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近年来随着我国教育改革的深化,教师研究已成为教育研究领域中的一个热点。随着国外外语教学从语言转向教育的发展,外语师资发展研究的热点也从外语教学理论的构建和教学技能的训练转向教师已有知识结构、思维模式以及教学能力习得的研究,即“教师思维”(teachers'thinking)的研究。因此,与教师素质相关的教学效能感对我们的教师培养具有一定的启示作用。  相似文献   

2.
宋彦黎 《海外英语》2023,(7):167-169
反思性教学把外语教师从对教学内容和方法的探讨转向对教师教育和教师专业化发展的研究上。文章以PCK理论为框架,以“线上线下混合式大学英语教学满意度调查”为例,从外语教学目标和背景、学生知识、外语教学策略和外语课程知识进行反思,阐述反思性外语教学与教师专业发展的内在关系,指出外语教师既是教学的实践者,又是教育理念的建构者,以此探索外语教师发展的新途径。  相似文献   

3.
江晓红 《西江大学学报》2002,23(1):86-88,92
在外语教学实践中,传统的以知识积累为主的教和学的模式已难以适应不断涌现的信息和高速发展的社会。外语教学研究者不得不进行反思,从研究“怎样教”转移到研究“怎样学”,从研究“教师”转移到研究“学生”,学习策略的研究因而成为外语教学这一研究转向所关注的热点。  相似文献   

4.
学习自主性和教师的作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促进学习自主性是近20年来外语教学界的热门话题。“以学习为中心”的模式将课堂教学的中心转向学生,这就意味着学生将承担更多的学习责任,但教师的作用是否减弱了呢?本通过介绍近年来外语教学领域对学习自主性的理论认识,以及教师如何培养学生学习自主性等方面,来探索教师在“以学习为中心”教学中的作用。  相似文献   

5.
在语言教学活动中,正确认识语言教学中的主体与客体对于提高语言教学水平和教学质量都有重要意义。自二十世纪七十年代以来,外语教学研究的兴趣逐渐从教师的教学转向学生的学习,对外语学习中动机(motivation)的研究即为这种转向的标志之一。外语教学的关键是激发动机、培养兴趣,辅以行之有效的教学方式。  相似文献   

6.
作为基础教育的一部分,高中英语教学必须而且有可能在培养学生创新意识和能力方面做出贡献。就外语教学来说。虽然语言学习,特别是外语学习有其特点,在表面上很难与“创新”沾边;外语教学在培养学生创新意识方面也很难有什么作为。但是外语教学的过程本身就是教师对学生进行各种思维训练,发展学生的创新意识和能力的平台,同时,语言交际的过程就是互动、各种思维交织的过程。所以.外语学习和外语教学的过程是培养学生创新意识和能力的过程。  相似文献   

7.
反思生教学是教师对教学实践的思考、分析和评价,是教师实现自我发展的有效途径。开放性思维、责任心和敬业精神是教师进行反思性教学必不可少的三种态度,在外语教学中,应根据学生的认知水平,注意培养学生的反思性学习能力。  相似文献   

8.
黄艳芳 《文教资料》2014,(14):179-180
二十一世纪以来,在西方教学流派的影响下,我国外语教学关注的焦点从以语言中心转向到以学习者为中心和以学习过程为中心,忽视了教师在外语教学中的角色定位。在教学实践中,后方法外语教学理念能有力地帮助外语教师重新定位教学中的角色,并启示教师在外语教学中回归中心角色。  相似文献   

9.
李建兰 《考试周刊》2013,(25):76-77
外语教学受相关学科影响而产生新的反思性外语教学理论屡见不鲜。反思性教学不仅提供了系统的理论,而且是一种由教师亲自参与构建理论的实践活动,对外语教学工作具有切实的指导意义,它从思维的高度探索了教学理论与实践,在提倡探究精神与科学思维方式的同时,十分重视教师的自我发展与主动性的发挥。  相似文献   

10.
庚强斌 《山东教育》2004,(34):10-11
“以教学为中心”作为学校教育的一条原则、规律和策略,要提供给人们的是在一定理论框架指导下的思维方式和行为准则。当前已进入以人的发展为宗旨的新时代。今天所强调的“以教学为中心”,正处于从对知识的关注转向关注人的发展;从局限于书本世界转向学生的生活世界和教师的内心世界;从拉齐扯平式的“全面发展”转向弘扬优势、  相似文献   

11.
教学的终极目标是培养学生幸福生活的能力,目前,知识教学的种种弊端却离我们的教学目标越来越远。文化教学在教学目的、教学内容、师生关系和教学评价方面都赋予教学新的内涵和特征,使教学具有新的意义转向:教学思维从对象性思维转向关系型思维;教学价值取向由塑造“知识人”转向培养“生活人”;教师的角色由教书匠转向教育者。  相似文献   

