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4 毫秒
1.
目前多媒体课件的设计与制作突出"真"的一面,表现为多媒体课件的教育性和科学性.实践证明,多媒体课件还应具有人文性和艺术性.人文性体现课件的"善',表现为主体性、情感性和参与性;艺术性突出课件的"美",表现为形式美.多媒体课件应是"真"、"善'、"美"的统一.  相似文献   

2.
数学教学过程,是科学信息交流过程,也是人际交流过程,教师要挖掘教材内容,沟通自然科学和人文学科之间的联系。在系统地运用科学方法、遵循教学过程和学生认知规律(真)的同时,还要追求人文性(善)和艺术性(美)的统一。使学生所学习的数学,成为进一步学习科学,追求人生境界“真、善、美”的一种载体。  相似文献   

3.
试论教学美     
艺术可以称之为真、善、美的三棱体,它一面透出真的光,一面释出善的性,一面又呈出美的形.而真的光与善的性又熔铸于美的形之中,鉴赏者只有通过美的形才能不断地领悟到真的力度和善的情愫.所以黑格尔说:"理性的最高行动是一种审美行动".教学与艺术尽管有着很大的差异,但其美之所在,无不如此.教学表现了人类对科学真理的探索,反映了人类对道德情操的崇尚,同时也显示了人类对审美的追求.教学要讲究科学性,讲究思想性、更要讲究艺术性.教学一旦被称为"艺术"时,就会以它特有的形式,显现出"真"和"善"的素质.当然,教学美与艺术美一样,需要一种创造.一、教学美呈现在教师"教学自我"的创造中  相似文献   

4.
传统的数学教学过分强调了数学学科的逻辑性和系统性,忽视了人文性的培养教育;突出了数学精神的“真”,忘记了人文精神的“善”与“美”。新课程呼唤数学教学的人文性,强调数学教学真、善、美的统一。因此,在新课程的小学数学教学中,不仅要培养学生的数学知识与技能,而且要重视人文精神的挖掘与培养,以学生为本,凸现数学学科的人文价值,使学生在充满人文气息的课堂环境中积极主动地获取数学知识,产生良好的情感体验,彰显人文精神,提升人文素养。  相似文献   

5.
何谓作文的人文性?简单的来说就是真、善、美.何为真呢?真,就是我手写我心,作文要写出自己的真情实感.何为善呢?善就是要表现出人性的积极方面,贬恶扬善.何为美呢?美就是指作文行文、结构、故事情节要给人以美的感受,要有意境,要有实质性的东西.那么在作文教学中如何突出人文性呢?下面就结合自己多年的初中语文作文教学经历,笔者谈几点体会.  相似文献   

6.
“人文精神”是整个人类文化所体现的最根本的精神。它以追求真、善、美等崇高的价值理想为核心,以人的自由和全面发展为终级目的。“人文精神”的获得要通过人文教育来完成。随着新课程教育改革的推进,作文教学愈来愈显示其突出性和重要性。然而反思当前的作文教学,片面地强调其应用性,坚持“以文为本”严重脱离学生的思想实际,从而导致作文教学的人文内涵丧失殆尽。  相似文献   

7.
真、善、美乃全人类共同追求的品质,教育之目的在于利用各种方式方法传授真、善、美,培养真、善、美,以使全人类处处洋溢着真、善、美。而集人文性与工具性为一体的语文学科因其特殊性,在此方面的作用尤为重要。通过长期教学,笔者认为宜从以下几方面入手,以达到培养学生真、善、美之目的。  相似文献   

8.
朱红亮 《职教通讯》2012,(22):57-61
"真"指称着"合规律性","善"为"合目的性",美是"合规律性"与"合目的性"的统一体,并体现在人类活动中。高职人文教育作为人类重要的实践活动之一,内涵着"真""善""美"。高职人文教育之"真"是指高职人文知识教育,"善"是高职人文精神教育,"美"是高职人文知识教育与精神教育的统一体,并体现在高职人文教育的实践活动中。  相似文献   

9.
现代教学思想强调科学与艺术的二重性。教学的科学性体现一个“真”字,即真实;而教学的艺术性则突出一个“美”字,即美育。教学中,我们应当重视教学的科学性,但更应当注重教学的艺术性。因此,我们的课堂教学要力求实现“美”化,从而达到“以美启智”的目的。  相似文献   

10.
"以人为本"的现代教育理念,要求学校教育不仅要有科学性、人文性,还要具有艺术性。"真、善、美"理应成为现代学校教育的基本特征。时代呼唤我们增强艺术教育意识,树立大美育观。《教育部关于进一步  相似文献   

