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34 毫秒
1.
日前,新华社记者报道两会代表委员"声讨"各地出现的"超级中学",十分值得关注。这些被称为"航空母舰"的"超级中学",是近年来各地正在"崛起"的"新生事物"。它们不仅规模巨大,多为万人高中,有的甚至超过两万人;  相似文献   

2.
郭文婧 《生活教育》2013,(12):31-32
在高考的指挥棒下,曾经喧嚣一时的“县一中现象”已经被“超级中学现象”取代,衡水中学、毛坦厂中学、上外附中、黄冈中学、北京四中……这些名字如雷贯耳。究竟什么样的中学可以称为“超级中学”,目前还没有统一的标准,但它们至少有两个共性:一是在校师生人数不断增多,有的规模以万计:二是升学率高,尤其是学生常年大比例考入一流高校。  相似文献   

3.
杨柳 《教育文汇》2013,(20):10-11
“超级中学”对一些家长而言,是子女跻身一流高校的VIP通道;于地方政府来说,则是官员政绩的得意之作。不少有识之士认为,“超级中学”植根于应试教育的土壤,源于高分考生的保有量,维系于优质生源的流水线生产模式。在多元取材、个性发展越来越成为教育共识的今天,“超级中学”多少显得有点不合时宜,甚至成为中国基础教育改革和发展的滞点之一。  相似文献   

4.
一个班上百人,一个年级几十个班,在校生人数少则五六千,多则七八干,这可不是大学校园,而是不少地方存在的“超级中学”的现状.近年来,“高考工厂”比“超级中学”更胜一筹,动辄上万名学生,用工厂流水线的模式输出毕业生,例如河北衡水中学、河南郸城一高和安徽六安的毛坦厂中学.从“超级中学”到“高考工厂”,形成了我国中学教育一道绕不过去的风景.  相似文献   

5.
应试教育下家长对于升学率的热切追求、学校为了逐利而盲目扩张以及政府为了政绩对"超级中学"的大力支持是"超级中学"形成的原因。"超级中学"收取高额择校费以及垄断一流学生生源等,造成了不同阶层间的教育不公平;垄断优质教育资源,造成校际间的教育不公平;追求升学率而忽视后进生,造成了学生间的教育不公平。因此,需要通过改革高考制度、补偿薄弱学校、拆分"超级中学"等措施来消除"超级中学"带来的不良影响,以促进教育公平。  相似文献   

6.
经济体制的转轨,不可避免地要改变一些企业的命运,有的因此而“关停并转”,企业的职工也因此而转岗,甚至下岗。当下岗的人数膨胀成为令政府关注的社会问题时.由政府启动的“再就业工程”也开始了。为了使下岗人员能够再就业,劳动、工商、税务、公安等部门为此制定了许多倾斜政策,诸如优先安排、简化审批程序、减免税收等。不少单位在用工时,还明确规定主要考虑下岗人员。就连许多招聘广告上,也特意写明“下岗者优先录用”。在这样一个全社会都关注下岗人员的社会氛围中.成人教育部门当然而且也应该参与进去。不说职工的岗位培训是…  相似文献   

7.
地方政府是"超级中学"现象的始作俑者,许多地方领导以辖区内拥有"超级中学"为荣。巨型学校与"超级中学"的存在,实际上是政绩观与利益链共同驱动的结果。(6月24日《中国教育报》)随着高考分数的公布,新一轮高考宣传大战  相似文献   

8.
鲍华明 《甘肃教育》2011,(18):15-15
高考结束,在很大程度上标志着一所高中教学水平的清华北大录取结果也浮出水面。和往年一样。在不少省份,清华北大的招生名额的一半都被少数几所高中占据,在江西,仅临川一中一所学校就超过全省清华北大录取名额的30%;在陕西,西工大附中和高新一中两所中学考入清华北大的人数合计占全省名额的62%。这样的少数几所高中往往被人们冠之以“超级中学”的名号。目前,名校竞争呈现明显的“超级中学”瓜分的格局。  相似文献   

9.
近年来,超级中学的迅速发展使其成为社会关注的热点。本文从政府、社会、学校、家庭和个人四个不同主体的教育投资行为上对超级中学现象进行成因分析,并分析了超级中学带来的影响,进而提出:要推进教育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缓解教育供求矛盾;调整政府投入的思想偏好和行为倾向;强化社会责任意识,营造良好环境;实现学校的规范化发展;合理引导家庭的教育投资行为等建议,以消除超级中学带来的不良影响。  相似文献   

10.
一些网民认为,日益严重的"超级中学"现象,正是资源配置的反面教材。部分代表委员指出,这些垄断一个城市甚至一个省份最优秀的教师和学生、以追求升学率为直接目标、隐藏着利益垄断的"超级中学",一旦"扎堆"出现,将加剧教育资源分  相似文献   

