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教师的教育生活由日常生活与仪式生活构成,教育仪式参演是教师专业发展的文化途径之一。教育仪式具有象征性、展演性、神圣性和建构性,它是推进教师发展的"第二堡垒"。教师仪式文化通过生产教育正统、权力操演与神圣力量的御用来维持着自己的暗箱运作。教育仪式是教师教育生活的缩影、中心与范本,仪式参演是教师与时代教育精神、教育生活沟通的微妙渠道,是变革教师教育生活图式的一条捷径。  相似文献   

2.
教育生活是一种特殊的生活,幸福而完满的教育生活应该是充满精神自由的、有德性的、具有生命价值意义的生活。而现实的教育生活因为种种原因而使得教师自我放弃和缺乏追求幸福生活的勇气。教师发展就是为了让自己拥有充实而有意义的幸福生活。教师应该学会感悟生命价值,在追求完满生活中促进专业发展;强化自我发展意识,在学会优雅生活中提升专业品质。  相似文献   

3.
教育和教师教育都应成为一项精神的事业.为了使教师教育成为名副其实的精神事业,培养“掌握精神引领艺术的‘优雅知识人‘”而非“教育专家”应成为教师教育的最终目标,“自由生活能力”而非“专业劳动能力”的培养应成为教师教育的主要内容,让读书成为生活的主要基调则应成为教师教育的主要方式.  相似文献   

4.
对教师教学生活的研究认为教学意味着一种生活方式,教师在其中寻求幸福。然而教学生活的日常化使教学生活僵化机械,无幸福可言。因此,如何使教师教学生活走向幸福成为了一个亟需解决的问题。笔者通过对幸福与教学生活幸福概念的分析,认为教师教学生活幸福在于赋予教学生活以生命与精神品性,源于教育理想的召唤,保障于"好的"学校,成就于完整而高尚的教师德性。  相似文献   

5.
由于近现代主客二分的认识论,以及由此发展起来的科学实证主义研究范式的影响,教师教育过于重视理论的普适性和工具性,忽视教学实践的丰富性和鲜活性.现象学的世界观、方法论,如现象学“面向事实本身”的精神、“生活世界”理论以及“本质直观”、“悬置”、“还原”等方法,为教师教育提供了独特的视角和思维方式.现象学视野中的教师教育面向教育事实,回归教师的日常教学生活世界,具有浓厚的人文意蕴和人性色彩,对当今的教师教育具有启发意义.  相似文献   

6.
在蕴涵多样可能性的教育生活中,教师需要选择。要做出更"好"的选择,需要教师智慧的启迪。但是在教育现实与追求的张力中,教师智慧的存在与发展举步维艰。要超越此困境,人们必须致力于捍卫教师教育生活的多样性、教师追求智慧的过程性以及教师思想交流的可能性。  相似文献   

7.
杨建新 《生活教育》2012,(22):87-89
通过对寄宿制学校的调研与思考,发现生活指导教师有着对寄宿生进行生活教育的便利条件、环境与资源,可以从培养良好生活习惯、在关爱生活中熏陶、培育健康宿舍文化等方面对寄宿生进行生活教育。  相似文献   

8.
长期以来,由于近代现代主客二分的认识论以及由此发展起来的科学实证主义研究范式的影响,教师教育过于重视理论的普适性和工具性,而忽视教师教学实践的丰富性和鲜活性。现象学的世界观、方法论,如现象学"回到事情本身"的精神、"生活世界"理论以及"本质直观"、"悬置"、"还原"方法等为教师教育提供了独特的视角和思维方式。然而,不可否认,现象学视域的教师教育思想除了现象学自身固有的艰深、晦涩的局限性外,其自身也有一定的局限。然而,现象学视域的教师教育面向教育本身,回归教师的生活世界,在当今教师教育越来越程式化、规范化的今天,的确值得我们思考。  相似文献   

9.
赵葵 《福建教育》2013,(10):16-17
对于大多数教师来说,生活教育的理念并不陌生。然而,由于习惯了上“课”的模式,许多教师对于“课”外的教育束手无策。到底如何将教育寓于幼儿的生活中呢?我们来听听几个教师的经验之谈。  相似文献   

10.
当前,我们正在享受技术带来的好处。事实证明,技术比制度更能改变我们的生活。尤其是教师,在教育制度努力向更为科学更为人性的方向努力转变时,教师并没有获得根本的解放,而是变得愈发焦虑与迷茫。因为制度产生效益要历经一个缓慢而艰苦的过程。而新技术,比如博客,一旦走进教师生活,就立即将教师带入崭新的精神生活。博客的可贵,主要在于它清晰呈现了每个人的智慧。教师有完成教学工作的智慧,有遵守学校管理秩序的智慧,有执行专业成长计划的智慧。但这些智慧,是不带个性特征的智慧,是服从性质的智慧。而博客让每一位教师的形象都具体起来,就是因为它呈现了教师在主动状态下的智慧。教师在博客中发表自己的教学感受、教育思想,积极评议博友的观点,这都是自由而真实的不受约束的智慧抒发。当教师不再是符号化的一个人,而是以其睿智、经验、知觉来感染同行,那么他的精神已经变得稳妥,他的形象已经生动,他的热情已经焕发。博客从根本上改变了教师的生活。  相似文献   

