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传媒无所不在地融入我们的生活,几乎没有人能摆脱其影响,青少年尤其如此。一方面,他们生活在一个信息化时代,传媒正成为生活中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早在3年前,中国电视综合人口覆盖率就达到了94.8%;中国的互联网用户,今年预计超过1.6亿,其中青少年占据很大比例,约有13%的青少年网民,每周上网时间超过38小时。另一方面,由于他们的价值观念尚在形成之中,更容易被大众传媒所表达、倡导的生活方式、审美情趣、道德理念所引导和教化,  相似文献   

2.
传媒无所不在地融入我们的生活,几乎没有人能摆脱其影响,青少年尤其如此。一方面,他们生活在一个信息化时代,传媒正成为生活中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早在3年前,中国电视综合人口覆盖率就达到了94.8%;中国的互联网用户,今年预计超过1.6亿,其中青少年占据很大比例,约有13%的青少年网民,每周上网时间超过38小时。另一方面,由于他们的价值观念尚在形成之中,更容易被大众传媒所表达、倡导的生活方式、审美情趣、道德理念所引导和教化,也更容易遭受不良信息与观念的误导和侵害。  相似文献   

3.
现代社会,大众传媒已成为影响青少年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因素,它对青少年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形成至关重要。大众传媒对青少年思想政治教育的积极影响和负面影响,为此,应利用大众传媒做好青少年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为了更好的发挥大众传媒对青少年思想政治教育的功能,作为传媒及其管理部门,应该加强传媒发展、管理的科学研究及制度建设;作为学校及教育行政部门,应该重视传媒时代青少年教育的研究,增强教育的针对性与有效性;作为青年自身,应该学会在信息的大海中识别真伪,努力把握自我,促进社会发展。  相似文献   

4.
随着社会信息化功能的进一步扩大,大众传媒越来越影响着人们学习、工作和生活。健康向上的传媒内容,能促使人们认知世界、改造世界、美化世界,反之亦反。大众传媒由于其形式的多样性,内容的广泛性,影响形式的多极化,对社会公众尤其是对世界观正在形成中的青少年影响甚大。本文试图从研究大众传媒对青少年犯罪的影响入手,探研大众传媒发展过程中的价值取向和行为规范。  相似文献   

5.
我国中小学传媒素养教育亟待加强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潘虹 《教育发展研究》2005,25(4):100-101
一、加强中小学传媒素养教育的紧迫性 所谓中小学传媒素养教育是指引导青少年学生认知传媒,培养一定的对传媒的选择、评价和鉴别能力,从而正确理解并建设性地利用传媒资源为个人学习、生活、发展所用.早在20世纪30年代初期,英国学者为训练青少年抗拒大众传媒中提供的"低水平的满足"而开始倡导传媒素养教育.20世纪60年代以后,人们传媒素养教育的观点发生了变化,由抗拒转变为培养辨别能力.20世纪70-80年代后,由于官方和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的介入,学校的传媒素养教育渐成规模.英国、法国、澳大利亚等国相继将传媒素养教育纳入学校课程体系.在我国,随着传媒事业的快速发展,大众传媒对中小学生的影响越来越大,加强中小学传媒素养教育已迫在眉睫.  相似文献   

6.
在现代社会,随着信息化时代的到来,大众传媒也随之日益发展壮大,对人们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产生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大众传媒的功能不仅在于进行信息的传播,还在于对人们的价值观念的指引和行为活动的暗示,更重要的是对于社会文化的建构和强化具有导向作用,大众传媒作为社会舆论的导向,可能会传播社会的积极一面,但是有时也会相反.例如对于社会性别文化的建构和固化,大众传媒就在其中起到了很深的影响,基于这一点,本文对大众传媒如何建构性别文化进行了研究,希望能够找到传媒发展的新方向,以促进性别观念和性别文化的变革.  相似文献   

7.
随着大众传媒进入人们的生活,对青少年的影响愈发明显,也极易产生一些不良的影响,因此,对青少年开展大众传媒素养教育愈发显得迫切,但是,面对大众传媒不良信息的挑战,我国传媒素养教育存在着不足,针对这个问题,提出学校开展青少年传媒素养教育的策略,建立以学校教育为主的传媒教育实施途径和以社会组织为背景的传媒教育平台,并加强青少年的教育引导,加强我国大众传媒素养教育。  相似文献   

8.
传媒教育亟需纳入教育视野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姚燕平 《江西教育》2001,(6):24-24,23
传媒文化已成为青少年成长的重要影响源随着信息社会的到来,大众传媒已成为人们生活、学习、工作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电视 、广播、报刊、互联网等传媒,高速度、大容量地传播社会的新动态、新知识、新信息,引 导和提供生活和娱乐的新的内容方式,同时对社会思想文化、价值取向发生潜在影响。生活 在信息社会的青少年,同样在经常不断地与传媒发生接触,由他们好奇求新、求知欲强但自 我把握能力较弱的年龄特点所决定,他们更容易被传媒文化所影响和左右。据教育科研部门对几个城市的青少年学生调查,学生除上课外最常参加的活动排前三位…  相似文献   

