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刘勰的《文心雕龙》和亚里士多德的《诗学》,是东西方两部具有经典性.权威性的美学、文学理论专著。二者的美学、文学的一些基本观点都是比较深刻的,都能从美学高度来认识文学活动,并提出相近的美学原则。其原因在于:二人具有相近的文化环境、人生道路和思想倾向。二人共同或相通的观点和理论构成了世界总体文学的普遍原理。  相似文献   

2.
从译介学角度就肯尼斯.雷克斯洛斯所译李清照《一剪梅》译本进行评析。雷克斯洛斯根据译入语文化的需求,在翻译中将西方文化的审美心理和词作中渗透的中国文化信息融合起来,既符合英语的表达习惯,又保留了中国文化的特点,且表达出了词作的美感,是为好译。  相似文献   

3.
《全清词·顺康卷》及其《补编》保存文献,嘉惠学林,但仍有遗漏。今从清代词选、别集中,辑录未收词作33首,有重要异文的词作16首,删并重复出现的词作1首,并就异文产生的原因作了简要说明。重点辑补、订正了《钦定词谱》编者杜诏、赵熊诏的词作,兼及清初女词人顾贞立。  相似文献   

4.
《增订注释全宋词》自问世以来,嘉惠学人良多。煌煌巨作,仍有白璧微瑕之憾,表现在部分词句并未注释完备:一是部分词作化用唐人诗句,惜未注出;二是部分词作虽标明是集句词,《增订注释全宋词》亦未注出。  相似文献   

5.
李清照的《武陵春》与西林春的《水调歌头》都是对亡夫以及过往岁月的怀念之作。二词相似性的主题是二人相似性命运的反映,她们都经历过婚姻的美满与破灭、山河沦落的动荡、独自生活的艰难。特别是"婚姻"的不幸对二位词人的人生、诗词创作具有重要的影响。  相似文献   

6.
梅山文化是产生于楚地的山地巫文化。它与楚巫文化经典中《楚辞》、《山海经》有着紧密联系。从《楚辞》、《山海经》中可看出梅山文化的内涵  相似文献   

7.
彭志 《天中学刊》2015,30(1):97-102
地方志中存留有少量清顺治、康熙两朝词人词作,尚未被《全清词·顺康卷》《全清词·顺康卷补编》及各类辑佚论文著录,今新补22家52首词,以备《全清词》重编时参考。《全清词·顺康卷》及《全清词·顺康卷补编》已收词人,则录出佚作;失收词人,则在词作前考订词人生平。  相似文献   

8.
《全明词》与《全明词补编》是迄今为止搜录明代词作最完备的集子,泽惠学林,功莫善焉。然而,明人文献资料浩如烟海,仍有不少词人佚作有待收罗。今新辑得《全明词》及《全明词补编》未收词人3家、词作75首,以期对明词研究有所助益。  相似文献   

9.
20世纪 90年代 ,以台湾的《喜宴》和大陆的《刮痧》为代表的中国优秀喜剧片 ,在内容表现上不仅都提升到了文化的层面 ,具体展示了中国传统伦理关系的现代变奏 ,以及对中西传统文化的冲突与融合 ,并且在文化这一层面上 ,《刮痧》以更朴实和更深邃的人文意味超越了《喜宴》中所表现的对中西文化冲突的无奈的审美主题。  相似文献   

10.
管亚平 《语文天地》2014,(10):18-19
悲愁是李清照词作中常见的情感,但她对这种情感的表达则有着内敛与疏放之别,这内敛与疏放的背后隐藏着词人不同的处境与心境。从《醉花阴》到《声声慢》再到《永遇乐》,深浅不同的悲愁与不同的表达形式,让我们清晰地感知到一颗敏感的心灵在经历人生种种苦难之后的变化。其中别离相思的放肆夸张、坎坷际遇的奔放倾泻、孤苦人生的隐忍克制则是李清照上述词作悲愁情感的集中体现。  相似文献   

11.
《诗经》与《圣经》分别是东西方文化的源头,无论是从思想内涵还是艺术形式上看,它们都对各自的文化体系产生了深远的影响。《诗经》是中国第一部诗歌总集,分风、雅、颂三部分。郭绍虞先生认为,风相当于抒情诗,雅相当于史诗,颂相当于戏诗。《圣经》包括旧约、新约两部分,从文体上看,诗歌约占其总篇幅的三分之一,《雅歌》是其中最著名的抒情诗。作为中西抒情诗的经典,  相似文献   

