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有着20多年兵龄的“老政工”韩树君主任,在政治机关工作时,就是一位在军区、后勤称得上“响当当”的“笔杆子”。自走上领导的岗位后,人们又送给他一个“人才迷”的绰号。任政治部主任几年来,他让爱的种种情愫凝聚到培育新闻人才的事业中,无愧慧眼识才的“新闻伯乐”,识出一个又一个“千里马”,被人们誉为“军营育才编辑”。三年前,韩树君从沈后政治部宣传处长的位置上来到某分部政治部任主任。上任伊始,他发现分部的报道工作虽然活跃,但见诸报端的有影响的稿件较少;报道人员的生活条件比较差;办公设备比较落后;各基层单位的…  相似文献   

2.
在青岛第二疗养院,政委翟永勋惜才、爱才、育才、设身处地关心报道人员的事迹,被大家传为佳话。4年前,翟尔勋从某分部政治部副主任的位置上来到青岛:二疗任政治委员。上任伊始,翟政委发现院里报道工作虽然活跃,但报道人员的生活条件比较差,办公设备比较落后。他许下诺言,今后不但要改变新闻报道工作的现状,争创后勤先进,而且一定要改变现有条件,在政策上、资金上予以倾斜,下大力气发掘人才、培养人才,在军内外树立二疗新形象。翟政委是这样说的,也是这样做的。3年多来,他从未为自己的事找过上级领导,却把报道员的甘苦时刻挂…  相似文献   

3.
在兰州军区某红军团,提起政委阎伯科,官兵们都亲切地称他“百科政委”。最佩服的是他常挂嘴边的“人才经”。用他的话说,军营这座大学校,是最能培养人、造就人的好课堂。作为基层一线指挥部的政工领导,既要像慈母严父,又要像伯乐园丁,细心识才,精心育才,真心爱才,公心用才,只要念好了这本“人才经”,就没有带不好的部队,带不好的兵。任现职6年来,阎政委发现、培养、关心帮助了多少人才,连他自己也说不太清了。唯一记得的是仅向上级机关输送的各类军政干部人才就有近百名。他任政委期间,所在团先后5次被上级评为“先进团党…  相似文献   

4.
古都安阳有座编制只有200张床位的驻军151医院。医院虽小,但报道工作成绩斐然,已连续6年被分部、军区后勤部评为新闻报道先进单位。他们报道工作为啥搞得好?兄弟单位负责新闻工作的领导前来取经。该院政委王玉峰的一番报道“人才观”,使众人颇受启发。立足本土育人才王政委说:“搞报道工作得有报道人才,人才哪里来?天上掉下来,地下冒不出,关键靠培养”。王政委1989年调到这个医院任政治处主任,一上任便开始着手培养报道骨干队伍。他认为:“医院是一块沃土,科技人员多,文化层次高,80%以上人员都是大专生、本科生,还有研究生…  相似文献   

5.
日前,江苏某预备役高炮师举办的首次新闻骨干巡回采访活动,在徐州云龙湖畔落下帷幕。师团两级机关的9名新闻干事和报道骨干,满怀着对新闻工作的热爱,满怀着各级领导和官兵的期待,为了同一个梦想,相约新闻路。 走一路把新闻的“种子”传播一路 这个9师组建以来,几乎年年被评为“新闻工作先进单位”。新任9师政委谢北平认为“新闻工作不是新闻干事一个人的事,必须让全体机关干部都参与进来,才能激活新闻工作的一池春水。”为保证所属部队新闻队伍持续发展.他建议师政治部举办一次新闻骨干集训班。  相似文献   

6.
琴弦松弛,难闻金玉之声;人无压力,难成栋梁之才。两句“老生常谈”之语,道出新乡军分区副政委兼政治部主任葛合元的育人观。“为官,重在抓人,素质上去了,何愁工作干不好。”按说,政治部该是“秀才”部,舞文弄墨,写写画画。可一段时间内却是:报上难见稿,经验难总结。七八个干事工作倒踏实,可一说写东西,有的便“吭吭吃吃”,显得力不从心。这种状况怎么行?育才心切的葛合元在政治部办公会上畅谈道:“工作干好是基础,报道工作也要跟上,报道促工作,工作促报道,相辅相成,”此后,他对政治部的干事们提出_三条要求:一、结…  相似文献   

7.
政委周竹华对新闻报道工作一往情深。他在担任军分区政治部主任期间,就提出了对报道工作要“特事特办”,在督促和指导报道员干好工作的同时,倡导机关干部结合工作搞报道,并且自己带头写稿。他当政委后,工作多、时间紧,可对报道工作的热心劲儿却有增无减。不论是在机关干部大会上,还是到区县人武部调查研究,他都要求大家支持、参与报道工作。有个县人武部全面建设搞得扎实,他就带领政治部的同志专程到这个县现场采写,当场确定有价值的报道线索,写出的稿件陆续见了报,有的还被《人民日报》、《解放军报》采用。周政委担任军分区报…  相似文献   

