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革命力量在推翻旧势力统治的同时,客观上也会引起反动力量的反扑、报复。法国资产阶级革命和苏维埃社会主义革命的初期,雅各宾派和苏俄政府都采取了一些"战时政策",即雅各宾派的经济恐怖、政治恐怖和全民皆兵政策,苏俄的义务兵役制和战时共产主义政策。这些"战时政策"在对革命起到促进作用的同时,也产生了诸如热月政变和克琅施塔得海军基地兵变的负面影响。二者进行比较,对我们今天在尊重客观规律的基础上发挥主观能动性,坚持前进性和曲折性相统一的方针,制定和执行符合阶级主体利益的政策有着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2.
浅析我国现行土地征用政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土地征用政策是我国土地政策的重要构成,而目前我国土地征用存在的诸多问题已经对我国经济和社会发展造成了一定的影响。本尝试用政策学的研究方法,对我国现行土地征用政策进行本分析和执行分析,分析和揭示了土地征用问题存在的政策性原因。针对我国土地征用政策存在的缺陷,借鉴国内外成功的经验,提出一些政策性建议。  相似文献   

3.
中国国民党临时行动委员会继承了孙中山先生“耕者有其田”思想,围绕着“平民政权”理论形成了自己的土地政策。前期主张暂缓实行土地国有,后期积极投入“计口授田”活动。虽然这一政策在实践中失败了,但这个组织的主要代表人物在探索解决中国农民土地问题上进行不屈斗争的精神及其理论成果,在今天依然具有理论价值和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4.
解放战争时期,党在新解放区怎样解决农民土地问题,采取什么土地政策和策略步骤,是一个极为重要的问题。它的正确解决与否,直接影响到农民群众的革命积极性,影响到战争的胜负和结局。中原解放区在贯彻《中国土地法大纲》,进行土地改革的过程中,不断探  相似文献   

5.
土地是一个国家的民生之本,是具有典型民生属性的生产要素。中国共产党从诞生的第一天起,就始终坚持土地的民生属性,遵循土地制度演进的民生逻辑,紧紧围绕如何解决好土地问题,保护和增进人民利益,不断推进民生建设。依据中国经济社会发展的具体实际,我们党在百年历史上土地制度和政策经历四次重大演变:让农民拥有土地所有权、建立土地集体所有制、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和推动“三权分置”改革。中国共产党百年土地制度改革和政策演进表明,坚持党的领导是保持保证土地民生属性的根本政治保障;坚持土地公有制是实现土地民生属性的根本制度保障;坚持推动土地公有制实现形式不断改革创新是增强土地民生属性的体制机制保障。中国共产党领导下土地制度和政策演进百年历程所取得的巨大成就充分证明了土地公有制的巨大制度优势,那种企图把我国农村土地改革引向私有化的主张是完全错误的。  相似文献   

6.
论中共的土地政策及其变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土地问题始终是中国革命和建设的重要问题。中国革命史上,只有中国共产党正确解决了这一问题,从而领导中国革命取得胜利。该文试图通过对中共土地政策变迁历史的系统考察,探讨中国共产党正确解决土地问题的历史经验及其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7.
以公共政策扩散理论为视角,对中央及地方政府出台的有关土地增减挂钩政策文本进行梳理分析,对政策扩散的诱因、路径及机制进行阐释.研究发现,土地增减挂钩政策在推广过程中受到问题、诉求双重扩散诱因的影响,扩散路径在中央与地方、地方与地方之间呈现出时间上的"S"型曲线及空间上的响应、引导、辐射的扩散模式,央地政府的纵向互动使政策实现了策域融合.土地增减挂钩政策在试点过程中诞生了多种创新形态,形成了指标周转及"地票"两大模式,对政策的市场化改革探索也已进入平缓期.在从精准扶贫到乡村振兴有效衔接与转型过程中,与精准扶贫实现策域融合的土地增减挂钩政策如何融入到乡村振兴战略中去,将成为政策进一步创新扩散的主要方向.  相似文献   

8.
土地承包政策的发展演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土地承包政策的突破、磨合、转型、发展等几个阶段 ,对改革开放以来的土地承包政策的发展变化进行了分析与探讨 ,以求为未来土地承包政策的制定、执行与调整提供参考或借鉴。  相似文献   

9.
解决农民的土地问题,是中国民主革命的基本任务之一;党在第一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就提出了自己的土地政策。本文试图依照这个时期战争发展的三个阶段——初期、中期和末期,对党的农村土地政策略加论述。  相似文献   

10.
高校土地置换政策分析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政府在对高校土地置换政策的制定中,高校与政府结成了政策网络,在利益互惠基础上实现了制定政策的目的。在政策执行中,政府采用划拨与出让两种产权变更方式,解决了土地与资金的流动问题。为了减少产权变更中的阻力,政府采取了调整自我角色和实现各方利益最适性的策略。这种政策给高等学校发展带来了机遇,但也造成了一些社会问题。  相似文献   

