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政治演讲已经成为资本主义民主制度下美国政府实现其现代国家统治权的一个重要途径。在演讲中。演讲者创造性地重组旧的话语类型,解决话语生产者与社会现实、公众及不同利益团体之间的关系问题。政治演讲确立了新的话语秩序和类型,进而建构了新的社会和权力关系。文章应用批判话语分析的方法分析了美国总统奥巴马为了推进医疗改革在科罗拉多州大章克中市中央中学发表的演讲。奥巴马通过列举数字、代词选择和排比修辞力图达到树立政府形象,批驳反对力量,巩固和扩大社会基础。改善政府和受众关系及改变受众意识形态的目的,这些目的的实现,是美国政府实现其现代国家统治权的重要保障。  相似文献   

2.
批评隐喻视角下的隐喻是实现身份建构的话语策略。本研究以2015奥巴马国情咨文为语料,研究话语者如何受交际目的、意识形态、及社会因素的影响,从而运用话语策略实现自己的身份建构。分析表明:奥巴马在国情咨文中通过隐喻构建了自己作为国家安全的守护者、发展的引导者和成长的看护者,而这样身份建构的背后是由政治目的所驱动,这为凸显隐喻、身份建构与政治目的之间的互动提供了证据。  相似文献   

3.
肯尼斯·伯克的话语修辞学以"同一"和"同体"为核心概念,阐述话语的社会符号性动机,可用这一理论解读政治演讲语篇的修辞动机。演讲者运用一系列的修辞策略,跨越与受众的分离,取得同一、达到同体、诱发合作,促进受众的转化,从而完成其演讲目的。  相似文献   

4.
英文政治演讲是英语国家里特有的一种语言形式,英语政治演讲的翻译关系着整篇文章的表达效果。选取美国国家领导人奥巴马的就职演讲作为语料,分析英文政治演讲,探究其在语态系统方面的翻译处理,这对于政治演讲的翻译有一定的作用。  相似文献   

5.
批评话语分析旨在揭示语言使用、意识形态和权力三者之间的关系.系统功能语言学中语法隐喻理论为批评话语分析提供了文本实践的方法论理论基础.奥巴马每周电台演讲是政治话语具有代表性的语篇形式之一,本文分别从概念隐喻和人际隐喻两个角度出发,剖析奥巴马政治演讲的总统话语,来揭示意识形态和权势如何影响总统的语言使用,以及使用的语言又怎样服务于统治阶级意识形态.  相似文献   

6.
饶冰玉 《海外英语》2011,(1):262-263
美国总统是一个通过修辞策略的运用而构筑起来的符号,其演讲影响着受众的认同,总统施政的成败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他的修辞能力和技巧。该文以美国当选总统奥巴马获胜演讲为语料,以当代修辞理论家伯克的"认同说"为依据,从奥巴马的修辞人格(ethos)和目标受众的情感(pathos)入手,深入分析奥巴马在公众演讲中如何投射出最佳的人格以促进话语效果:他从容自信的气魄,稳重大度的风采,唤起了听众的心理认同。这一分析将使我们有所借鉴,更好的推动演讲理论与实践在中国的发展。  相似文献   

7.
对奥巴马就职演讲的批评话语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代颖 《考试周刊》2009,(7):235-237
批评语篇分析(CDA)是分析政治语篇,包括公众演说常用的分析框架。它使演讲人为赢得受众支持而使用的各种话语策略明晰化,以系统功能语言学为理论依据,综合批评话语分析下的各种分析方法。本文从词汇、及物性、情态系统、名词化及修辞等各个方面,对奥巴马的就职演讲进行了批判性分析,从中可以看出语言是如何为意识形态服务的,从而很好地把握演讲者的政治意图。  相似文献   

8.
美国的政治演讲者大部分都具备高超的演讲技巧,能够充分利用亚里士多德的理性诉诸、情感诉诸和品格诉诸,奥巴马也不例外。在奥巴马演讲中,他主要通过语言材料的组织和统计数据来实现其理性诉诸,从而促使听众做出最后选择,达到其成功竞选的目的。对奥巴马演讲中理性诉诸的分析,有助于英语学习者撰写有说服力的演讲文稿。  相似文献   

9.
美国的政治演讲者大部分都具备高超的演讲技巧,能够充分利用亚里士多德的理性诉诸、情感诉诸和品格诉诸,奥巴马也不例外。在奥巴马演讲中,他主要通过语言材料的组织和统计数据来实现其理性诉诸,从而促使听众做出最后选择,达到其成功竞选的目的。对奥巴马演讲中理性诉诸的分析,有助于英语学习者撰写有说服力的演讲文稿。  相似文献   

10.
本文采用费尔克劳夫的三维理论框架作为研究理论,分析奥巴马总统和特朗普总统的就职演讲和获胜演讲,从而探索两位总统是如何运用语言实现他们的政治目的,旨在分析和对比他们的语言特征。进而探索政治家们权力,意识和语言之间的关系,从而帮助读者提高其政治敏感性。  相似文献   