9.
陈烨 《教学与管理》2014,(9):146-148
生活方式是在价值观念指导下所形成的满足自身生活需要的全部活动形式与行为特征的体系。生活方式直接影响着人的健康,生活方式的呈现受到众多因素的制约和影响。青少年学生作为一个社会群体,呈现出来的生活方式既有共性,同时又存在着个性。本文从体育运动入手,阐述体育运动对青年学生生活方式的影响。  相似文献   

10.
大众传媒作为一种传播工具对体育的传播以及发展提供了方便高效的渠道,随着大众传媒的快速发展,它也越来越作为一种重要的外部力量进入到体育的内部世界,使得大众传播时代体育生活方式与模式有了新的变化。大众传媒对体育生活具有工具性作用和重要影响。在当今传媒高度发达的年代,大众应该保持审慎的态度对大众传媒中的元素进行合理的甄别;同时大众传媒应该承担起相应的责任,对体育文化进行正面的传播。  相似文献   

11.
大量调查表明,青少年已经成为网络的最主要使用者。上海有70%的青少年有过上网的经历,网络将和报纸、电视、广播等一样成为越来越重要的宣传教育和理论建设的载体。而大众传媒和网络文化作为一种全新的文化形态和价值观念,作为现代社会人们获得信息的工具,作为信息传递的渠道和载体,作为影响当前学校德育的一个重要因素,它的作用是双向和同步的。因此,大众传媒和网络文化对学校德育有正负两方面影响。  相似文献   

12.
当今社会是一个传媒高度发达的时代,各种迅速发展和广泛普及的大众传播媒介,渗透到了社会每一个领域和生活每一个角落。如同一把“双刃剑”,大众传媒给高校大学生带来了一种全新的社会生活、学习模式和价值观念,同时又给大学生的道德观念和身心健康带来了负面影响,进而给高校的思想政治教育带来严峻的挑战和巨大的影响。因此,我们必须因势利导,利用传媒“社会动员和舆论引导”的功能,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创造有利条件。  相似文献   

13.
随着市场经济与大众传媒的发展,当前一个不容忽视的事实是,青少年流行文化已成为青少年业余生活主要浸染的文化形态,对他们的价值观形成、审美趣味和生活方式乃至社会化过程都有重要影响.  相似文献   

14.
青少年流行文化是青少年群体意识的表现,大众传媒是其最好的表达工具.大众传媒对青少年流行文化既有正面影响也有负面影响.充分发挥大众传媒对青少年流行文化的正面影响需要传媒、社会与受众的多方面努力.  相似文献   

15.
青少年流行文化是以青少年群体为传播对象,以流行趣味为引导,以大众传媒为载体,以物质或非物质形态为表现形式,反映青少年心理状况与价值取向的社会文化,是青少年实践和追随的一种普遍的社会生活方式。随着信息技术的广泛应用和现代传媒的快速发展,流行文化作为一种潮流,正以其丰富多彩的内容和多种多样的形式,传播并渗透于人们的工作、生活和学习的方方面面,并对青少年的认知、情感、思想、价值和行为产生着重要影响。把握青少年流行文化发展趋  相似文献   

16.
刘玉芳 《中学文科》2009,(15):123-125
随着传媒技术的进步,大众传媒的影响渗透在人类生活的各个方面。青少年正值成长时期,其自身具有不成熟性,电视本身所具有的“魅力”对他们构成了难以抗拒的吸引力。长期以来,人们过多地关注电视对青少年的负面影响,而忽视电视传媒在青少年成长过程中所发挥的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17.
传媒媚俗与大学生媒介素养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在当代社会,大众传媒以其强大的文化攻势,越来越深入地影响着人们的思想与行为方式,特别在大学生世界观、道德观、价值观形成过程中起着重要的作用。在市场经济的冲击下,大众传媚出现了媚俗化倾向。要使传媒对大学生教育发挥正面的作用,除了坚持正确的舆论导向,还必须提高大学生的媒介素养,引导学生对媒体信息进行辨别与选择,尽量避免大众传媒对大学生带来的负面影响。  相似文献   

18.
新媒体环境下我国青少年普法教育探索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青少年是我国普法教育的重点对象,处于生长和发育期的他们对环境的改变尤为敏感,也容易受到环境改变的影响。大众传媒的发展使媒介环境成为影响青少年思想和行为的重要因素,媒介环境的发展使青少年普法教育的载体、方式和内容都随之改变。媒介环境的发展要求青少年普法教育的载体要保持传统与现代的平衡;青少年普法教育方式要实现自主性与渗透性相结合;在媒体普法过程中,加强传媒普法的自体约束和法律约束。  相似文献   

19.
21世纪的中国是一个网络社会、传媒社会,网络与大众传媒对于青少年的道德影响、价值影响不言而喻。本文探讨了如何在传媒影响日趋强大的时代背景下进行有效而不空洞的职高德育课教学。  相似文献   

20.
运用文献资料法、逻辑分析法等,从课余体育与现代生活方式的联系入手,论述了现代社会生活方式对广大青少年身心健康的影响以及健康体育生活方式对学生健康发展的意义,结合课余体育的特点分析了其在学生健康体育生活方式形成中的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