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李卓吾先生批评西游记》是目前所发现的最早的《西游记》评点本,它从小说所体现的“极幻”与“极真”的辩证关系入手对《西游记》进行了评点。《李卓吾先生批评西游记》指出小说在主题上、艺术上和情感上的“以幻寓理”、“以幻写真”、“以幻感世”,同时认为评点者对小说之“幻”是高度赞赏和肯定的。  相似文献   

2.
被誉为“四大奇书”之一的《西游记》,因其众多纷繁的妖魔而被鲁迅定义为“神魔小说”。作者在一个亦真亦幻的神话世界中,为我们展示出一系列栩栩如生的妖魔形象,他们或是自然生长而成,或是天上下凡者,甚至还有与神佛有亲属关系者,种类繁多,层出不穷。  相似文献   

3.
《西游记》和《封神演义》作为典范文本,分别代表了明代神魔小说“以幻写真”和“以幻求奇”的叙事范型。《西游记》追求神异性和人性的融合,渗透其中的是作者对时代文化的深刻理解。《封神演义》专注于神异性的展示,体现作者通过锐意求新来娱乐读者的创作诉求。两种范型都深植于明代文化的土壤。  相似文献   

4.
百回本《西游记》的横空出世,为明代的小说批评提供了新的范本。围绕着对《西游记》的评论,陈元之、谢肇淛、李卓吾(?)、衰于令、张誉、凌濛初、睡乡居士等都发表了许多独到的见解。他们的批评文字基本解决了困扰自古以来无数研究者的小说创作“虚与实”的关系问题,肯定了小说这种特殊体裁的虚构性特征,基本澄清了对以神魔鬼怪为题材的奇幻文学的传统偏见,肯定了奇幻小说存在的合理性;从“真与幻”的辩证关系上,强调奇幻小说要“幻中有真”,更进一步强调小说要描写平常人的日常生活,完成了文学向人本位复归的理论探索;在“奇与正”的探讨中,他们把“奇”定位于“文胜”,定位于取材于现实生活,客观地反映现实生活,又要表现出奇的特色,是对古代小说理论的重要贡献。在这些理论探索的每个环节中,《西游记》的范本作用都是十分重要的。  相似文献   

5.
袁于令在《〈西游记〉题词》中,阐述了他对《西游记》主旨以及艺术特征的认识,对古代小说理论中真与幻的问题探讨作出了杰出的贡献,为学术界所公认。袁于令还在这篇文章中提出了“言佛不如言魔”的论点,它揭示出小说人物塑造的某种规律。  相似文献   

6.
《西游补》是一部瑰丽、奇特的神魔小说。它接《西游记》“三调芭蕉扇”唐僧等四人过火焰山之后,写了孙悟空化缘途中为鲭鱼精幻造的青青世界所迷的故事。最后又与《西游记》第62回唐僧金光寺扫塔接衔。小说虽然在形式上是给《西游记》补上这么一段故事,但其实质内容和原著已无甚关系,它是一部独立的完整的著作。  相似文献   

7.
<西游记>为我们虚构了一个神魔世界,孙悟空是作者在神化和人化的交叉点上创造出来的"幻中有真"的艺术典型.同时,作者在处理孙悟空这一形象时,摒弃了"西游"故事中宣扬佛教、弘扬佛法的宗教思想,突出了孙悟空的主体意识.  相似文献   

8.
鲁迅开拓了明代神魔小说的现代研究路径。他不仅提出“神魔小说”的概念,而且针对其产生的社会背景、文本特征进行了大量的研究梳理,特别是对《西游记》的评述考证,奠定了《西游记》的现代研究范式。同时,鲁迅将神魔小说内蕴着的独特美学价值加以评价、总结,并在自己的创作中承继了神魔小说的某些审美特质。  相似文献   

9.
《西游记》神魔形象论刘松涛吴永忠的《西游记》是一部伟大的浪漫主义的长篇小说。、作品充满了浓郁的浪漫情调和丰富的想象用他汀。个光怪陆离的幻想境界。它以神魔为主要描写对象,塑造了以孙悟空为代表的众多的个性鲜明、栩栩如生的人物形象,为我国文学人物面廊增添了...  相似文献   

10.
杨彩娟撰文《(西游记)“龙”形象的题材拓展与文化审视》指出,“龙”是中国历代文学家笔下常见的素材.作为神魔小说的杰出代表,《西游记》大大拓展了“龙”形象的题材.将龙马题材整合到“龙”形象的叙事中。  相似文献   

11.
《西游记》历来被认为是一部浪漫主义杰作,全书以奇幻的笔墨讲述了唐僧师徒四人西天取经的故事。但从古至今任何学作品都有它的社会现实基础,奇书也好,幻书也罢,都不可能是凭空编造的。尽管《西游记》的作用幻笔述神语怪,充分驰骋浪漫主义的奇思妙想,把读引向远离尘俗的神魔世界,但细细读来,我们仍然可以发现作展开想象的翅膀飞得再高也没有离开的现实的土壤。不论是作精心构建的神魔体系,还是众神佛妖魔的形象特征,都是现实社会的折光与投影。  相似文献   

12.
当下对《西游记》的阅读与教学中仍存在概念化、标签化、单一化等问题。教师要引导学生打破既定的概念、摘下固化的标签,在阅读中读出神魔小说的本来趣味,读出神魔人物的凡人真性,读出神魔世界的辩证深思。  相似文献   