12.
“教·研·写”一体化推进,可以优化教师专业成长的路径。转换思维方式是“教·研·写”一体的基本遵循,教师要从工作思维转向研究思维,从事务思维转向设计思维,实现常规工作与研究工作整合推进。聚焦研究主题,在特定场景中及时提炼教学研究成果,有利于教师近距离习得从“教”到“写”的成果形成路径。教研与科研的整体联动、通力合作,则为“教·研·写”一体提供了行动保障。  相似文献   

13.
李健  崔扬 《吉林教育》2005,(5):34-34
长期以来,外语教学只注重认知,忽视情感在教育中的作用,影响了人才素质的全面提高。因此,营造一种学生和教师情感互通的教学环境,让学生在学习外语的过程中激发个体情感,形成用外语思维的习惯,发展我们的外语教学,显得尤为重要。  相似文献   

14.
反思性教学是促进英语教师发展的有效途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引言。20世纪80年代,反思性教学理论与实践在西方发达国家兴起。反思性教学因具有将“学会教学”与“学会学习”结合起来的实践合理性而迅速影响到世界各国,成为一股强劲的教学思潮。进入20世纪90年代以来,国内外关于教师素质的研究,已从原来注重对教师教学理论的建构和教学技能的训练转向注重对教师已有知识结构、思维模式以及教学能力习得的研究。  相似文献   

15.
心理学研究表明,创新能力是人脑的机能。创新能力不是少数头脑聪明学生的“专利”,而是每个学生都具有的。因此,教师循序渐进、有意识、积极地从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发展学生的创新性思维的角度入手,逐步培养他们的创新意识,开发其创新能力,就显得尤为重要。 一、强烈的创新意识是创新能力的基础 要造就具备创新能力的人首先就应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需要教师彻底地转变观念,从“教学”转向“学教”,从“以知识为中心”转向“以学生为中心”;从“重视知识的积累”转向“重视创新意识的培养”。还需要教师清醒…  相似文献   

16.
教育信息化是外语教育发展的最终目标.外语教学信息化关键在于实现信息技术与外语课程的深度融合.教育信息化在现代外语教学中的作用表现为利用信息技术营造信息化的外语学习环境,改变传统的外语教学结构,培养具有批判性思维与创新能力的外语人才.实现外语教学信息化的途径包括运用先进的外语教学理论指导深度融合;提倡“学教并重”的外语教学设计;探索适合“主导-主体”教学结构的外语教学模式;提高外语教师的信息技术能力与信息素养.  相似文献   

17.
后疫情时代,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要求教师提高多媒体教学的能力。作为未来的人民教师,着眼于师范专业学生,在设计思维的指导下围绕专业选修课《多媒体与外语教学》开展了一项行动研究。通过开展4次教学实践(在线开放外语教学课程、微课与外语教学、游戏化外语教学和社交媒体与外语教学),学生能够选取合适、有特色的教学内容,融合高效的教学方法和技术,完成生动有趣的教学设计方案。根据教师评估,学生的多媒体教学能力得到了显著提升。通过反思日志,教师和学生均对教学实践的效果表示满意,也提出了优化建议为今后培养师范专业人才提供理论和实践参考。  相似文献   

18.
“用教材教”是语文课程改革的一大耀眼的光亮,这个崭新理念的确立,语文教学领域形成石破天惊,山鸣谷应的态势,打破“教教材”的传统思维模式,扩大语文教学视野,由“知识”转向“人,”转向“生命”,转向“智慧”。语文课堂异常活跃,在新理念关照下,越来越多的教师开始新的思考,新的追求,新的探究。  相似文献   

19.
语言与思维是相互直接联系的,没有思维,语言无从产生;没有语言,思维无以表达,不同民族之间的思维模式存在着差异,这些差异广泛地反映在语言中,学习一门语言必须学会它所体现的思维模式,外语教学是一个培养学生目的语思维能力的过程,这个过程是循序渐进而又有创造性的,允许有一个从外部语言向内部语言“迁移”的阶段,教师应该从语言的四维性思考外语教学,通过对思维模式的研究促进外语教学,并在外语课堂教学中适当导入化教育。  相似文献   

20.
有关反思性教学实践的思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20世纪90年代以来,国外关于教师素质的研究,已从原来注重对教师教学理论的建构和教学技能的训练转向注重对教师已有知识结构、思维模式以及教学能力习得的研究。通过研究发现:教师素质的提高,可以通过教师建立自己的教学理论,总结自己教学的知识、技巧和经验来实现。在这样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