11.
伴随着“治理”进入党和政府的政策话语,社会组织将在我国社会的公共生活中扮演更加积极的角色。这种治理逻辑背后所反映出的“新的统治过程”和“政治国家与公民社会的新颖关系”都彰显出信任在政府与社会组织关系建构中的重要价值。论文以国家治理现代化为背景,对国内外学者对于信任的内涵界定、类型分析和机制研究等进行归纳梳理,并在此基础上对政府与社会组织未来的信任关系研究提出展望。  相似文献   

12.
批评话语分析是建立在批评语言学理论基础上的一种话语分析方法,其目的是通过语言分析揭示语言、权力和意识形态之间的复杂关系。以批评话语分析理论为指导,文章从分类、及物性和情态三个方面分析了奥巴马就美国干预利比亚战争发表的演讲,揭示了演讲背后掩藏的意识形态,同时验证了批评话语分析在分析政治演讲语篇中的应用价值及优势。  相似文献   

13.
随着评价理论的发展,越来越多的研究者认为积极话语分析和批评话语分析之间存在互补性,即话语评价不仅在于揭露话语中统治者的意识形态,更要以挖掘社会和谐共赢的积极态度为补充.米歇尔·奥巴马在民主党全国大会上的演讲为奥巴马连任赢得了关键一环.她在演讲中充分运用积极的话语资源来塑造平民总统形象,但也力图掩盖奥巴马施政不力,我们透过评价理论的视角可窥一斑.  相似文献   

14.
文章将政府新闻发布会话语视为政治话语与新闻话语的结合体,并认为,政治性是本质,新闻性是形式,因此,政府新闻发布会话语当属政治话语的一个特殊语类--政治新闻话语.讨论了政府新闻发布会话语与政治新闻报道、政治演讲、政府公告、白皮书、政治访谈等其它语类的区别和联系.  相似文献   

15.
一篇成功的修辞文本建构过程是充分利用修辞策略隐藏修辞动机并最大化修辞效果的过程。奥巴马连任演讲的成功在很大程度上因势利导地投射了修辞情境下最完美的修辞人格,很好地取得了动机与力量的平衡,并因此寻求到修辞受众的"认同"。文章比对运用亚里士多德的传统修辞思想与肯尼思伯克新修辞思想中的话语"同一"修辞观,分析奥巴马2012年连任总统胜选演讲文本的修辞人格建构。  相似文献   

16.
国家领导人的国际演讲是具有重要政治意义的官方话语。本文以《习近平谈治国理政》 一书中 23 篇国际演讲的中、 英文本为研究对象,分析习近平的话语特征及其英语翻译特色, 并结合国际媒体的相关报道分析这些话语及其翻译的传播效果。研究发现,习近平话语的最大特征之一是其亲民性, 集中表现为“善讲故事”、“博引经典”、“巧借隐喻” 和“广用俗语” 等方面。这些亲民话语特色在英译本中主要通过直译、 化译、 回译等翻译方法得到了较好的再现,赢得了国际受众的好评,也为中国政治文献的对外传译工作提供了有益启示。  相似文献   

17.
评价理论关注用于协商社会关系语言资源和态度表达。介入系统是该理论一个重要评估指标。分析奥巴马发布本·拉登死讯话语的介入资源发现,对话性缩约策略比对话性扩展策略使用率更高。奥巴马在本话语中鲜明地表达美国政府的各种态度和立场,压制其他话语声音。此外,部分对话性扩展策略实现了争取民众支持和国外的理解等。介入策略增强对听众的人际操控,实现演讲者和听众双方的有效互动。  相似文献   

18.
作为政治话语,危机状态下的官方话语具有明显的机构话语特征。与我国的官方话语相比,重大突发事件中美国官方话语的突出特征,是其受众话语策略在话语过程中的充分体现。通过选择机构话语的正式、程式化与日常话语的口语化相结合的受众易于接受的话语形式,传递其所处的危急情景以及为缓解危机所采取的应急举措;通过选择饱含同情、清晰温馨的话语,凸显话语的态度功能;注重情感表达与细节选择,提供足够信息,引导、鼓励人们采取具体行动,传递其对受众的情感与态度,及对其安全状况与关注问题的关心与关注,传达为确保其安全和利益需要采取的行动及注意事项,以及所采取的国家行动、国家战略等。  相似文献   

19.
该文从批评语篇分析的角度分析了就职演讲的社会语用功能。由于政治理念不同,布什和奥巴马采取了不同的演讲策略。布什采用各种修辞手段来掩盖他的民族主义和共和思想,为非美裔民众及非基督教徒刻画了负面形象;奥巴马则尝试着为他们党派的政治议程描绘一个不同的形象,创造了一个奋发向上,和谐共赢的局面。毋庸置疑,CDA能够揭示语言,意识形态以及权力之间的微妙关系。  相似文献   

20.
该文从批评语篇分析的角度分析了就职演讲的社会语用功能。由于政治理念不同,布什和奥巴马采取了不同的演讲策略。布什采用各种修辞手段来掩盖他的民族主义和共和思想,为非美裔民众及非基督教徒刻画了负面形象;奥巴马则尝试着为他们党派的政治议程描绘一个不同的形象,创造了一个奋发向上,和谐共赢的局面。毋庸置疑,CDA能够揭示语言,意识形态以及权力之间的微妙关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