11.
胡双成 《湖南教育》2005,(19):23-23
“政绩工程”泛指有的政府官员为了显示自己的政绩,而搞的一些诸如广场、风光带一类的脱离当地经济社会发展水平的项目。这类“工程”劳民伤财,很多纯粹是为了装点门面,群众对此深恶痛绝。其实在教研工作中,我们也时常看到这类“政绩工程”。有的学校搞了很多的课题,一些课题还获得了省级、国家级的奖励,但你到学校一了解就会发现,这类课题对学校的教学工作并没有多大的帮助,有的只是一些“专家”在办公室闭门造车的“杰作”。  相似文献   

12.
李桂珍 《湖南教育》2002,(16):20-20
据调查统计,2001年我国“校园暴力”情况为:10.5%的学生面临“校园暴力”的威胁,94%的孩子认为在社会中自身的安全不能得到保障。近年,各地媒体也纷纷报道有关“校园暴力”的新闻。“校园暴力”已经引起社会各界的关注和重视。校园安全与否,是保证学校正常的教学、生活秩序的重要前提。而目前在我们的一些学校,侵害学生人身、财产安全的事件时有发生:有的向同学索要钱财,不从便拳脚相加;有的为同学间的一点小事就大打出手,伤害他人;有的以大欺小、以众欺寡,甚至收取保护费。这些都严重影响了学校正常的教学、生活秩…  相似文献   

13.
改善高中的教育生态,首先要改变以"超级中学"和升学率为教育政绩的地方政府行为。要打破"超级中学"对优秀生源的垄断,取消它们可以跨区域"掐尖"招生的特殊政策。还需要改变名牌大学的招生策略,例如,限制北大、清华在每一所名牌高中招生的数额,确定一个恰当的上限。如果教育和谐发展、学校  相似文献   

14.
每一个地方都有这样一所神一样的中学,它们垄断了当地最优质的师资和生源,是重点大学甚至北大清华的保障,他们用流水线的模式输出流水线型的大学生,滚雪球般积累名气,使之处在教育资源"食物链"的顶端。这就是所谓的"超级中学",这些被称为"航空母舰"的"超级中学",是近年来各地正在"崛起"的"新生事物"。它们不仅规模巨大,多为万人高  相似文献   

15.
取得市场竞争的“入场券”冀民说到职业道德,实际工作者与理论工作者,都有形象的比喻,有的说它是参与市场竞争的“入场券”,有的喻它为进入市场的“通行证”。应该说这些都抓住了市场经济条件下职业道德建设的要义。是的,如果说在过去,各家企业产品质量如何、社会信...  相似文献   

16.
王宏伟 《成才之路》2009,(23):53-53
在义务教育初中物理教材中,新增加了30多个课后小实验。而对于这些小实验,许多教师往往不重视,忽视了其重要性。其实这些小实验中结合了许多的物理原理,里面“大有文章”.它们有的侧重于操作、有的侧重于设计、有的侧重于对物理知识的理解和应用,各有特点和作用,是课堂教学的延伸和补充,是搞好物理实验教学的不可忽视的重要组成部分。这些小实验往往使物理教学的许多原理变得“大题小做”。  相似文献   

17.
何宗样 《学语文》2006,(3):28-28
对于同一道题目,有的人理解得深,有的人理解得浅,有的人解决得多,有的人解决得少,为了区分这些情况。高考实行懂多少知识给多少分的评分办法,叫做“分段评分”解答高考中的解答题,除了要掌握知识外,还要把知识组织为一个和谐的逻辑结构,而这是比较难把握分寸的。因此,至今仍是“踩点给分”——踩上要考查的知识点就给分,踩得多就多给分。  相似文献   

18.
清华大学人文学院几名学生调查发现,时下,一流大学的生源越来越集中,在很多省份,北大、清华一半的招生名额被当地几所高中占据,这些包揽大多数一流大学入学资格的高中被称为“超级中学”。  相似文献   

19.
程刚 《良师》2010,(3):7-7
大西洋中的鱼类,有的受微生物侵袭而生病,有的在斗殴残杀中受伤,这些病鱼、伤鱼便会到“鱼医生”那里去“看病”。“鱼医生”是大西洋中一种名叫圣尤里塔的小鱼,当有鱼“求医”时,它便伸出尖尖的嘴来清除伤口上坏死的组织和鱼鳞、鱼鳍、鱼鳃上的寄生虫、微生物。这样,既可以治疗鱼病,又可以美餐一顿。  相似文献   

20.
非中心城市普通中学遭遇"超级中学"围困是一个全国性普遍存在的现象。"超级中学"凭借地理区位优势、教育资源优势和多年来教育经验的积累,吸引社会的强烈关注,从而吸引本地区和周边地区大量优质生源及优秀师资加盟。在媒体、社会普遍批评"超级中学"破坏区域教育生态、损害教育公平的形势下,理性分析非中心城市普通中学自身存在的问题,找差距,想办法,创特色,是解决当前问题的重要途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