8.
1931年,王明,张国焘推行极“左”路线,搞肃反扩大化,错杀了许多党内无辜的优秀共产党员和优秀干部,时任红三军团第三师政委的黄克诚曾被肃反委员会推向刑场,执行枪决,因有彭德怀干预才得以幸免。事情的经过是这样的。这年盛夏,中央苏区第三次反“围剿”正酣之际,战斗在黄洋界战壕里的黄克诚突然接到命令,要他立即回军团政治部接受任务。黄克诚急如星火,一口气直奔军团政治部。政治部肃反委员会主任肖寒见他来了,立即拿出一份名单递给他,并铁青着脸,面带杀气地说:“这份名单上的人,是被供出来的“AB团”份子,你要立即抓捕归案,押送到肃反委…  相似文献   

9.
济南军区某炮团自1994年以来,连续4年被上级评为报道工作先进单位,团报道组先后有2名报道干事走上军、师报道岗位;1名报道员提干;3名业余报道员退伍后被地方新闻单位聘用。一个团级单位,且地处偏僻山区,为何短短时间内辈出人才?该团报道人员说,这得益于团领导抓报道育人才。张团长:发现人才送到位团长张如前虽然身为军事主官,但爱学习,善写材料是他长期养成的习惯。因此,他平时对“笔杆子”就格外关注。前年,三连连续3年被师机关评为先进连队。上级指示连队写一份总结材料。材料写成后送到张团长手中,他看后感到此文语言很流…  相似文献   

10.
“功以才成,业由才广”。不论是担任油料仓库政治处主任、医院政委,还是现在任济南军区某办事处政治部主任一职,尼志坚始终把抓好报道人才作为抓好新闻报道工作的首要征务去完成。栽下梧桐引凤来对新闻人才的发现,尼主任有着记者发现新闻线索般的敏感性,这使他得到了不少搞新闻的“好料”。张延旭的发现和任用就是其中一例。1994年初,时任某油料仓库政治处主任的尼志坚听说汽车班调来个志愿兵,曾在北京军区《战友报》上发表过一些文章。他第二天便找张延旭谈话,提出留他在政治处工作的要求。没想到张延旭一口回绝。尼主任猜测事出有…  相似文献   

11.
河南省南阳市宛城区人武部,没有一名专职新闻干事,新闻报道和政研工作却连年先进;没有一名专职报道员,新闻人才却层出不穷。知情人说,关键是我部有个善抓报道工作的政委。新闻报道抓全面该部政委李炳武以前曾任过旅政治部主任,抓新闻报道有自己的一套方法。他说,政治工作出新闻,军事、后勤、技术装备工作同样也出新闻,可因为搞新闻的同志大都在政治部门,这“笔头子”动来动去,往往是政工口上多一些,忽视了军事,冷落了后勤及其他部门,有时候甚至走向极端,脱离中心工作,这种倾向不改,你根本就抓不到好新闻,也写不出好新闻。原因很简单,打靶偏…  相似文献   

12.
江苏某预备役高炮师政治部主任吴天津同志到这个师工作4年多来,依据职责和上级要求,发动和组织官兵结合工作积极为党报党刊写稿,自己也忙里偷闲写稿,每年均有数十篇稿件被《解放军报》等新闻报刊采用。该师分别被江苏省军区和南京军区政治部表彰为新闻报道先进单位,他本人连续4年被军区、省军区政治部表彰为新闻报道先进个人。“职责感”里出重视。去年5月份,该师一批有质量的稿件见诸报端,这时一位老战友给他打来电话,“老吴,还是这样写稿,不累?”吴主任回答说“谁不想歇歇,我是主任,抓新闻报道是我的‘份内事’。”这种强烈的职责意识,催…  相似文献   

13.
1995年初,杨家标奉命出任“塔山英雄团”所在师政治部主任后,他关心、支持新闻工作的故事被报道人员广为传颂。近几年来,这个师的新闻报道工作搞得有声有色,被军区、集团军评为“新闻报道工作先进单位”,这里的报道人员说:新闻工作之所以能争先创优,杨主任是我们的头等功臣。指导采写稿件是老师杨主任曾在新闻战线‘摸爬滚打”多年,练就了一身高超‘武艺”。他担任师政治部主任后,因忙于抓部队建设,没有更多的精力投入‘方格”。于是,他把希望寄托在新闻报道‘渐生代”上。课余饭后,一有空就‘抓”报道人员‘视大山”,每次“侃…  相似文献   