11.
回归“生活世界”,是哲学界对科技理性支配下人们生活的一种积极反思的结果。因此,以“生活世界”理论促进师范教育向教师教育的转型,将使教师教育的内容出现新的选择,活动发生新的变化,并构建起一种培养教师的新模式,从而使回归“生活世界”的教师教育同教育改革的新走向和教育的生活意义相一致。  相似文献   

12.
专业建构是当代我国教师教育改革的主题,其内在隐藏着一些理念性缺陷有待于克服。专业知能本位的理念、教师专家化的目标、资格证书引领的路径、对专业自主的依附与专业社会化的理论视角等都是专业型教师教育的隐忧所在。教师专业建构的目的不是要用知识、专家、资格来控制教师的教育生活,而是为了促使其个性化教育生活样式与教师文化的自然、自由成长。  相似文献   

13.
教师成长乃是教师在立足于个人教育生活合理性的基础上。对个人教育生活的不断发现和个体教育意识的全面觉知。教育叙事正是通过对教师个体成长过程之中的各种偶然性事件的发现.而提升教师对自我教育生活观照的能力。全面提升自我教育意识,在不断提高教育专业水平的同时,提高教师教育生涯的生命质量,促进教师的成长。  相似文献   

14.
教师丰富多彩的精神生活是其从教的前提和取得教育成效的基础。苏霍姆林斯基认为教师应该不断以“丰富多彩的精神生活”来提升个人的教育素养。拥有丰富精神生活的教师会对他的教育对象以及整个教育活动的过程产生重大的影响。教师主要可通过阅读、研究、培养兴趣爱好、交往和游历等途径提高自身素养、丰富自身的精神世界。  相似文献   

15.
张华 《广西教育》2006,(5B):12-12
作为教师职业发展和专业能力提升不可或缺的中间环节,反思性教学是教师教育未来的必然学习和生活方式,反思对教学的精神导航和实践引领在于促使反思者体察教育生活并在理解之“道”的基础上建构科学的教育之“术”——既是技术,更是艺术,培养自身的教育智慧与教育良知,以达到教育实践的学理和智慧,促成教育角色的实现和超越。  相似文献   

16.
教育叙事与教师成长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教师成长乃是教师在立足于个人教育生活合理性的基础上,对个人教育生活的不断发现和个体教育意识的全面觉知。教育叙事正是通过对教师个体成长过程之中的各种偶然性事件的发现,而提升教师对自我教育生活观照的能力,全面提升自我教育意识,在不断提高教育专业水平的同时,提高教师教育生涯的生命质量,促进教师的成长。  相似文献   

17.
教育现象学为教育智慧的养成提供了方法论。生活世界中的生活体验是教育现象学的方法论核心,是教育现象学研究的起点和归宿。教育智慧的养成有赖于对生活体验的探寻。教育现象学视域下教师的教育智慧养成机制包含通过“悬置”的现象学态度和诗化的语言追忆、描述“此刻”的教育生活体验,通过对教育生活体验的惊奇、教育现象学主题意义分析和洞见创造进行教育现象学“反思—还原”,教师智慧成长共同体等维度。基于教育现象学的教育智慧养成,应当成为新时代教师专业发展的重要路径选择。  相似文献   

18.
教育既是学生的生活,也是教师的生活。教师与学生一样,都有自己的本体价值。漠视教师生活的过程与价值,势必带来思想层面的混乱,进而导致实践层面的迷失。以人为本包括以生为本和以师为本两层涵义,以人为本一旦窄化为以生为本,必将滋生出错误的"唯生本"理念。教育应是教师与学生共同创造的生活,教师与学生生活世界的重构应是他们共同追求的教育愿景。教育不是简单的成人之学,而是成己而后成人之学。从"你—我"式走向"我—你"式的师生互文关系模式,或为当下教育的应然选择。  相似文献   

19.
研究教师专业生活是突破教师专业发展困境的一条新途径。从教师专业特征的角度来考量,教师专业生活的核心内容包括学习、思考和教育三个方面,它们对于教师的专业工作和专业发展都有重要价值。学习是教师专业生活的基础内容,终身学习理念要求教师应永无止境地学;思考是教师学与教之间的中介,永无止境地学决定了教师要坚持不懈地思;教育是教师专业生活的根本体现,一个学识渊博、富有思想、专业能力强的教师,其教育活动必定充满激情。永无止境地学、坚持不懈地思、充满激情地教构成了教师专业生活的主旋律。  相似文献   

20.
教师需要实现自我意识的本体塑建,在教育变革中始终保持着个体对教育活动的生命自觉性。教师需要学会在自我关怀中选择能够释放个性和自主发展的解放型生活样式,需要在自我叙事中表达能够实现生命价值的职业愿景,也需要在自我超越中萌发主体性精神来构建崇高而深刻的教育意境:用爱构建的精神世界,用爱塑造的美丽人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