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少年儿童研究》2011,(9):58-58
我朋友的孩子6岁,每天在爸爸的要求下背诵“国学”,已经背完了《三字经》《弟子规》,《论语》背了一部分,开始背《道德经》。这个爸爸的做法家人都反对,觉得孩子太累了。这个爸爸向我求助,希望我支持他。而我自己一直不知道给他什么样的答案,应该怎么办呢?  相似文献   

2.
守望宁静     
读完于丹的《论语心得》《论语感悟》。恰好寒假到了,上小学的孩子假期也较长,多少有些“闲心”,我就跟儿子商量:“假期一起背《论语》好不好?”小家伙勉强同意每天背一条。  相似文献   

3.
夏学杰 《师道》2014,(11):58-59
孩子自从上了小学一年级就开始正式学古文了--我说的不是小学语文课本里的,而是学校自己另开设的--以前在幼儿园、学前班也学一些,但是要求不严。不像现在有学校自己印刷的校本课程,要求每个学生对学过的古诗、《三字经》都能背下来。儿子每天早晨想起要被老师过筛子,就急得直哭,因为很多时候他都背不下来。我问过别的省市一些家长,他们孩子学校也都有类似的校本课程,要求学生背的东西大同小异,《三字经》、《千字文》、《弟子规》、《论语》,等等。  相似文献   

4.
锄禾日当午     
在教学《锄禾》这首诗之前,我就担心教学效果会不好。因为孩子们对这首诗实在是太熟悉了,它几乎是每个孩子的启蒙诗,人人都会背。怎样才能打破孩子们原有的思维定势,抓住孩子的注意力,打造一个精彩的古诗文课堂呢?我思索着。  相似文献   

5.
又学完了一个单元。这组课文连续有三篇都要求背诵。学生好不容易背过了《北大荒的秋天》和《西湖》这两课,今天又把《拉萨的天空》一课学完了,我说:“这一课课后习题也要求背诵。”孩子们一听立刻像被霜打了似的无精打采地念叨着:“啊,还——背?”我只好又苦口婆心地从背诵的意义方面对其教育一番。孩子们也只好很无奈地背了起来。  相似文献   

6.
刘树旭 《师道》2008,(5):23-24
随着国学热的兴起,许多孩子又捧起了久违的经典作品。背唐诗宋词的,背《论语》《老子》的,背《诗经》的,都多了起来。我个人认为,对中国人来说,最缺少的并不是文学与文科的素养,而是科学精神与科学素养。  相似文献   

7.
宫廷秘方     
今年要背诵的《经典诵读》又增加了一种文体——赋。这篇《登楼赋》不仅篇幅长,而且很绕口。很多同学都说《登楼赋》特难背,连我们班的“百分之星”都背得直掉金豆豆。可我只用了两天半就会背了。知道我有什么秘诀吗?让我来揭开谜底。  相似文献   

8.
大家小时候一定都读过《白雪公主》《小红帽》《灰姑娘》等童话故事,也知道这些故事都出自《格林童话》吧?但是,你们知道这些童话的作者其实不是格林兄弟吗?知道《小红帽》最初不是给孩子看的童话吗?知道还有一个中国版的《灰姑娘》吗?这些耳熟能详的童话里原来还有不少不为人知的秘密呢。  相似文献   

9.
在做这期《焦点》前,我问了周围一些父母和孩子的想法。妈妈们的意见大多是:当妈的不就是应该多付出吗?爸爸有时太粗心,对孩子照顾不周。再说,这些事情我不做谁做?孩子们的想法不一:小一点的孩子都认为妈妈的爱更多,自己也更喜欢妈妈;大一点的孩子觉得妈妈跟爸爸的爱不一样,但是同样重要。爸爸们的想法挺有意思:我们也想跟孩子亲,但是孩子还是跟妈亲。有时候我不知道怎么插手,干脆不管了。  相似文献   

10.
背诗     
妈妈让我背屈原的《国殇》.我翻开书一看.感觉头都要大了。 这首诗也太难背了!它的词语难懂,句子难懂,整首诗更是难懂。比如诗中的“操吴戈兮被犀甲”.不经妈妈解释.我根本就不知道是“拿着吴国产的戈。披着犀牛皮做的铠甲”。这样的东西。让我怎么有信心背下来呀?  相似文献   

11.
孩子还小时,每天晚上睡觉前都要我给他讲故事,否则就又哭又闹。为了省事,我专门买了很多故事磁特,陪他一起听,代替我口干舌燥的讲解。孩子每次都在故事声中酣然入眠,几年下来,我居然买了大大小小一百多盒故事磁带,孩子也听了不计其数的中外故事。不经意间,孩子说话居然能出口成章,《水浒传》《三国演义》《西游记》等古典小说里的繁杂的故事情节也能如数家珍。学校举办“故事大王比赛会”,刚上小学一年级的孩子,主动要求和五六年级的大哥哥大姐姐们一较高低,  相似文献   

