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6 毫秒
1.
文章千古事     
王东京 《出版参考》2010,(11):11-11
人们所以写文章,大凡是有话要说;读者所以看书,通常是为了获取新知。如同说话需要听众,写文章也需要读者。但写文章与说话,毕竞又有不同。说话,可以哪说哪了;而文章一经面世,就如离弦之箭,不能回头。古人云“文章千古事”,说的就是这个道理。故著书作文,须得十二分用心才行。  相似文献   

2.
胡冰 《声屏世界》2011,(9):39-40
吕叔湘先生在《语言和语言学》中指出:"语言修养自然包括说话和写文章。拿这两件事情来比较,说话尤其不容易,一则应时触发,没有从容润色的时间;二来呢,不但要照顾说话的内容,还要同时照顾说话的声音和姿态。  相似文献   

3.
在日常用字遣词中。我们经常用到“和”字。如果能够慎用和善用就能够给我们说话写文章增色不少。反之,则就会使我们说话写文章逊色不少。先让我们看以下两个例子:(1)我们要认真琢磨和领会中央领导讲话的要点和精神。(2)他们围绕集团公司、管道企业重组改制的重要性、必要性、紧迫性进行了热烈而深入的讨论。我们不难看出。在第一个例子中,  相似文献   

4.
吕叔湘先生在《语言和语言学》中指出:“语言修养自然包括说话和写文章。拿这两件事情来比较,说话尤其不容易,一则应时触发,没有从容润色的时间,二来呢,不但要照顾说话的内容,还要同时照顾说话的声音和姿态。把说话称为一种艺术,一点也不过分。”吕叔湘先生的这一论断,为主持人语言的修养指明了方向。  相似文献   

5.
形式逻辑是一门研究思维形式及其结构规律的科学。学好逻辑,能使自己在说话、写文章时做到概念明确,判断恰当,推理合乎逻辑,否则,将会适得其反。以下试举例一谈。  相似文献   

6.
简洁,指的是说话、写文章扼要、清楚。说话、写文章要做到既扼要又清楚,并不是一件容易事。要把广播新闻写得简洁,就更困难。因为广播新闻是写给人听的,它既要在有限的时间内把新闻事实讲明白,又要让人能够听清楚,不好好下一番功夫,就难以做到这一点。那么,广播新闻该如何做到简洁呢? 首先是语言要简练,最好三言两语把事情讲清楚。这就要力戒空话、废话、套话,坚决删去那些可有可无的话。我们不妨来看看这样一条广播新闻,全文如下:  相似文献   

7.
裘全先生是一个非常讨厌片面性的先生,无论说话、写文章总是力求面面俱到,说了正面又说反面,讲了前面不忘记后面,顾了上面也不遗漏下面,提到左面的同时也要提到右面。  相似文献   

8.
说话或者写文章,为了表达的需要,故意扩大或缩小人和事物的原样,甚至表现上看来不符合事实,以此来强调其某些特征,加深读者的印象,唤起读者的联想,这就是修辞中的夸张。  相似文献   

9.
我谈写文章     
《新闻战线》编辑同志要我写一篇文章,谈谈写文章。我自己的文章写不好,这个题目我怎能谈得好呢?我推辞了几次都不行,只好硬着头皮谈几句。文章是写下来的语言。文章和语言都是用来表达思想的,我们不应该把文章和语言分割开来。现在许多写文章的人,从中学生到新闻记者、大学教授,拿起笔来写一篇文章的时候,心里想,我现在是写文章,跟说话不一样,要写得“文”一点,多加上一些辞藻,多加上一些政治名词,多绕一些弯子。这些人在小学  相似文献   

10.
余晓林 《新闻世界》2009,(11):29-30
清代诗人袁枚说过:漂亮的词句犹如一堆铜钱,文章的主题就是穿钱的线。如果一篇文章没有明确的主题,就像散落一地的铜钱,显得杂乱无章。任何人说话、写文章都要表达一个主题,即中心思想,没有主题就会不知所云,新闻报道也是如此。  相似文献   