14.
自1992年以来,第91医院报道工作连续6年被上级评为先进单位,并培养出了一批报道骨干。他们有什么成功的诀窍呢?原来,这个医院的领导都是“新闻迷”,都是关心支持报道工作的热心人。政委让“蓝鸟”熟悉医院政委郑修德的人都知道他是“新闻迷”、“人才迷”。他先后为12名报道员报名参加了军报的新闻函授学习,并设立了奖励基金。在日常报道工作中,每当报道骨干遇到经费、用车等方面的困难时,他总是优先解决。今年夏天,长江和嫩江流域遭受水灾,医院的医护人员、职工和离退休干部纷纷捐款捐物支援灾区,报道员小刘抓拍下不少感人的捐…  相似文献   

15.
驻扎在远离城市的山沟沟里的南京军区某旅,交通不便、信息不灵,却从1995年起连年被省军区、南京军区评为“新闻报道工作先进单位”。要问这是啥缘故?知情人会翘起大拇指说:这和政治部主任钟国禅关心培养报道人才的努力分不开。孟视报过精心培养报道入才在钟主任的书房里,有三本厚厚的新闻作品剪贴集。这些作品记录着他从一名普通的战士报道员起步,经过部队多年的摔打,直至走上领导岗位的足迹。他当过报道员,知道报道工作的重要和艰辛,所以特别重视报道人才的培养。1995年初,钟主任上任伊始,就在旅原有报道组的基础上,重新挑选一…  相似文献   

16.
他在边关从戎30余载,挚爱着边关的一哨一塔、一草一木。他最美好的愿望就是将边关将士的风采形象地从媒体上报道出来;他任边防部队领导10余载,先后参与指导培养了“黑河好八连”等一大批享誉全军的先进典型。他就是黑龙江省军区黑河军分区政委鲍显荣。  相似文献   

17.
一个连续多年与新闻报道先进单位无缘的单位,要想走出低谷,首先要拥有一支过硬的报道队伍。141医院刚刚上任的政委刘会兴和政治处主任陈艺园深明其理。于是围绕着建设报道队伍的问题,在这个医院出现了政委主任“同唱一首歌”的爱才、育才故事。刘政委:三请报道员政委刘会兴原是后勤某分部干部科长。今年年初,分部领导决定让他到141医院担任政委,当他了解到这个医院新闻报道工作开展不起来的缘故就是缺少报道骨干时,他上任伊始就在分部范围内物色报道骨干,旨在使该院报道工作打个翻身仗。分部所属一个仓库地处大山沟,这个仓库的新闻…  相似文献   

18.
李云龙(1919-1965):福建长汀人。1933年参加红军,1936年入党。参加了长征。抗日战争时期,任八路军115师343旅686团宣传员,八路军115师教二旅5团营教导员,鲁南军区5团政治处主任等职。解放战争时期,任华东野战军8纵特务团、教导团副政治委员、政治委员,华东野战军34军100师政治部主任、华东野战军33军100师副政委等职,参加了莱芜战役、孟良崮战役、淮海战役、渡江战役。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任高炮第63师政委,舟嵊要塞区岱山守备区政治委员、舟嵊要塞区政治部副主任等职。参加了抗美援朝战争。1955年被授予大校军衔。1965年因病逝世,安葬于雨花台功德园。  相似文献   

19.
熟悉他的人都知道,从任技术干部到任宣传干事、教导员、团政治处主任、人武部政委,赵家威与新闻工作结下了不解之缘。特别是到人武部工作以来,不但亲自撰写稿件60余篇,而且还关心支持新闻报道工作,被基层报道员称为“贴心人”。1996年初,赵家威到焦作市马村区人武部任政委。上任伊始他就发现,人武部十几名干部、职工,只有政工科长一人能写材料、搞报道。面对这种情况,他决心从提高机关干部业务素质抓起,使每个干部都能言善写,成为工作的多面手。他立即建议召开了部党委会,制定出“好报道、好建议、好办法”评比实施方法和加强新…  相似文献   

20.
严建明到沈阳军区某防化器材仓库任政委时 ,由于该仓库多次转隶和其他各种原因 ,该单位的新闻报道人才和骨干已全部流失。怎么办 ?  在本单位没有报道骨干和人才 ,自己培养又“远水解不了近渴”的情况下 ,严政委没有消极等待。他借鉴地方在经济建设中“借鸡生蛋”的经验 ,采取了“一请、二报、三上门”的方法 ,来解决因新闻报道骨干力量不足的“燃眉之急”。“请” ,就是请上级机关的宣传报道人员和报社的记者到本单位采写稿件。一次 ,严政委到部队征求意见 ,他发现仓库沿袭了多年为部队细致、周到服务的吃、住、行一条龙做法 ,不再被部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