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在教育领域,“快乐教育”、“愉快教育”、“赏识教育”越来越成为一种追求。对于当前的教育现状来说。教育确实需要注入“快乐”的因子,但是,如果不把“快乐教育”仅仅作为一个口号,而是作为一种教育理念或教育理想的话,就需要对其进行必要的辨析。  相似文献   

2.
在教育领域,“快乐教育”、“愉快教育”、“赏识教育”越来越成为一种追求。对于当前的教育现状来说,教育确实需要注入“快乐”的因子,但是,如果不把“快乐教育”仅仅作为一个口号,而是作为一种教育理念或教育理想的话,就需要对其进行必要的辨析。  相似文献   

3.
“没有教不好的学生”虽然是一种广泛宣传介绍的教育经验,不过,它存在教师观、学生观和学习观的认识模糊,缺乏相应的教育理论支撑。教育管理者不应该把它视为一种指导教育实践的理论主张和教育口号,或视为一种教育要求去评判和指导教师的行为.而应该使这种思想的语言通过教师们的心去引发其教学的独立性、主动性和创造性。  相似文献   

4.
目前,在讨论科学发展观这一热门话题时,事实上存在着两种情况:一种是首先搞清楚、认真领会科学发展观是什么,然后用这一思想武器来审视、回顾、反思、改进各个领域的工作;另一种是接过“科学发展观”这一口号,把自己已经做过的和正在做着的一切置于“科学发展观”的提法之下。如果是后者,就完全失去了学习和讨论科学发展观的意义。必须看到,党的十六届三中全会强调并提出这一新的发展观,绝非无的放矢,而是有其明确的针对性的。据此,在我们应用科学发展观思考教育问题时,就必须分析教育事业科学发展观的具体体现。由于笔者视野狭窄,水平所限,全面论述这一问题是不可能的,只能就感受到的几个要点,谈一管之见。  相似文献   

5.
大凡开展一项群众性的活动,主持者或领导者总要提出一些观点鲜明、言词精炼、便于传诵的口号,以宣传发动民众,形成社会舆论。一句得民心、解民意的口号可能达到振臂一呼,应者云集的效应。扫盲也是一项群众性的活动,搞好舆论宣传对推进扫盲工作具有重要意义。我常在农家院墙上、扫盲经验材料中看到或从扫盲教育管理干部口中听到强调用“好女不嫁文盲汉,好男不娶文盲妻”,或“文盲可耻,脱盲光荣”之类的标语口号来大造社会舆论,促进文盲参加学习。可以说,在我国扫盲宣传中,此类标语口号占了主导地位。但在深入了解我国扫盲工作现状…  相似文献   

6.
教育口号具有凝聚人心、催人向上的功能,是校园文化、班级文化的体现,也是教育思想、教育观念的反映。 临近中高考,学校为鼓励学生积极进取,奋力一搏,往往会让班主任组织学生张贴宣传标语,各种教育口号成为校园一道独特的风景线。一次外出学习,我看到一个班的教室赫然张贴着“努力改变命运,拼搏才有qian途”的口号。  相似文献   

7.
口号是一种宣传的载体,是一种宣传形式,有着不可低估的作用。这几年,我尝试用口号帮助管理班级,同时配合搜集、自编的格言与顺口溜张贴在教室里,这些口号和格言成为我们班级一道亮丽的风景线。我们班上下课的口号是:“给人快乐,顽强健身,认真作业,努力创新。”这个口号从德、智、体等综合素质方面为学生提出了明确而具体的要求,顺应了时代的潮流。这个口号,琅琅上口,铿锵有力,易于背诵;同学们背口号时声音宏亮,精神焕发,斗志昂扬,班级气氛生动活泼。  相似文献   

8.
郭峰 《教育与职业》2003,(20):53-55
多少年来,我们的媒体上总是在宣传:“再穷不能穷教育,再苦不能苦孩子”、“通过知识改变命运”,还有“教育是立国之本”等等很好听的口号。是的,现代经济的发展越来越离不开知识了,无论是经商、受雇,甚至是种田,知识都已经成为必不可少的条件。一般而言,一个人受教育程度越高,其就业的选择面越宽。对于广大的民众来说,接受尽可能多的教育,是通过努力奋斗改变自己命运的最大希望。在此基础上,对于教育来讲,逐渐进入了需求大于供给的现实局面,虽然从经济学来讲,供小于求就会使得价格上涨,这是市场运作的必然规律。但是,教育毕竟不能当成一种产…  相似文献   

9.
论教育哲学的必要性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教育哲学作为一门学科独立存在的全部可能与必要建立在对“哲学”与“教育”关系的认识上①。 一、教育活动需要哲学吗 乍看起来,这个问题似乎并不难回答:教育活动不需要哲学,或者说,对于实际教育工作者来说,他们似乎从未在自己的教育活动中“应用”过哲学。在他们看来,教育是具体得不能再具体的实践活动,每天需要处理大量的“琐事”。而哲学是一门抽象得不能再抽象的学问,根本就不关注实际的教育问题。应该说,这种观点是有代表性的,不仅存在于一些实际教育工作者那里,而且也存在于一些教育学者那里。然  相似文献   

