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近些年来,美剧在中国的传播日益广泛,并逐渐深入到中国观众的审美心理,形成了文化认同,影响着本土的文化价值体系。通过审美和文化路径,美剧在中国文化语境中不断建构着理想化的美国印象,这种艺术形象是双重异化的他者形象,却是中国观众接受和认同的形象,它深刻地影响着中国本土的文化语境。  相似文献   

2.
刘希敏 《东南传播》2013,(12):37-38
随着各种美剧在中国的热播,出现在美剧中的中国元素也越来越受到中国观众的关注.中国元素在美剧中的出现一方面说明中国文化国际影响力的提高,另一方面也因文化冲突导致出现了一些中国元素被曲解和误读的现象.从跨文化传播的角度来说,这既是中西两种不同文化相互碰撞产生的必然结果,同时又为中国的跨文化传播活动提供一些启示和借鉴.  相似文献   

3.
张玮 《东南传播》2018,(1):50-52
伴随着全球化趋势的不断加快与我国物质精神文明水平的不断提升,越来越多的中国观众开始接触国外制作精良的影视剧集。从若干年前的"韩流",到广受年轻人欢迎的美剧,再到当下炙手可热的英剧热潮,优秀的影视作品给观众带来了艺术的愉悦享受,也传播了英国价值观和文化。本文将从跨文化传播视角,运用文献研究、个案研究及话语分析的方法探讨英剧在中国的成功原因,并探讨它能为中国电视剧的"走出去"予以哪些启示。  相似文献   

4.
近年,美剧大量进军中国电视剧市场,并形成一个较为稳定的市场环境,笼络了大量的国内观众。国内主打美剧的视频网站搜狐,也已经将其视频资源和剧集时效放到最大化,通过对搜狐的数据搜集,带有侦探外衣的剧情剧显然成为中国观众关注的美国主流电视剧之一。就本文而言,笔者将以时下具有代表性的《福尔摩斯:基本演绎法(第三季)》和具有美剧转折性的《真探》为例,分析美国侦探剧中既成的侦探形象设定,归纳出在同质化泛滥的今天,美国侦探剧是如何在不违背商业美学的前提下对既成人物设定进行艺术加工和创新的,旨在为中国侦探剧中主要人物的塑造与发展吸取经验。  相似文献   

5.
搏客     
《新闻实践》2014,(2):6-6
@新京报张国庆很少有一部美剧能让人们如此期待,不仅奥巴马早早惦记着看《纸牌屋》第二季,就连国会里的领导人都忍不住要吐槽。我在《媒体话语权》中还特别总结了美剧火爆的7个原因,供人参考,希望国产剧有朝一目能成吸引世界眼球的文化产品。作为美国政治“潜规则的艺术化教材”,  相似文献   

6.
美剧《周一清晨》在中国正在被越多的人讨论,不同以往的美国医疗剧,它引发更多的医务人员参与到这样的讨论当中 尽管反映医生工作的电.视剧,前有美剧《豪斯医生》《急诊室的故事》等,但是,《周一清晨》,还是让人对美困医生、美国的医院有了一些新的认识。在剧中的“切尔蜡医院”里,一切都做得太专业、太完美了。换句话说,这部电视剧让人们看到了一个理想化的医院。  相似文献   

7.
美国电视剧之所以能够经久不衰地吸引观众,是因为它形成了一套成熟完善的制作理念,即“按季制播”。这种编播方式实质上是以受众为中心,体现了受众本位意识的回归,有助于保持观众的忠诚度,提高电视剧的收视率.实现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的最大化。本文对美剧的制播方式进行了简单的阐释,并从接受美学的角度分析了美剧“按季制播”方式的合理性...  相似文献   

8.
张慷 《传媒》2014,(10)
正季播模式是美国电视剧普遍采用的播出模式,热播的美剧播出时间一般都可以维持至少3年以上,有利于广告商持续追加广告投入。季播模式是一种成熟的商业模式,值得我国电视行业借鉴。但同时也必须认识到,我们学习美剧的季播模式,本质上是在学习如何在"合适的时间、合适的地点,向特定的目标观众传递合适的节目内容",而不是简单地学习一年播出20集电视剧的季播表象。美剧季播模式的优势"季播"模式就是美国电视巨头依据电视产业特点和美国观众收视习惯而采取的播出形式。美剧季播中的"季"并不仅仅是自然意义上的季节,同样也暗示了美剧的生产周期和  相似文献   

9.
美剧越来越受到中国观众的欢迎。在过去很长一段时间内,美剧的观看方式主要是通过网络在线观看或者下载,而这两种方式所播放的美剧都未取得版权。2009年4月,原国家广电总局出台《关于加强互联网视听节目内容管理的通知》,通知规定“未取得许可证的电影、电视剧、动画片、理论文献影视片,一律不得在互联网上传播”。此后相当长的一段时间内,相关部门对互联网上的盗版美剧进行打击,相关视频网站也积极下架没有取得版权的美剧,部分视频网站也尝试着引进正版美剧。2010年11月12日,原国家广电总局下发《广播影视知识产权战略实施意见》,更加强了对盗版美剧的打击力度。  相似文献   