13.
一、同是神话巨著,但一为礼佛,一为崇道;二、《西游记》《封神演义》“同”是儒、释、道互补之作,但《西游记》的主导思想是“出世”,而《封神演义》的主导思想是“入世”;三、哪吒、杨戬、李靖、木吒,是《西游记》《封神演义》中的“同”有人物,但在书中所起的作用相“异”;四、《封神演义》和《西游记》共“同”移用说话人写景状物的诗、词、赞;但“异”在《封神演义》移用马虎,《西游记》移用贴切;五、《封神演义》《西游记》同是累积型的作品,但《西游记》创造了孙悟空、猪八戒、沙和尚、唐僧、牛魔王、铁扇公主等等众多传世的艺术形象,《封神演义》则除了哪吒、比干的形象塑造得比较成功外,其余人物塑造乏善可陈。  相似文献   

14.
<正> 在《西游记》的研究中,关于神魔形象的构成问题,人们似乎已经取得一种共识,即不论是最主要的孙悟空、猪八戒,还是与之对立的各种妖魔,大都是人、妖(神)、兽三者的有机结合,既体现了人的思想感情等社会属性,又有着动物的外形和习惯性等自然属性,还有着妖的神通广大的本领等传奇性。并且,三者“不是并列地融化在一起”,而是“以人的思想感情等社会性为主体”,“动物性和传奇性,都是为人的思想感情等社会性服务的”。这种看法,是从艺术与生活,神魔形象与现实关系的角度去突出三结合艺术因素中的人的社会性,自然没错。我们也不否认,神魔形象体现了人的思想感情,是《西游记》塑造神魔形象得以成功的一个因素,如果不是这样,那么《西游记》中的那些妖魔就会成为令人不可理解的稀奇古怪的东西。但是,过分强调这一点,也失之偏颇。其实,比起其它神魔小说来,《西游记》中的神魔形象,在表现人的思想感情上,之所以显得更完美和谐,更具有艺术的魅力,是经  相似文献   

15.
《西游记》【名著概述】作者吴承恩,明朝著名小说家。《西游记》主要描述了孙悟空大闹天宫,唐僧出世和师徒四人西天取经等故事,赞扬了以孙悟空为主的师徒四人不畏艰险、百折不挠的可贵精神。【人物情节】【阅读感受】这部小说善于说故事,可读性强;善于塑造人物形象,它所塑造的孙悟空、猪八戒等人物使人过目不忘;全书充满了天马行空的想像和大胆奇特的夸张。【中考链接】1.(2005年江苏省泰州市“)神魔皆有人情,精魅亦通世故。”(鲁迅语《)西游记》刻画的众多神魔精魅都具有人的情感。请参照示例,另举一例,具体说明这一特点。示例:铁扇公主因…  相似文献   

16.
《西游记》是一部宏大的神魔小说巨著,塑造了很多脍炙人口的妖怪形象。妖怪的种类丰富,名目新奇,仿佛天地间的万物都融入了这个瑰丽的神魔世界。把《西游记》中的妖怪进行一个统计总汇,根据妖怪原形物种类别的不同将其划分为四类:动物型、植物型、无生物型、类人型;从神话学视角来审视作品中“妖怪”这一主题,可以看出,妖怪形象是对原始神话的传承和再创造,妖怪形象中有“人兽合一”思想,神话的拟人性和神话思维的类比性,妖怪有“四位一体”特点。  相似文献   

17.
关于《西游记》的主题思想,历来众说纷纭,诸如“主题转化说”、“反动说”、“破心中贼说”等等,至今仍没有定论.笔者认为,作品的主题思想应当是从作者的创作意图和作品的实际内容中反映出来的;而作品的实际内容对于主题思想的分析和确定则更为重要.《西游记》是一部神魔小说.分析《西游记》的主题思想,首先应当从神魔小说的特点出发.文学是社会生活的反映.但任何伟大的艺术作品都不是社会现实的简单翻版;任何光辉的艺术形象都不是简单的阶级概念的化身.神魔小说尤其如此.神魔小说在反映社会现实矛盾时,采取了投影的方式,而不是直接地反映;不是以现实的具体的社会矛盾为依据,而是在幻想的形式中再现现实中的矛盾.正如鲁迅所指出,神魔小说的特点在于:“义利邪正  相似文献   

18.
吴承恩是我国明代杰出的浪漫主义作家,他的神魔小说《西游记》,是我国文学宝库中的珍品之一。为了进一步发掘《西游记》思想艺术的价值,本文拟就现存有关资料,对吴承恩的文艺思想作些粗略的探讨。一吴承恩生活的时代,“前后七子”正活跃于明代文坛。“前后七子”,是一个以反对“台阁体”文学为目标的复古主义的文学流派。明初  相似文献   

19.
《西游补》作为《西游记》续书的一种,沿袭了《西游记》的题材特征,与其他续书不同,其采用梦幻的形式,以荒诞的叙事艺术和梦幻自由的结构模式来铺叙描写行者"历幻"的过程,寄寓了深刻的人生哲理和强烈的现实批判意识。这使《西游补》独树一帜,在神魔小说的发展历程上具有独特的价值意义。  相似文献   

20.
《西游记》是中国古典神魔小说的巅峰之作,而周星驰导演的影片《大话西游》与《西游记》小说之间形成一种互文。电影《大话西游》保留了西游记中的人物,却赋予了角色现代意义。本文通过分析《大话西游》中主要角色的爱情宿命和自我顿悟之路,剖析电影中角色所映射的当代都市人形象,以及电影所反映的当代都市人的爱情命运和个体自我的迷失现象。本文旨在阐释电影《大话西游》的现代性及当下意义所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