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社会学是研究社会生活、社会现象、社会变迁等社会问题的一门科学.它的创始人是十九世纪初期的法国实证主义者孔德。孔德在其所著的《实证哲学》一书中,第一次提出“社会学”这一概念.他把社会学分为二类:研究社会结构,说明社会内部和谐状态的,叫静力社会学或静态社会学;研究社会变动,说明社会历史发展的,叫动力社会学或动态社会学。继孔德之后,英国的斯宾塞、法国的涂尔干也对社会学的创立作出了贡献.前者认为社会是一个有机体,社会或个人的成长象生物或细胞一样,是量的增长,并遵循进化论中的变异、自然选择,遗传等原理。其代表作有《社会学原理》、  相似文献   

2.
早在19世纪30年代,孔德在《实证哲学教程》中首次提出“社会学”这个词。作为对法国经历的督政府、第一帝国和复辟时代的激烈社会动荡的回应,实证主义哲学家孔德主张建立一门17世纪已经流行的被称为“社会物理学”的学科来解决日益严重的社会危机。  相似文献   

3.
西方学者似乎喜欢对自己的研究对象进行三段式划分。法国实证主义哲学家孔德提出过人类知识发展的三阶段论——神学阶段、形而上学阶段、实证阶段;德国唯心主义辩证法大师黑格尔的理论体系中蕴涵着人类意识发展的三个阶段——主观精神、客观精神、绝对精神;美国人类学家摩根也曾把人类社会发展归述为三个时期——蒙昧时代、野蛮的代、文明时代。与此相类,荷兰当代哲学家皮尔森在其《文化战略》中,提出了人类文化发展的三阶段说——神话的阶段、本体论阶段、功能的阶段。  相似文献   

4.
对于后世的实证主义传播研究而言,由于时间序列的递进以及方法论资源、研究组织结构的预备役,使得20世纪20年代的维也纳占据了其学术前史中的一席之地:其一,彼时的维也纳学派由于其"科学的世界观"中对于科学化、经验、逻辑构架的强调,以及维也纳学派诸多学者因希特勒法西斯主义迫害而移居美国,该学派代表的逻辑实证主义对于美国实证传播研究产生了重要的影响;其二,20世纪20年代的维也纳也见证了实证传播研究奠基人之一的拉扎斯菲尔德及其开创性行政型研究的"经济心理学研究中心"的初期成长,因而也对实证主义传播研究产生了重要的影响。  相似文献   

5.
社会学作为一门学科的确立,如果自孔德的《实证哲学》的发表算起,到现在已有一个半世纪的历史了。然而在中国除了马克思主义的社会学得到了系统的介绍和研究,其他的社会学思想可以说是陌生得很。就是在前几年中西文化的冲撞和比较研究的热潮中,也仅有马克斯·韦伯等少数的社会学家引起了人们的注意。至于系统地介绍西方社会学思想发展的书,除了有法国的雷蒙·阿隆著的《社会学主要思潮》翻译出版之外,就  相似文献   

6.
芝加哥学派的理论来源及其基础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芝加哥学派作为美国传播研究的源泉,是美国传播研究不可忽视的一部分。本文试从芝加哥学派的基本传播思想出发,梳理了其德国社会学家齐美尔的思想渊源、实证主义的哲学基础,和当时工业移民社会之间的关系。从而更好地理解芝加哥学派与传播理论之间的关系,正确地认识它对传播学的贡献,以引起我们的反思。  相似文献   

7.
在阿尔都塞学派中,皮埃尔·马舍雷以最大的精力对17世纪哲学家斯宾诺莎的哲学进行了细读与研究,因为斯宾诺莎对20世纪的法国哲学来说,尤其是对法国马克思主义哲学学派来说,是非目的论的重要哲学资源。马舍雷《黑格尔或斯宾诺莎》一书对黑格尔与斯宾诺莎的学说体系进行了跨越性批判,以当代问题性视域勾勒了斯宾诺莎的实体哲学的内涵。  相似文献   