10.
在胶东C市教师节庆祝会上,一位地方官员讲话时,向入会的教育工作者提出了打造当地教育品牌的要求。这一要求被接着发言的教育干部再三强调,大有振臂高呼的样子。这种近乎口号的说法,让人疑窦丛生:什么是教育品牌?怎样打造?教育是否可以像工厂那样只要更新设备、改进工艺就可以一夜间打造出品牌来?如果说这位地方官员说的品牌就是指“优秀”、“标兵”、“重点”、“龙头”一类的名校,那么所谓名校是否可以像这位官员提句口号那样打造出来呢?教育上有句常识性的话叫做“百年树人”,告诫人们培养人才之不容易,需从长计议。我国著…  相似文献   

11.
刘申东 《考试周刊》2011,(60):232-232
让每一位学生都能健康成长并最终成才,是每一位教师的神圣职责。苏霍姆林斯基曾说:“教育的技巧全部的奥秘就在于如何爱护学生。”爱是教育中重要的因素,没有爱就没有教育。我一直用“爱”来诠释家长和社会对教育的期盼和关注,在具体的教育中,我将“爱”的教育归纳为以下几点。  相似文献   

12.
《中国德育》2012,(14):5+4-10
教育口号是反映一种教育思想、影响教育行动、易记易传播的流行语。建国以来,我们的教育从来不乏口号,有大家耳熟能详、推崇至今的“好好学习,天天向上”,也有饱受争议的“不让孩子输在起跑线上”,等等。  相似文献   

13.
在技术课程的发展历程中,“技术”与“素养”之间的关系始终是一条主线。由于基础教育属于国民素质教育,技术课程也必然要指向学生的素养而不仅仅是具体的技术,于是就有了这样的问题:如何以技术为核心教学内容,而又不陷入“技能教育”、“实用教育”的泥淖?  相似文献   

14.
教育口号是指为实现一定教育目的、完成一定教育任务而提出的,反映一定教育思想、内容与方法,具有纲领性和宣传鼓动作用的简短语句。它来源于教育权威、教育政策或教育实践活动。教育口号具有宣传、引导的基本功能,但当下不少教育口号具有片面性、极端性和非科学性,已对教育实践的健康发展造成损害,我们需要理性审视。  相似文献   

15.
标语是指“用简短文字写出的有宣传鼓动作用的口号”,而口号则是指“供口头呼喊的有纲领性和鼓动作用的简短句子”。标语和口号的意义相近,只是前者书面语色彩浓些,后者口语色彩多些。多数简短的具有鼓动性的句子既可以作为书写出来的标语,也可以当作呼喊的口号。所以,人们常常将标语和口号并称,我们这里所说的标语也包括了口号。目前,标语已经成为各级机关开展工作的重要工具,标语的宣传功能和环境功能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凡举重要活动,必有标语随行,如欢迎领导、鼓舞士气、告知活动、宣传精神、提醒注意等等。一些重要的会议或活动甚至在一定范围内公开征集标语口号,如:公开征集2006世界水大会的标语口号,征集2007年全国推广普通话宣传周标语等。这些标语的征集,一方面可以解决活动所需的标语,另一方面,也是在群众中进行宣传的重要方式。标语的拟制是有规律可循的,拟制时需要注意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1标语内容要与时俱进标语要以鲜明的时代性吸引人、激励人。战争年代的标语多用以激励人民参加或支援战争。如:“打倒军阀!”“打倒蒋介石!”“将革命进行到底!”等;建国以后,标语的主要功能转变为侧重宣传特定时期的方针政策和教育提醒民众。如:“向雷锋同志学习”...  相似文献   

16.
让“大学校长成为教育家”的口号,虽然反映了人们期望大学校长应该是教育家的良好心愿,但在现实的教育制度中却缺乏具体的支持内容,在教育实践上则几乎没有实现的可能。而让“教育家成为大学校长”,则既可以省略“培养”大学校长成为教育家的成本,又可以消除难以让现实的大学校长成为教育家的无奈,还可以建构起科学、理性、文明、符合教育规律的大学校长选拔制度。  相似文献   

17.
均衡教育战略自提出以来,各地实施各有不同,且多是喊喊口号而已,少数地区更有愈加失衡的现象。就笔者多年从事教育工作的体会、深入的观察分析,认为必须将均衡教育战略细化到具体工作中,且具有可操作性。如此,才能缩小义务教育的不均衡在城乡之间或城市与城郊之间的差异。  相似文献   

18.
为中小学学生“减负”的口号提了多年,但要真正落实还有许多工作要做。教师是“减负”工作的具体执行者,只有努力提高自身素质,把握好学生负担的“度”,安排好学生的课余生活,并广泛宣传,使学校、家庭、社会协调配合,共同努力,才能达到“减负提质”的目的。  相似文献   

19.
我们知道,目前中小学生大都是独生子女。从某种程度上讲,一个孩子对于一个班、对一个学校而言.他就是一个,然而对于一个家庭来说,他却是整个世界!由此说来,在我们的教育工作中,不忽视、不歧视每一位学生,其意义有如天地。所以素质教育的一个基本点就是“面向全体”.所以我们应当用这样一个口号时刻警醒自己:教育.一个都不能少!  相似文献   

20.
在语文教改遇到到问题的时候,许多专家不约而同地提出“语文姓语”“简简单单教语文”等口号,教育刊物也是大张旗鼓地宣传。教师仿佛看到了语文教改的希望,但实际还处在“黎明前的黑暗”之中。要做到简简单单教语文是多么不容易,真是说到容易做到难。教师不是不爱简简单单教语文,而是没办法实践。为什么简简单单教语文可望不可及呢?。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