11.
中国共产党建党90年以来,各历史时期的土地政策都不尽相同。我党的土地政策史反映了中国共产党是人民群众的利益代表,她集中民智、重视民生,始终关注人民群众的经济吁求。更重要的是,党的土地政策史为我们现在和将来分析、处理“三农”问题提供了借鉴和启示。同时,土地政策的演进史也反映了党的经济政策日臻成熟、完善。因此,我国的农村经济体制改革成为其他社会主义国家经济转型期纷纷效仿和学习的典范。  相似文献   

12.
中国作为一个农业大国,土地问题一直是中国发展的基本问题,土地问题又是农民发展问题的核心,土地问题解决的好坏事关国家的和谐与稳定,事关人权的看重与否,事关民生,与国家发展息息相关.本文通过分析国内国外土地政策的变化,剖析了当前我国农民面临的土地难题,分析应对土地难题的对策,找到适合我国农民发展的出路.  相似文献   

13.
福建人民政府成立后,为了达到“耕者有其田”的目的,颁布了《闽西计口授田办法》和《授田细则》。通过分析福建人民政府的土地政策的内容和效果等,认为其土地政策具有历史进步性,但是由于改革不够彻底,政策得不到有力执行等原因,所以没有解决福建人民政府的财政和军事补充上的困难,成为福建事变失败的重要原因。  相似文献   

14.
孙中山的土地思想与南京国民政府的土地政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1949年,在政治、经济、军事等方面均告失败的国民党政权从大陆退出.南京国民政府在其执政的二十多年时间里,始终表示以孙中山的三民主义为施政宗旨,在土地问题上为赢取民众支持,同样宣传以孙中山的土地思想为核心,并在各阶段推出多项土地政策.这些土地政策虽也包含若干进步因素,且有着一定的积极作用,但由于国民政府统治基础的封建性与反封建的目标取向之间的根本矛盾,孙中山的民生思想被大大扭曲,其土地政策基本归于失败.  相似文献   

15.
<正>1955年7月,教育部就发出了新中国第一个减负令,近60年来,我国各地的减负令多达上百项,可是学生的学习负担却越来越重,时间跨度长达50余年的"中国式减负"为何总是越减越负?究竟是什么原因让国家的减负政策实施长期面临困境?本文拟从多个角度对其审视。一、简单化的做法遮蔽了减负问题的复杂性1.关于减负的基本问题。我们如何认定中小学生"课业负担过重"这个事实?一方面,减负是针对课业负担过重的学生提出  相似文献   

16.
土地问题是中国革命的根本问题。中共党人在探索解决中国土地问题的路线、方针和政策的过程中,经过艰辛努力,最终找到一条有中国特色的土地革命路线。由于中共自身成长的特殊经历,战争因素及共产国际等多种因素的影响,中共在民主革命时期的土地政策有过许多失误,犯了“左”和“右”的错误,其教训是深刻的。  相似文献   

17.
中国共产党七大确定在抗战胜利后要以适当方式解决农村的土地问题,实现耕者有其田。《五四指示》为了适应战后复杂的政治形势,开始探索解决土地问题的新方式。1946年7月,中国共产党提出了发行土地公债,征购地主土地的政策。但这一政策没有在解放区普遍推行就于1947年5月被废止。在解放战争特定的历史条件下,中国共产党最终放弃这一政策,有其历史的必然性和合理性,但不应否定当时实施有偿赎买地主土地政策的合理内涵。  相似文献   

18.
土地政策是土地政策学的基础性概念。但多年来,人们却忽视对该概念的研究。本文通过目前流行的几种主要观点的剖析,探讨了如何给土地政策下定义的若干问题,同时也对与土地政策相近概念的关系进行了初步研究。  相似文献   

19.
民主革命时期,中国共产党的土地政策经历了逐渐完善的过程。建党之初,中国共产党发动和组织农民运动,提出一些解决土地问题的措施。随着革命根据地的建立,中国共产党开始制定符合农村实际的土地分配办法和土地革命路线。期间,“左”的错误导致了土地政策执行中的偏差与错误。抗战爆发后,中国共产党果断地改变土地政策中的“左”的做法,制定减租减息政策,实现土地政策的重大转变。  相似文献   

20.
土地管理政策是武汉城市圈"两型"社会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建设六个配套政策之一。创新土地管理政策,对推进武汉城市圈综改试验区建设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文章通过分析我国当前土地制度存在的一些主要问题,提出了土地管理制度创新的一系列依据,总结了国内各大综改区在土地管理制度创新方面的基本经验,进而结合武汉城市圈综改试验区的特点,提出了一系列关于武汉城市圈土地管理制度创新方面的建议,以求通过在土地政策层面上的创新,不断推进武汉城市圈"两型"社会综改试验区的建设。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