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53 毫秒
1.
本文主要利用文献法搜集了有关通识教育的资料,从我国大学课程设置的特点出发,与国外目前实施的通识课程进行了对比,分析了我国大学通识课程改革的进程,旨在借鉴国外通识课程改革的经验,对我国大学目前的通识课程改革提出科学合理的建议。  相似文献   

2.
本文对哈佛大学和我国某研究型大学的本科通识课程设置进行了综合介绍和比较,归纳出两者的基本特征,并分析了两者的主要差异,在此基础上,找出了目前我国这所研究型大学通识课程设置存在的不足和差距,并对其通识课程改革提出了思考和建议.  相似文献   

3.
《莆田学院学报》2019,(1):103-108
创新创业通识课程的模式改革是应用型大学课程改革的重要任务之一,也是构建创新创业教育体系的基础性环节。通过对应用型大学创新创业通识课程现状和存在问题的梳理分析,归纳提出创新创业通识课程的逻辑特性。针对应用型大学创新创业通识课程特性特点和目标要求,探索从课程顶层设计、课程模块改革、"双师型"队伍建设、多元评价机制和保障体系建设等方面,建构适应新时代的应用型大学创新创业通识课程模式。  相似文献   

4.
尽管当前美国研究型大学通识教育课程改革取得了不少革新和进步,但通识教育课程实施仍不容乐观,主要存在市场和就业因素冲击着通识教育课程、通识教育课程自身存在着争论和分歧、通识教育课程的师资水平不高以及学生对通识教育课程兴趣不大等困难.  相似文献   

5.
随着我国文化素质教育的不断深入和发展,各大学纷纷加强通识教育课程的改革.通识教育课程设置中,首先应树立正确的课程设置理念,根据学生兴趣和学程实际设置课程,建立跨学科的综合课程模式,建立科学、合理的评价体系,改革课程教学的方式、方法,提高通识教育课程教师的素质.  相似文献   

6.
当前的中国大学英语教学已经基本完成了教学形式和教学手段的改革,新一轮改革的重点将是实现从教学形式到教学内容的根本转变。用以英语为载体的通识类课程替代以语言教学为主体的大学英语课程将为深化大学英语课程改革提供了新的出发点。纵观通识教育最为发达的美国的一流高等学府,人文社会科学类课程在通识课体系框架内占据非常重要的地位。文章以对国内大学人文社会科学类大学英语通识课程设置进行探讨,以中国地质大学(武汉)的改革实践为例,为进一步推动大学英语教学改革向纵深发展,完善具有我校特色的大学英语通识教育教学体系,寻求一条更加有效和完善的教改之路。  相似文献   

7.
通识教育改革是当前我国大学教育改革的重要内容之一,其中课程改革是落实通识教育理念的核心。而通识教育课程的设置应以明确通识教育目标为前提,在此认识基础上,本文探讨了课程结构原则和课程内容原则,并就如何提升通识课的地位、课程开发、实施细节等问题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8.
本文对哈佛大学和我国某研究型大学的本科通识课程设置进行了综合介绍和比较,归纳出两者的基本特征,并分析了两者的主要差异,在此基础上,找出了目前我国这所研究型大学通识课程设置存在的不足和差距,并对其通识课程改革提出了思考和建议  相似文献   

9.
当前美国研究型大学通识教育课程改革:背景·困难·趋势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孔令帅 《教育科学》2007,23(6):82-86
从20世纪90年代以来,美国研究型大学进行了较大规模的通识教育课程改革。改革是在特定背景下进行的。尽管改革取得了很大进展,但也存在一些困难。同时,美国研究型大学通识教育课程也有着一些共同的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10.
台湾中原大学与香港中文大学的通识课程比较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文章对台湾中原大学与香港中文大学通识课程的理念、内容、实施途径与特点进行了深入的阐述,对两所大学的正式通识课程、非正式通识课程、潜在通识课程进行了全面的梳理与比较,提出了制约内地大学通识教育与通识课程发展的三个要素.  相似文献   

11.
通识教育是发源于欧洲的一种高等教育思想。英国高校的通识教育在其发展历程中逐步完善,最终形成了以崇尚人文主义传统的教育理念、专业教育通识化的课程设置、师生交互式的个性化教学实践形式为一体的通识教育样式。聚焦于当前我国高等教育的发展现状,通识教育已成为全面提升大学生综合素养不可或缺的一个重要选择。英国高校通识教育对我国的启示是,构建符合我国优秀文化传统的通识教育理念;建立专业教育与通识教育相融合的课程体系;提升高校教师通识教育能力;实行智力训练和能力培养的教育方法。  相似文献   

12.
In contrast to the continued decline of liberal arts education in the US, there has been a revived interest in liberal arts education in Asian countries in recent years. Grounded in a comprehensive understanding of the central tenets of liberal arts education in the West, this paper looks into the struggles Asian countries face in their exploration of liberal arts education and provides a direction for Asian countries in their efforts to practice liberal arts education. This paper establishes the deep connections between humanistic approaches of the Confucian tradition and liberal arts education by pointing to a common ground for the education of humanity. Ultimately, the purpose of liberal arts education, in the East as well as in the West, should be the liberation of human beings from the constraints of ignorance, prejudice and traditional customs and through the cultivation of a cosmopolitan morality that emphasizes unity, solidarity and the fusion of humankind. Chinese universities should contemplate the purpose and value of higher education in the 21st century and tap into the rich resources of Confucianism in order to give its liberal arts education a “soul.”  相似文献   

