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文本解读是语文教学之根.如果教师对教材解渎得好,对文本分析得透,那么课堂上一些不和谐的现象就不会产生.著名特级教师,中国小语教学的新生代人物孙双金老师在谈对文本解读的重要性时首先提出,“上好语文课,解读文书是第一步”,不但要解读文本的“字而意”,  相似文献   

2.
文本各有特点.学生千差万别.两者要交汇于课堂.教师要完成这神圣的一讲,对文本的准确、深入解读就显得尤为重要。著名特级教师孙双金在谈到对文本解读的重要性时提出.上好语文课.解读文本是第一步.不但要解读文本的“字面意”.更要体味文本的“字中意、字外意”。  相似文献   

3.
文本解读是语文教学之根.如果教师对教材解读得好,对文本分析得透,那么课堂上一些不和谐的现象就不会产生.著名特级教师、全国小语教学的新生代人物孙双金老师在谈对文本解读的重要性时,首先提出“上好语文课,解读文本是第一步”,不但要解读文本的“字面意”,更要体味文本的“字中意,字外意”.语文教材中的文童文质兼美,意蕴深远.作为语文教师,首当应以一个学习者的身份,和字面上的文本及文本后面的作者认真对话,静心凝神地加以研读,做好解读文本的第一人,方可引导学生正确解读文本,使阅读教学回归语文教学的本真状态—一让学生在教师正确的引导下,用儿童的眼光走进成人的精神世界,主观能动地“感受、理解、欣赏和评价”语言文字.  相似文献   

4.
陆艳芳 《教师》2015,(10):18
文本解读是读者阅读文学作品时凭借感受力和想象力而披情入文的独特的精神活动。文本解读不但要解释文本的字面意,更要体会文本的字中意、字外意。要穿透文字去感悟文字背后的深层次的内涵。教师只有对文本有着精彩的充满个性化的解读,才能创造性地进行教学。  相似文献   

5.
语文教材中的文章,文质兼美,意蕴深远,准确深入的文本解读,是上好一堂语文课的关键。特级教师孙双金老师在谈到文本解读的重要性时提出:"上好语文课,解读文本是第一步。"不但要解读文本的"字面意",更要体味文本的"字中意,  相似文献   

6.
冯佳 《中小学电教》2010,(7):148-148
<正>"上好语文课,解读文本是关键"。不但要解读文本的"字面意",更要体味文本的"文中意,言外意"。语文教材中的文章,文质兼美,意蕴深远,作为语文教师,首先应当以一个学习  相似文献   

7.
解读语文文本是教师在备课过程中必须要做的一件事情,教师能够从文本中解读出什么样的内容直接影响着语文课堂的教学层次和教学组织方式。故在初中语文教学备课过程中,有意识规避文本解读问题,优化文本解读,选择适合学生思维实际、满足学生学习需求的文本解读方向,寻找文本解读与教学设计之间的有效连接点,从而让初中生能够充分的感知文本内容,获得个性化的文本解读体验。  相似文献   

8.
“上好语文课,解读文本是第一步”,不但要解读文本的“字面意”,更要体味文本的“字中意”、“字外意”。语文教材中的文章,文质兼美,意蕴深远。作为语文老师,引导学生正确解读文章,让阅读教学回归语文教学的本真状态——让学生在教师正确的引导下,用少年的眼光走进成人的精神世界,主观能动地“感受、理解、欣赏和评价”语言文字。如何做到成功解读文本呢?除了要做到必须依据《语文课程标准》,掌握难易程度之外,这里,我就自己在教学中的一些体会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谈谈自己的一些想法:  相似文献   

9.
正新修订的2011年版课标指出:"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教科书编者、文本之间的对话过程。"要实现这几者之间的和谐对话,教师就必须立足文本、尊重文本,借助文本这一中介,领会作者的用心,理解编者的意图,体现教者的目的,关注学生的学情。可见,要想成就一堂精彩的语文课,首先要解读好文本。于永正老师也说过:"解读文本是备课的最重要一环。这法儿那法儿,钻研不好教材就没法儿。"解读文本,就要会心潜入,方可知其意、闻其味。  相似文献   

10.
林红 《教师》2013,(31):92-93
阅读教学是语文教学的核心,小学语文教材文质兼美,是教师进行语文教学的重要抓手,是学生学习阅读,提高语文素养的重要载体.但它们往往披着神秘的盖头,如果不深入解读,很难发现课文当中独有的语文教学价值.正确深入的文本解读是上好课的基础.为此,教师在备课时要扎实做好这一案头准备工作.那么,要如何进行文本解读呢?笔者觉得文本解读的过程是个对话的过程,有以下解读策略:  相似文献   

