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78 毫秒
1.
软土地区承压水深基坑工程常常遇到基坑突涌问题,针对有较多工程桩的多层地下室深基坑,进行了有桩基坑突涌模型试验研究。分析了基坑突涌破坏模式为土体表面涌水涌砂破坏,属于流土破坏类型,揭示了桩土相互作用机理,桩身轴力和桩侧摩阻力分布规律。研究结果表明:随着承压水压力的增加,桩顶与土体竖向位移呈现相似的变化规律,均呈抛物线分布。由于桩基的作用,黏土层破坏时的水力梯度明显提高,对比无桩软土深基坑在承压水压力作用下的土体变形规律,坑内工程桩的抗拔效应对坑底土体隆起变形起到较明显的抑制作用。  相似文献   

2.
基坑土钉墙支护是近年来发展起来用于土体开挖和边坡稳定的-种新型挡土结构.由于其具有经济、施工快捷等优势,在我国得以迅速推广应用.所谓土钉墙支护就是用加固和锚固现场原住土体的细长杆件(土钉)作为受力构件,与被加固的原位土体、喷射混凝土面层组成的支护体系.近几年来,土钉墙支护在我省发展较快,多次用于工业与民用建筑的基坑支护工程中,并与其他支护方法联合使用,均取得了良好的效果,获得了显著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3.
胀缩性是粘性土所特有的一种水理性质,它是指粘性土中由于其含水量的变化而引起的体积膨胀或收缩的特性。粘性土的胀缩特性对基坑、边坡、坑道及地基土的稳定性有着重要的意义。如因粘性土体积膨胀或收缩导致土体强度降低及地基变形,进而引起建筑物的破坏,边坡失稳及道路翻浆等。  相似文献   

4.
本文中的几种分散土边坡防护措施能够很好的抑制雨水对分散土坡面的冲刷;对分散土边坡起到很好的保护作用。作为一个整体护坡结构,可以依靠自重,对边坡上的分散土起到充分的压实作用;能够有效的减缓冰推对分散土边坡的破坏。并且坡体自身的反滤排水特点能很好的降低土体内部的水分迁移,从而有效解决寒冷地区冻融、冻胀对分散土边坡的破坏。  相似文献   

5.
李朝旺  雍睿  侯钦宽  陈欢欢  沈飞 《科技通报》2019,35(12):135-143
刚性埋地管道在发生渐进破坏的过程中必然导致局部管身强度降低,不可避免地导致邻近土体发生位移,破坏土体内部初始应力平衡状态,进而导致上覆平行管线出现管身应力集中、变形过大等现象。然而,目前就下层管线破坏扰动土体平衡,导致上层管线承受不均匀力而发生受力变形等问题尚缺乏深入系统研究。下层管线的埋深、破坏范围、破坏程度以及地面车辆荷载会对上层管线的应力、位移产生潜在影响,开展以PVC-U管道为例的多工况管土相互作用有限元仿真模拟,分析得到上层管线最大应力、位移的变化规律。采用数理统计方法对影响上层管线应力、位移的因素进行敏感性分析,结果表明:影响上层管线最大应力的各因素敏感性由大到小的次序为:地面静止车辆荷载,下层管线的破坏范围、埋深、破坏程度;影响上层管线最大位移的各因素敏感性由大到小的次序为:地面车辆荷载,下层管线的破坏程度、破坏范围、埋深。  相似文献   

6.
在地震中,地基的震害现象有沉陷、倾斜、裂缝、滑移、基础上浮等现象,根据对国内外地基破坏的分析与统计,其中80%是由于土体的液化引起的。因此,对土体液化的判别与处理是地基抗震设计中的主要任务。规范规定,存在饱和砂土和饱和粉土(不含黄土)的地基,除抗震设  相似文献   

7.
引言静压法沉桩由于具有无嗓音、无振动、无污染等优点,并且高强预应力管桩工艺简明、质量可靠、造价便宜、检测方便,故在我省已得到广泛应用,下面就其施工中有关问题作简明介绍,仅供参考。1,预应力管桩的挤土影响管桩在压入过程中要将桩周土向旁挤压排开而占据原来地基土体空间,原来土体受到很大的塑性剪切变形而使土的结构受到很大的扰动和破坏。在软弱土层中,挤土影响主要是桩入土时挤开相应体积的土体,在桩周饱和软粘土中产生较高的超孔隙水压力。大量的土体位移常导致邻近建筑物基础上抬,结构变形,以及损坏地下管线和设施或边坡失稳等…  相似文献   

8.
土工合成材料是一种新型的岩土工程材料,是以合成纤维、塑料、合成橡胶等聚合物以及玻璃纤维为原料制成的各种类型产品,置于土体表层或各层土体之问,起到保护或加强土体的作用。针对土工合成材料在水利工程中的应用和施工方法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9.
预应力管桩的施工控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预应力混凝土管桩施工中,由于淤泥质土体的挤土效应和受上部桩机自重的作用,土体向水平方向挤土,对已沉入桩产生水平推力,导致桩体倾斜、裂缝和断裂.通过采取纠偏、补强加固等有效措施,成功进行后处理,达到了设计要求.  相似文献   

10.
土钉墙支护,是用于土体开挖和边坡稳定的一种新技术。90年代以来,在国内许多城市的工程建设中得到了推广应用,它是由挡土墙和锚杆发展起来的,在土体内放置一定长度和分布密集的土钉(即钢筋)与土共同作用,以弥补土体自身强度不足,并在坡面上制作与土钉连成一体的钢筋网喷射砼面层(即土钉墙)。关键词:土钉;土钉墙;钢筋网;喷射砼一、施工特点: 该施工是将抗拉强度很低的土体与注浆钢筋组成复合体,并与基坑侧壁喷射的钢筋砼结构共同工作,保证施工中基坑边坡稳定的一种深基坑支护方法。该施工具有以下特点:1、施工便捷安全,土钉制作与成孔简单易行,灵活性强,便于各种形式的基坑支护设计。2、对施工场地狭小,大型护坡施工设备不便操作时,有其独特优越性。3、稳定可靠,支护后  相似文献   

