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2 毫秒
1.
中国译论与中国话语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有没有中国特色翻译学不是一个理论问题,而是一个实践问题。中外互译实践与印欧语之间互译实践的不同决定了中国特色翻译学是个必然的选择。理论问题说到底就是话语权,建设中国特色翻译学的过程就是争夺中国翻译话语权的过程。中国译论“失语”的原因是过去百年来的过度“西化”,建设中国特色翻译学的途径之一是跳出西方框架,回归中国语境,寻找中国话语。从“文质之争”到“信达雅”的提出,证明中国译学传统是一个不同于西方的文章学传统。  相似文献   

2.
“文化翻译学”作为一个术语,是文化翻译学元理论中的基础性概念。本文通过分析文化在翻译研究中的凸显过程,梳理了翻译学界对“文化翻译”的多重解释,廓清了“文化翻译”作为翻译学术语的根本之义,在此基础上探究了文化翻译学的研究内容、学科地位与学科性质,进而对“文化翻译学”概念作出界定,从而为文化翻译学的学科建构确立了原点。  相似文献   

3.
随着中国在国际社会上扮演日益重要的角色,中国特色政治话语的传播有利于中国国际话语权的建立。本文主要探讨中国特色政治话语翻译弱化现象。以语料库为分析工具对比分析中外话语特色,并以拉克劳与莫菲的话语理论为指导探究翻译弱化的原因,由此指出中国特色政治话语翻译在保留自身话语特色的同时,还需采取"融通中外"的方式增强话语受众意识,使译文更易为读者所接受。  相似文献   

4.
魏易的翻译     
虽然学界一致认为魏易是林纾最重要的合作者,但“魏易的翻译”却一直没有得到重视。魏易是晚清最早触及“国民性”批评的译者,他还主张通过广泛翻译西洋小说,帮助中国文学赢得世界地位。魏易的译作极具创造意识,富有“本土”与“西方”竞争的张力。其翻译思想透露着清晰的“翻译—会通—超胜”的文化战略。“魏易的翻译”不仅是准确认识“林译小说”的基础,就其自身的价值而言,翻译史当中也应当有其地位。  相似文献   

5.
对于外来事物,翻译学界多关注“怎么翻译” 的问题,鲜有论及翻译方法本身的选择与变更问题及其文化动因。本文重新梳理并对比俄汉两种语言在翻译外来事物时所使用的方法,以文化接触为视角,通过对文化多元性、 我族中心主义、 文化熟知度等方面进行历时分析,揭示翻译方法选择与变更的规律性特征。  相似文献   

6.
习近平在首届进口博览会上发表的主旨演讲,对传播中国理念、中国声音、展示中国实力、提升中国国际影响力具有重要意义.该论文从生态翻译学视角,对国家领导人主旨演讲英译中出现的中国文化负载词、中英句式结构差异进行分析,探究如何在生态翻译学理论指导下,运用三维适应性选择转换翻译策略译出具有中国特色文化的词汇和句式,为当前译者从不同角度分析政治演讲文本提供新的思路.  相似文献   

7.
自八十年代翻译理论研究出现“文化转向”以来,本雅明的《译者的任务》几乎被所有翻译理论研究者奉为“圣经”。本雅明究竟在《译者的任务》中如何触及翻译的本质问题的?他又是基于怎样的“形而上”的语言观来谈论翻译的本质?法国哲学家、翻译家安托万?贝尔曼(Antoine Berman)所著的《翻译的时代》对本雅明做出了完整、丰富同时又深入的解读。本文旨在依据《翻译的时代》所提供的理论视域,指出本雅明对传统翻译观的三个“颠覆”,并试图对《译者的任务》中所针对的翻译本质问题、可译性问题和直译问题有所澄清。  相似文献   

8.
深化思想政治教育话语研究能够为新时代思想政治教育话语创新提供学理支撑。梳理其研究论域发现,由于研究方法论缺位、权威共识分析框架失位及社会维度关注不足,现有研究存在系统性研究待加强、难点问题待突破、多学科研究待丰富等问题。新时代思想政治教育话语研究应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丰富思想政治教育话语内容;丰富研究框架,建构思想政治教育话语转型研究范式;创新研究方法,拓展思想政治教育话语研究论域;坚持问题导向,创新思想政治教育话语应用。  相似文献   

9.
分析公众演讲语言,了解演讲词的文体特征,有助于翻译学习及翻译实践。本文以习近平主席2015年9月13日庆抗战胜利70周年开幕致辞为范例,从词汇、修辞、句子结构等方面分析其演讲的文体特征。  相似文献   