13.
目前,中国高等教育理论研究对通识教育的功能研究存在着严重的偏差,更多地关注通识教育的创新功能,忽略了其文化精神传承功能,而在人文精神发生集体性危机的中国当下和全球化语境下,通识教育在某种意义上更多的是文化精神的传承。作为一种重要的文化精神传承途径,高校戏剧艺术通识教育应该把“文化自觉”理念贯注到每个大学生心中,促进对全球化时代中国文化主体性的理论思考和实践关怀,铸就主体精神的文化自觉,这是当前高校戏剧艺术通识教育的灵魂。  相似文献   

14.
Abstract

Liberal arts education is based on a philosophy that uses an interdisciplinary curriculum to cultivate critical thinking, creativity, moral reasoning, analytical skills, and a sense of social responsibility. As China continues to invest in higher education, faculty, administrators and policy makers are aware that a narrow focus on professional and scientific training is insufficient to enable students to meet today’s global needs and challenges. Through qualitative and quantitative research and document analysis, this article examines Chinese policy development and transformation regarding higher education and liberal arts education in general, and the current state of liberal arts education in three universities in Shanghai in particular.  相似文献   

15.
通识教育在国家精英大学体系的建构中具有重要的符号象征意义。美国高等教育体系中,以通识教育为主的小型精英文理学院和作为一流研究型大学核心的文理学院是美国精英大学的象征性符号,是典型案例;法国高等专科学校建构国家精英大学身份的过程看上去最不需要通识教育的象征性资源,但实际上却存在明显的对后者的接纳与汲取,是最小可能的关键案例。而中国研究型大学是深受欧陆影响的以专业教育和专业院系为主导制度逻辑的精英大学体系,但改革者对于通识教育的基本认知与共同想象却是由美国通识教育与文理学院模式所塑造的,这一符号植入与专业逻辑之间的不断冲突与反复调试,成为中国研究型大学通识教育改革的独特面相。  相似文献   

16.
论高校文科实验教学管理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高等学校文科的实验教学还处于探索阶段,文科实验教学管理方面的诸多问题亟待研究解决。该文从2个方面探讨了文科实验教学管理中的主要问题,并提出了解决这些问题的方法,即:培养一支稳定的文科实验教师队伍,加强文科实验室的管理。  相似文献   

17.
文科发展关系到一流大学的建设和高校竞争优势的形成。理工见长高校文科发展具有阶段性、长期性、渐进性,每一所大学发展历史不同、发展水平不同、所处阶段不同。理工见长高校的文科发展,大体要经历起步、发展、提高三个阶段。理工见长高校文科建设要实施阶段性发展战略。在建设的过程中,不同的学校要分析自身的发展状态,弄清自身所处的发展阶段,明确本阶段建设的思路、目标、行动方案、评价标准,并适时地推进发展阶段之间的战略转变。进入全面提高阶段后,理工见长高校文科建设要坚持把握文科发展的方向性,着力加强文科师资队伍建设,努力建设良好学术生态。  相似文献   

18.
分析民族院校文科数学教学现状及现阶段存在的问题,并从明确教学目的和教学要求、选择适合本专业的教材及改进教学方法等方面阐述了大学文科数学应具备的教学方法,同时提出了民族院校文科数学教育发展的三点建议.  相似文献   

19.
Abstract

After more than 20 years of exploring liberal arts education in Chinese universities, its curriculum development has been institutionalized. Efforts to build localized curricula that fit the realities at each institution have shifted from focusing on quantity and structure to emphasizing curriculum quality assurance based on teaching evaluation by students. An empirical analysis using Fudan University’s teaching evaluation data shows that some liberal arts core courses offered by technical and engineering departments are too specialized, while some offered by social sciences and humanities and languages departments lack rigor. Student evaluations of such courses therefore tend to be low. Improving the quality of liberal arts courses can begin by examining both teaching evaluations by students and course grading, starting with the less rigorous courses for non-majors. Improving the quality of liberal arts courses can begin with the courses that are too specialized or lacking rigor based on both teaching evaluations by students and grade distribution.  相似文献   

20.
进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之际,财经类高校如何着力于培养了解我国国情、具有国际视野和世界竞争力的财经卓越人才是新文科建设的根本目标。传统财经教育存在三个主要问题:价值塑造、能力培养与知识传授的“三位一体”融合不足、理论与实践有机融合不足和跨学科、跨专业融合培养程度不足。基于融合是新文科建设的基本特征,财经高校应遵循“中国特色、教育规律、时代特征、学校特点”这一基本逻辑,走“价值融合、技术融合、商法融合、产教融合”的四融合路径,培养引领经济社会发展、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