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中国礼仪之争事件是指从17世纪中叶到18世纪中叶,在中国传教士之间和传教士与罗马教廷之间展开的有关中国传统祭祀礼仪性质的讨论。本文分三个阶段详细阐述了礼仪之争事件的始末,进而探讨导致中西交流失败的原因。  相似文献   

2.
丁琼 《历史档案》2006,(2):61-67
明朝万历年间,天主教耶稣会传教士罗明坚、利玛窦等进入中国,此后各个教派的传教士陆续来到中国。在康熙朝中前期,西洋传教士来华是受到康熙皇帝的极大欢迎的,康熙允许他们传播天主教。但由于礼仪之争,康熙命令禁止传教,令在华传教士必须领票,不领票的传教士被驱逐出境。雍正元  相似文献   

3.
“中国礼仪之争”是明末清初中西文化交流史上的重大事件。自明末天主教人华传教不久,中西异质文化之间的冲突,围绕着中国传统文化的礼制问题,即“祭天地”、“祭祖”和“把扎”等儒家传统是否与天主教教义相违背的各种争论,便出现在中西教会内部,后又扩展到罗马教廷和清康熙帝之间,并在18世纪的欧洲和中国社会产生巨大影响。长期以来,“礼仪之争”一直是欧洲中国文化研究的传统课题,有关这方面的文献汇编和论著论文相当繁富,近年更涌现出一批学术水平很高的成果。比较而言,国内的研究则显得十分薄弱,大体仍停留在资料整理和海外…  相似文献   

4.
众所周知 ,礼仪之争爆发后 ,康熙与罗马教廷发生严重冲突 ,终至决裂 ,颁布了禁教令。他对颜当等反对中国礼仪的传教士十分愤怒 ,予以了惩治。那么 ,他对遵从利玛窦的规矩 ,领取信票留在中国的传教士态度如何呢 ?关于这个问题 ,学术界尚缺乏研究。在清代档案中 ,有许多关于传教士的资料 ,本文根据这些资料 ,对这一时期康熙与传教士的关系进行分析。一1996年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出版了《康熙朝满文朱批奏折全译》,这部书中有许多关于传教士的资料 ,生动地反映了礼仪之争爆发后 ,康熙对传教士的态度 ,其中有人用了“度量宏大”一词1。礼仪之争暴…  相似文献   

5.
十七至十八世纪,罗马天主教会基于天主教教义,对于中国祭孔、祭祖、祭天的风俗礼仪提出质问,从而引起天主教内部不同教派以及康熙朝廷对这个问题的不同反应和论争。围绕这一论争形成了大量的历史文献。其中大部分是用拉丁文写成,也有少量的满文文献。本文翻译介绍的是一篇有关礼仪之争的满文史料,它作为一篇原始文献的副本刊载于耶稣会士所编辑的《Brevis Relatio》(汉译《简短的报告》)一书。  相似文献   

6.
自从明末利玛窦来到中国以后,天主教传教士一直在中国社会生活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不管是清前期的“礼仪之争”还是晚清频发的教案,天主教传教士都是其中主要的活跃者,而且留下了很多不光彩的印记。不过,在20世纪三四十年代,当整个中国都在抗击日本侵略者的时候,很多在华天主教传教士也投身到中华民族的伟大抗战中,  相似文献   

7.
书评空间     
自从明末利玛窦来到中国以后,天主教传教士一直在中国社会生活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不管是清前期的"礼仪之争"还是晚清频发的教案,天主教传教士都是其中主要的活跃者,而且留下了很多不光彩的印记.不过,在20世纪三四十年代,当整个中国都在抗击日本侵略者的时候,很多在华天主教传教士也投身到中华民族的伟大抗战中,有的是直接上前线和日军作战,如中外闻名的雷鸣远神父,更多的则是参加医疗救治和难民救济,其中最著名的恐怕要数饶家驹神父了.  相似文献   

8.
<正>利玛窦(1552—1610),意大利传教士,受罗马教廷指派于1582年开始先后在中国澳门、广州、南昌、南京、北京等地传教直至病逝于北京,时间长达28年。期间他习说汉语,完全以中国的方式生活,并利用渊博的学识开创了天主教在中国传播的新局面,为中西文化交流作出了历史性的贡献。一、利玛窦为中西文化交流所作贡献的具体体现  相似文献   

9.
1704年11月2日,罗马宗教法庭对中国的礼仪问题做出“裁决”,挑起在基督教爪华史上具划时代性质的“礼仪之争”。1725年,清朝雍正皇帝发布“禁教令”,把天主教作为违禁教派明确载入《大清律》,使禁教由文化政治举措提升至法律乃至国策规范。1846年,清廷发布上谕,宣布对基督教弛禁,这是对行之百多年的禁教政策的全盘推翻,在清代外交和宗教政策上甚具转折意义,联系到此后教会在华的一系列活动和连绵不绝的中西教案发生,这纸弛禁令的意义就愈发大了。但其内幕仍有不少疑点,并反映出清朝官府内另类者的异动。个中情形,论者无多,今简论之。  相似文献   