11.
说话写文章,总要事先想得周密些,使别人一听或一看就知道是什么意思。如果说的话或写的文章,语意含糊不清,先后说法自相矛盾,别人就会听不懂、看不懂或发生误会,这就犯了“表达不周”的毛病。下边举例说明。  相似文献   

12.
邓高如 《军事记者》2011,(11):68-69
(九)短文的语言运用 一切文学作品,都非常讲究语言的运用,短文尤其如此。短文的语言要力争达到以下几个方面的要求。一是语言要准。我们戴表,首先时间要准。军人打靶,弹道要准。搞装修、贴瓷砖,线条要准。说话写文章,语言要准。  相似文献   

13.
“画龙点睛”比喻写文章或说话时,在关键的地方,用一两句警句点明要旨,使全篇生色。作为以声画结合见长的电视新闻,如何给观众留下深刻的印象,点好“同期声”和“画面”这两只眼睛至关重要。  相似文献   

14.
文才与口才──节目主持人要勤动笔李仲华一般说来:凡书面表达能力强者,大多口头表达能力也不差;凡说话出口成章、对答如流者,写文章也不至于文句不通、辞不达意。因为掌握丰富的词汇与严密的语法、逻辑规律,具有得心应手(口)的驾驭语言的能力,再加上博览群书,又...  相似文献   

15.
副词的位置     
副词运用很广泛,说话、写文章经常用到它。例如有这样一个新闻标题:“少数民族青年演员独唱调演即将举行”。其中“即将”这个副词用在谓语动词前,对谓语加以修饰,表达了一定的意义。如果去掉这个副词,那末这个调演在什么时间举行,是已经举行还是尚未举行,  相似文献   

16.
正确使用祖国语言文字意义重大史锡尧正确使用祖国语言文字,是加强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内容之一,不能设想,一个具有高度精神文明的社会,人们说话、写文章,语言一片混乱。语言是人类最重要的交际工具,没有语言社会便会崩溃,正确使用祖国语言,可以很好地发挥语言的交...  相似文献   

17.
岳晓东 《视听界》2001,(5):31-31
古人曰“材有美,工在巧”。词汇是语言的材料,语言光美还不行,还要看表达者的“工”是不是“巧”了。写文章的目的要让人喜欢看,说话的目的要让人喜欢听,节目主持人要想让受众从心眼里愿意听你说的每一句话,就必须动点脑筋,想点办法,说话不能言而无味,必须幽默、风趣,让受众喜闻乐听。但只做到让受众喜欢听你说的话还不够,还必须让受众从中感  相似文献   

18.
讲究逻辑,提高语言表达质量●李衍华写文章要讲逻辑。就是要注意整篇文章、整篇说话的结构,开头、中间、尾巴要有一种关系,要有一种内部的联系,不要互相冲突。还要讲文法。许多同志省掉了不应当省掉的主词、宾词,或者把副词当动词用,甚至于省掉动词,这些都是不合文...  相似文献   

19.
省略号表示内容的省略,引文的删节或说话断续。因而,早先亦曾称作删节号。关于省略号的省略、删节作用,这里不再赘述,本文仅就省略号的修辞作用及省略号前后的标点使用作一浅析。一、省略号的修辞作用标点符号固然不能代替文字表达的功能,但在表示话未完、意未尽或者说话断续时,省略号如果用得恰到好处,有时确实能起到文字难以取代的修辞效果。例如:  相似文献   

20.
别字还不少     
近来,我看到中央和省市报纸上的错别字还不少,应引起注意。仅举两例: 某报有篇文章的标题叫《要言不繁》,“繁”字应为“烦”字。“要言不烦”是一个成语,指说话或写文章简单扼要,不烦琐。是“烦琐”的“烦”,不是“繁多”的“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