12.
我曾写过一篇文章,题目叫《谁在伤害学生与语文的纯洁感情》《(语文建设》2013.10)。我在这篇文章里批评了一些语文教师让学生背作文的现象。之后,我又跟一些教师说到过这样的现象,也由此从多个渠道了解到,背作文的现象,在一些地区、一些学校,早已不是个案。有位校长,他将自己的孩子放在一所所谓的好学校就读,有一天他也终于对我说,他发现老师让他的孩子背作文,孩子背不下就哭。他不许孩子背,但孩子不干,因为不敢。校长说他很无语。我倒是有话要说。说真的,做了几十年的语文教师,我竟然不知道身边有这么多背作文的现象。一方面,我为自己孤陋  相似文献   

13.
一天中午,我正吃着饭,妈妈突然说:。淑芳,你的下巴有个洞啊!’我奇怪地问:“妈妈,你在说什么呀甲”“你看,饭粒都撤了一桌子,如果不是下巴有个洞,怎么会这样呢?”我不以为然地说:。不就是几粒饭吗?”妈妈板起了脸:“《悯农》没学过吗?背一遍,反省反省。”看着妈妈严肃的表情,我只好乖乖地背诗:。锄禾日当午……”诗是背了,可我心里还是有点不服气。  相似文献   

14.
“我在家要是敢那么‘得瑟’,用我老公的话讲,他会‘焚书坑儒’的!”. “你会几岁教你的孩子背《论语》?”这是于丹现在不断被问到的一个问题。有人想象于丹在家一定是跟老公吟诗作画,女儿坐在床上晃着小脑袋背《论语》。于丹听后大惊,直接用“可怕”来形容这样的场景。她说:“我在家要是敢那么‘得瑟’,用我老公的话讲,他会‘焚书坑儒’的!”  相似文献   

15.
小丫妈妈 《家长》2012,(10):44-44
这学期,刘老师推荐了一本好书——《青铜葵花》,让家长和孩子一起读完,并写出感想。往年都是孩子他爸完成的,可这一次孩子非要让我读,说这是曹文轩写的,里面的文字实在是太美了。我想,连孩子都感受了书中的美,究竟美到什么程度呢?带着这样的疑问,我走进了《青铜葵花》。  相似文献   

16.
我朋友的孩子6岁,每天在爸爸的要求下背诵国学,已经背完了《三字经》《弟子规》,《论语》背了一部分,开始背《道德经》。这个爸爸的做法家人都反对,觉得孩子太累了。  相似文献   

17.
董旭午 《教书育人》2014,(11):79-79
董老师,有个问题一直在我心里纠结着,都有几个月了,就是“我们读书到底是为了啥”?这个问题搞得我越来越郁闷,这几天我甚至都不想继续上学了。我们现在读《优秀作文选》,就是为了模仿人家写作文得高分,有的同学干脆就去抄袭;我们读《青年文摘》《文摘周报》等,也就是为了摘抄一些写作素材,而真到了写作文时还大多用不上;我们读《文学名著阅读指导》也就是为了应付考试时的那几道文学名著题,结果常常是背了不少,考试时就考那么一点点。总之,我们现在不管读点什么书,都只是为了应付考试。你常说“读书是有大用的”,难道读书就是为了这样用吗?董老师,我真的很想不通啊!我常想:如果读书就仅仅为了这样用,我宁可不再读书了。董老师,真的很希望在你那里得到个令我心服的答案。你能帮我摆脱这郁闷吗。  相似文献   

18.
相似     
“把我规定的一段《三字经》背完,否则不许去玩!”我妈的同事正在向他那才上一年级的儿子发号施令。小家伙试探性地讨价还价起来:“爸爸,要不先背一半,我玩一会儿,然后再背剩下的?”  相似文献   

19.
去年春夏之交的一天,女儿喜滋滋地告诉我,她被老师封为“古诗词形象大使”了。 “上《浙江之潮》的时候,老师问有谁知道哪些诗句的‘之’和‘浙江之潮’的‘之’意思一样的?我举手说,‘黄河之水天上来’的‘之’和它的意思一样的。老师问我怎么知道的?我说我会背《将进酒》。老师让我背了一遍,同学们都投来羡慕的眼神。于是,老师高兴地叫我为‘古诗词形象大使’。”  相似文献   

20.
《父母必读》2012,(7):148-149
《宫西达也系列》 (4册)接力出版社 推荐理由:全套书共有《这是我爸爸和我妈妈》《妈妈的奶》《这是谁?》《猜猜我的哪里长?》4册。每一本都是以动物的形象出现,提出一个让宝宝思考的问题,答案就会出现在下一页。这样,小孩子的好奇心就一直被牵着,最后看到一个没想到的结果,或让孩子捧腹的画面。真是让人爱不释手地想再翻看一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