12.
《散花庵词》是黄昇的代表词作。与《花庵词选》相比,人们对《散花庵词》的关注相对较少。论文从黄昇《散花庵词》中的三类代表词作和词作特色等方面对《散花庵词》进行了分析,以期人们对黄昇的《散花庵词》能有一个正确的认识,有利于推进对黄昇词学观的研究。  相似文献   

13.
《全清词·顺康卷》补遗   总被引:2,自引:2,他引:2  
《全清词·顺康卷》收词人近2 100家,词作50 000余首,允称煌煌巨制,嘉惠学林。但因清人著述, 传世浩繁,筚路蓝缕,阙漏难免。兹举其遗漏之名家词作48首,以供续编采择。  相似文献   

14.
《全清词·雍乾卷》共收词人近955家,词作4万余首,堪称对雍乾词作整理汇编的集大成者。然而由于清代词集文献复杂,遗漏自是在所难免。笔者在翻检清人词集时,为之辑补范来宗词85首,以补其阙漏。  相似文献   

15.
兰州大学文学院王可端在《从神到人——由《史记》到《资治通鉴》看刘邦形象的演变》一文中指出:《史记》、《汉书》与《资治通鉴》是我国著名的三部史学和文学著作。《史记》、《汉书》对圣人进行神学渲染中,数刘邦最多。在世袭制社会中。刘邦以一介平民而成为天下帝王.当时的人们是很难理解的。司马迁与班固都试图为其寻找合理性.二人虽然都描写过有关刘邦的一系列异闻,但二入的出发点却不同,司马迁描写神秘文化是为了探寻刘邦成功的原因.而班固却是为了维护封建统治,为刘邦建国登基寻求合理性,作神学宣传,强调天意或天命。  相似文献   

16.
祝昊冉 《文教资料》2012,(31):1-2,7
《汉书·艺文志》是我国最早的史志目录,《隋书·经籍志》是继《汉书·艺文志》以后的第二部重要的史志目录。两志在学术文化史上都具有重要的地位和作用。本文主要从著录体例的角度对《汉志》和《隋志》进行比较,找出两者的不同。  相似文献   

17.
《赵氏孤儿》与《哈姆雷特》虽处于不同的时代背景与人文景观之中,但在"复仇"这一基点上仍具有可比性。二剧对复仇母题处理上的差异:就思想主题而言,《赵氏孤儿》是对社会、伦理的批判,《哈姆雷特》是对文化、人性的批判;就戏剧形态而言,《赵氏孤儿》以"故事"为中心,《哈姆雷特》以"性格"为中心;就人性刻画而言,《赵氏孤儿》是鲜明的个性与单纯的人性的统一,《哈姆雷特》是性格的复杂性与蕴涵的多义性的统一;就对传统文化、现实秩序的价值取向而言,《赵氏孤儿》是持认同和实用的态度,《哈姆雷特》是以否定和颠覆为旨归。  相似文献   

18.
晏几道《小山词》为其毕生文词荟萃与存集,其风格婉约清愁,感怀伤物,托情脱俗。小晏词作自成体系,卓然宗派。周紫芝自云:“予少时酷喜小晏词,”其代表作《小山词》收录了晏几道词作的传世之作,晏几道与北宋初期诸人“各尽其才力,自成一家”(王灼《碧鸡漫志》卷二语)。小山词作的风格素称清新宛转,惯用与借物托情与意象手法,所摹写物事与表达的思想内容之间具有蕴涵与衬托写照的笔法联系。  相似文献   

19.
《药》是鲁迅第一部小说集《呐喊》中的一个重要的短篇,写于新民主主义革命运动前夕——1919年4月25日。《默》(1900)是俄国著名作家安特莱夫(1871—1919)的短篇小说,鲁迅把它译成中文。鲁迅在《<中国文学大系>小说二集序》里指出,在《药》的结尾留有“安特莱夫式的阴冷”。本文试从时空结构、象征印象主义和“灵肉一致”三方面对这两篇小说作一比较,来认识“阴冷”的特点。  相似文献   

20.
《道觋》是《牡丹亭》剧作中的第十七出,以往的评价过低,笔者认为,本出在人物形象塑造、作家文化取向、主题揭示等方面都有重新认识的意义和价值。石道姑是一位被"理"所迫害的悲剧女性,她之所以帮助杜丽娘、柳梦梅二人,是出于同情,而这份同情又是建立在对自身不幸遭际的深刻认识上的。汤显祖在本出中使用《千字文》中的语言有115处,既显示出他对童蒙文化的熟悉与喜爱,也借以反对伦理思想的虚伪与毒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