11.
解仁伟 《中国科技信息》2005,(8):125-125,119
本文结合某软基处理工程的实际经验,对动力排水固结法加固软基的施工工艺进行了探讨,认识到夯击能、夺击击数及两遍夯击的间隔时间等参数对固结的效果有明显的影响,合理地选取这些参数可以有效地避免“橡皮土”现象的发生和土体结构的破坏。本文的结论可为同类工程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2.
土的抗剪强度是指土体抵抗剪切破坏的能力。在土力学中,采用摩尔-库仑强度准则,用内摩擦角和内聚力两个指标描述土的抗剪强度规律。在室内试验中,可以用直剪试验或三轴试验来测定土的抗剪强度指标。对粗粒土应当用大尺寸的仪器或现场大型直剪试验测定。土的抗剪强度指标和土的原始状态、应力路径、应力历史、排水条件等因素有关,考虑不同因素影响时,应采用不同的试验方法。  相似文献   

13.
利用土钉墙的施工方法对已挖深基坑进行支护,以限制土体变形的发展,增强边坡土体自身的稳定性。本文简要介绍了实际工程中用土钉墙支护深基坑的施工方法。  相似文献   

14.
富水地层中地下水渗流易造成土体颗粒迁移,引发土体内部侵蚀,进而改变土体内部结构及力学性质,甚至引起土体的渗蚀破坏。基坑工程中的开挖卸载和非稳定渗流场易引发土体内部的渗流侵蚀,但其发生和发展过程难以进行实时观察与精确测量,因而在当前基坑工程的设计与施工过程中较少考虑土体渗蚀的影响,存在一定的安全隐患。本文基于已有的文献研究成果,从基本理论、试验研究与计算模型3个方面揭示土体渗蚀发生和发展机理,再从土体土骨架结构、渗透系数和变形情况3个方面明确渗蚀对基坑工程土体受力与变形的影响,然后通过改造GDS三轴仪开展恒定剪应力渗透侵蚀试验,探究渗蚀对基坑工程土体力学特性的影响情况,最后对基坑工程中的土体渗蚀研究提出建议和展望。  相似文献   

15.
归纳了有关学者在静压桩挤土效应模型试验方面所做的工作,对挤土效应室内模型试验的实验装置、土样的制备、测点布置等方面进行了分类阐述,总结了室内模型试验所得到的总体近似规律和单桩、群桩沉桩挤土效应的近似规律,揭示了挤土效应室内模型试验土体内部规律较难揭示、试验土样难以使用原状土、群桩相互作用下挤土效应机理研究有待深入,提出了考虑孔隙水压力进行数值验算、考虑"时间效应"对挤土效应进行研究等观点。  相似文献   

16.
水工建筑物接缝效果直接关系到工程的安全与稳定,特别是地基条件为砂土、粉砂土或地基下有石膏的地方,如果接缝漏水,水流会带走地基中的细砂、细土颗粒淘空基底或软化地基,从而使建筑物发生沉陷倒塌破坏。最常见的事故是土石坝的防渗土体发生裂缝、滑坡、坝体及坝基漏水等。  相似文献   

17.
徐斌  陈赟  张楠  于洋  吕庆 《科技通报》2020,36(4):101-106
抗滑桩是加固边坡的常用方法,不同的抗滑桩设计方案会影响桩加固边坡的破坏模式与稳定性。本文采用数值方法来模拟桩土相互作用,建立了抗滑桩加固边坡的计算模型。通过以坡面位移突变为判据的强度折减法计算加固边坡的安全系数,同时获得加固边坡的破坏模式。以某一土质边坡为例,分析了不同抗滑桩桩径及设桩位置组合下的加固边坡破坏模式,并从抗滑桩桩顶位移的角度来解释加固边坡破坏模式的变化规律。结果表明:抗滑桩的设桩位置对加固边坡的破坏模式起决定作用,不同的设桩位置会产生桩后土体滑移破坏、桩前土体滑移破坏和桩身断桩破坏3种破坏模式;抗滑桩的桩径决定了桩的抗弯能力,从而决定加固边坡在发生破坏时是桩失效还是边坡失稳。  相似文献   

18.
在位于津山线铁路路基下公路桥涵的顶涵过程中,为了防止开挖面上的杂填土、黏土、粉质黏土、粉土等失稳,以保证位于桥涵上方的津山铁路线正常运行,需对粉质黏土地基进行预加固。加固手段采取对顶进涵周围一定范围内的土体进行注浆固化,即将浆液注入土体,利用浆液扩散将土体固化。处理结果表明所应用的工艺对提高土体地基承载力防止土体坍塌有明显效果。  相似文献   

19.
利用土钉墙的施工方法对已挖深基坑进行支护,以限制土体变形的发展,增强边坡土体自身的稳定性。本文简要介绍了实际工程中用土钉墙支护深基坑的施工方法。  相似文献   

20.
为了寻求更加合理的土压力计算理论,对杭州、宁波及奉化软土进行了大量的SEM图像扫描,从土体的微观结构出发,通过图像分析软件统计了软土孔隙率与接触面积率的关系,结合土体侧向应力传递的原理,得到了考虑接触面积的土压力计算理论,并通过案例,分析了土压力理论计算与实际监测存在差异的可能原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