10.
当今翻译教学的目标是培养面向现实需求的翻译人才,有效影响现实译语受众是翻译行为的主要目的。本文尝试在当代修辞理论框架内思考新形势下的翻译教学,呼唤对修辞意识的关注与重视。论文从修辞的工作定义入手,围绕以翻译受众为中心、充分认识译文话语的修辞力量、注重内容和形式的认同感以及适当“施压”、扩大受众视域等方面,说明翻译教学中培养学生修辞意识的必要性和具体实践,强调以现实受众为中心的翻译教学理念。  相似文献   

11.
外交话语是一个国家外交思想的重要载体。中国外交话语的特性决定了外交话语英译的体认本质。将体认语言学的核心原则“现实—认知—语言”引入翻译研究,以《习近平谈治国理政》英译本为例,从正反两个方面分析外交话语英译所发挥的体认功能,旨在提升对外交话语英译的体认认识。总结外交话语英译过程中应遵循的原则,以拓宽翻译研究思路,推动中国对外话语体系建设。  相似文献   

12.
习近平总书记就中国和平发展道路发表了一系列重要讲话,对和平发展道路的基本内涵、走通和平发展道路的战略思维等重大问题作了深刻的阐述。习近平的和平发展道路重要讲话是新时期中国走和平发展道路的重要行动纲领,必将对实现中国梦、构建中美“新型大国关系”、走通和平发展道路、赢得国际社会认同产生巨大的引领作用。  相似文献   

13.
采用语料库方法研究习近平用典的对外传播效果。通过自建中日平行语料库,以语料数据为依据,考察不同形式日译文的特质与传播效果。研究发现,汉文训读译文完整保留中国典籍的文化特色,但文本阅读难度较高,而现代日语译文的译法则较为灵活,有效凸显了典籍名言的隐藏信息,可堪关照范围更广的受众。鉴于此,两种译文形式在文化特色与信息传递上可做到有效互补,裨益于译语读者理解与接受用典的意涵与价值,进而有利于促进中国特色政治话语的对外传播。  相似文献   

14.
简要述评近几年批评话语分析在跨文化交际学研究中的应用,讨论从批评的视角对英美领导人在跨文化交际语境中所作的英文演讲进行分析和研究的必要性,评介跨文化交际学和批评话语分析研究领域中的新动向,并就如何深化跨文化交际语境演讲的批评分析研究提出了3点建议.  相似文献   

15.
《略论英文政治演说中预设的技巧化应用》一文,主要通过对英文政治演说代表作品的梳理,展开预设在这些具体作品中的意义解读,在代表作品的演说词语篇分析的过程中,找出预设是如何进行表情达意的,为预设与演说的语篇研究开拓出研究的方向,从而找到英文政治演说中,预设的应用技巧,更好地发挥出演说词的政治影响力。  相似文献   

16.
曾青 《海外英语》2012,(12):182-184,188
Political speech plays an extremely important role in the political interaction between countries.Therefore,the translations of political speeches should be paid a great attention to,which is helpful to avoid conflicts and improve further interaction in other fields.Although there are books and researches on English political speeches,limitations do exist.No discussion is carried out on translation from the stylistic features of political speeches.Therefore,the author first analyzes the features of EPS in recent years and then tries to explore the effective translation methods.  相似文献   

17.
2019年秋季学期开始使用的新的统编高中思想政治教材旨在培育堪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党的十八大以来中央历次全会决定和习近平同志的系列重要讲话精神,特别是党的十九大精神和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是最重要的编写依据。教师应充分理解新教材的主要内容和特点,充分认识使用新教材的重要意义,加强学习和培训,发挥好思想政治课在立德树人根本任务中的关键作用。  相似文献   

18.
文章以概念隐喻为理论基础,以中美两国现任领导人的政治演讲为语料,通过对比分析总结出英汉政治语篇中典型的概念隐喻,找出其异同点,并挖掘出两种语言出现概念隐喻差异的深层原因。本研究有助于理解不同文化在认知中的差异,有助于在英语教学中学生对语言的全面了解和掌握,同时对政治语篇的翻译也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9.
本文从跨文化交际的角度讨论在翻译语境里的英汉翻译和英汉语篇常见的衔接手段,通过实例强调了在翻译语境中“的转义”,"增减词”这两种翻译策略“和连接”这一重要的衔接手段。  相似文献   

20.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围绕着国家治理发表了一系列重要讲话,逐步形成了习近平国家治理现代化思想。这一思想的形成,离不开理论渊源和实践基础两个维度:既继承了马克思主义的国家治理思想,发展了党中央领导集体的国家治理思想,传承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治理思想;又以习近平从地方到中央的国家工作经历为重要实践基础,并借鉴了社会主义国家在国家治理方面的宝贵经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