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一、初中数学课堂教学改革的误区误区之一:以满堂问代替满堂灌有些教师在教学中把提问式教学与启发式教学混为一谈,导致课堂教学以满堂问代替满堂灌,问题设计欠合理化、科学化,提问随意性大,缺乏精心安排,忽视对重点、难点的讲解。  相似文献   

2.
当今,课堂教学改革正呈蓬勃发展的势态,并取得了显著成果.然而,在教改实践中仍存在着一些问题.以下根据我所掌握的情况和研究体会,谈谈初中数学课堂教学改革中存在的几个误区,并探讨走出误区的方法.一、初中数学课堂教学改革的误区误区之一:以满堂问代替满堂灌有些教师在教学中把提问式教学与启发式教学混为一谈,导致课堂教学以满堂问代替满堂灌,问题设计欠合理化、科学化,提问随意性大,缺乏精心安排,忽视对重点、难点的讲解.  相似文献   

3.
课程改革已经在我区实施了几年了,老师们从迷茫到清晰,逐步进入了课程改革的轨道,但在实际的教学中还存在一些误区,现浅谈如下:误区之一:以满堂问代替满堂灌有些教师在教学中把提问式教学与启发式教学混为一谈,导致课堂教学以满堂问代替满堂灌,问题设计欠合理化、科学化,提问随意性大,缺乏精心安排,忽视对重  相似文献   

4.
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要走出5个误区:一是以“满堂问”代替“满堂灌”。我们不能将提问与启发式教学混为一谈。教师对问题的设计要合理、科学,不能有随意性;要使学生在教师的指导、点拨下,通过亲自尝试、摸索,建立新旧知识间的联系。二是以“少讲少练”代替“精讲精练”...  相似文献   

5.
有些教师在教学中把提问式教学与启发式教学混为一谈.导致课堂教学以满堂问代替满堂灌,问题设计欠合理化、科学化.提问随意性大,缺乏精心安排.忽视对重点、难点的讲解。启发式教学就是在教师的诱导、点拨下.使学生通过亲自尝试探索。建立新旧知识之间的联系,将新的知识纳入到已有的认知结构中去的再发现过程。显然提问式教学是贯彻启发性原则的有效手段,但两者不是等同的。提问不一定都有启发作用,启发性原则是否得到贯彻,不是看形式上的提问.而是看学生的心智活动是否达到顿悟。  相似文献   

6.
提问是课堂教学过程中最普遍、最常用的方法.但课改中有些教师变得不敢问了,怕被说用“满堂问”代替“满堂灌”,这明显有违课改初衷.教学中,教师要敢问,要研究如何问.  相似文献   

7.
课堂上,师生之间的交流和对话大多是由提问来完成的,提问的有效性对实现数学课堂有效教学具有重要影响.在实际教学中,教师的课堂提问行为还存在一些不足和误区,例如:以“满堂问”代替“满堂灌”,提出的问题不明确,提问的时机把握不当等.本期专题针对教师课堂提问的误区展开探讨,分析教师提问能力的特征,分享提升提问有效性的教学策略.  相似文献   

8.
一、以提问、铺垫代替学生思维 有些教师把课堂提问与启发式教学简单地等同起来,认为“问”就是“启发”,于是课堂教学的满堂灌代之以“满堂问”;一些没有思维价值的简单问题,诸如“对不对”、“是不是”等充斥课堂。一问未了又是一问,学生应接不暇,浅尝辄止。表面上,似乎“双边”活动热闹非常,实际上学生的思维并没有真正展开,对教材仍是一知半解,或不求甚解。长此以往,反而会养成学生肤浅的学习态度和思维的惰性。提问  相似文献   

9.
提问是课堂教学过程中最普遍、最常用的方法。但课改中有些教师变得不敢问了,怕被说用“满堂问”代替“满堂灌”,这明显有违课改初衰。教学中,教师要敢问,要研究如何问。  相似文献   

10.
提问是课堂教学过程中最普遍、最常用的方法。但课改中有些教师变得不敢问了,怕被说用“满堂问”代替“满堂灌”,这明显有违课改初衰。教学中,教师要敢问,要研究如何问。  相似文献   

11.
一、以提问式教学代替启发式教学有些教师把提问式教学与启发式教学两者简单地等同起来,认为“问”就是“启发”,导致课堂教学“满堂问”,过多地提出没有思维价值的简单问题。诸如,一些“对不对”,“是不是”等,造成满堂课尽是学生震天价响的“回音”;或者连珠炮似地发问,一问未了又是一问,一问刚完再来一问,使学生应接不暇、浅尝辄止。提问式教学是贯彻启发式原则的有效途径,但不能片面地把提问式教学等同于启发式教  相似文献   