8.
1961年,在西德图宾根召开了一次研讨会。会上唇枪舌剑,俨然两军对垒。发起进攻的一方,是英国哲学家卡尔·波普尔。在其发言中,老波攻击法兰克福学派,指其批判理论是一种失效的历史决定论。学派掌门人阿多诺,仅作了一个扼要回应。就扔下波普尔,安然观战。他的助手、年方32岁的哈贝马斯,英气勃勃、一跃登台,同那位年近花甲的实证派大腕一路缠斗,最终打成平局。事隔多年,老哈回忆那场混战,诙谐总结如下:1.波普尔年高德劭,尚能自我批评,令人敬佩。当然,我也从他那里获益匪浅。2.阿多诺命我出战,我不感意外。因为他已教会我:马克思主义与各种学派相比。自有一脉深厚思辨传统、一套锐利批判武器。3.学派老一辈精通黑格尔、马克思。可他们漠视现象学,忽略英美实证主义。  相似文献   

9.
李欣人 《新闻界》2006,(5):36-37
由于深受工具理性精神和实证主义思潮的影响,现代西方传播学研究从其滥觞起就有以自然科学的科学性为圭臬而掩盖甚至排斥人文科学应有的价值特性的倾向。以美国为中心的经验学派,即现代传播学早期阶段唯科学主义的典型形态,“在研究实践中,抽象经验主义似乎更关注科学哲学,而非  相似文献   

10.
正太谷学派是清代嘉道年间产生的中国最后一个儒家学派,创始人是周太谷。其弟子李光炘秉承周太谷之遗志,力行"传道于南",创立太谷学派南宗。咸丰十一年(1861年),李光炘在江都创办龙川草堂,蒋文田、黄葆年等先后入贽为龙川弟子。后黄葆年承袭李光炘衣钵,在苏州开设归群草  相似文献   

11.
《新闻界》2019,(1):60-70
在传播学的话语版图中,媒介效果研究无疑是最耀眼的坐标。作为传播学研究主流范式的经验学派与批评学派在媒介效果研究方面取得了丰硕成果,诸如"皮下注射模式""第三人称假说""媒介文化",等等。但在媒介效果研究的本质归属上,两大学派的观点却发生了较大分歧:经验学派认为批判学派的效果研究只不过是借用了现象学、符号学、结构主义等其他研究范式的一些新名词,其研究成果缺乏形成"理论"的社会基础/实证调查;而批判学派认为经验学派过于推崇实证/量化研究,所谓的"研究结论"充其量只能归属于"假说"的范畴,难以建立具有普适价值的理论范式。由此,媒介效果研究到底是"假说"还是"理论"成为了一个亟待深入研讨的学术问题。本文尝试在借鉴哲学、社会学有关"假说"和"理论"界定的基础上,结合传播学现状探讨经验学派和批判学派这两大主流范式的媒介效果研究的归属问题以及二者的"可能性融合"趋势,以期为媒介效果研究的深入开展提供一种基础的、本质的话语范畴。  相似文献   

12.
晓言 《中国广播》2007,(9):78-78
孔子是中国春秋末期的思想家、教育家,儒家学派的创始人。孔子学说博大精深,其思想对中国封建社会的哲学、文学、艺术、教育、史学等都曾产生很大的影响。孔子的思想学说主要汇集在《论语》一书中。  相似文献   

13.
尚晨光 《今传媒》2016,(12):116-117
一直以来,经验主义学派和批判学派被认为是传播学的两大传统学派.经验主义学派主要从行为科学角度出发,一般采用经验性的实证方法研究传播现象;批判学派主要从研究传播符号来审视传播,经常采用结构分析法,同时也注重从哲学、社会学等角度探讨传播与社会结构各要素之间的关系.而20世纪新兴的媒介环境学派则从媒介技术的角度出发,探讨媒介的社会意义和存在价值,并从技术文化史的角度研究人、媒介技术与文化之间的关系,开创了媒介研究的新方向.  相似文献   

14.
魏一 《东南传播》2016,(2):105-107
A.J.格雷马斯是法国著名语言学家,符号学法国学派创始人之一,他的主要著作有《结构语义学》、《论意义》、《符手学与社会学》等。《结构语义学》是法国关于语义学的第一部著作。这本书主要讲了符号学的相关知识,并且对符号叙事学做以研究,被视为符号学法国学派的奠基之作。也一直是语义研究者的重要参考著作。其中,格雷马斯提出的符号矩阵学,尤其是对我国的文学研究有着重要影响。其实其对于广告学的研究也有一定帮助,格雷马斯的矩阵理论可以帮助我们理解较为复杂的广告,也可以帮助广告从业人员更好地设计广告,突出诉求,明确目标受众。本文就是试图通过格雷马斯的符号矩阵相关理论,对两个代表性的广告进行分析,希望能对较复杂的广告有不一样的理解。  相似文献   