10.
热播IP剧审美效果的文本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罗奕  梁煖 《传媒》2016,(13):75-77
根据美国大众学者约翰·费西克的"文化经济"理论,电视作为文化产品,在流通过程中所产生的意义、快感和社会认同是由电视观众所决定的.电视之所以受到观众的喜爱,是因为它实质上是现实生活中各种关系的再现,是电视受众各种欲求的主体体现.本文通过对走红荧幕的热播IP剧进行文本分析,分别从"世俗叙事""奋斗神话""美人计"三个层面来探讨热播IP剧是如何顺利实现意义、快感和社会认同,并"生产"和产生审美效果的.  相似文献   

11.
近年来,美剧文化强势袭来,在我国文化市场迅速流行,本文通过分析美剧流行的原因,可为国产剧今后的发展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2.
周郑丽 《视听界》2013,(4):67-69
一、美剧走红原因雷蒙·威廉斯的文化研究指出,电视剧不是单纯的商品,它负载着特定人群特殊的"文化经验"和"感觉结构",只有编码者与解码者的文化经验和感觉结构相互交流碰撞,内化在电视影像中的意义才能激活并释放。[1]美国与亚非拉等国巨大的文化差异理应为美剧的传播带来巨大障碍,然而事实却是美剧似乎跨越了这些文化障碍,成功完成了对世界电视节目市场的占领。美剧  相似文献   

13.
近年来,随着互联网技术的快速发展,观看网络电视剧成为我国各阶层群体重要的娱乐消遣方式,美剧借着这一契机登陆中国文化消费市场,并在中国观众尤其是青少年和中年群体中产生良好的反响。本文通过分析美剧《罪恶黑名单》在中国市场对观众的使用与满足状况,探究中国影视剧的跨文化传播、提高国际影响力的方略和对策。  相似文献   

14.
刘念 《今传媒》2016,(6):105-107
2016年 BBC在春节期间推出的三集纪录片在播出后获得了较高的评价,严谨的制作和客观的态度以及对中国新年传统的全面展现,通过该片外国观众和部分中国观众对于“中国新年”有了更深的了解,中国传统文化也得以很好的传播。但是,笔者依然可以从叙事学和符号学的角度分析出《中国新年》作为一种文化商品,背后隐藏着制作者的价值观。纪录片所谓的“再现真实”只是现实主义风格所营造出来的心理幻象。  相似文献   

15.
王雅楠 《东南传播》2012,(1):117-118
美剧在中国的流行已经成为跨文化传播的一种表现,以时下热播美剧《生活大爆炸》为例,通过从个人系统、情节系统和关系系统三个层次的分析可以看出,无论是美剧还是中国的观众都具有跨文化传播的能力和动机,在具体的传播过程中,对自我的感知和普世性价值观能都得以成功的传播,而文化深层的态度、文化模式和多样性则没有。美剧的跨文化传播经验或许能为中国电视剧的发展提供一些启示。  相似文献   

16.
不知道从什么时候起,美剧在中国网络上掀起了一股强劲的收看热潮.经久不衰的美剧都是经过严格“选拔”剩下来的.并不是每一部剧集都能出下一季,只有经得起“考验”的优秀作品才会存活下来.在美国严酷的考验就是“收视率”.播放几季的美国电视剧,都是“收视率”竞争中的赢家.2004年推出的《绝望主妇》连播8年,至今已播出到第七季,掀起一次又一次收视高潮,不仅大热欧美,在我国也培育了大批忠实观众.  相似文献   

17.
电视剧将其自身所具备的文化意蕴传递到观众心中,引发一种大众共享的价值观念、共存的人文精神,导致了大众价值观念的趋同,促使社会成员产生归属感。对比中国和美国电视剧,可以清楚的发现因为大众收视心理,播出习惯等方面的不同使得中美电视剧所呈现不同特色。本文从电视剧叙事的叙事功能、播出制度方面对中美两国电视剧作一比较。一、叙事功能比较1·美剧重乐更重教美国观众看电视的主要目的和电视工作者拍电视剧的主要目的是统一的,那就是娱乐消遣。于是,电视剧这一广受欢迎的电视艺术样式,在这种紧张刺激而又轻松愉快的叙事习惯中不断地被继承了下来。收看电视剧可以解读为从现在的生活和从“万花筒”中探视未来。所以美剧偏重于表现社  相似文献   

18.
作为家庭娱乐的主要方式之一,电视剧一直是人们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近年来,随着互联网的普及,越来越多的国内观众开始接触并爱上美国电视剧.而各大网络视频平台也顺应这种流行趋势,开设了自己的美剧专区.美剧从改革开放以来进驻中国,短短几十年的时间获得国内观众的认可与追捧,其中的原因需要中国电视剧产业人士深思,以期为中国电视剧产业的突破式发展带来一定的借鉴经验.  相似文献   

19.
王雁 《新闻窗》2014,(5):87-88
美剧在中国青年人群当中具有越来越深入的影响力,甚至有较为稳定而且广泛的受众群。即使中西方文化有诸多差异,但并未阻碍美剧在中国的传播。而无论是关于文化传播还是关于影视解码都应根植于全球化的背景下,霍尔的文化理论对于我们认识美剧跨文化传播和接受无疑是一个有效的途径。一、从全球化中的东西方文化意识切合点看美剧的传播基础  相似文献   

20.
郭鹏  张嘉晨 《大观周刊》2010,(48):31-31
当前美剧在中国大陆的流行已经成为了一个值得注意的现象.美剧在互联网上的极速传播,使之在中国天陆获得了大量的影迷,很多中国观众,尤其是年轻人,对美剧极为追捧.本文从几个方面分析了美剧为何在中国受到如此程度欢迎做了一些探究和分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