10.
北京市二环路与宣内大街交会处的东北角,有一座高大的建筑物,它就是天主教南堂,这是我市最古老的天主教堂.据记载,北京地区从元朝时就有欧洲的传教士来传教.十三世纪,意大利的奈斯特留斯教派和佛朗西斯哥教派先后在华北一带传教.当时,佛朗西斯哥教派的教士蒙特·  相似文献   

11.
伍昕瑶 《东南传播》2014,(10):118-122
明清之际,中国和欧洲的文化交往出现了前所未有的进展,形成了中西文化交流的又一次高潮。这其中,天主教传教士各处开展的传教活动有西方的政治目的,但也起到了推动中西文化交流的作用。五河县,因其便利的水路交通和优越的地理位置而成为安徽省最早传入天主教的地区,并最终形成了天主教在安徽全省的覆盖。本文通过田野调查、访谈和历史文献分析等方法,理清天主教传入五河的脉络和历史背景,分析五河县首开教区的原因及传教活动,探究西方宗教与中国文化结合,认识到中国文化具有的普世性意义。  相似文献   

12.
伯佳荣 《大观周刊》2012,(18):189-189,165
礼仪,是中华传统美德宝库中的一颗璀璨明珠,是中国古代文化的精髓。身居礼仪之邦,应为礼仪之民。如何来提高当代大学生在道德和礼仪方面的素养,更有利于促进沟通和交流,更早的被社会所接受,成为社会的栋梁之才,是我们应该关注的问题。  相似文献   

13.
博物馆是对外开放和社交活动的重要场所。因而它在与国内外观众和社会各界的交往接触中,常常会涉及各种现代社交礼仪。传统的社交礼仪已随我国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飞速发展而被现代社交礼仪所替代。因此,博物馆如何适应和运用现代社交礼仪已成为博物馆一个重要研究课题。本文试对这个问题展开一些讨论,有不当之处,祈方家指正。  一、博物馆礼仪的涵义及特点所谓现代社交礼仪,根据何春晖、彭波编著的《现代社交礼仪》一书中对现代社交礼仪的解释为:“现代社交礼仪泛指人们在社会交往活动中形成的应共同遵守的行为规范和准则。具体表现为…  相似文献   

14.
西洋传教士来到中国,并非始于清朝,在清以前已有西洋传教士在华工作和传教。清顺治帝福临于定鼎北京之后,大胆任用西洋传教士观测天文和气象,编制历书,主持钦天监工作,而汤若望(Johann Adam Schall von Bell,日耳曼人)则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直接掌管钦天监工作的西洋传教士。从这一时期开始,天主教在中国发展很快。康熙初年,由于杨光先(明朝新安所千户,安徽省歙县人)与汤若望之间围绕天主教和天文历法而展开的一场诉讼案,康熙帝不得不做出决定,即允许西洋传教士可以“奉天主教,仍其国俗,而禁各省立堂入教”。自此之后,西洋传教士的传教活动受到了一定限制。但是康熙帝周围的西洋传教士却比以前更多,而他们从事的职业,也比以前更为广泛。据估计,康熙朝在京师的西洋传教士近20人。  相似文献   

15.
中国古代的文明史上,传统礼仪文化是源远流长,礼仪文化的发展是一个国家文明进步的一种表现形式。随着国际经济、文化之间的交流日益频繁,对于整个国家的人民素质提出了更高层次的要求。传统礼仪文化在整个社会主义文明建设,构建和谐社会中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笔者论述传统礼仪文化在促进个体自身的和谐、整个个体与个体之间与全体之间的和谐、及促进整个社会物质文明、精神文明和生态文明建设中所起的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6.
一、德国图书在中国翻译出版的历史回顾 德国图书的传入、译介、出版始于明代欧洲天主教耶稣会传教士来华,其中意大利传教士利玛窦对德国图书传人中国产生了重要影响.  相似文献   

17.
中国素有"礼仪之邦"之称,从古到今"礼仪"在社会生活中无处不在,在各种场合上体现出不同"礼仪"特点。从出行坐卧之间,传统文化的熏陶,孔孟之道的渗入,都有相当讲究的一套传统方式的出现。  相似文献   

18.
刘鹏 《北京档案》2008,(5):40-41
天主教是世界主要宗教之一.西方文化在向中国传播的过程中,传教士起了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9.
从当代大学生礼仪文化现状探索高校礼仪教育的途径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当代大学生礼仪文化知识和道德修养的总体现状到底如何?存在着哪些问题?这些问题背后的原因又是什么?作为高校又将如何深化礼仪教育?文章针对高校目前存在的显性和隐性的不文明现象,采用问卷调查的形式,搜集资料、分析数据,根据现状和成因,多角度地探索高校礼仪教育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20.
馆藏上海教会大学档案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欧美教会在上海举办教育最初的动机是传教。由于直接传教收效甚微,促使传教士去寻找传教的其他更有效的途径。建立教会学校,就是欧美各国传教士根据当时中国的具体国情而采取的一种变通的传教手段。在一般教会学校得到较为广泛发展的基础上又诞生了教会大学。开办高校的理由为:使上海的上等阶层皈依天主教或基督教,通过他们影响普通百姓等等。因此,早期的上海教会大学具有强烈的宗教色彩。所有学生,不管是否是教徒,都必须接受天主教或基督教教义和礼仪的严厉约束,大多数学校要求学生每年起码修习一门宗教课程,宗教课程是早期的沪江大学、圣…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