11.
教师在备课阶段进行的文本解读,具有独特的价值取向,进行的是“为了教学”为基本目的的教学解读。文本的教学解读,与一般解读、文艺学解读的性质、基点、因素、目的、取向、内容、方式不同。文本教学解读的出发点与落脚点是“从解读中学习”,着眼点与着力点是“学习解读”。  相似文献   

12.
教学过程由一系列复杂而又专业的活动所组成,其中最基础和最重要的活动就是教师对教材文本的解读,教师对教材文本的解读涉及教学设计、教学内容以及教学效果。因此,对教材文本解读方式的研究显得尤为重要。【文本解读的几个概念】1.解读这里的"解读"主要是指教育教学中的解读,不同于一般的解读,它针对的是课堂教学,对象是教材,主体是教师和学生。解读是相互统一的两个过程,即教师先行"解"的过程和教师与学生在课堂学习中相互碰撞"读"  相似文献   

13.
在数学教学中,教师要认真研究教材教法,把握教材的编写意图,依据教学内容的特点,精心设计教学流程,为创设有效教学不断努力。在解读教材时,教师应夯实文本解读,做到正确解读文本,把握教学目标;深入解读文本,重构教学内容;创新解读文本,优化教学设计,从而构筑高效课堂。  相似文献   

14.
刘红 《成才之路》2013,(21):60-61
自我县实施教学案教学以来,语文教师备课出现浅层化,对文本的解读趋向于表面化,因此,作为语文教师应具备一定的审读教材、深读教材、解读教材的能力。无论什么样的课改,与文本对话、与学生的对话、与作者对话、与时代对话,都是教师钻研教  相似文献   

15.
正于永正老师提过一个深入人心的观点——先把课文背出来再备课。的确,研读教材是备好一节课的根本,每一堂好课的诞生无不是从独到解读文本开始的。因而,对于文本解读,无论怎么强调也不为过。慢慢地,我们可喜地发现越来越多的青年老师开始埋头钻研教材,一遍两遍地读下去。只是总有一些老师文本"曼妙"之处没有发现,遣词造句、谋篇布局却也分析得头头是道。到了课堂上,为了上出  相似文献   

16.
如何在语文教学实践中科学而艺术的把握好"动态生成"这一理念,真正使语文教学过程成为提升语文素养的过程?我们认为教师课前注重文本的精心解读,能有效引发精彩生成。本文以人教版实验教材二年级上册《从现在开始》一文的备课及教学中的有关情况为例,谈谈课前文本解读的优化策略。  相似文献   

17.
解读教材是教师备课的基本功,也是关系到教学成功与否的重要一环。数学教师如何解读教材?如何才能把抽象文本转化为生动教学?这是非常值得研究的事情。下面笔者结合几例教学案例做一下初步的探究。  相似文献   

18.
影响经典教材教学解读的因素很多。过去教材编写,文学作品归于文章文体,从文章学角度进行教学解读。新课标实施以来,教材编写重视文学文体,但教学解读的文章学视角依然隐约可见,对文学文本的"这一篇"特点重视不够。文本的教学解读受主流意识形态影响甚大,通过删改、阐释,一些作品的主题被改变。解读者不熟悉作者创作思想、写作背景,不重视艺术观念的更新,导致文本误读。经典教材教学解读存在的问题会削弱学生审美意识乃至个性的培养。要改变这一现状,应当以学者化方式促进语文教师专业成长,加快知识更新。  相似文献   

19.
教材文本解读的过程是把文本内容转化为教学内容的过程,教学内容要满足一定的条件要求,以推进教学目标的实现。教师解读文本时,必须要有加减法思维,要有选择地删减和补充内容,才能促进文本内容向教学内容合理转化。教师在实践中具体落实教材文本解读加减法思维,需要确定解读目标,形成加减法实施的行为导向;转换解读视角,拓展加减法实施的思考维度;规定解读要求,形成加减法实施的实践边界;设置解读标准,形成加减法实践的具体标杆。  相似文献   

20.
小学语文教材中,长文是指那些文字多、篇幅长、信息量大的课文。一般来讲,我们把第二学段在800字以上、第三学段在1000字以上的现代文,称作"长文"。在人教版教材中,长文所占比例随年级的升高而增多。长文的信息量大,既是教学的优点,又是挑战,对教师的解读文本和处理教材的能力提出了较高的要求。在课堂教学中"内容决定形式","教什么"是第一位的。"教什么"即怎么解读长文,提取教学核心,使得文本内容变成教学内容,实现"用教材教语文",这需要语文教师具有深厚的专业功底和一定的解读策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