12.
对数学课堂教学“满堂问”的思考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1“满堂问”的界定和价值判断在对“满堂问”作价值判断之前,首先作以界定.课堂教学是提出问题、解决问题、再发现问题的动态发展过程,问题提出和问题解决是构成课堂教学的两个重要元素.那么,“满堂问”到底是“满堂问题”还是“满堂提问”呢?笔者认为,“满堂灌”中的“灌”是动词,即“注入”.与“满堂灌”相对应,“满堂问”中的“问”作为动词,应理解为“提问”,因此,“满堂问”即“满堂提问”.界定“满堂问”之后,我们再作价值判断就不会产生歧义.  相似文献   

13.
<正>经过多年的改革和尝试,新课标指引下的课堂教学改革取得了许多突破性的进展,许多传统的课堂教学方式已渐渐离开了课堂。但是,还是有部分教师对新课标下的课堂教学理解不深刻,甚至存在诸多误区。一、新课标下部分教师课堂存在的误区误区一:"满堂问"在新课标指导下,课堂教学刚刚挣脱出了"满堂灌"的泥潭,却又深陷于"满堂问"的状态。有的教师片面地理解提问的意义,不停地给学生提问题,学生则紧张地仓促作答,然后教师补充讲解或其  相似文献   

14.
正在语文课堂教学中,提问是最常用的教学方法,也是优化课堂教学过程,提高课堂教学效率的重要手段。课堂提问是一门艺术,它体现了教师的教学素养。然而,在当前的中学语文课堂中,许多教师提问的随意性强,提问时不讲原则和技巧,缺乏科学性和艺术性,使得课堂教学效率低下。下面就语文教学中常见的一些课堂提问误区加以分析,提出一些走出误区的对策和技巧。一、问题诊断1.由课改前的"满堂灌"变成当今的"满堂问"  相似文献   

15.
随着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深入,数学课堂教学改革也取得了令人欣喜的成绩。使我们更加坚定改革成功的信心。但是我们在看到成绩的同时,也要认识到目前数学课堂教学改革存在的以满堂问代替满堂灌、以“少讲少练”代替“精讲精练”、以《教师教学用书》代替备课笔记、只重视教法改革而忽视学法指导等问题,并积极探讨解决问题的策略。  相似文献   

16.
唐大伟 《考试周刊》2012,(78):81-81
“问题”是课堂教学的波澜,也是形成课堂教学高潮的前奏,有“问题”才有课堂教学活动的开展。然而,从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现状来看,相当一部分教师认为“提问是老师的权利,多提问可以促进学生思考”,所以“满堂问”代替了“满堂灌”,殊不知,这样的课堂教学严重抑制了学生的主动性和积极性。  相似文献   

17.
提问是课堂教学过程中最普遍、最常用的教学方法。但如今的一些课堂教师变得不敢问了,害怕被说成是用"满堂问"代替原来的"满堂灌",这种现象很明显有违新课标初衷。教学中,教师不仅要问,更要研究如何"问"。课堂提问的成败及作用大小,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提问时机的选择。怎样选择与确定课堂提问的时机?我的体会是:  相似文献   

18.
目前,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存在的两种典型的"伪创新"教学现象,主要表现为:其一,用频繁的问答代替师生的交流与互动为了追求反传统,有的教师来个大转弯,把阅读课堂教学中的"满堂灌"变为"满堂问"。一堂课40分钟,教师不停地提问,往往不管提问本身有无必要,一律以问代讲,以避免"满堂灌"之嫌。而且有时一个问题学生没有答出来,教师又随口提一连串的问题,结果弄得学生无所适从。  相似文献   

19.
目前,课堂教学的改革正呈蓬勃发展的势态,并取得了显著成果。然而,在教改实践中仍存在着一些问题,本文将根据笔者掌握的情况和研究体会,谈谈初中数学课堂教学改革中存在的几个误区,并探讨走出误区的方法。一、初中数学课堂教学改革的误区误区之一:以满堂问代替满堂灌  相似文献   

20.
在新的课程改革过程中,要努力改变从“满堂灌”、“一言堂”的单边活动转变为“满堂问”、“一人演”的多边活动.课堂提问是教学中不可缺少的环节,在教学中,我们要思考在什么时候提问、提什么问题,怎样提问等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