经典,以帮助学生提升对中国文化的自信力。  相似文献   

10.
幼儿园常态教学文化,就是常态组织活动中所表现出来的教学现象。在准备公开课或示范课的一次次磨课过程中,教师会努力体现新的教学理念,但日常教学行为的自然流露往往更能真实地反映教师的教学理念。笔者列举几种常态教学现象,试从"观念文化"到"行为文化"的内化、"接受型"与"探究  相似文献   

11.
教学文化研究是探究师生生活价值的重要方式之一。体现生活诉求的教学文化正在从"教师中心"的教学文化走向凸现学生主体价值的教学文化,从师生主客对立的教学文化走向师生互主体的教学文化,从彰显科学精神的教学文化走向张扬人文价值的教学文化。体现生活诉求的教学文化的研究内容包括教师文化、学生文化和师生关系文化。  相似文献   

12.
情境探究教学是近几年新课改背景下教师普遍采用的新的教学模式。但是,如何让学生愿意将心智活动投入其中?如何使情境探究教学有效提升学生综合分析问题和多角度、发散性思维能力?如何在情境探究教学过程中对学生进行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引领?笔者在开设"文化与经济政治""同课异构"公开课的教学过程中对上述问题进行了思考与探索。  相似文献   

13.
传统语文教学课程或者阅读课程,多是把单篇的经典文章或经典作品中的语段作为教学内容,在教学中往往又偏重语文知识的学习、理解、运用,缺乏对作品文化层面的解读,结果是学生对语文学习兴趣不高,学生对中国的文化认同感也不强。从经典文本阅读的角度,指导学生多读经典作品、读懂经典、读活经典,以帮助学生提升对中国文化的自信力。  相似文献   

14.
经典文化一直扎根于我们的学习生活中,不断被传承。教师应在教学中致力于引导学生感受"经典"的魅力,让学生明白要珍惜"年少"的宝贵,并带着他们去细细品味"文化"的积淀,让中国宝贵的经典文化去充实学生们的快乐童年。  相似文献   

15.
张丽莎 《成才之路》2011,(20):39-39
"90"后高中生是在流行文化熏陶下成长起来的一代,他们的日常生活、行为习惯、思维方式更多地受到了流行文化的影响。影视、流行音乐、娱乐报刊、网络等已构成了青少年心灵生活的重要部分。当前高中语文教学重视经典文化、精英文化,这与青少年的喜好相去甚远,使得当下的语文教学陷入尴尬之境。对此,语文教师应因势利导,利用现代化手段将优秀的流行文化引入到语文学习中,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有效提升课堂效率,最终变"应试语文""课堂语文"为"生活语文"。  相似文献   

16.
教育是在文化的大背景下进行的,文化对教育有着种种影响。流行文化是一种灵活多变的文化,且在一定时期影响着人们的行为和观念。它对学生的心理和学习有着积极和消极的双面性影响。教师作为学校教育的主导者,在多元的流行文化下要提升自己的教学能力,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来看待流行文化,发挥流行文化对学校教育的积极作用,削弱流行文化对学生身心发展的消极影响。  相似文献   

17.
语文教育要完成自己的文化使命,客观上需要语文教师审视作为教师的文化能力,本文从"面对作为经典文化代表的文本"、"面对大众文化场域的学生亚文化"、"面对时代的转型"三个方面,论语文教师的文化批判力如何成为一种使命式的必须。  相似文献   

18.
<正>一、活动主题走进经典传统文化。二、适用教材人教版《道德与法治》七年级上册第九课"养护精神离不开传统文化的滋养"知识点。三、活动目的本活动主要通过学生对经典传统文化的调查、整理、体验和展示等活动,引导学生过积极健康的精神生活。帮助学生认识到每个人的精神生活都流淌着民族文化的血脉,离不开优秀传统文化的滋养。教育  相似文献   

19.
张婷婷 《小学生》2023,(5):154-156
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教师要运用文献法研究文化,并运用观察法将学生作为研究对象,分析他们对古诗词的学习情况,这样能总结出挖掘古诗词文化元素的方法和策略,引导学生分析用典意图、填补艺术留白,有助于学生捕捉作品中的文化元素,并进行深入探究。组织展开专题活动和拓展活动,有助于让学生抓住文化意象,解读其中隐藏的情感;指导学生开展读写活动,运用知人论世的方式提升价值观念,能帮助他们实现文化自觉。这些方法都能体现出文化浸入,有助于学生挖掘古诗词中蕴藏的传统文化信息。  相似文献   

20.
《考试周刊》2015,(A0):32-33
社会发展的趋势越来越开放,在这一过程中,流行文化被热捧。"00后"作为新的一代开始进入初中学习阶段,他们标新立异、盲目冲动,更容易接受流行文化的影响;以古诗文为代表的传统经典文化醇厚而久远,却常被年轻一代冷落。鉴于流行文化对包括古诗文在内的传统文化教学的强力冲击,初中教师在日常教学中,需重点把握教学理想与时代现实之间的关系,利用社会的流行文化促进和推动初中古诗文教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