11.
人文,顾名思义,即人类社会的各种文化现象。作文教学,既体现工具性的一面,又体现人文性的一面。所谓工具性,是指作文教学中知识与技能的训练;所谓人文性,是指作文教学中体现人伦情怀、人性之美、人生真谛等文化现象。  相似文献   

12.
语文新课程标准中明确指出:“语文是最重要的交际工具,是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这里提到的“人文性”,是以追求真、善、美等崇高的价值理想为核心,以人的自由和全面发展为终极目标。它综合了一个人的思想、情感、信念、意志、个性、能力等丰富的内涵,是对人自身完善的一种关注与追求。教育中应当充满人文性,尤其在语文教学中应该自始至终渗透人文精神。  相似文献   

13.
在新课程实施中如何提高思想品德课的吸引力和实效性?这个总是需我们每位德育工作者进一步地思考和探索。依据美学原则,运用美育方法,提高审美性,使思想品德课教学充满教育艺术,无疑是一种新的视角和途径。我们认为,美体现在教学活动中必须遵循美的规律,按照学生的审美求进行,以审美立美为手段,诱发学生的学习动机,更好地完成教学目标,实现学生身心的和谐发展。在教学中,真、善、美又不等于美。只有真、善通过美的形式表现出来,教学才能更有效地体现真,达成善,实现美。我们在教学中运用美的方法和手段,以美的形象,美的情感,美的语言,美的艺术,美的生活去吸引学生、感染学生,从而提高教学效果。在教学实践中我们在这样几个方面以美育人:  相似文献   

14.
邓瑛  姚文娟 《文教资料》2013,(18):41-43
在新课程教学改革的大背景下,语文教学中关于作文教学的改革逐步提上日程。"元作文"的教学理念在适应时代教学特点的前提下,同时吸纳教育文化传统中的积极因素,旨在让作文教学摆脱应试教育的怪圈,回归朴素本真的教学状态,让学生的作文回归内心,回归自然,体现"真、善、美"的一面。其中"在审美中作文"、"人文互动"是该教学理念的主要关注点。  相似文献   

15.
对人之生命境界的道德设计和理想追求,是儒家人文传统的真精神所在。这一真精神,从孔子提出“孔颜之乐”、宋儒探讨“孔颜之乐所乐何事”到近代梁漱溟倡导“人生真乐”和“理性至上”,有着一以贯之的体现。其主题就在开掘人之道德生命的价值,由哲学上探讨道德理想和现实人生间的双向转化环节,以求构建真、善、美统一的人生价值型态,自觉地贯穿着  相似文献   

16.
到今天为止的文学史和艺术史,都证实这样一条真理:艺术的价值不是别的什么东西,而是“真、善、美”,将来也不会例外。与“真、善、美”背道而弛的东西,不管它如何新,甚至喧闹腾热于一时,到头来都会成为“废话”,而被世人所遗忘。 艺术所需要的新,所追求的新,是“真、善、美”的新。这种新,或者主要体现在内容方面,或者体现在内容与形式结合方面,即或只体现在形式方面,它所包含的内容,也必须是  相似文献   

17.
新课标要求教学中教师要真正落实“学生是语文学习的主人”,让课堂成为学生自由发挥的空间,自主遨游的领域,努力创设充满活力的语文课堂。如何打造充满活力的语文课堂呢?第一,挖掘教材的人文性,唱响“真”“善”“美”的主旋律。新版高中语文教材,闪耀着人文理性的光辉。语文课程目标突出强调感受鉴赏。通过对古今中外优秀作品的阅读,“感受艺术和科学的美,提升审美境界”。“深化热爱祖国语文的感情,体会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源远流长、陶冶性情,追求高尚情趣,提  相似文献   

18.
在当下的数学课堂教学中,教师往往更多地关注数学的科学性,而忽视数学的人文性,本文以"正弦函数、余弦函数的周期性"一课的教学为例,尝试将"真、善、美"的人文元素融入课堂,以弥补数学课堂人文性的缺失.  相似文献   

19.
课堂教学艺术是教师为实现教学目的、完成教学任务所应具备的最基本而重要的素质之一。物理教师要高质量地完成课堂教学任务,获得课堂教学的最优效果,除了通过各种途径探求和掌握物理教育和教学的一般性规律外,还必须努力追求物理课堂教学的“真、善、美”,即力求达到课堂教学的科学性、思想性和艺术性的高度统一。  相似文献   

20.
对于小学语文教师而言,回归本真的讲解,会让学生感受到“真”“善”“美”,这也是语文教学的最高目标。回归本真的讲解,要基于语文教学特点,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带领学生发现语文的内在美。一、语文人文性回归本真语文课堂是培养人文精神的重要领地,因此必须加强人文内涵,才能更好地培养学生的高尚情操和审美观念。通过学习语文,学生能够在学习的过程中,不断实现自我成长,激发创造力和生命力。如果这样,语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