15.
芝加哥学派——中国图书馆学实证研究之殇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刘璇 《图书情报工作》2009,53(13):46-49
美国图书馆学的芝加哥学派为图书馆学引入正规的社会科学实证研究范式,可以说芝加哥学派的实证研究是图书馆学实证研究的开端[1]。回顾芝加哥学派实证研究的代表人物及其成果,并追溯我国图书馆学界实证研究的历程,指出我国图书馆学实证研究由于历史与社会的原因遗憾地错过芝加哥学派科学的改造,存在着诸多先天不足。最后,呼唤以科学的研究规范为基础,深入开展我国图书馆学实证研究。  相似文献   

16.
在世界出版界享有盛誉的法国桦榭菲力柏契出版集团的总部坐落于巴黎西郊,其前身是阿歇特出版社。阿歇特出版社是由路易·阿歇特(Louis Hachette)于1826年创办的一家著名的法国老字号出版社。 创始人路易·阿歇特出生于1800年5月的一个普通家庭。他用借来的一笔资金创办了一家以他自己的姓“阿歇特”命名的出版社。其后不久,适逢法国小  相似文献   

17.
结构主义在人类学诸多理论中可谓举足轻重,早在自然主义和实证主义时期,孔德、斯宾塞和涂尔干就以自然科学取向的认识方式将社会结构看成是多元成分的组合体,当某些成分发生变化时,其他成分将作相应调整,以维系社会秩序的平衡。20世纪70年代以来,人类学家开始注意到对“文化”或“结构”的非历史性分析存在的严重问题。  相似文献   

18.
现象学作为一种哲学流派,是西方存在主义、解释学的来源,要更清楚地把握西方现代哲学的来龙去脉,研究现象学是必要的。《现象学的观念》(上海译文出版社出版)是现象学的创始人胡塞尔于1907年在哥廷根大学任教时的讲稿,这是他全面阐述现象学基本理论的初步尝试,如瓦尔特·比梅尔指出的:“胡塞尔此后一直没有离弃五篇讲稿中的基本思想。”(第3页)所以,研究《现象学的观念》,对于弄清楚现象学基本理论的要点,是很有助益的。胡塞尔最初的哲学思想是以自然科学为基础的。他曾崇尚过穆勒的实证主义哲学,用心理规律说明逻辑和数学的规律。后来他认识到,无论是自然科学还是心理科学都不能成为哲  相似文献   

19.
传播实证研究:从中层理论到货币哲学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当下传播研究领域,多数实证研究成果不但缺乏学术品位和理论创新,而且实际上对于实践和问题也没有什么太大的指导作用。从历史的角度看,我们不能简单地否定实证研究在传播学领域的学术价值和学术意义因为实证主义认识论指导下的研究完全也可能具备较高学术价值。成型于哥伦比亚学派的实证研究认识论曾经是秉承过中层理论理想的但此后逐渐沦为一种具体的研究技术。这种研究技术由于自身的多种缺陷而出现了反理论和反科学的常识化取向。然而,由于社会各个层面都需要这种技术,因此实证研究技术成为了一种流通于社会的货币,并承担着资源交换的功能。正是因为如此,许多学者不断地将其塑造为具有主流的地位研究方式以交换社会的各种资源。30年来中国传播学发展的历史,也是一部实证研究迅速货币化的历史,在这门起步晚,基础薄弱的学科制度化的过程中,我们有必要警惕过分强大的工具主义势力,以免这一势力扭曲了传播学健康发展的方向。  相似文献   

20.
2010年4月24日,法国<环球百科全书>(Encydopedia Universali)创始人克洛德·格雷戈里(Claude GREGORY)在上普罗旺斯阿尔卑斯省的巴农医院与世长辞,享年89岁.5月11日,法国<世界报>发表了一篇图文并茂的关于克洛德·格雷戈里的文章,深切缅怀这位法国环球百科全书的创始人.法国其他报刊也做了报道.时间流逝,虽然克洛德·格雷戈里已经离去,但他生前创意出版的环球百科全书始终畅销,受到广大读者的青睐,成为图书馆、阅览室和私人用户的珍藏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